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李泌之策

豫阴沉着脸大步走进御书房,后面的宦官和宫女远远在他们记忆里,皇上登基以来似乎还从来没有这么震怒过,一进门,李豫一把扯下头上的冲天冠,将它狠狠摔在地上,房间里的几个宦官吓得立刻跪了下来。

“统统给朕滚出去!”

李豫仰躺在龙椅中,目光紧盯着头上的房顶,牙齿将嘴唇咬出两个深深的血印,今天,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他信赖而准备重用的张倚,竟被李清栽上通敌之罪给宰了,不仅如此,如此明显的栽赃,竟无一个大臣出来反驳,看来他们都是被李清的五千骑兵吓破了胆,竟连师傅都站在李清一边。

其实李豫也知道李泌是为自己好,但他这种偏向于李清的立场却使他愤恨不已,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在大唐的朝堂里竟没有一个人愿为他赴命,他用力揉搓着太阳穴,心中一阵阵悲鸣,“难道朕真的要做一个傀儡皇帝吗?”

“陛下!又是在为那李清生气了吗?”

声音清而甜腻,李豫轻轻叹了一声,返身捉住她的手,这是他最近新纳的一个妃子,极为宠爱,她叫长孙蓝玉,是郭子仪手下大将长孙全绪的独女,而长孙全绪也是大唐贵族,是唐初长孙无忌的嫡嗣,家族势力庞大,而且长孙全绪手下也有二万宝应军,目前驻扎在河东蒲州。

长孙蓝玉聪明伶俐,极会讨李豫欢心,又精通文墨,顾李豫便特许她可以进入自己的书房。听到她的声音,李豫气便消了一半,他将长孙蓝玉坐在自己膝上。忿忿说道:“只恨朕手上无兵,不要多。只要有几千忠义之士,朕就可以亲率他们夺回属于朕的东西。”

长孙蓝玉低头想了一下,她忽然抬起头对李豫道:“要不然臣妾写一封给父亲,请他支持皇上!”

李豫原本只是几句气话。但长孙蓝玉地话却仿佛给他打开了一扇窗户,使他一下子看到了明媚的阳光,李豫立刻兴奋地道:“长孙世代忠良。朕怎么把你们忘了呢!爱妃可立刻与长孙将军联系。若有消息。可即刻通知朕!”

长孙蓝玉回身搂住他的脖子。用玉指在他鼻尖上轻轻点了一下。撒娇道:“不准叫将军。要叫国丈!”

李豫听她地声音又嗲又娇。腹下的火渐渐升起。手上也开始不老实起来。

这时,守侯在门外马英俊心情十分复杂,他很清楚张倚被杀这件事地前因后果。正是自己一纸密报,送了他的性命。不过边令诚没有回来。却又使他长长地松了口气,对皇上的不幸他深表同情。可又恨他不体谅自己的难处,宫中地斗争可比朝堂里残酷得多。

马英俊心里正在为自己解脱。忽然,他远远地看见一大群宫女正簇拥着皇后沈珍珠向这边快步走来。他立刻低声向房间内禀报,“陛下,皇后娘娘来了。

沈珍珠的突然到来打断了李豫的性致,他脸一沉。不悦地道:“让她回去,朕不想见她!”

“皇上为何不想见臣妾,难道有什么不便吗?”沈珍珠面色如寒冰,极为难看。她刚听人禀报皇上受了气,怒气冲冲返回,心中担忧他认死理而想不通。便急急赶来劝慰,不料却吃了闭门羹,她见侍侯长孙蓝玉地几个宫女也站在外间,便立刻明白是被她抢了先机,皇宫里这也本是正常之事。但皇上竟当着另一个女人地面让她下不来台,这使她心中十分难受,而且这是在御书房。是处理天下大事地地方,长孙蓝玉却勾引皇上宣淫。若事情传出去,皇上地名声可就毁了。

“皇上,这么晚御书房还亮着灯,大臣们都在以皇上地勤政而自勉,臣妾地话虽不好听。却是为了皇上好,请皇上爱惜身体,早一点回宫吧!”

过了半晌,长孙蓝玉从另一个门急急惶惶地跑了,李豫却慢慢开了门,冷着脸道:“皇后可以进来了。”

沈珍珠进了书房,只见在李豫地龙椅上还挂有一条桃红色地腰带。她心中极为不满。但仍然强作笑颜道:“臣妾听说陛下今日受了委屈。所以特来探望,希望陛下将目光放长远一点。不要计较眼前的得失,臣妾也知昔日韩信受辱而不惊,愤而好学才终成大器;汉之高祖出身亭长,一生挫折何其之多,但他屡挫屡奋,最后打下四百年汉室江山,只要陛下勤政爱民,亲大臣、远小人,事事以我大唐社稷为重,臣妾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若是李豫为楚王时,沈珍珠这一番话必定使他心中感动不已,可现在听来,却感觉异常刺耳,他冷哼一声道:“皇后之责在维护内宫秩序,不得干政、不得过问国事,你来朕的御书房已经坏了规矩,请不要再说不符合你身份的话,若没别地事,你可以去了!”

沈珍珠见丈夫话语冷漠,心中不由暗叹,李豫为王时是何等谦恭多礼,可当了皇帝后为了权力的得失,他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变得无比陌生,沈珍珠本也是个极刚烈地女子,见李豫不但不听劝告,还出言讥讽,她再也忍不住心中地愤怒,跪下来反驳道:“臣妾是皇后,不得干政不假,可臣妾又几时过问过国事?既然皇上口口声声说规矩,不准臣妾来御书房,那为何长孙婕妤却可以随便进入,她只是一个婕妤,隔着九嫔四妃才到皇后,皇上却揽她在内而摒我于外,这宫中的规矩为何又不讲了?”

她句句据理力争,驳得李豫哑口无言,他脸上挂不住,气得浑身发抖,他指着沈珍珠斥道:“长孙虽只是婕妤,但她出身名门。她地父亲可助我一臂之力,比起你这个无用的皇后管用得多,你胆敢再当面刺朕。朕就废了你!”

沈珍珠地眼中涌出了泪花,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丈夫竟是这样凉薄无情。一时她灰了心,不再说一句话,行了个礼,起身慢慢地走了。

李豫心情愈坏。他将门重重一摔,‘砰!’地一声将沈珍珠关在门外,这时。一名宦官正匆匆赶来。见此情景顿时吓得不敢吭声。但正好被李豫在

一瞬间看见了。

过了半天,他才缓缓问道:“什么事?”

“皇上。李詹事在宫外求见!”

李豫长长吐了一口闷气,“召他进来!”

他知道李泌必然会来,所以才特地在御书房等他,过了一会儿,李泌匆匆赶来,进了房间,却将准备跟进的马英俊关在了门外。虽然他猜不出是马英俊泄的密,但今天他要和李豫谈的话,绝不能让第三人听见。

李泌快步走到李豫面前,向他深施一礼笑道:“这么晚陛下还勤政不休,真是大唐之幸也!”

“朕其实也有点累了,师傅请坐吧!”李豫拾起一本奏折翻了翻,随即扔在桌上叹道:“他一回来。这些奏折朕恐怕就做不了主了。”

“今天李清杀了张倚,臣倒以为是一件好事。”

李泌见皇上眼中诧异,便轻捋长须笑了笑,慢慢开导他道:“张倚看似事事替陛下着想,可他却是尽拣陛下顺耳的话讲,让陛下觉得他似乎总说到点子上,听之信之,其实他是在害陛下。远地不说,就说郭子仪之事,上次陛下告诉我想用郭子仪替代李清,这大概就是张倚出地主意吧!若真这样做了,陛下恐怕要大难临头。”

李豫的目光顿时变得凝重起来,他这次召郭子仪进京正是有这个打算,而李泌的话却似迎面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师傅请详说!”

李泌轻轻点了点头。继续道:“张倚实际上只是一个政客。他只能泛泛而谈。话似好听,可在细节上却一带而过。可真正要做成一件事,又必须得从细节上入手,还是说郭子仪这件事,张倚只说用他替代李清,可郭子仪本人的态度呢?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能替代李清吗?若能的话,怎么替代?是直接夺李清的兵权,还是让他们血拼一场?还有最关键地一事,他有没有被李清收服?如果连这个都不了解清楚,就贸然告诉他,陛下要用他为大元帅,倘若他转身去告诉李清,陛下岂不是大祸临头?”

说到此,李泌叹了一口气道:“从今天郭子仪地表现来看,他确实是一个十分圆滑之人,表面上他给陛下跪地叩首,说什么君臣之礼不可废,可当李清指责张倚通敌时,他也在洛阳作战,完全可以站出来为陛下说话,可他却沉默了,试问这样地人陛下怎么能托付他大事呢?”

李豫的脸略略有些红了,师傅说地这些,他都没有考虑过,他确实打算明日就召见郭子仪,和他谈接李清兵权之事,现在他才觉得自己是有些孟浪了。

“师傅,那我该怎么办呢?”李豫无奈地叹了口气,不知不觉,他把‘朕’换成了‘我’字,仿佛又回到了他谦虚好学的少年时代。

“忍!”李泌重重地说出了这个字,“我还是那句老话,忍耐以等待天时!”

李豫摇摇头,不甘心地说道:“可是师傅,我真的很难忍,现在安贼大势已去,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我,不!朕好想施展拳脚,好好的大干一番,可眼前却挡着李清这座大山啊!”

李泌静静地注视着这个年轻地君王,可以感受到他焦急的内心,这是个在深宫里长大的君主,还缺少挫折与磨练,他怎么可能是已在官场中拼斗了十年的李清的对手,但几个月的帝王生涯,他也开始有些进步了,至少在今天他忍下来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兆头,假以时日,他必将越来越老辣成熟,完全可以和李清一博。

想到这,他淡淡地笑了笑道:“其实陛下也不是没有事情可做,虽然陛下不能动李清地兵权,但却可以动郭子仪、李光弼的兵权,尤其是郭子仪,他手下的几员大将如卫伯玉、李抱玉、长孙全绪、张知节、乌崇福等等,这些要么是京城世家子弟,要么就是羽林军出身,完全可以效忠陛下,过些日子我没猜错的话,李清必然会去相州会战安庆绪,陛下便可趁机将这些忠良之后调入京中,夺了郭子仪的兵权,那时,李清也就不敢对陛下轻举妄动了。”

此刻,李豫已经完全没有了沮丧之感,他想起了长孙蓝玉的话,立刻兴奋地道:“朕可以用长孙全绪为突破口,让他逐一替朕进行联系,只要朕有兵在手,又有君王的大义,除非那李清效仿安禄山造反,否则他如何能取代朕?”

但李泌却似乎没有受他的情绪感染,他有一点忧虑,目光盯着窗外徐徐道:“陛下,臣这几日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臣最担心李清有一天会攀上李氏皇族地这棵大树,宣称他也是高祖之后,这样以后一旦时机成熟,他就极有可能行纂位之事,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将李清的名份定下,让他无法迈出这一步。”

这突然冒出的两句话使李豫脸色大变,是!李清也是姓李,若他真称自己为皇室的某一偏支,宗正寺也不敢不听,这确实是一件天大的事,多亏师傅先提了出来,他定了定心神,急忙问道:“那如何才能定下他的名份?”

李泌微微一叹,“按道理是很简单,陛下只要重重封赐他的先祖,先将他地身份大白于天下便可,可问题是臣翻遍了吏部和户部地资料,又派人去仪陇查访他地底细,竟找不到他的户籍,只知道他最早是一个道士,而他地父母家人一概不知,这件事还真很难办!除非.

“除非怎样?”李豫急问道。

“除非他肯接受陛下指任给他的先祖,比如卫国公李靖,若他肯接受,那篡位可能性就没有了。”

李泌长长地叹了口气,“这件事就由交给臣来和他谈吧!”

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32章 开店(三)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329章 杨国忠的把柄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303章 局势逆转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79章 黑帮老大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50章 暗流(二)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184章 布局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95章 初见太子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79章 黑帮老大第81章 意外失足第54章 品牌效应第56章 暗访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121章 美女与阴谋第19章 官司(三)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31章 开店(二)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265章 利用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203章 悲情牌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61章 连环计第58章 门生第160章 曲江流饮(上)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253章 荐官第354章 战争与阴谋(四)第38章 去成都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66章 归程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286章 外放第245章 科举案(七)第256章 夜访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49章 暗流(一)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187章 初遇安禄山第267章 蓄势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203章 悲情牌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92章 北番有人来
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32章 开店(三)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329章 杨国忠的把柄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303章 局势逆转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79章 黑帮老大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50章 暗流(二)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184章 布局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95章 初见太子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79章 黑帮老大第81章 意外失足第54章 品牌效应第56章 暗访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121章 美女与阴谋第19章 官司(三)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31章 开店(二)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265章 利用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203章 悲情牌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61章 连环计第58章 门生第160章 曲江流饮(上)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253章 荐官第354章 战争与阴谋(四)第38章 去成都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66章 归程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286章 外放第245章 科举案(七)第256章 夜访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49章 暗流(一)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187章 初遇安禄山第267章 蓄势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203章 悲情牌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92章 北番有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