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

被皮逻阁之死折腾了一天的太和城终于安静下来,到了傍晚时,戒严令悄悄解除,但街道上依旧人烟稀少,近些日子,先是吐蕃使团被杀,真凶没抓到,现在国王又突然暴毙,南诏这到底是怎么啦!每一个南诏人心中都是沉甸甸的,谁又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立新主,那就意味另一场拼杀,或许只有呆在家里才是最安全。

黑夜深沉,大街上薄雾弥漫,飘溢着淡淡的杀气,不少人家都打出悼念已故国王的白幡,在雾色灰朦中显得异常诡异。一队一队巡逻士兵在大街上穿行,他們有的是属于支持于诚节的部队,有的是属于支持阁罗凤的部队,但彼此都穿着一样的军服,只能用沉默来表示自己的立场。

赵全邓的府第在城南,他是南诏清平官首席,所居宅院也是最大,家人仆役超过百人,此时皆已睡了,只有赵全邓的书房里依然亮着灯,在忽暗忽亮的灯光中,赵全邓睡不着,他斜靠在椅上,默默回想着今晚与阁罗凤的摊牌,他放弃了愚蠢而扶不起的于诚节,转而支持头脑清醒、有眼光的阁罗凤,为了国家的利益,当然也是为了自己,阁罗凤已经答应封他为内算官(南诏首相),明天他要去说服那些固执的白蛮大将,将阁罗凤推上王位,只有阁罗凤登位,南诏才能强大,才能和大唐分庭抗礼。

他又细细看一遍阁罗凤给他地承诺书。小心地将它叠好,贴身放妥。“既然阁罗凤答应了这些条件,明天,无论如何要说服大军将赵附于望和大军将杜罗盛。”

赵全邓望着黑沉沉的夜空,心中有些焦急,“天怎么还不亮!”

此时是三更,是太和城睡眠最深沉的时刻,在赵全邓府斜对面住着一个南诏大商人。姓刘,做茶叶生意,一直往来于大唐和南诏,这些日子南诏局势不稳定,到处都在调兵遣将,他的商队正在路上。已经好几天了,一点消息都没有。

这一次可是五千贯的货物,刘掌柜心急如焚,整日坐卧不宁,神经变成雷达一般,门口的一点风吹叶动,都当是他的商队回来,夜已经到三更了,半睡半醒的刘掌柜本能地从床上跳起来,他听到了一点响动。万赖寂静中他听得很清晰,外面是有动静。连衣服也来不及穿,他风一般冲出客堂。直奔大门,可到门口却突然停住脚步,不对!深更半夜,他地商队怎么可能进城,不是他的商队,但好奇心还是让他从门缝向外望去。

街道上静悄悄的,没有人,偶然一片落叶被风卷起。飘向夜空,夜空沉闷。暗藏着杀机,忽然,他觉得眼睛一花,对面赵大人的府外似乎有个人影闪过,正当他在凝望赵全邓府邸之时,一个黑影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蒙着面罩,鬼一般的眼睛正阴森森地盯着他,随即又一下子消失,他吓得魂飞魄散,连忙缩进屋里,站在门厅前颤个不停,随即又关门落锁。

夜色更深,沿着街角传来了沙沙的奔跑声,还有轻微地马蹄声,这些声音就在刘掌柜家附近停了下来,客堂里的刘掌柜起身、坐下,再起身再坐下,最终还是克制不住窥视的欲望,透着过门缝偷偷向外张望,他越看越心惊,张大的嘴巴竟然没有能回过去,他看见了对面有数百条黑影在闪动,如追影随风般,一些分布在房角,一些聚集在大门口,都是南诏军人,他們动作异常迅速,房子和树木都屏住了呼吸,树叶轻轻摇曳,府前的黑影群动了,象约好似的,缓缓地抽刀出鞘,在月黑星疏的夜里,刀刃寒光逼人,几个黑影飞身跃入高墙,很快门锁破裂,整扇门吱嘎被拉开,一名身材高大的军官一挥手,手势决断,大群军人一涌而入,骤然,赵府里传来怒吼和打斗声,随即是哭声,但只片刻,什么声音都没有了,那群军士迅速冲出大门,眨眼间便消失在长街尽头,刘掌柜惊恐地堵住耳朵,连连后退,一屁股坐在地上,随即无力地垂下了眼皮,待附近的巡逻的士兵赶来,赵全邓府里只有一片死亡地气息。

就在南诏士兵封锁附近街道之时,一条黑影身上负着一人从越过高高的城墙,很快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和赵全邓一样,阁罗凤也是一夜无眠,在他面临绝境之时,忽然峰回路转,赵全邓来找他,要将南诏重新交回他地手上,这使他又看到登位的希望,是地!他无时无刻不在渴望那个位子,他有无数的理想要去实现,他要在自己手上诞生一个强大的南诏帝国,他闭着眼睛,在回味着与赵全邓达成的一个个妥协,大军将与清平官至少要有一半出自白蛮;将来南诏设立太学,至少一半的太学名额要留给白蛮子弟;白蛮保留自己的宗教;南诏实行均田制后,白蛮在永业田和口分田上都享有优先.

这样,无论军政、文化、经济上,白蛮人都享有特权,这也是白蛮支持于诚节登位想得到的东西,所有的条件阁罗凤都一口应下,他是个务实地人,首先是要坐上那个位子,再慢慢废除这些特权,他熟知中原历史,历朝历代,所有的政治结果都是妥协地产物,所以汉人文化中才会有中庸的说法。

阁罗凤不由又想到赵全邓告诉自己的秘密,东丢了,吐蕃使团被杀,父王被毒死,这一切都是出自一个大唐果毅都尉之手,此人才是大唐皇帝的秘密使者,是这次南诏使团的幕后主宰,初听到这个秘密,阁罗凤联想到最近的形势,顿时惊出一身冷汗,父王一死,南诏内战便到了爆发的边缘,要不是赵全邓及时醒悟,他还真看不清眼前的局势,好毒辣的手腕,一个小小的果毅都尉竟然会是大唐皇帝的密使,连阁罗凤也不得不佩服李隆基会用人,只可惜,唐王朝还是低估了南诏人。

长长伸了个懒腰,阁罗凤觉得自己有些疲惫了,他将桌上所签署的承诺书副本小心翼翼地收进一只木盒,心情愉快地朝内室走去,今天他要好好放松一次,可还不等他走到门口,一名侍卫来报,‘那个叫王兵各的男子,说有紧急大事要求见大王子。”

“紧急大事?”

阁罗凤轻松的心一下子就悬了起来,虽然交往不长,但他已经知道王兵各为人稳重,他若说有大事,那一定是天大的事,果然,赵全邓家被人灭门的消息象一道惊雷,将阁罗凤炸懵了、惊呆了,脸色刷地变得惨白,全身颤抖,象看见了一条五步蛇的游人一般,他向后退去,踉踉跄跄地靠在椅子上,一下子坐了下来。无数的希望和理想仿佛一堆五颜六色的泡沫,只存在了几个时辰,便骤然破灭了。

“李清,你好狠的手段啊!”阁罗凤喃喃自语,刚刚听赵全邓讲了前因后果,便立刻领教了他的厉害。

他心一阵剧烈的疼痛,忽然抽出手帕捂住了嘴,白色的丝巾渐渐被染红。

,你怎么啦!”

刚刚问讯赶来的段附克被惊呆了,他忽然回头盯着王兵各,厉声道:“究竟出了什么事!”

王兵各缓缓地跪了下了,他是在送巫钰麟出城时,发现赵全邓家出了事,本以为这是好事,不料却是这个结果,陡然间,他明白了,自己的愚蠢坏了主公的大事。

阁罗凤轻轻拭去嘴角上的血迹,摆了摆手,“这不关兵各的事,不要责怪他!”

叹了一口气,他对段附克道:“刚刚得到消息,赵全邓被李清杀了,还是全家灭门,不说我猜得到,一定是化装成南诏士兵干的,明天这笔烂帐还是会栽到我头上。”

段附克眼中露出骇然之色,现在主公刚刚和赵全邓签约,墨迹未干,他便痛下杀手,使刚签的约立刻变成了一纸废文,这把刀也太快、手段也太狠了一点吧!

想到此,他毫不犹豫道:“主公,把签约的副本给我,我这去找赵附于望和杜罗盛,揭穿李清的阴谋。”

阁罗凤摇了摇头,苦笑一声道:“你揭穿了又有什么用,赵全邓背叛于诚节,他們一定会说杀得好,这件事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再者,他們也不会听你解释。”

他沉思一下,疑惑道:“我唯一觉得奇怪的是,赵全邓和我签约异常隐秘,相隔不过几个时辰。李清怎么会知道,难道他不是因为这件事而杀赵全邓吗?”

王兵各跪在地上,头深深埋在胸前,主公地绝望使他悔恨得心都要滴下血来,钢牙几乎被咬碎,听见阁罗凤的疑惑,他霍地抬头,挺直了腰。右手高举化掌为刀,只见劲力劈过,左手食指应声被斩下,他斩钉截铁道:“王子殿下,我曾与李清结拜,只因一时之仁坏了殿下大事。现在我自断一指,从此便和他再无半点关系,我现在就去将他人头提来谢罪!”

阁罗凤惊讶地望着他,忽然明白过来,赶紧撕下一块衣襟为他裹住伤口,又拍了拍他肩膀赞许道:“我喜欢你的坦诚,此事你不必自责,也不要恨他,彼此都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连我都欣赏他。心狠手辣,计谋深沉且大事决断。将来绝非池中之物,这是个大才。兵各,你和他结拜,并不辱你,只可惜我与他是敌非友,否则连我也想和他结拜一番。”

阁罗凤慢慢站直,颓意尽去,明亮的目光里闪烁着坚定与自信,他微微一笑。“赵全邓的消息必定会被封锁,我猜得没错的话。明日他們一定会以赵全邓的名义邀请我前去登位,趁机杀死我。”

段附克急道:“那我們现在就走,去丽水重整旗鼓杀回来。”

阁罗凤摇了摇头,断然道:“我如果走了,轼父地罪名就坐实了,失去了民心,将来再翻身就更难了,再说,我既然知道他們的企图,索性将计就计,冒一次险,说不定还能扳回局面。”

他回头看着段附克,双手按住他的肩膀,紧盯着他的眼睛,叮嘱道:“假如我回不来,你和段忠国就立我的儿子为王,若大唐不承认,你們就投靠吐蕃,寻求他們的支持。”

望着主公决然地眼光,段附克缓缓跪下,“臣一定不负主公的重托。”

王兵各也坚定地说道:“明天我来贴身保护主公,只要我有一口气在,谁也休想动主公一根毫毛。”.

阁罗凤猜得不错,就在他决定明日赴约的同一时刻,在于诚节的府上,李清将一封带血的合约交给了正瞌睡惺忪的于诚节,扑鼻的血腥味顿时将他惊醒,他刚要接信的手象被蛇咬一般,忽然缩回,害怕道:“李将军,这是什么?”

李清见他害怕,冷冷笑道:“这是你的太傅赵全邓已经投靠阁罗凤的证据,要不是我得到密报先下了手,哼!明年地今天就是你的祭日。”

“什么?”于诚节简直不敢相信地耳朵,“我师傅他、他投靠了阁罗凤?”

他的手哆嗦着接过合约,打开,眼睛匆匆一扫,脸色吓得苍白,他一向依赖、视之为父地赵全邓竟然背叛了他,仿佛天塌了下来,于诚节心神大乱,简直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半天才颤声道:“那我不做南诏国王了,将它让给大哥,你看这样行不行?”

李清瞥了瞥眼露惧意的于诚节,心中暗骂一声,‘没出息的东西!’却哈哈笑起来,忽然笑声一收,盯着于诚节森然道:“自古以来帝王人家最是无情,若阁罗凤登位,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你全家,其次是杀你的两个弟弟,他决不会容许任何一个威胁他位子的人活在这个世上。”

于诚节抱着头蹲在地上,痛苦地撕扯头发,就象一个失去父母的孩子,嘴角咧了咧,最后竟哀哀地哭了起来,“那你说我该怎么办,我实在害怕啊!”

“起来!起来!”李清笑咪咪地将他拉起来,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不要害怕,有我在呢!我們大唐是坚决支持你地,这不光是放在口头上,更要用行动来表示,只要你听我的安排,我保证你明天能登上南诏国王之位,只希望你那时候别忘记赏我一点好处,呵呵!”

在李清细心劝慰下,于诚节惧意渐去,他不好意思地抹去眼泪,诚恳地道:“假如我能登位,我一定会重重赏你,恩!我赏你二十名美女,三千两黄金。”

李清哈哈大笑,“美女就免了,折成一千两黄金,一共四千两,你看如何?”

于诚节也笑了起来,“好!我答应你,另外你还可以在我南诏地宝库里任挑一件宝贝。”说到这,他忽然想起李清刚才说的话,脸上笑意顿去,变得惊恐地问道:“刚才你说先下了手,难道是说.

李清缓缓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冷酷,“没错!赵全邓已经被我杀了,现在趁天还没亮,你立刻将支持你的大军将赵附于望和杜罗盛找来,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和他們商量,但是你千万不能说赵全邓是我杀的,而是阁逻凤杀的,否则,连他們也会背叛你!”天际已由鱼肚白渐渐变成褐黄,又染上一抹霞红,仿佛少女羞涩的脸庞,启明星也开始黯淡下去,黑黝黝的苍山拉开厚厚的黑幕,露出里面墨绿的本色,新的一天又降临到了太和城。

李清从于诚节府中告辞,在一群士兵的护卫下向骑马向驻地而去,清晨空气寒意阵阵,虽然一夜未眠,众人都精神十足,没有半点懈怠,前面是赵全邓的府第,已经被封锁,只得绕道而行。

这时,一直默默无语的武行素忽然问道:“将军,你说消息封锁得住吗?”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依照李清与两位大军将定下的计策,先封锁赵全邓已死的消息,然后再以商议立新国王的名义诓阁罗凤入城杀之。

李清瞥了他一眼,淡淡一笑,“当然封锁不住,那些血腥味,住在周围的人怎么可能闻不到。”

武行素诧异道:“那、那他还会来吗?”

“或许会来、或许不会来,但我以为不管是谁,即将到手的东西突然失去,都不会甘心,就算是我,也一样,况且是以王后的名义邀他,让王后给他安全保证。”

李清凝视着已经微微泛白的远空,微微笑道:“所以我赌他一定会来!而且会带着他的三千护卫军,堂而皇之的来。”

“三千!”身旁地武行素和高展刀同时一惊。异口同声道:“可我們才三百人,怎么可能打得过。”

“你把刀子!”李清指着高展刀笑骂道:“行素不明白倒也罢了,亏你还跟我这么久,难道你也不明白吗?”

“阳明的意思是.

“我什么意思都没有,南诏的内战,南诏人自己打去,和咱們有什么关系。”说完,李清一催马。加快速度而去。

武行素和高展刀对望一眼,忽然明白过来,李清的言外之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虽然阁罗凤住处隐秘,但周围有三千军的护卫,送信人还是可以很清晰地将信息传达给他。当血红的太阳刚刚露出云端,遗南王后的正式邀请函便送到了阁罗凤的手中,国不可一日无主,今日要定下南诏地第二代国王。

太和城约有三万多驻军,主要是一万禁卫军和二万戍城军,禁卫军持中立立场,皮逻阁死后便效忠于王后,而两万戍城军分别由大军将赵附于望和大军将杜罗盛率支持者。除了这两支军队外还有数千零星小部队,或支持于诚节。或忠于阁罗凤。

在文官方面,五名清平_起,另外三人中,两人支持于诚节,一人中立,而南诏的百姓和中下级官员却大多支持阁罗凤,但让阁罗凤处于下风的,并不率五万军的大军将洪光乘和大军将罗奉。分别驻扎在大趋城和永昌(今云南保山),他們都希望于诚节能登位。阁罗凤几次派人去拉拢他們,皆被二

之所以阁罗凤敢入城争位,他的宝就押在一万禁卫军地身上,现在又有王后保证他的安全,一旦于诚节的人毁约发难,禁卫军极可能会站在他这一边,加上一些零星士兵,最后的结果是一万五对二万,还有民意支持,他阁罗凤未必会输。但阁罗凤却迟迟未动,他还在等候城内传来的消息,他的黑羽队在天不亮便已经进了城.

南诏王宫内,宜南王后神色凝重,在她对面坐着大唐的代表,一位年轻的将军,大唐皇帝的密旨确认无误,他可以全权代表大唐,这份密旨已经不是李清新婚之时拿到的金盒密旨,而是在杀吐蕃使团后,李隆基八百里加急传来地新旨。

宜南王后约四十余岁,花容虽去,但气质雍容端庄,说话轻言细语,如沐春风,让人倍感亲切,她是虔诚的佛教徒,待人和善,从不过问政事,深得南诏百姓爱戴,在这场王位争夺战中,她地态度便是临门一脚,直接关系到王位继承者的正统性,对于诚节地支持者来说至关重要。

陪宜南王后会见李清的,还有清平官王迁和禁卫军统领杨格孝,两人都是持中立立场,南诏的局势已经到了悬崖边,到底是支持哪一个王子,他們惟王后马首是瞻。

皮逻阁虽死得突然,但宜南王后早有心理准备,再她看来,丈夫是去了另一个极乐世界,而对于两个王子的下毒嫌疑,她也并不太相信,皮逻阁喝过的那碗药事前事后都验过,并没有毒,没有证据,况且人死不能复生,所以现在最要紧的,不是追查国王的死因,而是南诏不能乱。

她定了定心神,徐徐说道:“李将军,南诏是大唐的属国,大唐皇帝要求于诚节即位,南诏理应遵从,虽然先王没有来得及立下遗诏,但是我南诏实行继承人连名|.已经继承了先王地‘阁’字,又是长子,所以,于情于理都应由他来继位,希望将军能转告皇帝陛下,尊重南诏人自己的选择。”

“自己难道还需要我再赘述吗?倘若王后决定让阁罗凤登位,那南诏人选择的是什么,和平还是内战?我国陛下势,选择了大多数人都支持的于诚节即位,这正是尊重南诏才做出的决定,况且从正统的角度来说,于诚节才是云南王的长子,民理合情,那为什么就不能选择于诚节。”

李清话语犀利,据情据理,说得宜南王后哑口无言,这时,旁边的清平官王迁却冷笑一声道:“你数人支持’,请问!这个大多数人指的是什么人,是国以民为本的百姓吗?如果是的话,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十个百姓有九个登位,他生活烂、荒淫无耻,他若即位,会给南诏百姓带来什么?若大唐皇帝真心希望南诏稳定,那就请他支持真正的大多数人意见,而不要只看

李清眼微微一瞥,见禁卫军统领杨格孝坐在那里一直沉默不语,他才是李清来王宫的真正目的,试探禁卫军的态度,南诏的什么正统、民意,在他看来统统是狗屁,他是大唐将军,扶于诚节登位才是关键,这一万禁卫军若能保持中立,那事情便有了九成把握。

“到底是民为本还是士为本,这个问题可以留到以后再讨论,不管是于诚节即位也好,阁罗凤登基也好,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南诏不能乱,不知三位可赞成我的意见?

李清见三人都点头赞成,便继续道:“为保证公平、公证,我希望禁卫军能保持中立,王后可能答应?”

宜南王后犹豫一下,向二人望去,不等王迁说话,禁卫军统领杨格孝立刻表态道:“王后,李将军所言句句是实,臣以为,无论是大王子还是二王子,都是先王所该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寻找一个妥协的方案,否则任他二人争下去,我南诏必爆发内战。”

乍一听,话确实在理,光面堂皇,但它回避了问题的实质,那就是这样的公正是建立在双方力量不对等的基础之上,李清深深地望了他一眼,眼中悄然闪过一丝会意的笑容。

王迁脸色一变,他刚要反驳,不料宜南王后直盯着李清的前胸,眼中闪过一丝惊诧,她忽然意兴萧索地摆了摆手,“杨统领说得对,此事我不想再过问,就由杨统领和李将军商量着办,王大人,二位王子的谈判就由你来做居间,我有些累了,你們去吧!”

王迁的心一直往下沉,不知王后为何在关键时候情绪变低落,可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罢了!罢了!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吧!

李清正要告辞和杨格孝一起离去,王后却叫住了他,“李将军,且慢走一步。我还有话对你说!”

李清吃了一惊,在如此要命地时候,王后还有什么话要对自己说,他急回头向杨格孝望去,只见他微微向自己使了个眼色,便大步走了出去。

待二人走后,宜南王后又将周围侍从赶走,房间里就只剩下两个贴身丫鬟。王后一直沉思不语,过了半晌,她忽然低声道:“你,就是阿婉痴恋的那个大唐将军吗?”

李清一呆,忽然想起什么,急忙低头向胸前望去。只见阿婉送给自己的那串项链不知何时竟露出一条边来,他心神震动,脱口而出,“难道王后就是阿婉的母亲不成?”

宜南王后点了点头,“前几日阿婉从东托人给我送来一封信,信中提到一个大唐将军,刚才我正好看见你脖子的项链,才知道,她说的大唐将军原来就是李将军。”

说到此,宜南王后的眼中闪过一丝怒色。挺直了腰,盯着李清斥道:“但是阿婉把什么都给你了。你却把她們娘俩孤苦伶仃丢在东不管,你还算个男人吗?”

李清站起身怒道:“我几时不想管她。是她自己要当什么巫女,死活不肯跟我走。”他刚说到这,话却突然哑了,仿佛一道闪电击中了他,他惊呆了,脑海里只有两个字‘娘俩’,难道阿婉她、她怀孕了.

呆立半天,李清象一尊被解除咒语的石像。忽然活了过来,‘我要做父亲了!’他心乱如麻。惊喜交集,激动地在房内走来走去,此刻,南诏大事已暂时被他放在一边,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上前半跪在王后面前诚恳地解释道:“我确实不知道阿婉竟怀孕了,若是知道,我决不会将她留在东,请您放心,我这就派人去把她接来,不!我要亲自去接她。”

或许是满意李清地态度,宜南王后的眼光变得柔和起来,微微一笑道:“我已经派人去了,你能这样说,说明阿婉没有看错人,你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我就放心了,你去忙你自己的事吧!我的女儿我会照顾好她,若她将来还想跟你,我也不会阻拦。”

迟疑一下,李清又道:“难道她不肯做巫女了吗?”

宜南王后摇了摇头,“她现在就是想做,也做不成了,不多说了,你快去吧!”

李清默默地跪下来,恭恭敬敬向宜南王后磕了个头,又从怀中取出帘儿的来信,递给她道:“这是我妻子写来地信,里面有她对阿婉的态度,请你转交给她,让她尽管放心来长安找我。”

说完,李清大步朝门外走去,望着他器宇轩昂的背影,宜南王后喃喃道:“看在你救我女儿的份上,看在你会是我女婿的份上,我不拦你,只希望你們做得不要太过分了。”

李清走出王宫,只见禁卫军统领杨格孝正站在前面等他,见他出来,杨格孝迎上前毫不犹豫道:“请李将军转告二王子,我杨格孝坚决支持他为南诏国王。”

李清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凝视着太和城高高的城墙,眼中流露出自信与傲岸,最后一道环也合扣了,如此,阁罗凤只要进城,便再也插翅难逃,这里再没有自己的事,该去收网了。

“杨将军,这次行动由赵附于望和杜罗盛两位将军负责,杨将军要赶紧去和他們一起商量着办,否则功劳若只做不说,那可是只有劳而无功啊!”

杨格孝猛然醒悟,李清说得对,若他不表现突出点,这拥立之功可就白白便宜了别人.

近午时分,阁罗凤再次接到了催促他进城的信,他也得到黑羽队的消息,太和城已经被禁卫军接管。

“大王子,我总觉有些不妙,不应该象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我看还是不要去的好!”

段附克遥望太和城,见那里平静如常,按理,二万戍城军比禁卫军人多,不应该那么顺利让禁卫军接管城池。

阁罗凤心中也有些忐忑,早知道就应该将段忠国地五万军留一部分下来,现在已经晚了,今天箭已上弦,不容他不发。

“我也知道此事有风险,可是现在是王后来请,若我不去,就等于自己让出了王位,白白便宜了于诚节,你放心,我也不会那么傻,只要能进王宫,我至少就有四成的希望。”

他回头揽过尚未成年地儿子,爱怜地抚摩他的头,道:“假如爹爹回不来,你要好好照顾母亲和姐姐,知道吗?”

阁罗凤地儿子只有十三岁,身体瘦弱,但眼中却流露出成人般的倔强和刚毅,他缓缓跪下,大声道:“若父亲回不来,孩儿长大后一定要杀死于诚节,为父亲报仇!”

“好!好样的。”阁罗凤将他交给段附克,语重心长对他说道:“从此时起,我的儿子就改名为凤伽异,为我的继承人,我不在,你就是他的父亲!”

段附克‘扑通!’跪倒,重重地向主公磕了几个头,颤声泣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站起身,将凤伽异抱上马,一挥手,在数百骑的护卫下,向东北方向飞驰而去,黄尘滚滚,渐渐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阁罗凤一直目送他們远去,霍然回头,目光炯炯地盯着太和城,绷直的嘴角傲然一笑,“于诚节,我来了!”

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224章 李隆基的办法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315章 兵不厌诈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214章 扬州立威第253章 荐官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87章 抓住把柄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263章 夜泊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187章 初遇安禄山第54章 品牌效应第101章 相亲(下)第三百零八章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260章 解谜(下)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261章 策划第74章 绊脚石(二)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52章 暗流(四)第264章 示警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67章 官从天降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三百零八章第267章 蓄势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174章 纳妾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314章 导火索第265章 利用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271章 下手第94章 又见故人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95章 初见太子第184章 布局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280章 把柄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44章 冷刀子(一)第63章 杨家(一)第33章 密谋第32章 开店(三)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31章 开店(二)第73章 除恶(一)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95章 初见太子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266章 线索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三百零八章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5章 上元夜(一)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213章 前夜
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224章 李隆基的办法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315章 兵不厌诈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214章 扬州立威第253章 荐官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87章 抓住把柄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263章 夜泊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187章 初遇安禄山第54章 品牌效应第101章 相亲(下)第三百零八章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260章 解谜(下)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261章 策划第74章 绊脚石(二)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52章 暗流(四)第264章 示警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67章 官从天降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三百零八章第267章 蓄势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174章 纳妾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314章 导火索第265章 利用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271章 下手第94章 又见故人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95章 初见太子第184章 布局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280章 把柄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44章 冷刀子(一)第63章 杨家(一)第33章 密谋第32章 开店(三)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31章 开店(二)第73章 除恶(一)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95章 初见太子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266章 线索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三百零八章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5章 上元夜(一)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213章 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