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

黎元洪一共兄妹四人,一个哥哥叫黎元圣,过继给同祖为嗣,不幸早夭。他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

黎家房子很大,自己家住一部分,剩余部分出租,再干些别的营生。本以为一家人可以平安度日,谁知祸从天降。

刚刚换了个租房客,人看上去特别有礼貌,也是个有文化之人。一个人住,房租给的还比上一个客户多很多。不是黎朝阳要的,是人家执意要给的。

黎朝阳不是个贪便宜的人,当然不能接受,但不接受不行。

世上有这样讨价还价的吗?买的人非要给高价,卖得人反而非要把价钱压低。

客户说了,他是一个人在这儿住,但经常有朋友来访。有朋友来访是毛病吗?何况来的这些客人一个比一个好。差不多都是读书人,个个有教养、有礼貌,对人也很客气。有时候还给孩子们带些好吃的,黎元洪反正特别盼望房东的那位叔叔有客人来。

有一天,房客从外边慌慌张张的回来,黎朝阳正好在家,慌乱中他还是把这个月的房费先交了。

黎朝阳说还没到交房费的时候,客户说他以后可能不在这里住了,原来是要走了。黎朝阳说这个月还差一个星期才满月,就按二十天交吧。对方不干,非要交足一个月的。正推让着,外边冲进几个军警,不由分说就把客户绑了起来。

黎朝阳过来为客户说话,同样不由分说也被绑了起来。黎元洪的爷爷和母亲过来讲理,被军警大声呵斥一顿,差点把黎元洪的爷爷也抓走。

后来才知道,客户是革命党,把黎元洪的家当成了革命党地下机关。

黎元洪的父亲黎朝阳被抓进去时间到不是很长,但对这个家庭打击最重的是,他家的房子因窝藏乱党而被充公。

失去了重要收入来源,全家人都没了栖身之所。

黎元洪的爷爷和父亲在村里人缘很不错,邻居空着一间很破的库房,平日里放一些破烂东西。邻居把里边的东西,另找了个地方,黎元洪一家搬了进去。

住的地方不管怎么说有了,一家人的生活怎么办?黎朝阳在找寻着出路。

出去找事做是很难的,到处碰壁后黎朝阳又打起了当兵的主意。不管怎么说,当兵还有微博的军饷,总比什么收入也没有要好。

一八七二年,经族人黎得才介绍,黎朝阳离开了湖北和家人,来到了隶属于直隶的天津北塘。此时,和硕恭亲王奕䜣正在这里练新军。为了一家人的生活,黎元洪的父亲黎朝阳这个当过游击的人,又从一个新兵蛋子干起。

聘用的是外国教练,都是新式武器,大家习惯称做洋枪洋炮。一共一万五千人,编制是亲兵六军,也被称做“练军”,黎朝阳就是“练军”中的一员。

父亲走后,家里还有五口人,黎元洪的祖父、祖母、母亲、姐姐和他。他的小弟那个时候还没出生。

父亲走后很长时间没有消息,更没有钱寄回,一家人主要靠祖父摆个杂货摊度日。母亲,祖母为别人干一些针线活等,补贴家用。虽然节衣缩食,但也还是能艰难的活着。

但是,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时候,做为这一家人的顶梁柱黎元洪祖父又患急病去世。

父亲还是没有钱寄回。

那一年黎元洪六岁,比他大六岁的姐姐每天带他出去讨饭,成了这一家人食物的主要来源。

连年的战乱,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但大家都知道,不到吃不上饭,谁家也不会打发孩子出去讨饭。不管自己家有多难,要到门口,还是从口里省出几口,不能让讨饭的孩子空手而回。

出外讨饭,最能体会人间的冷暖。但是,乡亲们太难了,有一次,黎元洪和姐要了大半天,连二个人自己的肚子都没填饱。家里祖母和母亲还等着两个人要回东西充饥,怎么办?

往回走的路上,黎元洪经过一块罗卜地时,有了主意。他把一个萝卜拔出,把萝卜缨子拧下,栽到拔出萝卜处,把萝卜藏到了讨饭的篮子里。

他正为自己的自做聪明而得意,不料低着的头看到了身前的一双大脚。马上意识到出了什么事,老实的把偷的萝卜拿出放下,站起身等待萝卜主人的训斥。

让他想不到的是,罗卜的主人不但没责备他,反而又拔了二个罗卜,一起放到了他的篮子里。

还对他说,萝卜缨子也带回去吧,也是可以吃的。

那是个忠厚老实的农民,从穿的一身破衣服,能看出他的生活也很苦。

黎元洪一直记着这张和气的脸,后来黎元洪发达后,曾刻意来这里找寻过这个可敬的人,只是没能如愿。

黎元洪有了地位后,一直善待普通民众,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帮助。他身边的人都能感觉到他对下层的民众,有着深厚的感情。而这,和他这要饭的经历是有很大关系的。

一般说来,各级的官吏都是出身于富贵人家,很难有与底层人群同甘共苦的体验。能够对底层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这对于一个政治家,一个领袖人物,更是难得可贵的。也很容易得到底层民众的拥戴。

那些底层的人们,虽然除了生卒记录外,很难给这个世界。留下更多的东西,除非他与阁下有亲属关系或碰巧坠入爱河。否则,你很难知道他们。

但是,这些人毕竟是人口的多数,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主体,这个社会的主流。一个社会想要长治久安,必须把为他们,做为出发点和归宿。只为少数人,少数的富人,特殊阶层着想的社会,决不是个好社会。同理,一个完全站在特殊阶层立场上的政治家、领导者,也注定不会是个好的政治家、领导者。

这个世界非要把人往死了折磨吗?黎元洪七岁那年的春天,得了天花病。这实在是要命的病,人得了重病,民间有说法,不死也要脱层皮,而得了天花,则是不死也要落个满脸麻子。

这样的家庭,那里有钱给孩子看病。就是有钱,这病也没法治。黎元洪的妈妈,每天都跪在观音面前,长跪不起,请求菩萨保佑,这是她唯一能为自己的宝贝儿子做的事了。

是黎元洪的母亲的虔诚感动了菩萨了吗,还是这个社会真有奇迹。被天花病折磨了一百多天后,黎元洪不咳嗽了。不但没被天花夺走小命,脸上也没留下任何遗迹。

黎元洪母亲是一口咬定,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显灵,否则,哪会有这样好的事。她说了,和观音菩萨同日出生,菩萨是要特别眷顾的。

其实,人抵抗疾病最主要的是靠自己,靠自己的抵抗力。世上最凶残的传染病,死亡率也不是百分之百。比如,鼠疫够吓人了,死亡率据说也只是百分之八十五。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说,一百人得上鼠疫,还能有十五个人能活下来。

用什么办法能混到那十五个人之中,最为主要的恐怕还是要靠自己,——靠自己有个好身体。黎元洪在和天花病对抗中,获得全胜,靠得也必然是他自己的超乎常人的体质。

穷人家的孩子,比起那些富贵之家的宠儿,总要是有更强的生命力。至于黎元洪母亲,认为是菩萨显灵,那就让她这样认为去吧。

遭遇这么多的不幸,还要夺走她灵魂的最后寄托吗?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是迷信的最终根源。再说了,你和她说这个世上没有菩萨,更没有菩萨保佑,她也不会信的,弄不好还要和你急。

就像现在,飞船已经登上了太空和月球,也还有人坚信,天上有神仙,有玉皇大帝,有天国和天堂。谁有什么办法呢?

就像现如今,一个那么发达,据说国民素质是相当之高的国家,他的总统胡说八道信口开河,说在外边噴洒的灭菌的消毒液,人口服可以抗病毒,搞得生产长家都吓得忙不迭地出来澄清,他们生产的消毒不能口服,有不听劝说者后果自负。

可还是有人迷信他的总统,不顾一切把消毒液喝到肚子里。你说他们无知吗?他们自己可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他们什么都懂,别人都不如他们。

在一个社会里,众多的人对某个人疯狂和极端的个人崇拜,在某些时候是很可怕的。

讨饭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如果有别的办法能把肚子填饱,谁愿意去讨饭吃百家饭呢?

不像现代社会,要饭差不多成了一种职业,一种发家致富的门道。别看那可怜兮兮的讨饭人,说不定在北上广都有他的房产。利用人的同情心,和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进行欺诈,没有比这更无耻的了。

在黎元洪那个时候,一般还没有这样的人。

黎元洪的姐姐黎元平一天天长大了,走东串西的讨饭,怕被人瞧不起,将来嫁不出去。黎元洪母亲为她选了一户姓苏的打鱼人家,当了童养媳,也算带出一张嘴。

没有姐姐带着,黎元洪一个人出去讨饭,家里的老人不放心,母亲带着黎元洪回了趟黄陂老家,把黎元洪送到一个远方姑姑家。

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398章 张疯子第7章 奇遇第41章 东南互保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44章 肃贪治吏第269章 复辟大戏开锣了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411章 点翰林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145章 抢救国会第345章 张毒菌第427章 领衔新的教育部第561章 关于“中基会”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269章 复辟大戏开锣了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24章 幸运第249章 就职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148章 袁记约法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520章 胡适谈五四运动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322章 徐树铮展示作为的机会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56章 祸从口出第37章 涉外事件第593章 苦撑待变第58章 离开老巢第93章 南北议和第336章 张瑞玑第334章 南北双方的第二次和谈第172章 派系争斗第301章 冯国璋心灰意冷第543章 坚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253章 广东的局势第407章 童子试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434章 知难而上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89章 出师未捷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479章 新人物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57章 管见十条第45章 积重难返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123章 孙袁会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96章 风云突变第286章 成立军政.府第123章 孙袁会第389章 罗文干案第5章 去买官第8章 约定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47章 兴新式教育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唤第203章 逼得哑人说话第81章 战汉阳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153章 白朗起义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57章 管见十条第442章 春风化雨
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398章 张疯子第7章 奇遇第41章 东南互保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44章 肃贪治吏第269章 复辟大戏开锣了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411章 点翰林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145章 抢救国会第345章 张毒菌第427章 领衔新的教育部第561章 关于“中基会”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269章 复辟大戏开锣了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24章 幸运第249章 就职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148章 袁记约法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520章 胡适谈五四运动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322章 徐树铮展示作为的机会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56章 祸从口出第37章 涉外事件第593章 苦撑待变第58章 离开老巢第93章 南北议和第336章 张瑞玑第334章 南北双方的第二次和谈第172章 派系争斗第301章 冯国璋心灰意冷第543章 坚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253章 广东的局势第407章 童子试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434章 知难而上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89章 出师未捷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479章 新人物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57章 管见十条第45章 积重难返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123章 孙袁会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96章 风云突变第286章 成立军政.府第123章 孙袁会第389章 罗文干案第5章 去买官第8章 约定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47章 兴新式教育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唤第203章 逼得哑人说话第81章 战汉阳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153章 白朗起义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57章 管见十条第442章 春风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