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想起一个人

真的是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经过多方打听,亦劻的高堂老母病了,机会来了。

袁世凯和亦劻是认识的,只是没什么大的往来,到家拜访更是没有过。

老母病了,同朝为官,来探望是情理之中的事。来探望有病的老人,不空手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袁大人,这礼物可太贵重了,怎么承受得起呀。”亦劻看到那一大包高丽参谦让着。

二个人素无往来,初次来往就送这么重的礼,客气一下也是必须的。

“王爷,我不是在朝鲜十多年吗?这东西到我手不值钱。可有一样,在市面上假得遍地都是,我的这个绝对货真价实。老夫人这身体,可是要补一补。”

这话听起来入情入理,亦劻只好笑纳了。

礼能白送吗?关系在走动,越走动越近,两个人的关系也就越来越不同寻常。

通过亦劻,袁世凯又攀上了兵部尚书荣禄。

袁世凯是很善于搞关系的,通过李鸿藻,他又和光绪的老师,在朝堂特别有话语权的翁同龢搭上了关系。

亦劻、荣禄、李鸿藻、翁同龢都是大权在握的人。为公也好 ,为私也好,他们都愿意帮袁世凯这个忙。

比如很少夸人的李鸿藻对袁世凯就大加赞扬:“家世将才,娴熟兵略,如今特练一军,必能骄中国绿、防各营之弊,亟言与朝。”

翁同龢更是捻着长须曰:“此人不滑,可任也。”

但是,问题是这个位置太炙手可热了,而且个个后台都不白给。

连一贯做事果断的荣禄都抱拳了,袁世凯这个忙是要帮,可别人的面子也不能不给呀!怎么办?

他给袁世凯出了个注意,面授机宜:“于睱时拟练各种办法上之。”

袁世凯心领神会。马上煞费苦心搞了套新建陆军的营制、饷章和聘请外国军官的合同文本等一整套东西,上呈督办军务处。

还写了个说明:“查此次军兴,往往易为敌乘、迭见挫败者,虽因调度之无方,实亦军制之未善。若不权时度势,扫除更张,参用西法,认真训练,则前车之鉴,殊足寒心。诚如宪台原奏,不得不为易辙之图,作补牢之计也。”

紧接着,袁世凯还请人译篆了国外的兵书剪辑,到处分发。

一时间,不知怎么搞得,传出了一个说法,咱们大清出来个军事人才。此人不是别人,就是袁世凯。

щшш●тt kān●C○

这回差不多了吧?不行,不知谁说的,好像老佛爷心里头已经有了人选。

这还了得,不管是李鸿藻,还是翁同龢,也别管亦劻是什么亲王,荣禄是什么军务的最高长官。也别管这些人的权力有多大,多有话语权,在老佛爷面前,也都是小儿科。

总不能拿着一包高丽参给老佛爷送礼去吧?不想活了?别说高丽参,就是长白山参老佛爷能看上眼吗?

李鸿藻这些人在老佛爷面前肯定能说上话,但得分什么事?如果,老佛爷心里真有人选了,谁敢和她老人家对着干?

打听打听这个人是谁吧?老百姓有话,不打你勤,也不打你懒,就打你干活不长眼。

派出几路人马,愣没打听出来。

这更麻烦了,说明这件事是真的了不得,更没人敢乱说乱动了。

费了这么大的劲,忙活了这么多天,就这样的付之东流了吗?袁世凯不甘心。

这件事在老佛爷哪儿,真的就没人敢说话吗?

亦劻对袁世凯说,这人还真有一个,谁呀?李莲英。

李莲英,袁世凯听说过,大太监,老佛爷面前的大红人。

他也听说过,这人是亦正亦邪。说自负他谁都看不起,说自卑他比谁都自卑。

毕竟是个太监,是个所谓的无根之人。见人不笑不说话,可是谁也揣摩不透他的心思,谁也不知道他水有多深?

不就是一个太监吗?

亦劻对袁世凯说:“袁老弟,你可别小看了他这个太监,在咱们大清国,说不定谁都办不成的事,他就能办成。”

已经称兄道弟了,可见袁世凯和亦劻的关系发展有多快。

怎么才能和李莲英搭上关系呢?袁世凯猛然想起一个人。

这个人叫阮忠枢,自己从河南老家返回时曾在一起住过店,两个人很谈得来。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相遇。人在旅途上,二个人认识了,相处的特别好。但分开了,也就分开了,一般说来,这一生是不会再见面了。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袁世凯以为自己不会和阮忠枢再见面了,还真不是。

就在前天,袁世凯正在路上随便走着,有人在他的身后拍他的肩头。

回头一看竟是阮忠枢。这可不是一般的缘份,两个人马上找了个小酒馆大喝了一顿。

袁世凯记得阮忠枢和他说过,他在李莲英的弟弟家作馆,也就是当家庭的私塾老师。

阮忠枢告诉他,李莲英的弟弟家就是李莲英家。

分开的时候他还偷偷地告诉告诉袁世凯,他和李莲英特别的投缘,关系铁得很。如果遇到什么难事,可以找他。

当时袁世凯还真没把这话放到心上。一个太监,再大不也是个太监吗?自己能有什么事找他?还真别说,这还真遇上非找这个太监的难事了!

地方阮忠枢已经指给他了,说走就走,袁世凯马上付诸行动。

地方很好找,房子不错,但主人很低调,不喜张扬。

同样是老佛爷的大红人,同样是大內总管,同样是太监。这就是李莲英和安德海的不同之处,这也是李莲英比安得海的高明之处。

或许,是安德海的不得善终成了李莲英的一面镜子。

一提阮忠枢,门房连拦都没拦,还很热情的指给了他怎么走。

看来阮忠枢在这里人缘不错。

阮忠枢正给李家的几个孩子上课,看到了袁世凯在窗外招手,赶紧对几个孩子交待了几句出来。

“袁兄有事吧?”阮忠枢问。

袁世凯点着头,两个人走到一个僻静之处,袁世凯详详细细地说了来意。

事关重大,阮忠枢说:“袁兄,这件事既然对您这么重大,我怕说不明白,误了您的事。您看,这样行不行?”

袁世凯说:“忠枢弟请讲。”

阮忠枢说:“您自己亲自和他说,这样能说得清楚。”

袁世凯问:“我找他说能行吗?”

阮忠枢哈哈一笑,“您说凭我们俩的关系,这是个事吗?”

“我什么时候来合适?”

袁世凯大喜,他还真怕阮忠枢说不明白。

阮忠枢想了一下,“您今天晚上来就行,他今天早晨走的时候说了,今晚准回来。”

“真的不用约吗?”袁世凯还是有些不放心。

“袁兄,信不过兄弟吗?您来就是了,行不行?到时候您不就知道了?”阮忠枢轻松地说。

没想到事办得这么顺利,约好了时间,为了不耽误阮忠枢给孩子们上课,袁世凯很快告辞。

阮忠枢到是满不在乎,非要把袁世凯送出大门。

在大门口告别的时候,袁世凯突然想起,小声的问阮忠枢:“这第一次见面不能空手吧?”

阮忠枢想了一下,“怎么说呢?礼多人不怪,拿点什么,还是显得排场些。”

“拿什么好呢?”袁世凯问。

“您们官场的事,我可说不好。”阮忠枢摇头。

袁世凯问:“高丽参行不?”

“那可是好东西。”阮忠枢点头。

“我知道了。”

袁世凯很佩服自己有先见之明,从朝鲜回来,幸亏带了这么多高丽参,而且没留在河南的家里。想给两个娘亲每人留些她们都不肯,说在外边经常求人,用得着。

晚上,袁世凯按着和阮忠枢约定的时间赶到李府时。

出乎袁世凯意料之外的是,李莲英和阮忠枢已经在客厅等他了。

尽管袁世凯对这位赫赫有名的人的平易近人早有耳闻,但还是不能把李莲英和眼前这位平和谦卑的长者合成一人。

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56章 祸从口出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40章 系矫旨第422章 游学而非留学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23章 离开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24章 幸运第61章 开缺回籍养病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439章 进德会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81章 战汉阳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141章 “泥菩萨”离开老巢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422章 游学而非留学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165章 模范团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571章 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不睦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257章 徐孙之争第141章 “泥菩萨”离开老巢第480章 改名字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524章 所谓“问题”与“主义”的论争第396章 江防事变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364章 非常选举第15章 挫折第429章 辞职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36章 署理山东第305章 湘东反击战第281章 黯然离开第371章 紧锣密鼓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第603章 终生的夙愿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148章 袁记约法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39章 全力追剿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73章 在家上任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577章 丢掉和平幻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150章 复古第46章 办实业第338章 吉林问题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129章 谁是幕后指使第67章 迫不及待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78章 汉口之战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440章 学科改革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217章 寻求改变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85章 殿前作答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402章 决心南下第554章 出任中国公学校长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67章 迫不及待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247章 外逃第571章 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不睦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44章 肃贪治吏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491章 求博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97章 中山先生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
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56章 祸从口出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40章 系矫旨第422章 游学而非留学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23章 离开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24章 幸运第61章 开缺回籍养病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439章 进德会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81章 战汉阳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141章 “泥菩萨”离开老巢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422章 游学而非留学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165章 模范团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571章 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不睦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257章 徐孙之争第141章 “泥菩萨”离开老巢第480章 改名字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524章 所谓“问题”与“主义”的论争第396章 江防事变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364章 非常选举第15章 挫折第429章 辞职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36章 署理山东第305章 湘东反击战第281章 黯然离开第371章 紧锣密鼓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第603章 终生的夙愿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148章 袁记约法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39章 全力追剿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73章 在家上任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577章 丢掉和平幻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150章 复古第46章 办实业第338章 吉林问题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129章 谁是幕后指使第67章 迫不及待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78章 汉口之战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440章 学科改革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217章 寻求改变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85章 殿前作答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402章 决心南下第554章 出任中国公学校长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67章 迫不及待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247章 外逃第571章 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不睦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44章 肃贪治吏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491章 求博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97章 中山先生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