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风平浪静

简介:《象经》一书得制成,胡汉几时互相容

--------------------------------

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夏,周国又迎来了齐国的使臣。

使臣向宇文邕和宇文护言说了齐国新皇对周国派人前来吊唁先皇之事甚是感激,又掏出一封信件恭敬道:“陛下,这是淮安公主让小人转交您的信件。”

宇文邕回过神儿。他看了一眼宇文护,无奈地笑笑,让侍从帮忙呈了上来,却没有打开。

宇文护皱眉看向使臣:“齐国大行皇帝曾说要今年年初商讨两国联姻之事,我听我国回来的使臣说贵国似乎想让淮安公主为大行皇帝守孝?”

使臣忙恭敬道:“正是如此,还请晋国公见谅。因先帝甚是疼爱淮安公主,公主又是至孝之人,所以只怕婚期又要延后一段时间……等到守孝期一过,我国陛下定会立刻派人送公主前来!”

宇文护对于齐国的拖延有些不满,但是又因为他们以守孝为由拖延,也不好说什么,只得在心里暗暗思量起对策。

下朝后,宇文邕回到延寿殿,拆开尘落的信扫了一眼,不自觉地勾起了唇。他的落儿果然聪明,知道这信可能不只他一人会看,只写了《诗经》的句子…

只是落儿现在有没有像她写得这样想他?齐国发生如此变故,高湛突然暴毙,她估计会伤心吧…也许已经没有心思想他们的婚事了…

不知为何,他竟有些羡慕起高湛来,他虽然是个荒唐的人,也最终没有得到她,却用自己的方式让她记住了他……

他将信重新收好,揣进了怀里,接着便朝麟趾殿而去。

最近王褒与庾信正带着一些人在麟趾殿帮他完成《象经》的编撰。

这些年他无所事事,便将自己对象戏的研究总结了下来,也算是对治国之道的另一种研究。

这么想着,他已经迈进了麟趾殿。

王褒等人见到他,忙起身行礼。

宇文邕随意地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语气平静地问道:“怎么样了?”

“回陛下,编撰基本已经完成,臣等正在写《序》。”王褒恭敬道。

“哦?”宇文邕很有兴趣,上前拿起了他正在写的东西,只见上面写着十二曰:

一曰天文,以观其象天,日月星是也。

二曰地理,以法其形地,水火木金土是也。

三曰阴阳,以顺其本,阳数为先本于天,阴数为后本于地是也。

四曰时令,以正其序,东方之色青,其余三色,例皆如之是也。

五曰算数,以通其变,俯仰则为天地日月星,变通则为水火木金土是也。

六曰律吕,以宣其气,左子取未,右午取丑是也。

七曰八卦,以定其位,至震取兑,至离取坎是也。

八曰忠孝,以敦其典,出则尽忠,入则尽孝是也。

九曰君臣,以定其礼,不可以贵凌贱,直而为曲,不可以卑亵尊,隐而无犯是也……

“妙!妙!”宇文邕看到第九曰,不禁称赞道,“先帝(宇文毓)常赞卿的文采,今日再见卿所作之序,确实甚为精妙,果然不负琅琊王氏的才名!”

宇文邕称赞的同时不禁想到王褒的祖上是江南的琅琊王氏,累世在江东为宰辅。江陵沦陷时,王褒被俘到长安,时逢魏朝,因惜其才,被授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三哥宇文觉登基后对他礼遇有加,大哥宇文毓更是因为好文学,很是喜欢他。

自己曾看过他所写的《燕歌行》。短短几句,写尽了塞北的苦寒,在当时曾被广为传颂。听说那时梁元帝还带着诸文士和之,无不为之凄切落泪。

王褒抱拳谦虚道:“陛下谬赞了。子山(庾信的字)的《进象经赋表》才是妙作。”

“卿不必谦虚,你与子山皆是我周国才名远播的文士,朕和兄长一样很是欣赏!”宇文邕笑着看看王褒又看看庾信,似乎特意强调了下“周国”这两个字。

庾信的表情有一瞬间的僵硬,但很快便恢复如常,又开始称赞王褒的作品。

宇文邕心中明了,却没有道破。

庾信这个人也是南人,但他乃新野庾氏之后,祖上随着晋室南渡,他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当年他被梁元帝派来魏国,不巧地赶上了攻克江陵,所以便被留在了长安。

他的文采出众,但来了周国后却文风大变,作品多含对故国的怀念和自己身世的感伤,苍劲悲凉。每每读起他的诗歌,总不免被其感染,也心中生些钦佩。

周国现在被留下的南人并不少,而自己也像父兄一样,一直礼待这些文人儒生,并且很是尊敬。但这些人中多数都同庾信一样心念着故土,怀念烟雨朦胧的江南,怀念那里温暖湿润的气候,更心系他们自己世家发展的根源之地。

深受魏晋遗风影响的南朝,其文人墨客本多不为外物所累,或崇尚自由豁达。如今他们远离故土,虽受礼遇,却终究心中有些身陷囹圄的不快。诗词歌赋中饱含的沧桑之感,对北地苦寒的哀愁,以及对故土的怀念,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于他而言,更希望这些人可以心甘情愿地留在北地助他完成父亲的一统之志。

父亲从前就一直重视汉人,也让他们这些鲜卑儿女从小读儒学功汉语,希望能更了解汉人,缓解胡汉之间的矛盾。

年幼时,他并不是很懂这些,但是了解汉人的东西越多,看的儒学越多,越是明白当年父亲的苦心。

想想先秦时百家争鸣,秦始皇好不容易一统,却不懂利用儒学的“仁”,反而焚书坑儒,残暴多赋徭,使得百姓疾苦,天下英雄群起而攻,最终二世就走向了灭亡。

与之相比,汉朝就聪明了许多。特别是到汉武帝时,他罢黜百家,以儒学治理天下,以法辅之,又以武捍卫,相辅相成,得到了一段盛世。

再看晋末,中原动荡不安,胡汉之间的冲突不断增加。

身为羯人的石虎(后赵武帝)残暴好色,因着童年所受的诸多屈辱,对汉人更是心狠手辣。百姓怨恨愤怒日益加深,石虎最终被身为汉人的冉闵推翻。他的暴行同时也连累了他的民族被灭族屠杀。

紧接着的冉魏未持续多久又被慕容鲜卑所灭,刚刚翻身的汉人又一次倍受□□…

民族间不断地征伐就这样持续了一百多年,才被拓跋鲜卑统一。

之前那些王朝的短命若与拓跋鲜卑相比,也许输在的便是民族间过于激化的矛盾上面。

拓跋宏推行的汉化使得动荡的北方时局终于稳定下来,胡汉间的不断争斗也因此缓解了一些…

这些王朝的更迭皆是历史留下的教训。

所以在他看来,胡人擅兵马倥偬,汉人擅治国兴农,若想统一,便需要两者结合起来,让彼此知道对方的重要,互相尊敬,互相理解。唯有这样,国家才容易繁荣昌盛,长治久安。

毕竟,汉人的治国之术比他们这些在草原上的民族要多很多的历史和经验。而汉朝兴儒所治的国也终究比百家混战和魏晋遗留的风气好上许多。

只可惜这些南人们的心不在这里,若是有一日能将江南也并入周国的版图,让这些汉人能真正为自己所用的话,这治国兴邦之事,或许会比现在容易得多。

宇文邕边想边攥紧了拳头。终有一日,他要做到!只是这一切要一步一步来,面前的障碍还很多。

见他神色变化,王褒和庾信不敢多言,只得立在一边心里打着鼓,他们自从被俘到北方,一直都小心谨慎,虽然他们是南方的大族,但在北地却是一无所有的囚徒。

宇文邕收回了神思,重新勾起了嘴角,客气道:“既然两位爱卿已经弄得差不多了,朕就定在下月集百官同览讲说,还请两位这段时日多多操劳此事!”

“是!”两人忙领旨应下。

*******************************************

一月后,宇文邕制成《象经》,集百官于正武殿讲说。

臣子闻之皆赞陛下之才。

宇文邕没有理会那些场面上的奉承之言,不久又和宇文护商量起要册封魏广平公子元谦为韩国公,以继承魏朝之后的事情。

对此,宇文护也没什么异议,欣然同意了这道旨意,但却建议他早些让阿史那公主留下子嗣,以稳定突厥那边。

宇文邕坐在颠簸的马车中,侧首看向身边的皇后,离开长安前的事情清晰在目。

他知道这一点堂兄说得没错,但一年多了,他们行了不少床事,阿史那却并未有过孕。太医说她可能是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等到适应下来,精神也放松了就会好些。

所以在堂兄的建议下,他和皇后准备去醴泉宫行幸一段日子,也算是夏季避暑。

醴泉宫旁有泉,味道甘甜如醴,周围山岭环抱,确实是一个适合修养的地方。他倒是希望这次的行幸能有所收获,这样突厥那边也就不会逼得太紧了…

“陛下?”阿史那见他一直在看自己,有些疑惑道。

宇文邕心中有些自嘲,觉得自己想得有点多,忙道:“皇后好像心情不好?可否说与朕听?”

阿史那有些犹豫地低下头。她抬手抚着自己平整的小腹,心中有些伤感。她也知道父汗那边希望他能快些生下嫡子,可是……

“太医不是说了要皇后将心放平,慢慢来。”宇文邕看着她的视线,轻轻抚上她放在小腹上的手,“皇后不必担心…”

阿史那抬头看着他,突然有些羞涩起来:“陛下喜欢男孩还是女孩?”

宇文邕见她这样的神情有些愣神,不知为何,竟然想起了和落儿在山上的时候…

“陛下?”阿史那皇后复问道。

宇文邕笑笑,收回了手:“男孩女孩又不是我喜欢什么就来什么的。还有一段路,皇后先休息会儿吧。朕出去看看。”说完他打帘下了车。

阿史那皇后看着他的背影,有些失落。之前她听说了齐国请使和亲的事情,也听到了一些传闻,但是他本就是帝王,他后宫里也没有几个妃子…更何况他已经给了自己后位,比起其他的妃嫔来,平时又对自己很好,自己实在不该这样……

宇文邕下了车,找人牵来马,径自骑着马走在了车边。

他知道刚刚有些不该,阿史那很贤惠,他不是不喜欢,但更多的是敬重,而非爱……

他们的婚姻本就出于政治的目的,他实在无法给予她更多的感情…

他抬起头看向远方…

再走不久就到醴泉宫了…

落儿明年是不是就要来了?若是她知道了这些,不知道会不会生气?…

作者有话要说:

这节可能有点说教,《象经》虽然只留有三篇,但是感觉应该是满精妙的棋理和思想,我也很好奇其他部分写了什么。至于王褒和庾信不多说啥了,推荐下庾信的《庾子山集》,另外写后文发现洞房花烛这词也出自庾信的诗,深感此人很厉害~

第9章 离别在即第55章 锦瑟华年第85章 幽囚受辱第16章 水不解花第23章 身陷囹圄第82章 执我金戈第117章 产女波折第61章 于心不忍第3章 战事再起第96章 乱局丛生第10章 和亲远嫁第84章 深入虎穴第83章 围战洛阳第112章 重返长安第9章 离别在即第29章 琴瑟失调第108章 轩丘见毁第127章 默默相守第92章 过眼云烟第44章 自断手臂第67章 慈母离世第87章 心灰意冷第127章 默默相守第115章 力所能及第129章 心起涟漪第63章 远来寻妻第55章 锦瑟华年第112章 重返长安第129章 心起涟漪第3章 战事再起第112章 重返长安第55章 锦瑟华年第95章 驱兵平阳第25章 暗度陈仓第41章 始亲朝政第63章 远来寻妻第65章 柔然往事第16章 水不解花第51章 见君思齐第111章 道阻且长第49章 此起彼伏第37章 送卿离去第64章 穷追不舍第93章 望子成龙第78章 策马同州第15章 明枪暗箭第100章 浴血晋阳第98章 平阳会战第85章 幽囚受辱第90章 渐入佳境第98章 平阳会战第91章 太平同州第51章 见君思齐第70章 蠢蠢欲动第66章 耕食蚕衣第16章 水不解花第60章 突如其来第101章 冲天梦碎第24章 柏谷之战第6章 圣意难为第63章 远来寻妻第69章 人情莫测第6章 圣意难为第18章 伴君左右第119章 迷雾森林第59章 兰陵曲终第31章 梦幻泡影第74章 积怨深驻第87章 心灰意冷第7章 逃离邺城第67章 慈母离世第14章 优游卒岁第63章 远来寻妻第124章 掩人耳目第98章 平阳会战第39章 诛杀晋公第111章 道阻且长第24章 柏谷之战第99章 长驱直入第62章 回乡奔丧第93章 望子成龙第4章 再赴疆场第97章 有惊无险第93章 望子成龙第57章 陈齐开战第24章 柏谷之战第20章 边城冲突第18章 伴君左右第119章 迷雾森林第118章 四面烟沙第57章 陈齐开战第21章 新生之力第91章 太平同州第68章 守孝之期第31章 梦幻泡影第122章 渔阳离殇第108章 轩丘见毁第67章 慈母离世第112章 重返长安
第9章 离别在即第55章 锦瑟华年第85章 幽囚受辱第16章 水不解花第23章 身陷囹圄第82章 执我金戈第117章 产女波折第61章 于心不忍第3章 战事再起第96章 乱局丛生第10章 和亲远嫁第84章 深入虎穴第83章 围战洛阳第112章 重返长安第9章 离别在即第29章 琴瑟失调第108章 轩丘见毁第127章 默默相守第92章 过眼云烟第44章 自断手臂第67章 慈母离世第87章 心灰意冷第127章 默默相守第115章 力所能及第129章 心起涟漪第63章 远来寻妻第55章 锦瑟华年第112章 重返长安第129章 心起涟漪第3章 战事再起第112章 重返长安第55章 锦瑟华年第95章 驱兵平阳第25章 暗度陈仓第41章 始亲朝政第63章 远来寻妻第65章 柔然往事第16章 水不解花第51章 见君思齐第111章 道阻且长第49章 此起彼伏第37章 送卿离去第64章 穷追不舍第93章 望子成龙第78章 策马同州第15章 明枪暗箭第100章 浴血晋阳第98章 平阳会战第85章 幽囚受辱第90章 渐入佳境第98章 平阳会战第91章 太平同州第51章 见君思齐第70章 蠢蠢欲动第66章 耕食蚕衣第16章 水不解花第60章 突如其来第101章 冲天梦碎第24章 柏谷之战第6章 圣意难为第63章 远来寻妻第69章 人情莫测第6章 圣意难为第18章 伴君左右第119章 迷雾森林第59章 兰陵曲终第31章 梦幻泡影第74章 积怨深驻第87章 心灰意冷第7章 逃离邺城第67章 慈母离世第14章 优游卒岁第63章 远来寻妻第124章 掩人耳目第98章 平阳会战第39章 诛杀晋公第111章 道阻且长第24章 柏谷之战第99章 长驱直入第62章 回乡奔丧第93章 望子成龙第4章 再赴疆场第97章 有惊无险第93章 望子成龙第57章 陈齐开战第24章 柏谷之战第20章 边城冲突第18章 伴君左右第119章 迷雾森林第118章 四面烟沙第57章 陈齐开战第21章 新生之力第91章 太平同州第68章 守孝之期第31章 梦幻泡影第122章 渔阳离殇第108章 轩丘见毁第67章 慈母离世第112章 重返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