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军权

清默默地看完了李隆基的密旨,‘升安西长史李清为使、冠军大将军、校检工部尚书’,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头衔却没有迷乱他的眼睛,安西节度使五个黑字跃然于纸上,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李清的眉头忽然拧了起来,他忽然发现李隆基的密旨里漏了一个职务,安西大都护,高仙芝既然入京,此职务他就不可能再担任,但这个职务却没有相应封给自己,他抬头看了看李俶,也不可能是他,如果是亲王担任,只能是遥领,而不会到现地任职,看来李隆基对李俶还是有防备之心。

李清见他一脸好奇,便笑了笑,将手中的密旨递给了他,李俶迟疑一下,还是接了过来,他匆匆看了一遍,心中不由暗暗震惊,皇上不仅将安西节度使给了他,还封他为工部尚书,虽然只是挂名,但这就意味着李清将来有机会拜相,他竟然被皇上如此看重,实在是少见,恐怕也只有安禄山才有一比,朝中那些嘲笑李清被贬到安西之人,当真是井底之蛙了。

“恭喜大将军!”他眼里闪烁着喜悦,李清的拔升与他休戚相关,此时,他不得不佩服父亲的预见,皇上的真实用意果然用李清取代高仙芝。

李清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走吧!咱们边走边谈。”西大都护之事他也懒得去多想,毕竟安西节度使才有实际军权,安西大都护品衔虽高,却只是徒挂个虚名,而且如何将安西军真正掌握到手,这才是他现在需要认真考虑的。

亲兵们纷纷归队集合,罗阑公主见李清有大事,又见有皇族在场,她也刻意回避了。李俶见周围再无人。便靠近李清低声道:“李长史,不!大将军,关于石国,皇上还有些旨意命我口头带给你。”

李清轻轻勒住缰绳,他眼角余光迅速扫了一眼罗阑公主,见她已经消失在亲兵队中,这才对李俶道:“殿下请讲!”

“皇上有意恢复碎叶军镇,再新设立大宛军镇,将安西四镇改为安西六镇。一切事宜由安西节度使全权处置。”

‘设立大宛军镇?’李清不由轻笑一声,李隆基果然眼光犀利,一眼便发现了这个天赐良机,目前拓折城的突厥人几乎被高仙芝屠杀殆尽,满目创痍,尤其石国的贵族在一夜间荡然无存,再无力量反对大唐势力的进入。

虽然石国是李清早就看中的根基。但建立大宛军镇对他来说却是利大于弊,最重要的就是中原移民能够顺利西迁,只要军队被他控制住,那无论是石国还是大宛军镇就逃不出他的手心。

“此事我已知晓。先稳住了局势再行实施。”

车鼻施父子在一千多石国士卒地护卫缓缓向拓折城方向开行,一路上,车鼻施低头不语,显得心事重重,刚才宣旨时他就站在一旁,高仙芝很可能会回长安献俘。那么李清会不会利用这个时机收拾他呢?

想都不用想,罗阑公主既然成了他地女人,他怎么会袖手旁观,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在慢慢地向车鼻施迫近,怎么办?自己手中的士兵仅剩二千多人,怎么可能和李清的上万虎狼军抗衡,可如果投降大食,他又怕布杜不会饶自己。车鼻施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车多咄从后面赶上来对车鼻施恨恨道:“父亲,大唐使者实在无礼之极!”

他没有父亲看得远,他只看到新来的使者压根就不理会石国国王,甚至还不如李清,此刻,他的内心充满了失落与愤恨,这种被踏在脚下的滋味让他无法忍受。

“小小的无礼算什么?”

车鼻施叹了一口气,“现在我们应想想如何逃生才是!”

“逃生?”车多咄愣住了,他满腹疑惑地向父亲看去。

自己死无所谓,可儿子还年轻,必须要让他活下去,车鼻施低头沉思片刻,终于下定了决心,他抬头凝视道儿子,缓缓道:“我给你一千士兵,你驻扎到罗斯城去,假如我遭遇不幸,你立刻向大食投降。”

且说高仙芝返回了碎叶,一路上他又仔细考虑了这件事,李隆基素来好大喜功,献俘也属于正常,应该没有问题,况且皇上答应荫他两子,正好趁此次回去好好打点一番,给自己的两子谋个肥缺,也算是了一桩心事。

高仙芝一路思量,快到碎叶城时,他又忽然想到了安禄山和哥舒翰,功不如自己却能封到郡王,真该让那帮朝廷地酒囊饭袋们看看,什么才叫赫赫之功,高仙芝顿时心急如焚,现在

月,贵妃的寿辰是十一月,不到两个月时间,还要到时间非常紧张。

他一路飞驰赶进了碎叶城门,虽然有李俶在,但他毕竟年轻,极可能受李清的蛊惑而听从于他,必须要将安西军安置妥当才能放心东去。

高仙芝回到帅府,立刻命行军司马康怀顺来见他,康怀顺就是李清初到安西时与他发生冲突的屯田使,因他是高仙芝的铁杆心腹,此次西征出任行军司马一职,掌控军大权,在安西军里是仅次于副将李嗣业的第三号人物。

片刻,康怀顺便小跑着赶来,一进门,却见高仙芝的亲兵们在忙碌地收拾行李,不由诧异道:“大帅要出远门么?”

高仙芝将康怀顺拉到里屋,命他坐了,这才笑道:“十一月贵妃寿辰,皇上命各方镇献俘贺寿,此机会我不想放过,所以我打算亲自去长安献俘。”

康怀顺心中大喜,如果真是这样,那高仙芝叫自己来是不是要将掌军之权交予自己,按理,高仙芝离军,军权应由副将李嗣业代领,还轮不到他,但高仙芝似乎并没有叫李嗣业来。康怀顺念头一转。便立刻明白了,这必定是因为李嗣业与李清有旧,高仙芝在防备着他,想到李清,康怀顺眼珠一转,忽然嘿嘿笑道:“大帅为何不将李清也一同带去长安?这样岂不是更解了后顾之忧。”

高仙芝轻轻摇了摇头,这个办法他不是没想过,可问题是李清肯听他地话吗?

“昨日广平王来了,取代了李清之职。所以我才决定回长安,有他在,李清应有所忌讳,不敢轻举妄动。”

“广平王?”康怀顺略一思索,忽然想起这不就是废太子的长子、皇长孙么?他急忙道:“大帅,据我所知,李清就是东宫出身。皇上派广平王来,恐怕另有深意啊!”

“有深意个屁!”

高仙芝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李清与前太子李亨的矛盾,天下皆知。为何他就不知道呢?但既然要将安西军托付给他,高仙芝不得不耐住性子给他解释道:“你不了解李亨其人,此人寡恩刻薄,记仇极深,李清两次得罪于他,他岂会轻易忘记。皇上这次派广平王来,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再者,此时东宫未定,派任何一名亲王或皇孙来都会引起不必要地猜测,只有让废太子之子来,才不会让人误会,你明白了吗?”

康怀顺作出恍然大悟之样。连连叹息道:“大帅远在万里之外,却对朝局了如指掌。眼光深邃,属下实不及万一,惭愧!惭愧!”

明知是拍马屁,但高仙芝心里却十分受用,他捋须微微笑道:“你虽不是武将,但跟我多年,也颇懂军务,我此次东去,安西军就交给你了。”

说到这,他忽然压低了声音道:“李嗣业与李清有旧,你要多防着他一点,若他有异常举动,我准你将他关押起来。”

康怀顺突然跪下,重重地给高仙芝磕了个头,哽咽道:“大帅知遇之恩,怀顺铭刻于心!”

李嗣业在天宝五年李清调进京任了户部侍郎后,便代理沙州刺史,次年,小勃律战事爆发,高仙芝将他重新要回安西,小勃律一战使他威名远扬,朝廷破格提升他为四镇兵马使、中郎将,这次击破朅师国,李嗣业又升迁为安西节度副使、千牛龙武将军。

李清来安西后,李嗣业却一直刻意躲避,他不想让高仙芝为他与李清的旧交感到为难,若实在有事要找李清,他也是遣部将前往交涉。

到石国后,李嗣业一直便住在城外大营,每日操练军士、处理军务,每天倒也过得忙碌充实,这一天,天色将晚,李嗣业吃罢晚饭回到自己营帐,他刚坐下,忽然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帘一挑,偏将席元庆冲了进来,他气喘吁吁道:“李将军可听到传言?”

李嗣业一怔,“什么传言?”

“城里均说大帅已于昨日返回京城!”

“什么!”李嗣业‘腾!’地站了起来,他随即又摇摇头道:“不可能,大帅若走,定要先和我办理交接,传言必然不实,或许大帅去白水城了?”

席元庆暗暗叹息,他说传言只是含蓄之语,怕李嗣业地脸上挂不住罢了,高仙芝确实走了,他将军权交接给了康怀顺,而不是他李嗣业,见对方不信,席元庆再一次劝道:“李将军还是去问问吧!既然大家都这样说,必然事出有因。”

李嗣业见席元庆地语气已经渐渐变得肯定起来,他心中也开始有一些动摇,‘难道大帅真的走了

他低着头在营帐里来回走了几步,终于拳掌一击,坚决地说道:“我不相信大帅会如此薄待于我,也罢!我就去亲自确认一下。”

打定主意,李嗣业便大步向外走去,席元庆见他固执,苦笑着摇了摇头,也快步跟了上去。

一刻钟之后,李嗣业赶到了帅府,他跳下马,几步便跑上了台阶,几名高仙芝地亲兵见了,立刻上前拦道:“大帅有令,只准李将军一人进去,其余人在外等候。”

这几名亲兵李嗣业都认识,一直不离高仙芝左右,他回头诧异地看了一眼席元庆,意思是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不是说高帅走了吗?”

席元庆也奇怪地摇了摇头,明明有人看见高仙芝离去,怎么又回来了,他的目光也迷惑起来。

李嗣业挥了挥手。命他们在外面等候。自己随高仙芝的亲兵进去了,绕了几个弯,亲兵将他带到一座大屋前,弯腰恭敬地说道:“这是大帅的书房,大帅就在里面等候李将军,请!”

李嗣业走进‘书间’,一下子愣住了,里面空荡荡,什么东西都没有。哪里是什么书房?

忽然一阵尖细的笑声从身后传来:“让李将军亲自跑来,真是不好意思。”

李嗣业猛地回头,只见康怀顺在五十几名高仙芝亲兵的护卫下大摇大摆走了进来,他脸上得意非常,李嗣业已经醒过味来,自己上当了。

康怀顺瞥了一眼肩阔体巨的李嗣业,心中不由一阵发。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本想早一点去看望李将军,但万机待理,实在抽不出身来。”

此时李嗣业地心慢慢沉了下去,他已经看见了。就在门口,康怀顺最心腹地两名亲兵一个抱着高仙芝地令箭,另一个则托着高仙芝地帅印,皆目光阴冷,显然高仙芝已将军权移交给了康怀顺。

他傲然挺直了腰,冷冷地望着康怀顺道:“我听说大帅回京。可有此事?”

康怀顺从李嗣业孤零零的身影中渐渐找到了自信,他也冷哼一声,眼皮向上略略一翻道:“不错,大帅确实有要事回京,他不在,安西军主帅一职由我暂领,任何人都不得违抗我的军令。”

“你的军令?”李嗣业地心里猛地抽一了下,他忽然明白了。高仙芝压根就不相信自己,在这种重要的时刻。他宁愿将军队交给一个不会带兵的文官,只因此人是他的心腹,却罔顾大局,若此时大食人突然攻来,这个人能对付得了吗?

李嗣业望着康怀顺那副小人得志地嘴脸,心中极度厌恨,不用说,他现在在等着自己向他下跪行军礼。

李嗣业脸一沉,直言不讳道:“按我大唐军律,主将不在,当由副将代行军令,如今高帅不在,自然应由我来暂领,你只是行军司马,怎么能越权而为?”

他向前大跨一步,手一伸,指向门口的令箭和帅印,厉声道:“拿来!”

康怀顺只觉李嗣业仿佛象一座黑塔向自己压来,他吓得倒退一步,几十名亲兵立刻将围护起来,他早就料到李嗣业会想自己发难,已做好了准备,他手急忙一挥,大吼道:“拿下他!”

只见前后左右、甚至还有房顶,数十张粗网一齐向李嗣业撒去,李嗣业措不及防,一下子被网缠住,五十几名大汉一拥而上,死死地将李嗣业按倒在地。

李嗣业硬起头,盯着康怀顺大骂道:“康怀顺,你这无耻的奸贼!有本事你就杀了我,我看你怎么向高帅交代。”

“哼!哼!”悯地道:“只会冲锋的蠢东西,大帅若会责怪我的话,他早就将军权移给你了。”

李嗣业恨得一咬牙,这时,他忽然想起了李清,心中又隐隐生出一丝希望来。

且说席元庆在门外等候,他心中着实迷惑,高仙芝明明走了,几时又回来了?忽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急忙侧身向府门内看去,只见一堵影壁前,一根栓马桩空空荡荡,高仙芝的马并不在,他猛然反应过来,也顾不得招呼李嗣业地亲兵,翻身跳上马,狠狠一鞭抽下,战马象箭一般射出,就在转弯地一瞬间,他看见了大群士兵从府门内冲出,将李嗣业的亲兵团团围住,席元庆再一鞭抽下,战马象发疯一般,载着他冲出了城门,此刻,他已别无选择,席元庆认准了方向,打马向白水城狂奔而去。

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138章 返京第29章 阆中(四)第47章 冷刀子(四)第36章 贵人(二)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7章 县令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49章 暗流(一)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53章 暗流(五)第5章 上元夜(一)第155章 东宫案(九)第59章 挖墙角第55章 绑架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58章 门生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46章 冷刀子(三)第101章 相亲(下)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160章 曲江流饮(上)第121章 美女与阴谋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134章 图穷第184章 布局第81章 意外失足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280章 把柄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280章 把柄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350章 勒索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134章 图穷第214章 扬州立威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114章 成亲第313章 掌权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5章 上元夜(一)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38章 去成都第94章 又见故人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17章 摸奖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197章 谋画第241章 科举案(三)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29章 阆中(四)
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138章 返京第29章 阆中(四)第47章 冷刀子(四)第36章 贵人(二)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7章 县令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49章 暗流(一)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53章 暗流(五)第5章 上元夜(一)第155章 东宫案(九)第59章 挖墙角第55章 绑架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58章 门生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46章 冷刀子(三)第101章 相亲(下)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160章 曲江流饮(上)第121章 美女与阴谋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134章 图穷第184章 布局第81章 意外失足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280章 把柄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280章 把柄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350章 勒索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134章 图穷第214章 扬州立威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114章 成亲第313章 掌权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5章 上元夜(一)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38章 去成都第94章 又见故人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17章 摸奖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197章 谋画第241章 科举案(三)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29章 阆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