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

李白脚步生风,上台阶时却被绊了个踉跄,险些摔倒,已经醒了,但酒精残留在体内挥发出的后劲让他变得异常兴奋,浓郁的木香和悠扬的丝竹声使他浪漫而激昂的诗人情怀膨胀到了极致。

李白目光已扫过大厅,厅中气氛清闲疏懒,两边乐工怡然自得,梨园子弟低吟浅唱、婉转的歌声在厅堂里回荡,曼妙的舞伎长袖当空、蛮腰摆柳,艳丽的服饰宛如影绰约可见,宫女和太监分侍两列,中间是大唐天子和他的爱妃,这是帝王私生活里极寻常的一景。

没有大臣,只有他李白一人,如此殊荣却让他心中生出一丝不快,皇上召他并非是议论国事,看来是让他吟诗作赋,以娱暮年,如此,他堂堂的翰林学士又和那些梨园子弟、乐工舞女有何区别?

“微臣参见陛下!”

此刻,李白激昂的心已经慢慢冷却下来,口中又苦又涩,垂手静立,等待皇帝的吩咐。

“若朕没猜错的话,李翰林定又是去饮酒作诗?”李隆基口气和善,脸上洋溢着微微的笑意。

“臣是和几个诗友在饮酒作乐!”

在李白的见识中,翰林学士地位极高,高宗时密与参决时政,以分宰相之权,时谓‘北门学士’;开元后。专掌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地制诰书敕,皆出自翰林之手,其后,翰林益重,而礼遇益亲,至号为“内相”,又以为天子私人。

所以初拜翰林学士之时。他逸兴瑞飞,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已做好准备,准备以胸中才学解济天下苍生。

但无情的事实击碎了他的治国梦想,他只徒有翰林虚名,白麻诏书至今未曾见过半张。朝政事务没有参与一条,每月只领一份禄米,再和一帮狂士野人饮酒作乐、空谈国事。

此刻,李白胸中积累的怨气借着体内的酒意蓦地升腾,他再也忍不住,心中的不满竟脱口而出,“微臣除了饮酒作诗,还能做什么?”

这句话让皇上身旁的高力士大惊失色,他跟随皇上数十年,还从没有人敢这样说话。他不由偷眼向李隆基望去,只见面上笑容依旧温和。但眼睛却闪过一丝冷意。

高力士暗暗摇头,这李白自恃才高。不把天下人放在眼里,他以为自己是什么,会写诗就能治国吗?这大唐读书人哪个不会写诗?在皇上眼中,他不过是一“穷相”的布衣隐士罢了。

沉香亭内气氛陡然间凝重起来,李白也暗暗后悔自己口不择言,可是话已经出口,无法再收回,他微一转念。又傲然负手而立,说就说了。又何惧之有。

李隆基淡淡一笑,道:“今日仲春,牡丹花盛,朕陪爱妃赏花,苦于无新词可唱,朕知爱卿妙笔绝冠天下,特将爱卿请来,替朕地爱妃写两首新诗如何?”

李白一躬到地,“陛下若不嫌臣酒后作诗,臣愿替陛下分忧!”

杨贵妃却嫣然一笑,“久闻李白斗酒诗百篇,今天我倒有眼福了,来人,给翰林赐酒!”

几个宦官忙跑去拿酒,李隆基又回头对高力士笑道:“烦请大将军跑一趟朕的书房,取一套笔墨纸砚来。”

高力士应了,带领两个小太监匆匆而去,李白望着他微驼的后背,不由暗暗蔑视,一个宦官居然也能做到骠骑大将军,还替皇上批阅奏折,自己学富五车,一心报道何其不公也!李白刚刚平息的愤慨陡然间又升腾起来,他斜眼见宦官端了高高的几樽酒来,便随手抓过,一饮而尽。

很快,高力士拿回一套簇新的文房四宝来,这时李白已经几樽酒罢、醉意畅酣,他纵声大笑,情极悲愤而狂放,弹杯作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暮成雪。散尽还复来。”

他步履踉跄坐上罗汉床,扬手高呼,“拿纸笔来!”

小宦官铺了白纸,李白却一指高力士道:“大将军既不须上阵杀敌,可为我研墨!”

高力士愕然,他回头看了看李隆基,透过纱帘,李隆基似乎笑而不语,再看杨氏姐妹,皆托着腮,仿佛在欣赏这有趣地一幕。

高力士只得将一股恶气憋在胸中,一把推开上来研墨小太监,呵呵笑道:“能给谪仙人研墨,是老夫的福气。”

李白笔酣墨饱,一挥而就,哈哈大笑道:“拿去!以此诗谢娘娘的安西葡萄酒。”

高力士小心翼翼地捧着诗跑到杨玉环面前,献给了她,杨玉环急忙坐直身子,将诗放在桌上,凝神看去,只见上面醉笔泼墨写道: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杨玉环读罢,恍若春风满纸,花光满眼,她喜极而笑,“三郎,李翰林不愧是谪仙人,真真是好诗。”

爱妃的欢喜使李隆基龙颜大悦,也不计较他对高力士的无礼,高声命道:“再给翰林上酒!”

这边李白诗兴未了,他索性跳下地来,一边端着酒,一边下笔如飞,转眼又写出两首,笔一丢,将手中一饮而尽,连声高呼:“痛快!痛快!”

这时杨花花也凑上前来,只见两外两首写道: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又云: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槛杆。

词词句句都是针对杨玉环而言,和她杨花花半点没有关系,她不觉微微酸意道:“这诗也只有玉环配得上了,字写得也好,可让人去将它裱起,也算是一段佳话。”

杨玉环心中欢喜无限,亲自倒了一杯酒,交给高力士道:“蒙李翰林赠诗,玉环无以为谢,这杯酒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我出去不便,请大将军转给李翰林。”

高力士小心接过白玉盏,摇摇叹道:“贵妃娘娘亲自赐酒,这是何等尊荣。”

他转身刚要走,李隆基却叫住了他,“饮了这杯酒,大将军就扶他去歇息吧!看在爱妃高兴的份上,朕再赐他今晚在船舫歇息。”

高力士答应,端着酒盏来到李白面前,呵呵笑道:“这是贵妃娘娘亲手给你倒的酒,皇上还特别赐你在兴

一夜,这等隆恩,还不赶快去拜谢!”

李白手捧玉盏,人醉心不醉,他不由对李隆基感激涕零,多年以来渴望被赏识、被重用的迫切心情在这一刻迸发出来,他立刻上前跪倒在地,泣道:“臣深谢陛下和娘娘的隆恩,臣愿为一小吏,以胸中之学,以报陛下的知遇之恩。”

“爱卿今夜辛苦了,早点休息吧!”李隆基岂不明白李白要官之意,李白所写三首清平调,虽然杨玉环喜欢,但他却不欣赏,他一直推崇文风朴素遒劲,最喜欢贺.满了奇异想象的诗歌并不感冒,也不喜欢他招摇的性格,是以李白名声虽大,但李隆基却并不想用他。

李隆基见李白想为官,便岔开了话题,又向高力士使了个眼色,高力士会意,立刻上前架起李白,笑道:“李翰林有些醉了,不如我扶你去歇息。”

李白见李隆基避而不答自己的请求,不由万念皆灰,亦任由高力士将自己架出去,老远还听见他的长叹之声,“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哼!’李隆基鼻子喷出一股冷气,望着李白的背影冷笑道:“当不了官就想去弄扁舟,他把朕的翰林院当作饭铺茶馆了么?”.

且说高力士将李白送到歇息处。命太监好生侍侯了,自己则返回陈沉香亭,高力士也是六十岁地老人,一番折腾,他也乏了,尤其是李白的无礼,使他心中暗自恼怒,连右相李林甫都要唤他一声阿翁。亲王們想讨好他而不得,而李白沸騰文學居然命自己研墨侍侯,高力士是个心计深沉之人,他不同于一般太监,寻个机会便进谗言,对李白的无礼高力士不是不想计较。而是不想为此事坏了他高高在上的形象。

以他的地位为一个吟诗作赋的弄臣研墨,李隆基焉有不明白之理,更毋须他去诉苦,自有有心人会替他办得妥妥帖帖。

高力士转了两个弯,忽然似乎听见有人在叫他,他停下脚步,却见是驸马张垍向自己跑来。

“阿翁!我等了快两个时辰了。”张垍不死心,一直便等候在外,忽然看见高力士,不禁喜出望外。

高力士诧异地望着他。”驸马爷为何要等两个时辰?”

“一帮文人狂士妄议朝政,污蔑皇室宗亲。我忍不下这口气,要告予皇上。”李龟年将李白带回来时走的是后门。张垍并没有看见,他还以为那帮诗人尚在太白楼高枕而眠呢!

“是谁如此大胆?”高力士嘴上应付,但心中却不以为然,他素知张垍的为人品性,这种事必然是他个人恩怨,他若不添油加醋,那才是怪事。

“阿翁,借一步说话。”张垍将高力士拉到一边。在他耳边添油加醋地叽叽咕咕一通。

高力士地眼睛渐渐眯成一条缝,射出丝丝冷笑。刚想睡觉便有人送来枕头,岂不是天意?他拍了拍张垍的肩膀,笑道:“难得你如此卖力维护皇上的名声,现在皇上尚未歇息,你等着,老夫替你禀报去!”.

沉香亭内,杨玉环在一遍一遍读着李白写给她的诗,宛如口中嚼香、回味绵长,她满意之极,心中更觉得欠他一份人情,便忍不住替他求官。

“三郎,我觉得这李白也是怪可怜的,诗写得这么好,不如就封他一个小官当当吧!”

李隆基却摇了摇头,“难道诗写得好就能做一个合格的官吗?”

他手指那些梨园子弟,冷笑道:“象他們不过是些戏子罢了,歌唱得好、戏演得好,难道他們就有能力参议政事吗?李白也是一样,为官为吏者,不仅要心怀天下苍生,还要事必躬亲,替百姓解决民生琐事,替朝廷征收税赋,或操劳于三尺文案间,或奔波于田埂地头,这些,以李白地浮躁之心是做不到的,朕召他入朝不过是用其名气与才华作延揽精英的摆设罢了!”

他低头看了看杨玉环,柔声道:“朕知道玉环喜欢他的诗,朕也不会薄待于他,只要他老老实实,不要胡言乱语,安安心心给朕作翰林,送他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又有何难?”

这时,高力士已经将李白送走回来,他走进沉香亭对李隆基低声道:“陛下,张驸马在外求见,一直等了快两个时辰,说有要紧事。”

“这么晚了,他还有什么事?”李隆基眉头一皱,回头对杨玉环和杨花花道:“你們先回去吧!朕很快便来。”

“三郎也要早点歇息!”杨玉环不想耽误他的公事,便拉了杨花花先去了.

夜已经深了,月亮在灰暗的云彩间穿行,月光若隐若现,在沉香亭外的牡丹园,一个穿白衣的女人还在赏花,她一面低头嗅着花香,一面悄悄注视着沉香亭内的动静,显得心不在焉,她自然便是杨花花,她刚刚和杨玉环分手便溜了回来,她要寻找和李隆基单独相处地时机。

很快,沉香亭内的灯熄了,张垍低声向皇上告退,随即两排灯笼亮了,几十名太监宫娥簇拥着李隆基朝这边走来,高力士也回府了,李隆基只觉异常疲倦,只想赶回芙蓉帐里好好睡一觉。

转了个弯,他忽然看见杨花花出现在牡丹园中,先是微微一怔,旋而大喜,她不就是在等自己么?

“尔等不得跟来!”

李隆基喝退太监宫娥,单身一人心急火燎地向杨花花走去,杨花花见他走来,便立刻拿出了她地本事,在李隆基离她不到一丈,不等他说话,忽然杨花花一个失足,脚下一滑,竟跌进了花圃边的小溪里,衣裙尽湿,杨花花急伸手向李隆基娇呼:“皇上救我!皇上救我!”

李隆基吓了一大跳,两步上前,抓住她地皓腕,用力将她拉上了岸,杨花花仿佛受了惊,一下子便扑进李隆基的怀里,紧抱着他瑟瑟发抖。

如此蹊跷的跌交、如此明显的暗示,久历人事的李隆基焉能不明白,见旁边无人,他的胆子渐渐大了起来,手臂慢慢搭上她的腰,将杨花花紧紧搂在怀中,心中充溢着偷情的兴奋,两条腿都开始颤抖起来。

杨花花霍地抬起头,两只火辣辣地眼睛里充满了妖狐般的媚笑,她大胆地向李隆基脸上吹了一口气,在他耳边低声笑道:“妹夫地怀里好温暖啊!”

第324章 天宝十年最后一夜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134章 图穷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50章 暗流(二)第245章 科举案(七)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349章 清洗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37章 发薪第303章 局势逆转第283章 破绽第68章 帘儿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276章 拉拢第83章 孔方老道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329章 宫里的消息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01章 相亲(下)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95章 初见太子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313章 掌权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259章 解谜(上)第324章 天宝十年最后一夜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262章 固执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335章 谋河西(下)第43章 风骤起(二)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56章 暗访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34章 美人计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16章 义助第90章 奉命入京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99章 二进宫第253章 荐官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354章 战争与阴谋(四)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260章 解谜(下)第33章 密谋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87章 抓住把柄第271章 下手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81章 意外失足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66章 归程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63章 杨家(一)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37章 发薪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
第324章 天宝十年最后一夜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134章 图穷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50章 暗流(二)第245章 科举案(七)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349章 清洗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37章 发薪第303章 局势逆转第283章 破绽第68章 帘儿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276章 拉拢第83章 孔方老道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329章 宫里的消息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01章 相亲(下)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95章 初见太子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313章 掌权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259章 解谜(上)第324章 天宝十年最后一夜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262章 固执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335章 谋河西(下)第43章 风骤起(二)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56章 暗访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34章 美人计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16章 义助第90章 奉命入京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99章 二进宫第253章 荐官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354章 战争与阴谋(四)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260章 解谜(下)第33章 密谋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87章 抓住把柄第271章 下手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81章 意外失足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66章 归程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63章 杨家(一)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37章 发薪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