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成立军政.府

九月一日,非常国会根据“组织大纲”选举大元帅,孙中山在九十一票中以八十四票当选。次日补选元帅二人,陆荣廷以七十六票,唐继尧以九十三票当选。

九月十日军政.府宣告成立,孙中山就大元帅职。非常国会同时选出唐绍仪为财政总长、伍廷芳为外交总长、孙洪伊为内务总长、张开儒为陆军总长、胡汉民为交通总长。

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任命李烈钧为参谋总长、林葆怿为海军总司令、方声涛为卫戍总司令、李福林为亲军总司令、章炳麟为秘书长、许崇智为参军长、李耀汉为筹饷总办。

护法政.府并未得到西南军人的支持,云南唐继尧不理不睬,而桂系陆荣廷更为冷淡。

非常国会选出唐继尧为元帅后,九月八日唐来电不受元帅。不久孙中山又发表唐继尧为川、滇、黔三省靖国军总司令,唐态度仍不合作,甚至滇军师长张开儒被护法政.府派为陆军总长,也不就职。

在非常国会选出陆荣廷为元帅的当天,陆致电非常国会表示自己的政见。反对另组政.府,主张黎元洪总统复职,同时通电全国声明“以后广东发生任何问题,概不负责”。

非常国会对陆这个态度未敢谴责,而是提前到九月三日后补一项决定,迎接黎元洪南来继续执行职权,孙中山也通电表示迎黎的态度。

桂系的广东督军陈炳焜则表示另一种态度,他于九月八日招待广州报界,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言道:“冯代总统的地位是合法的,段内阁的地位是非法的,所以我们反段不反冯。”

有记者问道:“陈督军对在广州组织军政.府问题,持何态度?”

他说:“我不能表示赞成的态度,也不愿采取干涉的态度,但是广东人民不能担负军政.府和非常国会的经费开支。”

陈炳焜(1868—1927),字舜琴,广西马平县阳和村(今柳州市阳和开发区)人。

这是个有故事的人。

陈家先人曾是柳州当地的仕宦大户,承袭祖荫,陈炳焜幼年时便随父母搬到柳州东门内磨盘街居住。其父陈养和,游手好闲沉迷女色,后来竟然为了要纳小妾而将原配向氏(陈炳焜生母)逐出家门。

陈母辗转流落到成团村乡下,每日思儿心切,以泪洗面。族人同情向氏,于是偷偷到城内将小陈炳焜带出,送到其母身边。

此后几年,向氏在刘姓地主家帮工,陈则帮着放牛。地主请了私塾先生到家中教儿子读书,陈炳焜放牛回来便跑到一旁用心聆听。先生见其聪明机灵,于是也常常给予辅导。陈炳焜因此而粗通文墨,后来成了旧桂系军队里少有的“秀才”。

十三四岁时,陈炳焜随母亲回到柳州城内,靠做地摊小本生意维持温饱,生活颇为艰难。

光绪十一年(1885年),陈十七岁,闻知边关谋事较易,遂话别母亲,前往龙州。得同乡龙云庵巡捕介绍,在广西提督衙门当卫士。

陈体格魁梧,有文化底子,颇为提督苏元春所喜爱。陈在提督衙门五、六年,所见所闻,多为官场礼节和来往应酬,虽职位低微,也结识了一些当地的军政大员。

光绪十七年(1891年),陈因事被提督苏元春斥责,一气之下愤然离去。

临行向苏叩头告辞,说:“我不会侍候,致使大人生气,我想回家,学好了再来侍候大人。”

说完,不待苏元春开口,拔腿就走,苏亦不加追究。

不数日,陈向统领马盛治谋差事,马素知其有才干,当即录用,派在镇南营某哨任职。哨官宋云甫为人席懦,事无大小均与陈商量。陈颇卖力,得宋的信任。

光绪二十年(1894年),陆荣廷接受广西提督苏元春招安,得任管带,驻军于下冻、化峒等处,属统领马盛治统率。陈与陆荣廷、林绍斐(马盛治统领部文案)等交游,结拜为把兄弟。

陈在马盛治部时,因进攻游勇有功,不数年间升至管带。

一九○四年,陆荣廷升任统领,陈炳焜任职于陆的营务处,成为陆的副手,这是他在陆荣廷部下任职的开始。陆荣廷对陈极为信任,一切大计,均与之商量决定。

一九零七年十二月二日,孙中山亲自领导和发动镇南关起义。陈炳焜所部副中营前哨李哨长和驻守镇北炮台的士兵起而响应,革命党人占领了右辅山三座炮台。孙中山亲临炮台指挥作战。清政.府大为震惊,严电陆荣廷等限期收复。

陆责成陈炳焜戴罪立功,陈率部猛攻右辅山。革命党人退出炮台,镇南关起义失败。清政.府“论功行赏”:“守备陈炳焜以游击尽先补用”。

一九零八年春,清政.府在龙州开办广西陆军讲武堂和学兵营,陆荣廷保送陈炳焜进讲武堂受训并兼任学兵营的督队官。陈在讲武堂与受训军官交游,拉拢他们拥护陆荣廷,对学兵营的训练也极为认真,这对于扩大陆荣廷的个人势力起了很大的作用。

陈在讲武堂毕业后,被陆保荐为龙州新军第二标标统。

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爆发,十一月七日广西宣布独立,沈秉堃为广西都督,王芝祥、陆荣廷为副都督。不久,沈秉堃辞职,陈炳焜急电桂林,拥陆荣廷为都督,省议会乃选陆继任。陆即派陈率领龙州新军第二标的第二、第三两营开赴桂林驻守,委任陈为都督府军政司司长。一九一三年,陆荣廷改编全省军队,编成陆军两个师、一个混成旅和六个巡防队。

陈炳焜任驻守桂林的陆军第一师师长。

一九一六年三月十五日,陆荣廷与陈炳焜等联名通电,参加讨袁护国。其后,陆率军入粤,陈则坐镇南宁。袁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委任陆为广东督军,陈为广西督军。

一九一七年春,陆荣廷升任两广巡阅使,提名陈炳焜为广东督军。

护法的军政.府是设在广州的黄埔公园。当时南来的国会议员可分为三大系列;

(一)政学系

政学系自称为旧国民党系的稳健派,其领袖李根源是拥护岑春煊的。岑和陆荣廷有部属关系,而岑、陆又和李根源有护国时期在肇庆军务院的关系,云南唐继尧亦因这种关系而有瓜葛,因此政学系在云南和广西占有人和之利。

政学系内分为两派,一派是南关五十号,由杨永泰出资组织,为民主政学系之一部分,约有三十余议员,拥岑春煊为领袖,重要人物有章士钊、冷遹、张耀曾、谷钟秀、杨永泰、徐傅霖、李肇甫、文群、孙光庭等。

一派是石行会馆系,约占七十余议席,两派主张完全一致,在南方称为主和派,与民友社的主战派对立。政学系人数虽不多,但能量很大。

(二)益友系

益友系就是益友社,为旧国民党系嫡派中的温和派,主张采进步的唯民的倾向,态度温和,是政学系和民友社中间的调和人,也是非常国会中的多数党,议席近三百余人。以吴景濂、褚辅成、王正廷等为领袖。这三人中吴为众院议长,褚为副议长,王为参议院副议长。

三)民友系

民友系就是民友社,是旧国民党中的急进派,在国会中为强硬派,故有主战派之称。其组成部分有同盟会嫡派,以林森、谢持、马君武、丁象谦、居正、田桐等为中坚。韬园俱乐部以孙洪伊为首。还有为共和派。

其他还有新俱乐部系,系新补两院议员的集团,在非常国会中议席近二百人。其政治理念虽各有千秋,但大多数和益友社系较接近。著名人物有张知本、何陶、尹成福、刘云昭、赵中鹄、孔昭成。

此外还有蒙古议员俱乐部、文社、广东议员俱乐部、广西议员俱乐部、云南议员俱乐部等小政团。

原来国会议员南来参加护法的只有一百余人,召集正式国会不足法定人数。便借用民国二年议院法第七条“议员于开会后满一个月尚未到院者,应解其职”之规定,把没有南来的参、众两院议员解职,然后由候补议员递补,凑足法定人数。

护法军政.府成立后,段祺瑞要下命令通缉孙中山和非常国会议长吴景濂。

冯国璋不肯签署命令,只同意由北京检察厅以“背叛民国”罪提起公诉,由司法机关行文全国,通缉孙中山。

段坚持要直接下通缉令,冯不想因这件事把两个人的关系搞得太僵,于九月二十九日,很不情愿的签署通缉令。

护法军政.府也下令通缉段祺瑞、梁启超、汤化龙、倪嗣冲四人,以资报复。

段祺瑞第二次组阁后,雄心勃勃的想真正统一中国。他没把广东的军政.府放在眼里,倒是很高兴能给他一个名正言顺的出兵理由。尤其在借款有着落后,更急于对南方佣兵。

段的用兵计划准备由四川进攻云南和贵州,由湖南进攻两广。

在四川进展不理想的情况下,湖南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湖南距离北洋派的占领区最近,本身实力不强,是个理想通道。

段祺瑞正在琢磨派谁去当湖南督军时,听到有湖南人喊出“湘人治湘”的口号。

在北京的湖南著名人士,如熊希龄、范源濂等也主张湘人治湘,维持现状,反对北军入湘。

这倒使段想起一个人来,就是傅良佐。傅良佐是湖南人,又是他的铁杆,是既可满足“湘人治湘”,又可以由自己人督湘,何乐而不为。

于是发表他最宠信的傅良佐为湖南督军,仍命谭延闿为湖南省长,同时明确表示傅良佐虽督湘,但不带北兵入湘。

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611章 1952年的台湾之行第115章 唐绍仪其人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346章 驱张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63章 请愿大潮第65章 保路运动第89章 出师未捷第597章 北大三宝第60章 山雨欲来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第524章 所谓“问题”与“主义”的论争第205章 冯国璋的如意盘算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113章 首届内阁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106章 小德张第210章 断绝关系第257章 徐孙之争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运动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123章 孙袁会第13章 志得意满第28章 下重药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第564章 梁漱溟的质疑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20章 心机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372章 徐、靳之间关系恶化第148章 袁记约法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418章 开始革命生涯第237章 主导权之争第601章 关于青年人的苦闷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108章 叫嚣战争的人一般是从不上战场的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115章 唐绍仪其人第593章 苦撑待变第511章 完婚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86章 学写诗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335章 徐世昌还是真心想和的第134章 较量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185章 蔡锷和小凤仙第357章 四巨头会议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195章 师直为壮第381章 河南的战火第58章 离开老巢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522章 杜威来华讲学意义深远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第364章 非常选举第47章 兴新式教育第494章 与基督教擦肩而过第598章 校友签名致敬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204章 劝退第577章 丢掉和平幻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
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611章 1952年的台湾之行第115章 唐绍仪其人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346章 驱张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63章 请愿大潮第65章 保路运动第89章 出师未捷第597章 北大三宝第60章 山雨欲来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第524章 所谓“问题”与“主义”的论争第205章 冯国璋的如意盘算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113章 首届内阁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106章 小德张第210章 断绝关系第257章 徐孙之争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运动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123章 孙袁会第13章 志得意满第28章 下重药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第564章 梁漱溟的质疑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20章 心机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372章 徐、靳之间关系恶化第148章 袁记约法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418章 开始革命生涯第237章 主导权之争第601章 关于青年人的苦闷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108章 叫嚣战争的人一般是从不上战场的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115章 唐绍仪其人第593章 苦撑待变第511章 完婚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86章 学写诗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335章 徐世昌还是真心想和的第134章 较量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185章 蔡锷和小凤仙第357章 四巨头会议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195章 师直为壮第381章 河南的战火第58章 离开老巢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522章 杜威来华讲学意义深远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第364章 非常选举第47章 兴新式教育第494章 与基督教擦肩而过第598章 校友签名致敬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204章 劝退第577章 丢掉和平幻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