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

主战派稳居上风后,不止是要严惩西南人物,同时也要整肃北方主和派,并且还明目张胆地要求宽赦帝制犯。

很快,北京政.府下令:“据督军曹锟等呈:时事多艰,人才难得,查有梁士诒、周自齐、朱启钤三人,前因政治嫌疑奉令通辑,嗣于上年七月间军事猝起,奔走擘划,多所裨助,拟请略迹原心,复其自由等语。梁士诒、周自齐、朱启钤免予缉究。”

接下来康有为的弟子陈焕章(总统府顾问、孔教会会长)根据这道赦令,呈请为张勋和康有为开脱:“帝制犯可赦,复辟犯亦可赦。人才难得,法律平等。”

这毕竟是建立在“讨逆”成果之上的政.府,还是要有所顾忌,于是,北京政.府批了“应从缓议”四字。

只是,十二月二十八日,北京政.府又有命令:“督军曹锟等呈称:雷震春、张镇芳历居要职,卓著励劳,名刑书,才有可用等语。着即开释,发交曹锟军前效力”。

曹锟、倪嗣冲、段芝贵、张怀芝、张敬尧等人都是洪宪帝制派,其中如段芝贵,本就在西南方面要求惩治的名单上。这些人一直对惩治帝制首恶深恶痛绝、耿耿于怀。

在他们的压力下,北京政.府很快又发表命令:“所有民国五年、六年通缉之杨戾、康有为等,均免予缉究。”

此时的冯国璋,已经沦为主战派的橡皮图章,基本成为傀儡总统。

皖系主战派继续加大火力打击直系主和派。冯国璋的替罪羊江苏督军李纯被迫请假不见客,湖北督军王占元自请罢官,江西督军陈光远因受革职留任处分而请辞职。

这一次冯国璋总算有了点主见,深抱不安去电慰勉这几位:“璋与足下,交非恒泛,无论感受何种刺激,绝不容独善以弃国家。”

一月七日内务总长钱能训在国务会议上提议惩戒李纯,全体阁员都同意了,只有王士珍不同意。

后有人折衷建议用国务院名义电斥李纯,王士珍也不同意。

最后由阁员九人联名发电)谴责李纯,王士珍没有列名。

一月八日张作霖发电斥责李纯:“身膺节钺,首倡调和,长彼凶锋,怠我士气,实足贻我北派之羞而为天下所笑。”

李纯对斥责他的电报都有反驳。他有电向王士珍申明,他前此的电报是对南方缓兵之计,是可战可和统筹兼顾,从没有阻挠南方的军事讨伐。他指责九名阁员联名的电报,总理王士珍并未列名,不能算一件公文,只是一个私人攻击。

他说:“断章取义,任意吹求,故入人以亡国殃民之罪,在君主时亦未闻对于疆吏呵斥至于如此。”

他也有电讥讽张作霖:“主战之声高而且烈,然未见一兵南来,欲仗虎威杀尽同胞,削平内战。”

一月六日,曹锟动身南下,在孝感设立南征大本营,又在汉口刘园正式成立了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同时把代理第三师师长吴佩孚改“代”为“署”,统率第三师由鄂北开往鄂南。

一月十二日,张敬尧统率第七师由徐州经郑州南下,十五日到达汉口。

北京政.府特派殷鸿寿为前敌总执法官,授予七狮军刀一柄,对临阵退缩的官兵可以“先斩后奏”,殷率刽子手四十名到汉口。

殷鸿寿(1867年-1932年)字献臣,直隶天津人。

一九一一年,任冯国璋之第一军军法处处长。一九一二年七月,任直隶省口北道尹。一九一三年三月,任直隶範阳观察使。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七年,任江苏都署军法处处长、苏常道尹、苏常镇守使、陆军军法裁判处处长。

第二路军的施从滨师也安全通过浦口,于一月十八日搭轮船到九江。

北洋军首先进攻荆、襄。兵力的分配是:襄樊方面第三师吴佩孚部在东,南阳镇守使吴庆桐部在北,分两路进兵;荆州方面,吴光新部李炳之旅经长阳、百羊从西面进攻,王占元派第十八师王懋赏在潜江,第三混成旅卢金山部在监利从东面夹攻。

荆州自主军无力抵抗,谭浩明在湖南坐视不救,且制止湘西民军前往救援,吴光新军轻而易举地攻入荆州。

襄樊方面也很少战斗,第三师第五旅旅长张学颜部很快攻占襄樊。

冯国璋接到攻克荆州的战报,立即拟就几道总统命令:

(一)恢复陆荣廷的两广巡阅使,龙济光另候任用。

(二)北军从岳州撤退,但南军不得进驻。

(三)桂军从湖南撤退。

(四)令谭延闿迅速回到湖南,实行湘人治湘。

(五)责成川、滇两省当局协商解决滇军驻川人数及驻兵地点。

一月二十四日王士珍在国务会议上提出这命令正待讨论,突然接到南军进攻岳州的急电,大为震动。便把议案搁在一边,匆忙偕阁员到总统府向冯请示。

南军突然向岳州进攻,打破了冯国璋想把战争局限于一小块地方的打算。形势如此发展下去,必然是南北全面战争的爆发,这是冯国璋不愿看到的。

他心慌意乱地赶到东四牌楼五条胡同访问徐世昌,请这位政坛老狐狸出个主意。

徐主张邀段祺瑞共同商议以求一致。于是用电话请段来。

功夫不大,段来了,态度是冷冰冰的,没有表示意见。

冯感觉很无趣,忽然站起来发言,大骂南军欺人过甚,太欺负北洋派,是可忍,敦不可忍!最后说:“为了要团结和巩固北洋派,我决定亲自出征,不挫折南方的气焰决不罢休。”

冯国璋这种慷慨激昂实在来得突然,徐世昌和段祺瑞他们和冯共事二十年,还没有见冯这个样子过,顿时弄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仓促之间,竟不知如何答对。

冯由徐寓回到总统府,立刻命令拱卫军司令刘询在第十五师中挑选精兵一旅,补充军火,作为自己的南行卫队,下令整装待发。同时召见王士珍,令他坐镇北京,维持治安。

同时颁发一道通电:“近年以来,军事屡兴,灾患叠告,士卒暴露于外,商民流离失业,本大总统惄焉心伤,不敢宁处,兹于本月二十六日,亲往各处检阅军队,以振士气。车行所至,视民疾苦。数日以内,即可还京。所有京外各官署日行文电,仍呈由国务院照常办理。其机要军情,电呈行次核办,并分报所管部处接洽。凡百有司,其各靖贡乃职,慎重将事,毋怠毋忽等因!特此转达。”

冯总统要亲征,军事处的人惶惶不安。

二十五日上午,他们一齐见冯劝阻“南巡亲征”。北京商会也派代表吁阻“总统出巡”。

冯对他们说:“出京以一个星期为期,在此期间,国事委由内阁主持,大家不必惊惶”。

下午冯召见陆军总长段芝贵、步军统领李长泰、京师警察总监吴炳湘等,面谕要他们协助总理王士珍维持一切。

一月二十六日下午八时半,冯国璋由北京专车出京,十二时半抵达天津,直隶督军曹锟在车站迎候。

冯下车后即赴曹家花园憩宿,和曹锟两人密谈至天明。

曹锟本是直系,因被徐树铮利诱,才参加主战派。冯和他密谈何事,外人无法获知。

二十七日晨五时,冯国璋即动身,仍乘原车由天津启程,在车上休息。

下午车过济南,山东督军张怀芝上车随行。

经过徐州,张敬尧也上车随行。

火车径趋蚌埠,转赴南京。但到了蚌埠时,倪嗣冲虽然到站迎接,车子开不出去了。

冯国璋在北京徐世昌宅内宣称的是亲自出征。出征该由京汉线到湖北,不应该由津浦线到南京。

他临行时的通电说是:“南行巡阅”,可是一路上行色匆匆,既没有下车巡视,也没有检阅军队。

冯对京中人说出京以七日为期,可是却又挑选了一旅精兵卫护,还携带子弹二百余箱,辎重数十车。这一切使段祺瑞觉得所谓“南巡”,所谓“出征”都是假的,冯的目的一定是南京。

南京是冯的老巢,到了南京,冯会表示他脱出北京主战派的虎口。说不定还会宣布总统蒙难,临时以南京为行辖,甚至下令讨伐,这讨伐令将不是对南方而是对皖系!

段于是密令倪嗣冲予以阻止。

冯国璋抵蚌埠后,倪嗣冲上车请示冯的行止,态度虽然恭顺,可是车站内外全是倪的军队。

冯告诉倪说:准备到南京召开一次军事会议以讨论对南作战问题。

倪说既然开军事会议,何必远赴南京,请总统就在蚌埠召开,自己愿备办一切,务使总统满意。

同时自作主张,当冯的面命令秘书用冯名义发电给江苏督军李纯,请他到蚌埠来参加军事会议。

倪嗣冲现已是段祺瑞得力爪牙,他既然用武力布防车站,冯虽有一旅精兵,毕竟寡不胜众。

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冯只得取消去南京的行程。幸而李纯机警,接到蚌埠来电,推说有病派第十师长王廷桢为代表出席。

冯国璋在蚌埠对倪嗣冲说,现在各省督军都不肯服从中央,我这总统实在难做。

倪答:总统可以惩一儆百,谁敢反中央就撤他职,总统如撤我职,我一定服从。

冯听了只作苦笑。

一月二十九日下午,冯乘原来的专车回返北京。他的出巡前后只有四天,比七天之期少了三天。

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488章 个人历史上的黑暗时代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187章 唐继尧第112章 兵变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523章 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第533章 提携后进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5章 去买官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50章 过街老鼠第289章 内斗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54章 所谓的据实复奏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5章 去买官第177章 所谓的民意第300章 成都之战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470章 老骥伏枥第62章 垂钓洹上第614章 转折点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18章 好景难长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168章 筹安会的表演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162章 国耻第462章 蔡元培与“清党”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132章 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165章 模范团第389章 罗文干案第243章 无奈离开老窝第157章 禁赌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523章 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89章 出师未捷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87章 吴禄贞第588章 过河卒子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543章 坚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22章 大事不妙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44章 肃贪治吏第93章 南北议和第39章 全力追剿第198章 广东也宣布护国独立第319章 倡导和平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555章 无为而治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466章 保护进步人士第338章 吉林问题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70章 呼声第518章 精彩篇章
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488章 个人历史上的黑暗时代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187章 唐继尧第112章 兵变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523章 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第533章 提携后进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5章 去买官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50章 过街老鼠第289章 内斗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54章 所谓的据实复奏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5章 去买官第177章 所谓的民意第300章 成都之战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470章 老骥伏枥第62章 垂钓洹上第614章 转折点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18章 好景难长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168章 筹安会的表演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162章 国耻第462章 蔡元培与“清党”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132章 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165章 模范团第389章 罗文干案第243章 无奈离开老窝第157章 禁赌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523章 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89章 出师未捷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87章 吴禄贞第588章 过河卒子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543章 坚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22章 大事不妙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44章 肃贪治吏第93章 南北议和第39章 全力追剿第198章 广东也宣布护国独立第319章 倡导和平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555章 无为而治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466章 保护进步人士第338章 吉林问题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70章 呼声第518章 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