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马嵬坡(七)

沉沉的夜空忽然透出一片赤红之色,这是无数的火把嵬驿包围了,猎猎的火光将整个小山丘都映成了血色,雨水淋不熄火把,也同样熄灭不了将士们心中的怒火,他们千里行军击溃了叛军而保住大唐江山,却换来这么一个结局,当今天子要杀他们的主帅。

没有怒吼、只有沉默,在黑夜中的沉默,冰冷的眼光里只有死神的狞笑,只须一声令下,马嵬驿就将被夷成一片平地,李清立在马上,他目光平静的盯着大门,这一天他等了很久,现在终于到来了,可当它真到来时,他却没有激动,只有平静甚至还有一点悲哀。

等了半个时辰也没有人出来,是被吓破了胆还是在紧张的商量中,或许两者皆有,终于,马嵬驿的大门拖出两道长长的人影,有人要出来了,影子映在地上,一步两回头,踌躇、犹豫、甚至还彼此的推攘。

“李老弟啊!我是你杨大哥,杨钊啊!你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起卖雪泥,卖冰水呢!”声音颤抖而带着哭腔,大腹便便的杨国忠终于出来了,他弯着腰,整个脸的后面跟着御史大夫魏方进,他长得比杨国忠高壮,此刻权势已经让位于身体的力量,虽然跟在后面,但却一样恐惧,架。

李清平静地注视着这个与他纠缠了十几年的‘杨大哥’,忽然微微一笑。这一笑对杨国忠而言就仿佛严冬里地一抹阳光,令他到生的希望,他也跟着笑了,无比谄媚地笑了,可就当他的笑容未收,李清的手却已经在微笑中轻轻挥下,数百支弩箭挟风带雨疾射而来,顿时将杨国忠和魏方进的身体插满,仿佛两只豪猪一般。慢慢地倒地,连一声惨叫也没有,一代权相当即死在马嵬坡的夜雨之中,脸上还带着尚未消去的谄媚.

李隆基独自一人坐在房内等着杨国忠的结果,房间里没有点灯,看不出他的表情,但从他黯淡地双眸便可以推断出他此刻的心情也一样灰暗。事情已经发生,悔恨自己的性命,年已七十的他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怕死,推出杨国忠只是一个试探,更是一个出气筒,如果李清不杀他甚至话。那自己的命或许就能保住了。

“陛下,大事不好!”一名侍卫跌跌撞撞跑到门口,带着哭腔喊道:“杨相国已经被乱箭射死,人头被挑起示众!”

“什么!”李隆基仿佛天塌了下来,眼前一黑,他几欲栽倒,就在这时,内室里传来一声低低的惊呼:‘啊!’这是杨贵妃地声音。声音里带着无尽的惊恐。

正是这一声惊呼使李隆基蓦然清醒了,四十几年的帝王尊严如潮水般涌来,使他的头颅仰起,使他的腰板挺直,这种尊严最终战胜了他对死的恐惧,他渐渐冷静下来,开始思考眼前的形势和对策。

李清没有就势冲进。依然在外面包围。说明他很可能没有杀自己地意图。否则他又何必围而不攻,直接杀人走了便是。他杀杨国忠应该只是一个警告,他是在等待一个他所信得过的人和他谈判。

想到这里,李隆基略略定了定心神,立刻命令道:“让高力士来见朕!”

片刻,高力士步履蹒跚地走来,只被关了几个时辰,他便似老了十岁,往日微驼的背更加弯曲,他颤颤巍巍跪在李隆基面前,往日那个精力无穷的高内侍已经全然不见了踪影。

虽然李隆基关押他,但几十年时间形成的忠心使他心中依然对李隆基没有半点怨恨,高力士抬头看了看他,皇上心力憔悴的脸庞让他心中不由一酸,磕了一个头,轻声抚慰他道:“请陛下宽心,老奴心里有数,李清不会真的动手!”

“你怎么知道?”

李隆基语气冷淡,仿佛在随口而问,他到现在依然无法原谅高力士,嘲讽地一笑,他又补充道:“他杀不杀朕,你当然很清楚。”

高力士听他语气刻薄,心中不由一阵难受,自己侍侯他几十年,知道他骨子里是个极为固执的人,认准地事几乎很难回头,现在他认定自己背叛了他,以后自己的日子就难过了,良久,他才暗暗长叹一声,低声说道:“陛下!李清已经全歼安禄山叛军,长安皆知,然后他才出发来找陛下,如果他再借口陛下被叛军所害,谁会相信呢?老奴很了解他,以他的头脑,是决不会做这种冒天下大不惟之事,所以他现在只是围而不攻,老奴估计,他在等陛下和他面谈吧!”

“等朕和他面谈!哼!他有这个资格吗?”

或许意识到李清不会杀他,李隆基又渐渐恢复了他帝王应有的冰冷,“你去问问他,他围着朕是什么意思?他究竟想干什么!”

“老奴遵旨!”

高力士吃力地站起来,在李隆基阴沉的目送下,缓缓向大门走去,大门处里侧只站着几个侍卫,拿着刀,紧张地向外探视,高力士轻轻摆了摆手,“站在这里有什么意义?都到皇上身边去。”

几名侍卫跑回了内院

,几扇窗子动了动,院子里又恢复了寂静,高力士忽悲之感,他抬起头,大步向门外走去。

大门之外火光依然,千名士兵象石雕一样,站在雨中一动不动,虽然已箭已上弦,虽然刀已出鞘,但没有主帅的命令,没有人敢动一下,高力士抬头看了看一棵树上挂着的头颅,一道闪电划过。天空陡然变成白色,将杨国忠那带着谄媚笑容地头颅映衬得份外狰狞,他忍住心中地恐惧,继续向前走去,士兵让开一条道,远远地,他忽然看见松林里有一顶白色地帐篷正在搭起,心中蓦地一松,至少这是一种暗示。谈判即将开始。

“大将军,你做得太过分了吧!”

高力士冷冷地望着笑容温和的李清,回头一指挂在树上地杨国忠的头颅,愤怒地说道:“皇上已是七旬的老人,那些皇子皇孙都在深宫中长大,他们哪里见过这个,你这样威胁他们。不觉得太残忍吗?”

李清温和的笑容渐渐消失,他重重地哼了一声,从怀取中李隆基的密旨,在高力士面前一晃,转而厉声道:“高翁可知道这是什么?是皇上命陈玄礼杀我地密旨,斧手。若不是我见机快,恐怕我连挂在树上的幸运都没有了,李清所来不过是要讨个公道罢了!”

高力士顿时哑口无言,他心中忽然生出一种无力之感,昨晚还有多少事是自己所不知道的?

“可再怎么你也不能杀死相国,威胁皇上啊!”

高力士的语气已经软弱,李清既然敢包围驿馆,那他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他竟然要找君王讨公道,他眼里哪还有什么君王、皇帝,高力士嘴唇动了动,最后才喃喃说道:“大将军,念在皇上对你的旧情份上,宽容一点吧!”

李清微微点头。“高翁是我所尊敬之人。这个面子我要给的。”他回头使了个眼色。立刻有亲兵跑去解下杨国忠之头,高力士见李清又顾左右而言他。不由苦笑一下,随他走进了帐中。

“大将军仍然坚持要皇上退位吗?难道没有一个商量余地?”高力士坐下,便直言不讳地问道。

“商量余地?”

李清冷笑一声道:“他让你来是和我商量的吗?他退位是必然地,这由不得他,我只是念在旧日君臣的份上,给他一个体面的台阶,我已经走上这一步,难道还有退路吗?”

高力士想了一个下午,心中早有定计,他微微一笑道:“大将军其实早已经安排好了退路,不是吗?”

李清的眼睛渐渐眯了起来,他盯着高力士道:“高翁是什么意思?”

高力士背着手走了两步,轻轻摇了摇头道:“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向石国大肆移民,你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又以什么民团的名义私自招军,却不向兵部备案,这是什么意思?李清,已经有好几个官员都上了奏折,都被我扣下了,这不是你地后路是什么?”

说到这里,高力士诚恳地道:“我们做个交易,皇上立楚王为储君,先不退位,而我去劝皇上封你为石国国王,你看这样可好?”

“绝对不行!”李清断然拒绝,他走到高力士面前昂声道:“高翁,你以为我让皇上退位是为一己之私吗?从天宝五年我主管盐政以来,这些年朝廷赋税增加多少,可又有多少是用在社稷之上,府兵败坏、土地肆意兼并、权贵蓄奴成风,这些他考虑过吗?没有!他只知道贪图享乐,每年的宫廷开支有多少你比谁都清楚,最后因为他的昏庸使安禄山造反了,他却一拍屁股跑掉,将关中百姓都扔给叛军,难道他不应该为此承担责任吗?”

字字句句都敲打在高力士的心上,他怔怔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半晌他才低声道:“那我可以劝皇上下罪已诏,向天下至歉!”

“不行!我已经说过,此事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李清一转身,盯着高力士掷地有声地说道:“立新君,励精图治、整肃朝纲,剿灭安禄山,再从头收拾大唐河山,这是大唐人心所向,他已是垂暮之人,而大唐绝不能随他一起沉沦下去!”

“好吧!我去给皇上说,他老了,是应该退位了。”高力士低声说两句,走到帐门口,他忽然又回头道:“李清,有你在,是我大唐之幸,或许以后我们很难再见面了,我最后送你六个字,‘飞鸟尽。良弓藏!’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说罢,他仰天长叹,“身不由己,其奈何哉!”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远了。

李清望着他的背影,缓缓地摇了摇头,声音低沉地自言自语道:“高翁,你就拭目以待吧!”.

“要朕退位?不行!决对不行!”李隆基铁青着脸指着高力士鼻子咆哮道:“朕让你去和他谈,你就谈出这个结果吗?是不是你也希望朕退位。是不是!”

“陛下!”高力士‘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在地上磕头,含泪道:“老奴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意,请陛下理解老奴地良苦用心。”

苦用心就是让朕退位吗?告诉你,只要朕一天在,这就不会让给别人!如果他要杀朕。就让他来杀好了。”

李隆基气得浑身发抖,“来人!”他大喊一声,两个侍卫立刻走进来候命,李隆基一指外面,厉声令道:“去!去召李清来见朕!”

两个侍卫对望一眼,眼中都露出惊惧之色,可又不敢不去。皆你推我攘,心惊胆颤地去了。

大约过了一刻钟,院子里忽然传来急促而步调整齐的脚步声,李隆基透过窗子望去,足足有三百多名彪悍地军士簇拥着李清大步走进院子,十几名侍卫皆挤在门口,紧张地盯着这群凶汉。

“陛下!李清来见。”院子里传来李清的声音。

李隆基一把推开窗,见李清带剑昂然而立。他不由冷笑一声道:“李清,你还有脸称朕为陛下吗?”

李清笑了笑,平静地答道:“如果陛下愿退位,臣可以改称为太上皇!”

“如果朕不愿退位呢?”

李清眼一眯,盯着他森然道:“如果陛下不愿听臣的苦劝,那就休怪臣不守君臣之礼了!”

“来人!”他回手一指佛堂,“把贵妃娘娘和所有的皇子皇孙都统统给我带走!”

立刻有几名军士冲进佛堂。拔出刀将杨贵妃逼了出来。另外有一百多人冲进前面的厢房。只听一阵哭喊求饶声,一群皇子皇孙被揪出了驿馆。

这时。杨贵妃已经吓得花容失色,在雪亮的战刀威逼之下,一步步朝大门退去,眼看要退出院子,她也忍不住哭了起来,“三郎!救救臣妾,臣妾不想死啊!”

李隆基见爱妃哭成泪人一般,他心如刀绞,大吼一声道:“李清,你站住!”

李清停住了脚步,却没有转过身来,而是背对着他,静静地等待着他的答复。

“朕下旨立楚王为储君,待朕百年后让他登基!”

他话没有说完,李清已经一步走出院子,手一挥道:“带走!”

“陛下救我!三郎救救我啊!”杨贵妃地哭声渐渐远去,李隆基痛苦地闭上眼睛,他狠狠地一拳砸在窗框上,“李清,你好狠毒!”.

杨贵妃被带到了大帐处,李清随手将帐帘拉起,默默地注视着这个姿容绝世地丽人,片刻,李清平静地对她道:“娘娘昔日对李清有恩,我绝不会伤害娘娘,请安心在帐中等候,不管听到什么,都不必害怕!”

杨贵妃惊异地望了李清一眼,她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地耳朵,李清竟然还记着她的恩惠,她心中有一些感动,便向他微微点了点头,低头走进了营帐,最后听见李清在她身后命令军士道:“给我严加防护,若有胆敢擅入营帐者,军法从事!”.

李隆基抱着头坐在桌前一声不语,对皇位地眷恋和对爱妃的担忧,象两把利剑在他内心搏斗,高力士则站在一旁,怜悯地看着这个饱受折磨的老人。

忽然,外面传来了一阵一阵有节奏地吼声,“杀死杨家害国贼!处死杨玉环!”这是千人齐吼的声音,仿佛波浪一般向李隆基的耳畔涌来,在吼声中隐隐着有人被杀死的惨叫声,其中还有女人的声音。

李隆基顿时吓得站了起来,他眼中冲满了惊恐,腿哆嗦的厉害,只听见一名侍卫跑到门口大喊:“陛下,户部侍郎杨暄和韩国夫人被杀了!”

“杀死杨家害国贼!处死杨玉环!”在吼声中紧接着又连着传来几声惨叫。

“陛下!颖王和他的几个小王爷都被杀了!”

李隆基再也支持不住,在强大地心理攻势面前,他几近崩溃,他回头一把拉着高力士哀声道:“内侍,这可怎么办?”

高力士再一次跪下,苦苦劝道:“陛下,老奴现在怀疑这是楚王的授意,就算娘娘死了,最后楚王还是会逼陛下退位,这又何苦,陛下,你就救救娘娘吧!”

李隆基终于长叹一声,他颓然地坐了下来,无比虚弱地道:“去吧!去将朕的爱妃接回来,朕答应退位就是了。”.

天宝十二年六月十三日,李清在马嵬驿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父子及韩国夫人,李隆基被逼无奈,随即下诏退位,命楚王李豫接替皇位,李清当即命亲兵将李隆基一行送到兴平县软禁起来,他连夜赶回长安,向百官宣读了李隆基的退位诏书。

六月十五日,楚王李豫在三千安西甲士的护卫下,在大明宫含元殿登基,改年号为至德,尊先帝李隆基为太上皇,接回兴庆宫养老,随即封礼部尚书裴宽为左相,封安西节度使李清为右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天下兵马大元帅。

一个新的时代由此拉开了序幕。

第300章 石国遭遇第55章 绑架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45章 冷刀子(二)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81章 意外失足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48章 冷刀子(五)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348章 后手第100章 相亲(上)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293章 艰难的行军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203章 悲情牌第184章 布局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216章 意外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84章 海家的把柄(一)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271章 下手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260章 解谜(下)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134章 图穷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216章 意外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263章 夜泊第31章 开店(二)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20章 官司(四)第100章 相亲(上)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216章 意外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160章 曲江流饮(上)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94章 又见故人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45章 冷刀子(二)第14章 祸起第91章 曲江邂逅第53章 暗流(五)第264章 示警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309章 夺权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77章 捐钱募款(二)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160章 曲江流饮(上)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33章 密谋第176章 异乡第348章 后手第13章 以字鉴人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315章 兵不厌诈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384章 家国天下(四)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53章 暗流(五)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184章 布局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
第300章 石国遭遇第55章 绑架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45章 冷刀子(二)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81章 意外失足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48章 冷刀子(五)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348章 后手第100章 相亲(上)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293章 艰难的行军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203章 悲情牌第184章 布局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216章 意外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84章 海家的把柄(一)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271章 下手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260章 解谜(下)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134章 图穷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216章 意外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263章 夜泊第31章 开店(二)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20章 官司(四)第100章 相亲(上)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216章 意外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160章 曲江流饮(上)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94章 又见故人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45章 冷刀子(二)第14章 祸起第91章 曲江邂逅第53章 暗流(五)第264章 示警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309章 夺权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77章 捐钱募款(二)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160章 曲江流饮(上)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33章 密谋第176章 异乡第348章 后手第13章 以字鉴人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315章 兵不厌诈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384章 家国天下(四)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53章 暗流(五)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184章 布局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