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署理山东

而在中国的土地上,类似于上边所说的让非信教民众吃亏的教案影响很坏。

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造出很多谣言,比如说外国人的医院专挖中国小孩的眼睛制造**,神父用特制器具吸取小男孩身上的什么东西之类的等等。

当时因国人缺少科学知识,一般中国百姓很容易相信这类传言,形成了一股很强烈的仇外、排外情绪。

一些为非做歹的人趁机抢夺教会和教民的财产,形成更多的教案;义和团也借机打出了灭洋的旗号。

一开始,由于山东的教案频繁,义和团活动猖獗。为了维护山东的社会治安,朝廷命袁世凯带他所部的武卫右军到德州和沂州等地操练,试图对匪患形成震慑。

有一起很出名的教案。

一八九九年十月七日,平原县杠子李庄的,一杨姓为首拳民、抢劫了本庄李姓教民家的财物。

李姓教民到县控告。县令蒋楷派总役陈德和带领县勇前往抓捕。

李姓拳民等群起抗拒,经过庄民协助,拿获邱姓拳民等六人。

蒋楷提讯。邱姓全民等供认听从李姓全民,抢夺李姓教民家粮食衣物属实,遂命将六人拘押。

李姓拳民逃走,立时向在这一带活动的义和拳的大首领求援。

大首领率众来到杠子李庄,又对教民抢劫了一次。绑架教民,声言必须将邱被子等六人放回。还诬陷陈德和讹诈李姓拳民钱文,必须如数交出,否则将教民杀尽。

蒋楷亲带领勇队前往,两名差伇被砍伤。蒋楷见对方势大,报请上方求援。

这时,袁世凯刚好带武卫右军在这一带操练。

十月十六日,济南知府卢昌诒和袁世凯带部前往,抵达平原。

当时的山东巡抚是毓贤,是个极端顽固的排外派,他对义和拳是袒护的,要求下边对义和拳主要是抚。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对义和拳动武。

卢昌诒将毓贤的告示,派人送义和拳大首领,劝其解散。

义和拳大首领倚仗人多势众,抗拒滋闹如故。

十八日,义和拳大首领率部移驻森罗店。

卢昌诒担心酿成更大的祸害,再次派人劝谕他们醒悟解散。同时和袁世凯带部前往,以示震慑。

义和拳大首领见官军到来,想先下手为强对官军展开攻击,官军有伤亡。

袁世凯下令部队进行攻击,并派马队包抄。两路夹击,击毙拳民二十多人。

义和拳大首领见不敌,带人逃串。

极端仇外的山东巡抚毓贤,接到卢昌诒的禀报,不问青红皂白。按着惯性思维,马上断定知县李楷袒护教民;且纵恶役陈德和讹诈百姓。以致激起众怒,盗匪乘机抢劫。

奏请将蒋楷革职,陈德和提省严办。

对袁世凯也大为不满,认为是他破坏了自己的招抚义和拳的的总体大计。向上参奏了袁世凯一本,请求朝廷将袁世凯的武卫右军,调离山东。

这样一来,反而把袁世凯坚决镇压义和拳的名声传了出去。

义和拳大首领等逃回茌平,与手下的几个其他首领经过一番协商。觉得事情已经闹大,干脆带人出去四处抢劫教民。

先后抢劫了禹城县苗家林庄教民王书绅等四家,并杀害了一名看门的平民。

抢劫了长清县李家庄教民李公堂家,并绑架了李公堂之父与弟勒赎。

抢劫了郑家营教民郑继先等人,绑架了其父。

抢劫了茌平县张官屯徐清华等家,将教堂教师王观杰杀害。

抢劫了王香老庄教民徐养兰家,绑架马家沙窝庄教民刘安义父子勒赎。……

事情越闹越大。但毓贤看抢得大多是是教民,仍然法外施仁,不咎既往,令其解散。

事情传到朝廷,朝廷严令毓贤严加惩处义和拳大首领等匪首。

毓贤不得不命道员吉灿升和副将马金叙率领所部官兵剿匪。

十一月二十一日将义和拳大首领抓捕,而后又把另几个首领捕获。

毓贤对义和拳的这些首领等进行了审问。

发现这几个人的所作所为,和他脑子里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教案无任何关系,这些人的确是以教案为借口杀人越货、抢掠财物作恶多端的劫匪。想到自己一直在袒护这伙强盗,怕落人口实,也迫于各个方面的压力,匆匆忙忙把义和拳大首领等首恶处死。

各国列强对毓贤不能保护教堂,引发教民的极大不满,强烈要求清**撤换山东巡抚。

清**也认为毓贤“固执己见,以为与教民为难者,即系良民,不免意存偏袒,似此因循日久,必滋生事端”。

一八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命毓贤进京陛见,

由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

袁世凯目赌山东乱像,不愿意接毓贤的乱摊子。

进京请训时提出,因山东治安不好,奏请自己仍旧节制武卫右军。得到批准,便带领本部人马去山东上任。

到任后,袁世凯面临的是两大难题:

一个是高密的民众阻止德国人修筑胶济铁路,另一个是遍布山东全境的义和团的活动。

袁世凯早就在骨子里认定,义和团之类的是匪患。这也很正常,他的家族本就是靠镇压农民造.反中兴的。

因此,他在上任途中,路经德州接见吴桥县令,高度评价其请明旨惩办拳匪的举动,并电促直隶总督裕禄上奏。

到任的第二天,他就先下手为强,颁布了《禁止义和拳匪告示》。在告示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统帅重兵彈压镇抚,原不难立加扑灭,究不忍不教而诛”。

除公告前任毓贤已将义和拳大首领等正法外,特出示晓谕军民人等一体知悉:

“务宜互相劝诫,守分安常,……毋误堕于迷途。其已入拳教者,痛改前非,立时解散;其未入拳教者,勿复附从。有能激发天良献首者,定以自新之陆并奖其除霸之功;如其执迷不悟,怙恶罔悛,是乃甘蹈刑章,定当严缉惩治。

“或敢包庇匪首,隐匿不报,一经发现,定将窝主按律科罪,并将里保一并究惩。倘再目无法纪,持众抗官,大军一临,玉石俱碎。本署抚部淳淳苦心,勿谓言之不预也。”

对于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各国列强是比较满意的。

比如英国驻京公使窦纳乐致函英国外交大臣索尔兹伯理说:“关于山东北部的局势,我认为,最有希望的前景是挑选袁世凯充任山东巡抚。

“这位官员曾担任多年的驻朝鲜大臣的职务,并且最近统率驻天津附近受外国人训练的军队约八千人。

“他已经宣布,必须把全军随他调往该省:同时,他性格果断,而且在必要时立即使用武力,这是他一生中在各种危急形势下进行活动的特点。所以使人们可能期望,在他管辖的省份中,他将顺利地迅速平定叛乱。”

禁止义和拳的告示发出后,袁世凯找来手下的提督程文柄商量剿匪事宜。

程文柄一再摇头,说义和拳很多人有神功附体,刀枪不入,实难对付。

好意的劝说袁世凯,布告发出去做做样子就算了,别给自己找不必要的麻烦。

义和拳真有神功附体吗?袁世凯是个很迷信的人,但他更相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回忆起那次和济南知府卢昌诒在剿杀义和拳时,打死拳匪二十多人,没见有谁刀枪不入呀!但程文柄一口咬定他是亲眼所见,说的活灵活现,袁世凯也不能全然不信。

如果这些义和拳的拳民真的是有神功附体而刀枪不入,还真的不好对付,袁世凯很纠结。

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140章 袁世凯的心病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364章 非常选举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475章 读书和启蒙第307章 攻闽之战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71章 您不走吗第78章 汉口之战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253章 广东的局势第301章 冯国璋心灰意冷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17章 驻节朝鲜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492章 关于选专业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唤第141章 “泥菩萨”离开老巢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38章 高密事件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151章 天坛“祀天”第487章 民主政体的尝试第243章 无奈离开老窝第64章 燎原烈火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157章 禁赌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56章 祸从口出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235章 立法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47章 兴新式教育第439章 进德会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97章 中山先生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503章 杜威的哲学思想第300章 成都之战第603章 终生的夙愿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404章 钟灵毓秀第482章 离开第414章 大刀阔斧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108章 叫嚣战争的人一般是从不上战场的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613章 虚位以待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300章 成都之战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200章 成立军务院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46章 办实业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40章 系矫旨第166章 实情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472章 永远活着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593章 苦撑待变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47章 兴新式教育
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140章 袁世凯的心病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364章 非常选举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475章 读书和启蒙第307章 攻闽之战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71章 您不走吗第78章 汉口之战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253章 广东的局势第301章 冯国璋心灰意冷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17章 驻节朝鲜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492章 关于选专业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唤第141章 “泥菩萨”离开老巢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38章 高密事件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151章 天坛“祀天”第487章 民主政体的尝试第243章 无奈离开老窝第64章 燎原烈火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157章 禁赌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56章 祸从口出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235章 立法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47章 兴新式教育第439章 进德会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97章 中山先生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503章 杜威的哲学思想第300章 成都之战第603章 终生的夙愿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404章 钟灵毓秀第482章 离开第414章 大刀阔斧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108章 叫嚣战争的人一般是从不上战场的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613章 虚位以待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300章 成都之战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200章 成立军务院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46章 办实业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40章 系矫旨第166章 实情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472章 永远活着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593章 苦撑待变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47章 兴新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