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利益之盟

林甫刚刚从兴庆宫归来,他亲自向李隆基弹劾杨国忠杀害朝廷大臣,这是他为相十五年来的第一次,形势已危在旦夕,容不得他再从容布置。

宋浑已经供出他确有强占良田之事,而专案组已奔赴咸宁搜集人证,杨国忠之舅张易之得到正名,这时几乎所有的朝官都已经意识到皇上要拿右相国开刀了,一日之内,就有五百多人去杨国忠府上递帖,而他的相国府却冷冷清清,门可落雀,昔日的门生故吏在这个时候都避之不及,惟恐沾染上李林甫的暮落之气,连永王李璘也托病在家,派人暗中和裴宽接触。

可就在这时,杨暄杀死赵岳仿佛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令李林甫在即将窒息之中忽然脖颈一松,竟喘过一口气来,不料李隆基的暧昧和含糊其词让李林甫心又凉了半截。

“相国,此事疑点甚多,比如那两把杀人的匕首就需派人仔细调查,从长计议,朕已命大理寺接手此案,相国就不用管了。”

什么叫从长计议,分明是想不了了之,竟让大理寺接手此案,那吉温岂会不讨好杨国忠,好容易等来的机会,却是水中月,李林甫不得不仰天叹息,‘难道天要亡我不成!’

“父亲大人,请喝茶!”

李林甫的长子,将作监令李岫将一杯茶小心翼翼端过来,一抬头,他顿时惊呆了,只见李林甫须发全白,脸上苍老不堪,竟仿佛七十许人,昨日头发还是半白,可这一夜,他老了何止十岁。

“当啷!”

李岫手上的茶碗失手落地,瓷片玉碎、茶水飞溅。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悲声道:“父亲,你向皇上乞骸骨吧!”

“什么!你竟然要我认输,拱手将相位让给那个无赖吗?”

李林甫情急之下一阵剧烈咳嗽,嘶声喘气,蜷缩成一团,半晌,他才慢慢缓过来,抚着胸口怒视儿子道:“我为相十五年,什么大风大浪没有经历过。什么样的狠角色没遇见过,不过是个外戚,连官名都叫不全的无赖,竟然也能取代我吗?”

“杨国忠不足惧,可是、可是这次是皇上要动你啊!”

李岫的最后一句话直刺李林甫的心脏,他再也忍不住,‘扑!’地喷出一口鲜血。软软地倒在藤椅上。

“父亲!”李岫惊惶地大叫,“来人!快来人!”

“不妨事!”李林甫勉强地坐起身,对几个抢进来的心腹挥挥手道:“都出去吧!让我静一静。”

“你也去吧!”他摸了摸长子的头,慈爱笑道:“你好歹也是从三品地高官。以后这个家要靠你来支撑了。”

这时,走廊里传来一阵脚步声,管家在门口道:“老爷,户部侍郎李清在府门外,他说有事要见老爷!”

“李清?”到的不全的证据。心里忽然生出了一丝希望。

“快扶为父去请李侍郎进来!”

李林甫扶住儿子的肩膀,又吩咐管家道:“开大门!开大门迎接李清。”

“可是父亲.李岫不禁骇然,父亲几时为一个侍郎开大门的。

“你不懂!为父最后的希望可能就在他身上了。”

自天宝三年高力士后就没有开过的大门今天终于再次打开,‘吱嘎嘎’地转轴声异常刺耳,缓慢而沉重地向里面开启,大片大片红色的铁锈从门上剥离掉下,只可惜李林甫的门前已经没有行人,否则。这将是轰动长安地一个大新闻,相国府为户部侍郎开了大门。

李清负手站在台阶上。静静地看着两扇沉重的大门缓缓开启,他面色平淡、笑而不语,从这两扇大门打开就说明他所选的时机完全正确,李林甫已经快走投无路,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才能从他身上得到最大的利益。

“侍郎能在此时来看老夫,足见宅心仁厚,非那帮趋炎附势的小人可比。”

李林甫在儿子的搀扶下出现在门内,虽是客气话,但也是从心而发,语气中透出几分苍凉和感慨。

“早知道相国要开大门,李清就不来了,我何德何能,竟让相国府开了大门。”

李清走上前,一躬到地,朗声道:“户部右侍郎兼太府寺卿李清,参见右相。”

“自从政事笔被皇上拿走,能记得我还是右相的,已经没几人了。”李林甫缓缓上前,拉着李清地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微微笑道:“什么大门、二门的,李林甫既落魄,它就不过是两扇生锈的铁门罢了,侍郎请进吧!”

“相国太自谦了,您先请!”说完,李清便和李岫一左一右,将李林甫扶到书房里。

这时,已经有侍女将书房地碎瓷片清扫干净,并用清水擦去了血迹,换了香,又端上了两碗上好之茶,李林甫满意一笑,他端起香茶悠悠地品了一口,笑道:“侍郎尝一尝,这可是今年的蒙顶极品新

两黄金一两茶,还有价无货,老夫也只得皇上赐了半

李清端起茶碗细细品了一口,不由赞道:“果然是好茶,听说今冬蒙顶茶树遭了雪灾,收获不过几斤,全进贡给了入宫,相国竟得了半斤,可见圣眷之深啊!”

“可杨国忠却得了一斤的赏赐,这又怎么说!”旁边伺候的李岫不由恨恨地插口说道。

李林甫脸一沉,斥道:“我与侍郎说话,你休得插口,给我下去!”

赶走了儿子,李林甫歉然一笑道:“最近有传闻说杨侍郎欲置老夫于死地,所以李岫心中有些不满,失礼了。”

说到此,李林甫眼皮一抬,目光锐利地盯着李清,看他怎么回答自己,是打哈哈应和,还是说些有建设性的话?

李清却微微一笑。“相国今天进宫。是为了杨国忠之子杀人一事吧!我也听说皇上下旨命大理寺来查此案,看来皇上也是想不了了之,不过,相国不觉得此案有些蹊跷吗?”

“蹊跷?”李林甫当然觉得此案蹊跷,分明是有人布了局让杨暄上当,可他就是想不出这究竟是谁施的暗箭,可现在李清却说起此事,李林甫忽然若有所悟,抬头向李清看去。只见他眼中充满了笑意,哪里有什么疑问之色。

“是你.李林甫猛地睁大了眼睛,手颤抖着指向李清,他一向喜怒不露于色,可此时也控制不住内心地震撼,他的心中转个无数个念头,此事竟然是李清干的。为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李林甫再也坐不住,他站起身快步走到窗前,刷地拉开了窗帘,借昏暗的夜色掩饰自己内心的震惊。渐渐地,他平静下来,脑海里迅速思索着李清地用意,这显然是向自己示好,可自己与他一向是敌非友,章仇兼琼之死更是脱不了干系。那他此举究竟是何居心,难道他也不想让杨国忠得志不成?

李林甫左思右想,也只有这一个可能,他慑住心中的狂喜,冷冷道:“李侍郎还有什么话,不妨一起说出来,老夫年事已高,想不了太深奥之事。”

李清淡淡一笑。挺直了腰道:“相国可知道我与杨国忠是什么关系?他为何会如此恨我,只要有机会就想置我于死地。这究竟是为什么?”

“老夫只知你与他有旧,他曾给老夫说过,他当成都县尉便是你向鲜于仲通举荐地,后来为一些琐事不和翻了脸。”

“琐事?”李清一阵冷笑,“他刚到京城开销大,我便送钱给他,他妻子在成都衣食无缺,也是我一直关照,这等恩德,岂是一点琐事不和便可以翻脸吗?”

“那是为什么?”李林甫转过身来,眼中颇有兴趣。

“那是因为他曾经是我的伙计,只有我知道他最落魄地时候是何面目。”李清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冷冷道:“杨国忠是一头中山狼,他从不甘心在我之下,一直嫉恨于我,所以每次有机会害我,他都不会放过,所以如果他当政,他绝不会放过我,还有庆王,这两人已经勾结起来,假如庆王有一天登基,你说他第一个要杀的会是谁?”

李林甫恍然大悟,李清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他岂能不明白,现在他众叛亲离,有李清这个重量级的人肯帮他,这个机会怎能不抓住了。

李林甫心花怒放,上前一步拉住李清的手哈哈大笑,“我就知道侍郎有一天会和老夫走到一起,还记得在李琳府上第一次见面吗?那时我便觉得我们有缘分。”他当初是怎样想杀李清,后来屡次为敌,现在却半点不提了。

今天得了这个意外地收获,李林甫精神大振,颓态一扫而光,他拉着李清坐下,开门见山问道:“既然你如此恨庆王,那李俅你为何不拿出来?还有你握在手中的那些证据,你又为何不拿出来?难道这些还不足以绝掉庆王入主东宫的希望吗?”

李清笑而不答,这件事他知道瞒不过李林甫,他今天过来也没打算要瞒他,对李林甫这种老奸巨滑之人,实话实说反而会得他信任,李林甫也绝不会相信自己真是来投奔他,彼此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

李清端起小茶碗,又细细品了一口,笑道:“相国,如果我没猜错,皇上这两日应该派人来找过你了吧?”

李林甫瞥了他一眼,心中暗暗赞叹,难怪章仇这么看重他,果然厉害,看问题透彻,不过他也不说破,只点点头道:“侍郎说得不错,高力士来找过我,可这又有何关系?”

“相国在考我呢!”

李清微微一笑道:“关键是皇上真正的想法,他压根就不想再立东宫,所以便造出一个庆王、永王争位的局面,表示他左右为难,这个局面必须要一直延续下去,所以他不希望庆王出事,打破这个平衡,相国,我说得可对?”

李林甫怔怔地望着李清,能看透这一点的。长安官场中实在没有几人。恐怕除了他和高力士外,便只有此子了,难怪自己

在他手上,确实不冤啊!也难怪皇上动太子前一定要若他在,恐怕又是另一个局面了。

想到此,他暗叹一口气,拍了拍李清的肩膀,再一次道:“我有二十五个女儿。除了几个已嫁人地外,其余随便你挑,就算是为妾也无妨。”

他说得异常诚恳,李清却似乎没听见,只淡淡一笑道:“朝野皆说皇上欲以国舅替相国,其实我倒以为皇上尚在犹豫之中,未必真下定了决心。”

“此话怎讲?”李清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仿佛如晨钟暮鼓。在李林甫耳畔敲响,他也故不得相国应有的矜持,一把抓住李清的胳膊,急道:“快快说与我听!”此刻就算李清将他所有地女儿都要去。说不定他都会答应了。

“关键还是在杨国忠地身上,他野心虽有,但能力太差,他若为相,有几个大臣服他?象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安思顺之流,又有几个买他的帐?他不过是借了裙带关系才扶摇直上。无功无为,安能和掌了十五年的朝政的李相国相比,这一点皇上焉能不考虑,所以皇上才用‘小三司’来调查相国,级别低不说,还要他们再去咸宁,这一来一去,至少也要一月。难道他不知道赵奉璋那里证据皆全吗?”

说到此,李清直视李林甫。语气肯定地道:“由此可见,皇上动相国的决心并没有完全定下来,他让人去咸宁调查目地其实在拖延时间、是在观望,若杨国忠手段厉害,真有取代相国的可能,那他便会顺水推舟,罢相换人,若杨国忠能力不行,皇上必然还有另一套方案。”

不知不觉间,李林甫完全被李清牵住了鼻子,他沉吟片刻,又道“你说得很有道理,那依侍郎看,我现在该如何应对?”

“很简单,让杨国忠软下来便是了,皇上一旦对他失望,自然会采用第二套方案,这样相国就会有惊无险度过此难。”

李清身子略略倾向李林甫,低声道:“可双管齐下,一是死抓住杨暄杀人案不放,让万年县不配合大理寺,所需证人证物皆不给全,同时又命大理寺三天内结案,若结不了案,便将此案转刑部,这是一;第二是先放出风去,说苏州纵火案是庆王派李俅所为,我再拿一点李俅的表记给相国,相国派人送给庆王,命他向杨国忠施压,否则就掀开此事,如此双管齐下,我想杨国忠应该会软下来。”

李林甫长长地吐了口气,果然布局巧妙、步步狠辣,若李隆基不用杨国忠而用李清来替代自己,那自己是必死无疑了,他忽然警惕地看了一眼李清,‘此人口口声声说皇上有第二套方案,会不会这第二套方案就是用他本人来取代自己,所以他今天才来助自己。’

李林甫越想越有可能,他揉了揉硕大的鼻子,干笑一声对李清试探道,“侍郎这次肯帮我,若我度过此难,我定保举你为工部尚书。”

“其实我今天来拜访相国是有事相求!”

李清瞥见李林甫眼中有异样地神情,知道他心中起了疑心,本来彼此就是互相利用,坦白地说倒可以消除他的疑虑。

果然,李林甫听李清有事相求,这才略略有些放心,笑道:“侍郎有话请直说,我若办得到,一定会答应。”

“朝中的勾心斗角我已经腻烦了,再者庆王、杨国忠之流对我恨之入骨,欲杀我而后快,我确实也防不胜防,所以我考虑再三,还是想返回西域,希望相国成全。”

李清的要求并没有使李林甫意外,他明白李清地想法,现在朝中局面混乱,所以他是想到外面避祸,等新皇登基再回京为官,李林甫知道这就是李清的条件了,自己若不答应,那警告庆王地信物他也不会给自己,甚至刚才说讲地一切都通通作废。不过,李林甫却有自己的想法,若李清去了地方,那自己所担心的威胁也就消失了,这是两全其美之事,何乐而不为!

想到此,李林甫慨然应允道:“侍郎既已决定再去戍边,我只得恭敬不如从命了,明日一早,我便向皇上递奏折。”

停了一停,李林甫又试探地问道:“那刚才侍郎所说之事,就是李表记.

李清轻轻捋了捋短须,眼皮一垂,慢条斯理地说道:“放心!只要相国向皇上提出外放我一事,李俅的表记我自然会双手奉上。”

写再返西域地目的,是想写天宝十年的罗斯之战,然后安史之乱提前爆发,拥有雄厚实力的李清率军杀回长安,平定安史之乱,重新演绎一遍充满了权谋诡异的马嵬坡哗变。

另外,五月开始将有分类月票奖了,老高的大唐有希望上榜,恳请大伙儿支持,我会写出一个圆满地完本作品。

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101章 相亲(下)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295章 对手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293章 艰难的行军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176章 异乡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48章 冷刀子(五)第265章 利用第303章 局势逆转第8章 童生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210章 寻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48章 冷刀子(五)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175章 比箭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87章 抓住把柄第125章 小人眼红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271章 下手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100章 相亲(上)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159章 初见诗圣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52章 暗流(四)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99章 二进宫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275章 角力开始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260章 解谜(下)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104章 初见李隆基(下)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267章 蓄势第32章 开店(三)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326章 多管闲事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358章 马嵬坡(一)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260章 解谜(下)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257章 一枚金丸
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101章 相亲(下)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295章 对手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293章 艰难的行军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176章 异乡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48章 冷刀子(五)第265章 利用第303章 局势逆转第8章 童生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210章 寻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48章 冷刀子(五)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175章 比箭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87章 抓住把柄第125章 小人眼红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271章 下手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100章 相亲(上)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159章 初见诗圣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52章 暗流(四)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99章 二进宫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275章 角力开始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260章 解谜(下)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104章 初见李隆基(下)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267章 蓄势第32章 开店(三)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326章 多管闲事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358章 马嵬坡(一)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260章 解谜(下)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257章 一枚金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