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滇东收官

很深了,天空黑沉沉的,没有星光,屋舍中飘荡着薄,东城内除了城墙附近喧闹外,其他地方则寂静得可怕,家家户户门关得紧紧的,屋子里一队唐朝骑兵从大街上飞驰而过,直向巫庙方向奔去,轰鸣的马蹄声惊散了薄雾,门缝中闪出无数双惊恐的目光,见是唐军,又放心下来,随即目光消失不见。

李清一马当先,在他怀里,那个少年尚在酣睡,头枕在他的手臂上,皮肤白皙,身子单薄,长长的睫毛颇象个女孩子,他是寒日进的独子,据他自己说名字叫寒爽,今年只有十一岁,按照双方的约定,寒日进将他送到唐军为质,将来也要送到长安读书。

巫庙前灯烛通明,几个教徒正准备关门,远远看一队骑兵奔来,赶紧进去报信,一队唐军很快便来到巫庙,李清翻身下马,少年一下子醒了,他害怕地望了一眼李清,见他的双臂向自己伸来,本能地往后一缩,却没能躲过,被李清一把抱下马来。

“别吓了孩子!”

闻讯出来的巫女看见寒爽脸上的惊恐,赶紧下来拉住他的手,“寒霜,你还认识我吗?”

寒爽看了看巫女,火光中见她眉目慈祥,依稀有些印象,这份印象立刻便化作依靠,象小鸟似的躲在她身后,怯生生地仔细打量李清。

李清将孩子交给她,沉声问道:“他确实是寒日进的儿子吗?”

巫女抚摩他的头,眼中闪过一丝怪异,点点头笑道:“寒日进竟然将他的心头肉送来了,看来他是下了决心。”

“那就好,这孩子就交给你了,我看他有些害怕,放在军营里不妥。”李清说完,却若有所感,下意识地向巫庙望去,却见大门处站着一名黑衣教徒,手扶在门上,脸上蒙着黑巾,只露一双美丽的眼睛,目光迷朦,正痴痴地凝视着他。

李清呆住了,他想跑上去,脚似被钉在地上,想喊她,喉咙里却哽咽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两人才分别不到十日,就仿佛已过了千万年,无比熟悉,却又无比陌生。

“去吧!和她说几句。”

李清随着巫女上了台阶,慢慢走到她面前,阿婉慢慢将覆面的黑巾拿下,露出一张美奂绝伦的脸,虽然脸色有些苍白,但夺目的光彩将所有的人都看呆了,甚至包过一丝黯然,她没有说话,只用纤细而冰凉的手轻轻握住李清的大手,体会那一份可依靠的温暖。

“孩子,我们到里面去。”

巫女搂着寒爽的肩,向庙内走去,寒爽却不住回头,呆呆地望着阿婉,眼中竟生出一分留恋。

走进厢房,李清一把抓过她,将她死死搂在怀中,疯狂而粗暴地亲吻她,仿佛蓄积已久的火山突然爆发,阿婉只‘嘤咛’一声,便迷失在他的狂热之中。

她忽然感到他的手伸进了衣内,似乎想到什么,惊慌地将他一把推开,气喘吁吁道:“我们不可以这样!”

李清心一下子变得冰冷,他缓缓转过身去,半天才漠然道:“这么说,你是决定当巫女了?”

阿婉感受到了他口气中的冷漠,心中异常难受,她慢慢走过去,从后面搂住他的腰,脸贴在他后背上,眼睛却红了,“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我很想和你回长安,可是、可是.间,好吗?”

“那你要多少时间?几天、几个月还是几年。”

“我也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等我想通一些事,我便会去找你。”

“我看你真是被巫术迷了心窍!”

李清蓦然转身,按住她的肩膀,盯着她眼睛道:“你以为你真能瞒得过吗?你父亲很快便会知道你没死,他会将你抓回去,再作为他笼络人心的手段嫁给别人。”

阿婉摇摇头,“我不管他,他也抓不走我,我只想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这是我终身的决定,我不想草率。”

她紧紧抓住李清的手,目光期盼而坚定,“我如果去找你,我就会跟你一辈子,我不稀罕什么名分,可你也要替我想一想,我也同样渴望做一点事情,求求你,不要逼我,好吗?”

李清一呆,他仿佛今天才第一次认识阿婉,在这个男权的时代,在这个女人只是男人附庸的唐朝,他眼前这个美丽的女孩竟然有一颗独立的心,他心中有些感动,可是又很难过,他能理解她的痛苦,可是他自己呢?

李清强挤笑容,抚摸着她的脸庞笑道:“我曾给巫女说过,去留都是你自己的事,若你想留下来,我也不会勉强,这话本来是说给她听的,现在却落在自己的头上。”

阿婉从脖子取下一串项链,挂在李清的胸前,呆呆地凝望着他,一颗泪珠悄悄滑下她那白瓷般的脸庞,忽然,她尽全力搂住他的脖子重重一吻,泪眼中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随即飞奔出去,美丽的身影渐渐消失在神殿的尽头。

李清目送她背影消失,抚摸着胸前的项链,良久,他一咬牙,大步向大殿走去。

巫女站在神像之下,默默注视着他昂首阔步离去,嘴角浮出一丝微笑,自言自语道:“在希望中等待吧!李清,有些事是你永远也想不到的。”

寒归王大营内也已安静下来,从明天起恶战即将开始,士兵们吃了晚饭便早早归帐,几个值勤老兵聚在军门前等待换岗的人来,这时,一名高个儿士兵跑来,手里捧着几块刚刚烤好的肉,忙不迭对众人道:“一人一块,快些拿去!”

众人大喜,连忙伸手接了,狼吞虎咽大嚼起来,想必肚子都饿极了,那高个儿士兵眼一斜,却瞅见一名年纪最长的老兵正将烤肉偷偷朝怀里塞去,不由笑道:“阿旺大哥,你留不住的,这仗不定什么时候才结束,那时肉早坏了,先吃吧!吃饱了,明天跑快一点,还能保一条命。”

那个叫阿旺的老兵见被人发现,脸上一红,只得将肉取出,呐呐道:“我家还粮呢!只是家里那几个崽儿想吃点肉,本想上山去打些野味,却遇到打仗这事,被村长硬派了过来。”

“你家里有个屁的粮!”另一名老兵粗口骂道:“现在哪家的粮不都被征光了,你家还会有粮?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我们家就靠上山挖些过活,不饿死人就算不错了。”

“就是!现在又是青黄不接之际,家里就指望我能进山弄点山货,可偏偏又要打仗,打仗也罢了,可东城里还有我大伯,城墙上守军中还有我堂兄,大家说说,这叫什么事!”

这时高个儿士兵探头看了看,正好看见有几人朝这边快步走来,连忙道:“快别说了,有人来了!”

众人闻言都立刻低头不语,脚步声走近,只听一人笑道:“你们都回去睡觉吧!今晚我另派人来站岗。”大家认出是军师寒日进,纷纷站了起来。

寒日进似乎瘦了不少,神色显得有些憔悴,见众人不动,他笑着摆摆手道:“去吧!天已经不早了,早些去睡吧!”

既然军师发话,众人都各自回了营帐,见众人走远,寒日进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轻轻挥了挥手,手下迅速上前把住了军营大门,他又抬头看了看天色,暗暗忖道:“是时候了!”转身便向寒归王的大帐走去。

寒归王已经年愈五十,可他对女人的需求甚至比年轻人还要旺盛,他不喜欢住帐篷,外出行军打仗,一但驻扎的时间长一点,他总要人修建一座小小的城堡,用于安置他的随军姬妾,可这一次他却破天荒的没带女人,他想几天便结束战争,满载战俘和女人凯旋而归,他这样想也并非没有道理,前些日子他来东城已经发现了这座是城门,东城建在山上,没有护城河,只有一条浅浅的壕沟,只要顶住敌军的弓箭,就可以用巨木撞开城门,为此,他特地制作了一批阻挡箭矢的木兽,只待明天便可破城。

这时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先是亲兵低声喝问,然后便是寒日进的应答,是兄弟来了,正好要找他商量明天的战事,寒归王从座位上站起,只见门帘一挑,寒日进走了进来。

“营中情况如何?”

寒日进眼一扫,见帐内没有其他人,一只短剑悄悄从袖中滑出,他随口应道:“很好,没有什么事!”

寒归王瞥了他一眼,见他脸色异常苍白,心中有些诧异,刚要问时,却听见门口传来一阵打斗声,紧接着是几声低嚎,立刻又归于安静。

“发生了什么事!”寒归王眉头一皱,大步朝帐外走去,忽然,他反应过来,猛地回头挥拳,可是已经晚了,肋下一凉,一把锋利的短剑没入体内,只剩柄露在外,寒归王大叫一声,跌跌撞撞向后退去,手指着寒日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只听见他歉然说了一句,“大哥,对不起!我也想做东之主。”

这是寒归王在人世间听到的最后一句话,他脸上慢慢露出一丝自嘲的惨笑,嘴唇动了动,手颓然地落下,就此倒地死去。

寒日进一直到兄长死去,他才痛苦地闭上了眼睛,片刻,他的眼睛猛地睁开,射出两道炽热的目光,立刻冲出营帐大声喊叫,“有刺客!有刺客!”

他的手下也跟着叫喊,“抓住他!快抓住他!”

整个大营骚动起来,寒日进的心腹大将段如箭指挥着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了军营,所有人一概不得离开大帐,将领们被请到了中军帐紧急议事,寒归王的人头已经被刺客割走,遗体上覆盖着黑布,被严密看管,不准任何人靠近,几个忠心于寒归王的将领也离奇失踪,在场的人面面相视,大家都多少看出了一点端倪,且不说当夜值勤的士兵都换成了寒日进的人,而且寒归王的亲兵全部被刺客杀死,这怎么可能,但是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寒日进就堂而皇之坐在帅座之上,毫无顾忌地发号施令,强烈地向大家暗示着什么。

约一个时辰后,在大营的一个角落,一支响箭飞向东城方向,发出尖利的啸声,刚从巫庙返回的李清仰视着这支响箭,一颗心悄然落下,寒日进已经得手。

次日清晨,巨大而沉闷的鼓声有节奏地敲响,驱散了薄雾,在空阔的山谷间回荡,寒归王大营全军举哀,开始缓缓撤军,城上守军都看得莫名其妙,这时,一名骑兵飞奔而来,将一封信射上城楼,有士兵拾了交给寒崇道,寒崇道看罢,眼中流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李清走上前来微微笑道:“恭喜寒

,寒归王这一死,东王早晚是你囊中之物。”

寒崇道忽然醒悟,盯着李清道:“寒归王被刺,可是你派人干的?”

李清淡淡一笑,递给他一只木匣,“我见两寒相争,死伤惨重,便帮了你一把,只是寒日进无心恋战,既写信来求和,依我之见寒刺史若为百姓着想,就应了吧!”

寒崇道接过,狐疑地将木匣打开,手突然颤抖起来,他死死地盯着木匣中的死对头,禁不住仰天大笑,仿佛多年的憋屈都在这一刻释放出来,渐渐地,他的笑声停止,眼睛射里出一道阴毒的目光,嘴角浮现出一丝狞笑,“不!这个天赐良机我岂能放过。”

他不再理会李清,回身大声吼叫,“火速集合队伍,随我出城杀敌!”

李清望着他极度兴奋的背影,眼中闪过一抹难以察觉的冷笑,向身后的南霁云使了个眼色,南霁云会意,迅速转身上了城墙。

片刻后,东城城门大开,寒崇道率军掩杀出来,寒日进军似乎毫无准备,显得惊慌失措,在两军相距还有百步之时,寒日进军忽然转变了阵脚,后面惊慌的士兵向两边散来,露出队伍整齐、衣甲鲜明的大队主力,冷森森的长枪霍地端平,上千把弩箭瞄准追来之敌。

寒崇道忽然发现自己中计,惊得手上的刀都掉下了地,他连声喝令后退,但就在这时,在寒日进的身边,一支弩箭悄然射出,力道强劲,去势迅疾如电,直取寒崇道的面门,寒崇道的眼瞪如铜铃,眼睁睁地望着死神向自己扑来,却无力躲避,箭穿口而入,直透头颅,整个战场都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惊呆了,眼看着寒崇道的尸体慢慢从马上跌下,扑落到尘土之中。

寒日进猛然回头,紧盯着眼中冷酷无情的武行素,他心中异常震惊,蓦然间明白了李清为何要派这样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来做说客。

武行素若无其事地收回钢弩,仿佛他射死的只是一个毫无价值的土鸡瓦狗,最后只微微向城墙上斜瞟一眼,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而在城墙上,南霁云遗憾地收回了弓箭,他左手高高举起,向前方伸出了大拇指,眼中流露出了少有的敬佩之色。

寒崇道一死,他的手下再无心恋战,将尸首抢回,逃回了东城,寒日进也不追赶,只缓缓撤军,在十里外重新扎下大营。

东城内几个将领意见相佐,吵成一团,性格急燥的要求立刻杀出城去,与敌军决一死战;老成稳重的则希望坚守城池,与敌人打持久战,他们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这时,巫女在大批百姓的簇拥下来到城门,她站在高处,向大家轻轻摆了摆手,争吵声立刻平息下来,倾听地位崇高的巫女的意见,她声音不大,却清晰而决然:“既然我们都是大唐的臣民,那我们东城的未来就应交给唐朝特使李将军来决定。”

李清缓缓走出,眼睛环顾众人,在一片期盼的眼光中,他高声道:“为了大伙儿能平静生活,也为了寒人之间不再手足相残,我决定,接受寒日进的提议,大家坐下来议和,共同商讨寒人的未来,不准再打毫无意义的战争。”

他扫了一眼几个发出嘘声的将领,手在后背比了个手势,唐军立刻冲上,将几个军官团团围住,张弓搭箭,不准他们妄动。

李清冷笑一声道:“若有异议者,现在可以提,若胆敢在以后的议和中捣乱,那就休怪我辣手无情!”

几个将领见唐军士兵已经严阵以待,弓弩上的箭头闪着寒光,齐齐瞄准了自己,似乎只要自己敢说一声‘不!’就会乱箭齐发,再看百姓和士兵们,人人眼睛里都流露出对和平的向往,众将领知道议和已经是人心所向,心中的不满也只得强压下来。

李清见无人敢反对,便大声道:“好!既然无人反对,那我可以宣布,东城正式接受议和。”他话音刚落,周围便沸腾起来,在百姓和士兵中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天宝四年三月,东寒人内讧中,由于唐王朝的有效干涉,南诏势力被排出东,寒归王和寒崇道随后死去,亲唐的寒日进异军突起,在唐朝的撮合下,南北寒人经过一个月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谅解,由寒日进任寒族大酋长,南北巫教合二为一,由巫月教巫女任合并后的巫教大祭司,随即朝廷圣旨到,封寒日进为南宁州都督、归德将军、东侯,又任命姚州长史张虔陀为昆州刺史,代表大唐管理东地区,协调南北两寒议和.

而李清则在停战五日后,接到了李隆基密旨,褒奖了他在东作出的巨大功绩,同时免去他太子舍人一职,命他专职武事,待南诏事毕后一并封赏,李清在与张虔陀办理交接后,便率领三百唐军向南诏的太和城飞驰而去。

注:因为字体原因,东的‘寒’实际应写为‘’。东争夺是史实,是唐朝与南诏关系的转折,历史上唐王朝用了李为特使而最终失败了,后果是南诏从此崛起。但在本书中,老高换了一个大唐特使,从而改变了历史。

另外,请大家鼓励老高一下,若你手上有推荐票不用的,就给我吧!

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224章 李隆基的办法第263章 夜泊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17章 摸奖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293章 艰难的行军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121章 美女与阴谋第134章 图穷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47章 冷刀子(四)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5章 辞职第239章 科举案(一)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60章 兄弟阋墙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33章 密谋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67章 官从天降第300章 石国遭遇第60章 兄弟阋墙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99章 二进宫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79章 黑帮老大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303章 局势逆转第267章 蓄势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138章 返京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323章 安杨会第60章 兄弟阋墙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101章 相亲(下)第175章 比箭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63章 杨家(一)第216章 意外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44章 冷刀子(一)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262章 固执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66章 归程第101章 相亲(下)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6章 上元夜(二)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50章 暗流(二)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295章 对手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7章 县令第264章 示警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374章 满月酒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94章 又见故人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239章 科举案(一)
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224章 李隆基的办法第263章 夜泊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17章 摸奖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293章 艰难的行军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121章 美女与阴谋第134章 图穷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47章 冷刀子(四)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5章 辞职第239章 科举案(一)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60章 兄弟阋墙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33章 密谋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67章 官从天降第300章 石国遭遇第60章 兄弟阋墙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99章 二进宫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79章 黑帮老大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303章 局势逆转第267章 蓄势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138章 返京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323章 安杨会第60章 兄弟阋墙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101章 相亲(下)第175章 比箭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63章 杨家(一)第216章 意外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44章 冷刀子(一)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262章 固执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66章 归程第101章 相亲(下)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6章 上元夜(二)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50章 暗流(二)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295章 对手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7章 县令第264章 示警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374章 满月酒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94章 又见故人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239章 科举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