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左右为难

钱德勒的判断一点都没错,在海空鏖战中惨败,对日本军人的信心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收到最后的战报,荒川太郎独自返回办公室,翻出曾祖父用过的武士刀。

这把刀并不名贵,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荒川太郎的曾祖父仅官至少佐,还在葫芦岛度过了一段不光彩的时光。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荒川太郎的曾祖父返回中国,花重金从一名收藏家手里买来了这把武士刀。

从此以后,这把来历不那么可靠的武士刀成为荒川家族的传家宝。

在这把武士刀的鼓舞下,荒川家族的三代人中,有十三名男性从军。

只是,之前十二人干得都不怎么样。

官至少将后,荒川太郎从伯父手里得到这把刀,也就此确立了在家族中的地位。

现在,荒川太郎只想做一件事、七十多年前他的曾祖父想做却没做成的事,可是鼓足勇气之后,荒川太郎还是没有下得了手。

这把将官指挥刀太长了,不适合拿来切腹。

在自裁的思想斗争中,荒川太郎也想通了一些事情,只要活着就没有失败,还有反败为胜的资本。

荒川太郎非常勇敢的活了下来。

虽然作为空中自卫队的最高指挥官,荒川太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他认为,最大的问题不在指挥层面上,也不是空中自卫队的官兵没有竭力奋战,而是武器系统存在严重的性能缺陷。

军人再优秀,没有合适的武器也打不了胜仗。

海空战不是地面战,技术兵器起到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人员素质。

这个时候,日本内阁已经陷入两难境地。

递交战报的不是荒川太郎,而是海上自卫队司令木村小次郎上将。作为总指挥,木村小次郎表现得非常积极,在荒川太郎不肯出头的情况下,主动提交了战报,还通过电话向首相汇报了交战情况。

只是,木村小次郎没把话说死。

不是他在偏袒荒川太郎,毕竟两人在作战问题上有很大分歧,木村小次郎一直反对空中自卫队单独作战。他故意留有余地,主要还是为自己留条后路。如果把话说得太死,让小林光一觉得问题出在空中自卫队身上,很有可能把海上自卫队派上去。木村小次郎并不笨,没有空中掩护,舰队什么也不是。

更重要的是,木村小次郎希望打赢这场战争,更希望在舰队的主导下打赢这场战争。

Wшw ▲ttκǎ n ▲¢O

为此,就不能让小林光一绝望,必须让首相对胜利充满信心,同时得正面日本军事力量的结构性缺陷。

只有填补了这些缺陷,才能打赢战争。

在电话中,木村小次郎强调了舰队的作战能力,同时强调舰队没有遭到打击,仍然有足够的能力挑战中国海军,夺取制海权。只是在此之前,必须重组空中自卫队,让空中自卫队扮演原来的角色。

什么是“原来的角色”?

从日本军事力量的名称就看得出来。

在组建军事力量时,没有使用“国防军”,而是使用的“自卫队”,表明日本的军事力量以国家自卫为主,并不具备对外进攻能力。数十年来,日本一直奉行“自卫方针”,特别是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几乎所有国防建设都在为增强国家防御力量服务,即便少有的进攻性军事力量,比如空中自卫队的f2多用途战斗机、海上自卫队的常规潜艇,也是按照进攻性防御战术打造。

如此一来,空中自卫队“原来的角色”就是防空。

按照木村小次郎的提议,空中自卫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舰队提供防空,协助舰队夺取制海权。

因为荒川太郎不肯露面,所以木村小次郎代表了军方。

由他转达的信息非常明确:自卫队还没有丧失作战能力,只要合理应用、有效弥补存在的缺陷,仍然有希望赢得战争。

这下,小林光一有点左右为难了。

作为一名理智的政治家,小林光一非常清楚,日本在开战的第一天输掉战争,即便能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中找回一点面子,也很难扭转战局,更难以夺回钓鱼岛,至于战胜中国海军与空军,更是无从谈起。

打下去,日本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获得的利益却非常有限。

最明智的选择是与中国停战,在输掉全部本钱之前结束冲突,为东山再起留下宝贵的军事基础。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一支军队的灵魂不是先进的武器装备,而是训练有素的军人。

拼下去,只会有更多的军人血洒疆场。

可惜的是,小林光一不是军人,也不大清楚军队的状况,更不可能知道军队还有没有战斗的信心。

在这个时候,他只能听取军人的意见。

在小林光一左右为难的时候,喜田多一郎送来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消息:美国当局已经答应提供更加全面的军事援助,除了武器装备之外,还打算派遣部分美军官兵以自卫队军事顾问的身份参战。

“钱德勒给我打了电话,让我去华盛顿商讨具体事宜。”

“美国打算参战?”

“不是参战,只是派遣军事人员参战,而且是以志愿的方式。细节上的问题,要等我到了华盛顿才能详谈。”

小林光一长出了口气,没有急着表态。

美国的帮助肯定至关重要,可是小林光一也知道,这是一颗裹着糖衣的毒药。

从一开始,最积极的就是美国,而不是日本。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是小林光一早就怀疑是美国制造了这场战争。

美国的目的很简单:让中日彻底交恶,从而把日本变成对抗中国的桥头堡。

事实上,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在这么做。

苏联解体之前,日本是对抗红色帝国的桥头堡。在整个美苏冷战期间,日本不但为美国提供了前进军事基地、承受了红色军团的巨大压力,还在数十年间耗费巨资,从美国采购了数千亿美元的军火。虽然利用美苏对抗,日本也获得了不少好处,比如在朝鲜战争期间走出战后阴霾,在越南战争期间获得经济腾飞,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在短短二十多年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但是富裕起来的日本也为西方世界贡献了不少力量,比如在海湾战争结束后,没有参战的日本却成了最大的战争经费分担国,贡献了联军战争费用总开支的百分之八十。

即便在此之后,日本也没能摆脱美国的控制。

在持续了七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日本成了最大的受害国,而美国则借助第二次朝鲜战争顺利渡过难关。

在榨干日本的最后一滴油水,甚至敲骨吸髓之前,美国肯定不会罢手。

事实已经证明,除了韩国与朝鲜,日本是第二次朝鲜战争的最大受害国。

随着美国进行战略收缩,日本被推上了前沿阵地。美国不肯与中国正面对抗,日本成了排头兵。

小林光一也不肯站上去,可是局势不由他做主。

从一开始,小林光一就认识到,就算他不想打,这场战争也会爆发,而在其他首相任期内,肯定会更加糟糕。

眼看日本就要因为二十九日的惨败退出战争,美国急不可耐的站出来,摆明了不会让日本轻易收场。

那么,该如何处置呢?

小林光一打量了喜田多一郎一番,说道:“喜田君,你认为我们能打赢吗?”

“首相……”

“我需要你的诚恳回答,不要带任何感情因素。”小林光一又叹了口气,说道,“可以把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比如美国提供的军事援助,以及军队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但是不要加入个人感情。”

“这……”喜田多一郎非常为难。

虽然是防卫省大臣,但是喜田多一郎是文职官员,甚至没有服役经历。他也是防卫厅升级为防卫省之后,第一个纯粹的文职防卫大臣。小林光一提名他出任防卫大臣,正是因为他没有军队背景。

更重要的是,喜田多一郎是一个没有多少主见人。

也许,他算得上是一个明智的政治家,在很多问题上与小林光一有相同的见解,但是他严重缺乏独立处置重大事件的能力。

在平常,这不是什么问题。

一个弱势的防卫大臣,能让首相更加有力的控制军事建设,并且更加从容的与军人进行周旋。比如在审定军费预算的时候,往往由喜田多一郎跟军人唱对台戏,再由小林光一出面调解。

只是,现在却成了问题。

如果喜田多一郎没有主见,去了华盛顿,肯定会被钱德勒摆布。

“喜田君……”

“首相,不管怎么说,现在不是停战的最佳时机。”喜田多一郎知道没办法回避,只能硬着头皮说道,“我们在一天内战败,后果将难以设想。国内政治动荡将无法避免,在对外关系上,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也会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战败,与美国的关系将变得更加重要,我们更加需要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坚持下去,除了为了胜利,还能维系与美国的同盟关系。”

小林光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也正是他必须得考虑的问题。

战胜了,日本将获得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至少在西太平洋地区获得最大话语权。

战败了,日本将不得不把国家的安全建立在美日同盟之上,因此就不能在这个时候得罪美国。

第79章 海湾第33章 白宫的晚餐第13章 风起云涌第23章 金狗第47章 金蝉脱壳第69章 最后的空中打击第86章 总统的野心第124章 厚积薄发第206章 余波未尽第124章 风光无限第74章 没有硝烟的战场第58章 死撑第163章 第一站第46章 登岛第128章 数量致胜第28章 风驰电掣第17章 经贸竞争第58章 新班子第118章 和解第182章 风云变幻第53章 情报联络员第45章 关键情报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292章 量子理论第140章 改变历史的潜艇第47章 假设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17章 经贸竞争第24章 勇敢面对第5章 宣战第147章 上将之子第86章 精心部署第97章 长远考虑第33章 拉帮结派第37章 小国海军第43章 根源第28章 屈服第49章 第二战场第41章 进退两难第96章 回归正位第50章 关键技术第86章 战术侦察第138章 运气因素第91章 再接再厉第88章 进退维谷第41章 孤注一掷第119章 无心恋战第156章 难题第68章 推波助澜第232章 政治战争第8章 高歌猛进第190章 主动权第38章 战役目的第198章 追赶第98章 战略轰炸第154章 特种战斗第198章 追赶第117章 高姿态第1章 弃武从文第42章 分兵合进第51章 时间点第44章 历史使命第208章 毁灭之路第63章 毁灭第152章 进攻型将领第238章 水攻战术第275章 轨道飞行器第32章 针锋相对第23章 俄罗斯的野心第140章 情报联络员第7章 机关算尽第173章 振奋军心第27章 动荡的根源第266章 门槛第104章 安曼会战第12章 开战第97章 长远考虑第181章 最后的顽抗第302章 觉醒第8章 泰然处之第6章 愈演愈烈第26章 战争宣言第283章 第一步第13章 分外事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109章 东线开打第64章 三管齐下第6章 点火第110章 退却第82章 担忧第5章 最终辩论第32章 针锋相对第14章 战争前奏第21章 一锅端第211章 宣传榜样第75章 真真假假第5章 夜空魅影第34章 阿拉伯联邦第71章 任人唯才第117章 负担得起
第79章 海湾第33章 白宫的晚餐第13章 风起云涌第23章 金狗第47章 金蝉脱壳第69章 最后的空中打击第86章 总统的野心第124章 厚积薄发第206章 余波未尽第124章 风光无限第74章 没有硝烟的战场第58章 死撑第163章 第一站第46章 登岛第128章 数量致胜第28章 风驰电掣第17章 经贸竞争第58章 新班子第118章 和解第182章 风云变幻第53章 情报联络员第45章 关键情报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292章 量子理论第140章 改变历史的潜艇第47章 假设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17章 经贸竞争第24章 勇敢面对第5章 宣战第147章 上将之子第86章 精心部署第97章 长远考虑第33章 拉帮结派第37章 小国海军第43章 根源第28章 屈服第49章 第二战场第41章 进退两难第96章 回归正位第50章 关键技术第86章 战术侦察第138章 运气因素第91章 再接再厉第88章 进退维谷第41章 孤注一掷第119章 无心恋战第156章 难题第68章 推波助澜第232章 政治战争第8章 高歌猛进第190章 主动权第38章 战役目的第198章 追赶第98章 战略轰炸第154章 特种战斗第198章 追赶第117章 高姿态第1章 弃武从文第42章 分兵合进第51章 时间点第44章 历史使命第208章 毁灭之路第63章 毁灭第152章 进攻型将领第238章 水攻战术第275章 轨道飞行器第32章 针锋相对第23章 俄罗斯的野心第140章 情报联络员第7章 机关算尽第173章 振奋军心第27章 动荡的根源第266章 门槛第104章 安曼会战第12章 开战第97章 长远考虑第181章 最后的顽抗第302章 觉醒第8章 泰然处之第6章 愈演愈烈第26章 战争宣言第283章 第一步第13章 分外事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109章 东线开打第64章 三管齐下第6章 点火第110章 退却第82章 担忧第5章 最终辩论第32章 针锋相对第14章 战争前奏第21章 一锅端第211章 宣传榜样第75章 真真假假第5章 夜空魅影第34章 阿拉伯联邦第71章 任人唯才第117章 负担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