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

渐渐深了,大多数长安人已入酣睡,一日的疲劳和喜记,在梦中去寻找另一个没有烦扰的世界,但还是有人难以入睡,若不早早安排,翌日的烦恼便将加倍而来。

崔翘和他的夫人便是其中之一,天宝六年一次过于激烈的家庭地震影响到了崔翘的仕途,他由大理寺卿调任尚书右丞,这个职位相当于尚书省的秘书长,若在早个几十年,这个职位可是具有极大的实权,则天皇帝时尚书仆射渐渐被架空,尚书右丞便在某种意义上代行了仆射之权,可自从李隆基登基后,加强了相国的权力,本来只管门下省和中书省的左右相,手开始伸进了尚书省,直接统管六部,尚书左右丞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行政秘书。

由从三品的位子一下子跌到正四品下阶,而且是个闲官,心里最难以平衡的便是崔翘的夫人,她虽然是老郡主,但妻以夫贵,别人的丈夫都在升职升官,而她的丈夫却一下子跌了两阶,不平则要鸣,可她的大鸣大放非但没有作用,反而将崔翘折磨得筋疲力尽,工作中屡屡犯错,这不,天宝七年的考评已经下来,崔翘因业务怠懈被评为下中,若再不补救,铁定会降职甚至外放。

崔夫人终于冷静下来,为了丈夫的前途,她决定牺牲自己,开始施展她的夫人外交,出没于无数高门深院,当然不是去找她的闺中密友,而是去寻找她年轻时的老情人们。

可惜人老珠黄,效果差了一点,这时她又听到宫中有传闻,今年考评为下中、下下的朝官将被外放到岭南为地方官,岭南,那可是荒蛮烟瘴之地,她娇嫩的身体怎经受得住。崔夫人大惊之下。又去求亲家李林甫,李林甫自然一口答应帮忙,但崔夫人也知道,李林甫答应的仅仅只是帮忙而已,就在这时,国夫人的请贴送到了府上。

明日就是国夫人的生日,可送礼之事还没有定下来,送少了怕没效果,送重了她又舍不得。崔夫人左右为难,眼看睡觉地时辰已到,她心急之下,一把便将躲在书房里品玉地崔翘抓了过来。

“你说是直接送钱好,还是送点值钱的珠玉或古董字画之类好?”崔夫人拿着两份礼单左右为难,一份是三百两黄金,另一份是价值三百两黄金的名人字画若干。说起黄金就得罗嗦两句,国夫人收礼的规矩是只收黄金,三百两是起步价,低于三百两连门都别想进。

崔夫人原本拿的是五百两黄金。可肉疼之下,又悄悄改成了起步价,‘或许替老崔改改考评并不是什么大事。’她暗暗地安慰自己。

听见夫人提到‘珠玉’二字,崔翘立刻想到了自己书房里的那些宝贝玉石,心中一阵猛跳,她别是看中了自己的命根子。

“咳!你几时听过那个女人收古董字画的?她哪有那种雅兴?她的规矩是只要黄金。要不就是金刚石,除此二物,她什么都不会要地。”

“你怎么知道得这般清楚,你是不是给她送过礼?”崔夫人就是这样,她自诩精明,可往往又抓不到问题的实质,此时她的声音变得尖利起来,仿佛失灵的报警器。“说!你是不是和她也有一腿。”

她叉着腰,眼睛瞪得溜圆。那样子仿佛是扫黄打非小组的领导成员,她上上下下打量着崔翘,丈夫哪一个毛孔里塞有那女人的脂粉,也休想逃过她专业的眼睛。

可惜崔翘早已久经考验,他瞥了一眼大床,苦笑道:“夫人,为夫地暗疾你还不知道吗?”

说得倒也是,崔夫人想到丈夫的银样蜡枪头,心里松了一口气,又将话题转到正事上来,她舔了舔干涩的嘴唇,有点不甘心地说道:“那就送黄金吧!我打算送三百两,我觉得已经够了,你说呢?”

哼!三百两,给那个女人塞牙缝还嫌少,更不用说是想修改吏部已经报上去的考评,但是她觉得已经够了,自己说不够又有屁用!她无非是想让自己赞同她地英明决定。

不过,崔翘本人倒想去岭南为官,凭他现在的官衔,极可能是去广州做刺史,只要做出政绩,他就有了再向上爬的资本,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他知道眼前这个女人肯定不会跟去,这样一来,自己真的就逃出生天了。

他摸了摸下巴,装模作样地想了一下,“唔!三百两黄金,我想也应该也够了。”

崔夫人心里顿时高兴起来,肥硕的身子轻巧地一转身,向外快步走去,走到门口她娇声笑道:“那你先睡吧!我去你书房看看,有没有什么物什可值三百两黄金,明天咱们先去趟柜坊。”

崔翘地心一下子如坠寒窟,冻得连血都凝固起来了.

东方天际渐渐地被染红了,朝阳似乎也知道今天是什

,也凑趣地探出头来,天气晴好,正时外出办事的好城早早地开始热闹起来。

今天是杨花花,不!这个名字太土,她在公开场合早已弃用,她现在是国夫人,今天是她新宅落成之日,也是她芳龄二十八岁的寿辰,不少人都有点印象,似乎去年她过的也是二十八岁,不过这又有何关系,女人嘛!关键是她一年只过一次,这才是要紧之处。

杨花花一早起来,侍女已拉开厚厚的帘帐,向东的一面墙都是空的,拉开幕帐便可走到外面露台之上,春风清凉,还带一丝寒意,大片阳光射了进来,将房间里涂上一层金色,这就是她要的效果,她地寝楼叫黄金阁,顾名思义是黄金打造,事实上也是如此,楼台四壁都贴满了金箔,再镶嵌明珠宝石,远看去金光闪闪,富丽之极,这还不算,雨天易滑。她又用铜钱在四周铺了一圈以防滑。整个楼台造价十万贯,比长安大富豪王元宝的金楼还贵上两万贯,堪称长安之冠。

昨夜杨花花地心情不太好,一人独睡,召来陪寝的少年还未入幕便已被她撵滚蛋,起因是昨晚管家的一番哭诉,说好心去送请柬,却被户部侍郎一顿羞辱,还险些丧了性命。虽然知道他有些夸大其辞,但李清还是不买她的帐,这是肯定的。

从天宝五年向李清求婚被拒,至今已经三年,这三年来杨花花风流放荡,李清默默做事,他们仿佛是两条道上的人。各行其路,互无关系。

但杨花花给自己找地借口却是:谁让他拒绝我,所以我要找别地男人来报复他,但久而久之。连她自己也不相信这个借口,原本藏在心底的李清也渐渐消失无影,就仿佛她放错了地方,不是藏在心里,而在放在胃里,被胃液腐蚀掉了。

至于只想嫁两个男人说法不过是一种炒作的手段。给自己身上涂上一层神圣的光晕,就仿佛是一层处女的膜,吊一吊那些追求者的胃口,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他。

男人不过是一个玩具,杨花花真正要的是钱,只有钱才是最真实最可靠的东西,她的另外一个爱好便是作媒。就仿佛要她自己失败地遗憾都统统在别人身上补回来,于是宗室子弟的婚嫁、王公大臣的迎娶都要经过她的同意。刚开始时嗣薛王之子不理会她的警告,擅自娶了她不中意的女人,杨花花大发雷霆,跑到李隆基那里告了一状,第二天刚刚成亲的嗣薛王之子便被罢黜了爵位、休了新妇,还罚了嗣薛王十年地供奉,如此一来,没有人再敢违背这位国夫人的媒妁之言。

当然,杨花花并非是那般横蛮不讲理的人,如果肯象征性地向她交纳点手续费,生活依旧还是平淡而快乐的,手续费也不多,一次一千两黄金而已,如此能将两个爱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杨花花自然更是乐此不疲了。

可最近她又对另一桩‘婚姻’忽然有了兴趣,在她眼里,金壁辉煌地东宫就仿佛是一位雍容华贵的贵夫人,刚刚丧偶,应该给她找一个细心体贴的丈夫,她看中的是庆王,原因自然是庆王出手阔绰,肯花本钱来讨好她,而且这也是杨氏家族一致的意见,除了宫中的贵妃,她不喜欢管这种事。

今天是杨花花三十.一点点养老钱,她决定隆重地举办一番,本钱不需要,李隆基特地拨了五万贯给她做花销,另外所有的器具物品、包括酒楼的耗费都由庆王包了,她杨花花只要点钱就行。

可是原本舒心畅意的生日却被她的一个临时念头蒙上了一层阴影,昨天李清从苏州回来打伤了杨琦,此事轰动了长安,也让杨花花想起了那个唯一拒绝过自己的男人。

“得让他看看自己风光,得让他后悔。”杨花花立刻决定将最后一张请柬送给李清,不料李清却似乎有点不大领情,这让杨花花即失望,又有一丝恼怒。

“娘!你看我这身衣服好看吗?”

九岁的儿子裴徽咚咚跑上楼来,打断了她的思路,也冲淡了她地怒气,杨花花笑逐颜开,蹲下身子给儿子拉了拉衣襟,“怎么象个女小娘似的,穿一件新衣服就这么兴奋。”

“师傅说今天是娘地寿辰,要给娘磕头。”

说完,裴徽跪下,给杨花花重重地磕了两个头。

“你这孩子.

杨花花疼爱地将他搂进怀里,又替他抹去眼角的一颗眼屎,笑着刮了刮他的鼻子道:“小猴子,又没有洗脸吧!”

裴徽不好意思地在娘的怀里扭了扭,道:“娘,师傅要我磕完头再回去写一篇字,然后再过来。”

“娘也要到前面去了。”

杨花花牵着儿子的手走下黄金阁,见一个丫鬟急匆匆跑来,知道已

人送礼上门,便摸了摸儿子头,笑道:“去吧!好好话,今天人多,你就别过来了。”.

杨花花的新宅位于宣阳坊,占地足有百倾,是李隆基用三十万贯钱为她修建,用的是从洪州运来的千年巨木,又用清一色苏州金砖、池州青石筑砌,大小建筑物近百座。雕梁画柱。极尽穷奢极欲之事。

按照规矩,上午是各府送礼的时间,下午晚些时候才会放客人们陆续进府赴宴,现在还只是清晨,但宣阳坊却已经骚动起来,一队又一队的羽林军出现在宣阳坊的街头,他们驱赶乞丐、取缔商贩,今天宣阳坊内地集市一律不准开,家家户户闭门不得外出。坊门也被关闭了,所有进来之人只能凭请柬通行。

但就是这样,从宣阳坊大门到杨花花宅子地路上,马车络绎不绝,这些都是从各府赶来送礼的,轻一色的檀木小箱,里面装满了金锭或者是从各地收罗来的金刚石。

大门前已经停满了马车。这些马车都是为送礼而来,并非主人的专车,尽管如此,一辆辆马车都披金带银。显得富丽堂皇,几乎每辆马车都来三个人左右,一人是管家,一手拿着请柬,一手指挥着两个小厮抬下沉重或轻巧的檀木箱子,杨花花在请柬设计的细节上考虑得十分周到。在每一份请柬里都有一只写有官员姓名职务的配套信封,算是副券,专门用来给官员装礼单兼通行证,真正的请柬具有纪念意义,自然不能给管家拿着到处跑。

“礼物登记在侧门,请往这边走。”两个家人仿佛是交警,摆着单一地手势,向送礼的人指引方向。

侧门前已经排了两列长长的队伍。两张桌子后面各坐一名帐房,正襟危坐、脸色肃然。仿佛两个收保证金的法官,一面听司仪的叫喊,一面仔细核对礼单上的名字和金额,一笔一画,没有半点差错。

“门下侍郎张倚,黄金一千五百两,明珠二十颗。”司仪大声念读,丝毫不避讳,这却是杨花花特地嘱咐,为了提醒那些送礼少的人事后补上。

‘一千五百两黄金!’司仪语音刚落,立刻引来一片嗡嗡之声,这份礼是迄今最重地一份,“各位借借光!”两名汉子拨开众人,在众多惊讶的目光注视下,将一口百斤重的大紫檀箱抬进了院子。

“送这么重的礼,恐怕是有大事相求吧!”一名某府地管家咂舌道。

他前面的人回头瞥了他一眼,不屑地嗤笑一声,摆出一个资深政治观察家似的架子,一仰头慢慢说道:“连这点小事都想不明白吗?”

他眼角余光向两边一扫,见众人都围了上来,一脸虔诚地望着自己,期盼着答案,他心中不由得意异常,缓慢地、不容质疑地给众人解释,“大家还记得三年前的科举案吗?当时御史中丞张倚儿子犯案,张倚由此被贬黜,可去年却忽然官复原职,上个月又升为门下侍郎,这其实就是国夫人给皇上说的情。”

“哦!”众人恍然大悟,现在送礼自然就是还人情了,借口祝寿,名正言顺地送钱,又不落行贿的痕迹,可谓一举两得。

“尚书右丞崔翘,黄金三百两。”.

“庆王殿下,黄金一千五百两,金刚石二十颗。”.

长长地队伍在司仪一声声毫无感情的宣读中渐渐缩短了,一辆辆送礼完毕的马车开始掉头回府,二个时辰后,府门前的广场再次冷清下来,太阳已经偏西,这时,几匹马飞速从远处驰来,当先一人狮鼻阔口,目光阴骛,正是杨家的总代表杨国忠,现在杨家在朝廷有影响的人物除了杨国忠以外,还有杨贵妃的三个姐姐秦国夫人、韩国夫人、国夫人,以及分别在大理寺任职的杨琦和在兵部任职郎中地杨舌,这六人合称杨家六虎,其中以杨国忠和国夫人的影响力最大。

现在离开宴时间还早,杨国忠也并非为祝寿而来,他刚刚从庆王府过来,正憋了一肚子地气,李清一回来就向他们杨家挑衅,竟将杨琦的两条腿打得粉碎,庆王非但不让他们报复,还要他上门去向李清道歉,只是因为他的儿子落在了李清的手上。

专程上门道歉杨国忠是绝对不会去,但可以利用杨花花过寿的机会试探李清一下,若他肯和解,交出庆王的犯事的证据,倒可以放过他一次,若他不知进退、一味蛮干,那章仇兼琼就是他的下场。

杨国忠飞身下了马,快步跑上台阶,也不用下人通报,他便直接闯进了大门,“快去叫三夫人来见我,就说我找她有大事!”

第286章 外放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7章 摸奖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239章 科举案(一)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60章 兄弟阋墙第261章 策划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211章 南诏消息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216章 意外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295章 对手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5章 上元夜(一)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256章 夜访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267章 蓄势第293章 艰难的行军第312章 军权第104章 初见李隆基(下)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49章 暗流(一)第77章 捐钱募款(二)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114章 成亲第326章 多管闲事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261章 策划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5章 上元夜(一)第134章 图穷第369章 杀将立威第101章 相亲(下)第197章 谋画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261章 策划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5章 上元夜(一)第8章 童生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211章 南诏消息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315章 兵不厌诈第32章 开店(三)第298章 合作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224章 李隆基的办法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15章 辞职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187章 初遇安禄山第326章 多管闲事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19章 官司(三)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222章 将计就计
第286章 外放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7章 摸奖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239章 科举案(一)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60章 兄弟阋墙第261章 策划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211章 南诏消息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216章 意外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295章 对手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5章 上元夜(一)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256章 夜访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267章 蓄势第293章 艰难的行军第312章 军权第104章 初见李隆基(下)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49章 暗流(一)第77章 捐钱募款(二)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114章 成亲第326章 多管闲事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261章 策划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5章 上元夜(一)第134章 图穷第369章 杀将立威第101章 相亲(下)第197章 谋画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261章 策划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5章 上元夜(一)第8章 童生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211章 南诏消息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315章 兵不厌诈第32章 开店(三)第298章 合作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224章 李隆基的办法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15章 辞职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187章 初遇安禄山第326章 多管闲事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19章 官司(三)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222章 将计就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