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被蒙在鼓里

李鸿章在他的任上,致力于洋务运动,也就是和西方人学习,求新变革。

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先进的技术,也办了一些实业。

这样,他总督的直隶,至少在北方地区要富一些。

有时候老佛爷想用钱,没处搞去,就和李鸿章说点小话要些。

人家该交的都交了,再和人家要,就是求人家了。

李鸿章知道,不给不行,给又肝疼,就要点优惠,提点条件。

这一次,老佛爷手头又紧了,又张口和李鸿章要,李鸿章借机把袁世凯的事提了出来。不就升职吗?官都能卖,为了搞到钱给人升个职算什么?也没有指标限制,薪酬长一点也没多少。

再说了,老佛爷对袁世凯印象也不错。

这样,袁世凯的仕途就又上了个大台阶。一八九零年二月,李鸿章给袁世凯写了“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十六字的考核评语,

奏请免补知府,以道员分省归候补班尽先补用,并赏加二品衔。

很快下旨照准。袁世凯从此换上了红色的顶戴,成为了一名二品大员,一名监司大员。

袁世凯没有功名,在八年之内,一下子升到如此高位,从古到今,是难得一见的。

除了从家庭和嗣父那里获得资源,并对这些资源善加利用。除了运气,除了自己的主观努力,比如忠于职守,办事认真;手段灵活,聪明好学,协调能力强;会办事,会来事,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外,最主要是有李鸿章的这样的靠山。

就连袁世凯的三哥袁世廉,都对李鸿章感激得铭心刻骨,写信给家人说:“吾家世受国恩,傅相(李鸿章)知遇之隆,虽肝脑图报,亦说不了。”

这还不算,接下来,一八九二年八月,李鸿章又奏保袁世凯以海关道记名简放。次年5月,再奏补为浙江温处道员,仍留任朝鲜。

袁世凯虽然好事不断,官运亨通,但在朝鲜的日子却很难过。正如他给他的二姐信中所写:“弟自思不能再久居外,自必极力设法脱此苦海,能早一日即早一日回。惟内外俱无替人,此间关系中国亚洲全局,不可闷耳。”

然而,为了标榜自己,在李鸿章那里,他又总是吹嘘,朝鲜方面对他是多好多好?对他是多么的尊重?他的意见如何为朝鲜上下重视。

比如,一八九零年五月,他在给李鸿章信中自吹自擂:“某在此素得民心。”

一八九一年十月,他想借母亲有病的机会离开朝鲜,但还不忘在告假中说假话:“顷晤王及世子,情甚殷洽,属凯遇事指教,务期中东无稍芥蒂。现深知凯待韩甚厚,已往各事,请毋介意等语。近自贷款念万,韩君臣感悦,凯乘机联络开导,与权贵闵泳骏、泳达、郑禀等均善。骏等叠次谏王及妃诚事华、信待凯以自保,王、妃渐感悟。倘能久定此见,东方事可望渐顺。”

朝鲜与沙俄相邻,和日本隔海相望,国弱无能。日本和俄国早就对这块肉垂涎已久。只是有中国这个大国站在其身后,才轻易不敢有所行动。

随着清王朝的衰败,它们的胆气也就壮起来了。

特别是日本,本身国小又是岛国,急于扩张。而明治维新以后,国力又日渐强盛,越来越有对外侵略扩张的能力。

日本对吞并朝鲜,早就在密密准备,袁世凯一直被蒙在鼓里。他不了解世界大势,对世界力量的对比更是知之甚少。

也不了解日本,根本没把这个东瀛小国看在眼里。

日本在一八九零年就做好了入侵朝鲜的准备,但在一八九三年,他在给李鸿章的信中还没有丝毫察觉。

声称:“揣倭时势,决不敢与华生衅,特知华志传和局,故为跳梁,冀售诡谋。倘华牢特定见,不稍假借,倭自必改图。”

在日本已大肆活动,事情已经非常明显了,他还盲目乐观,自信满满。

给李鸿章的另一封信中还说:“顷闻日本新驻使大石(大石正已)谓,自可联合各国,扶韩自主,永不受华凌侮,……附倭群小顿增声势,恐自主议将复炽。然前年韦(俄国驻朝公使韦贝),德尼(美国人,由李鸿章推荐,在朝鲜**协办内务府事兼管外务衙门掌交司堂上))等谋韩自主,迄无寸功。倭强不如俄,大石阴狡不如韦等,各国亦未必听其联合,庸人徒扰,似无能为。”

“前得大石著《韩论》,颇訾韩人。曾录示韩君臣,并遇事挑拨。近闻韩王殊憎大石,附倭群小均屏息,不敢言倭事,渠自主邪说必无能力。”

袁世凯的这一番言论,或者是由于他对形势的误判,或者是为了表现自己,继续地说假话,说大话,蒙蔽上方为自己谋取私利,也或许是两者兼而有之。

李鸿章对袁世凯又过于的信任,同样被袁世凯蒙在鼓里。致使几次的对日作战,或是准备不足,或是轻敌。

虽然这些失败,从战略上,最终是和国力有关。但由情况不明导致在战术和策略的失误,无疑和袁世凯的误导有关,也就是说,袁世凯是难辞其咎的。

一八九四年四月,朝鲜东学dang发动农民在全罗道举行起义。尽管起义来势汹汹,朝鲜当局很难有能力平定动乱。但苦于这些年吃尽了袁世凯的苦头,不想引狼入室,害怕请神容易送神难。因此,拒绝了袁世凯地建议,不请中国出兵。

一直到五月三十一,起义军攻克全州,人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李熙看到再不向中国求援,政权将不保。于是,在六月一日,派人找袁世凯求救兵。

袁世凯这些年正因为没有实力,在朝鲜渐渐被边缘化,闻听后大喜。转告李熙写个正式呈文,以便转呈上报。

这时候的日本,已经做好了出兵朝鲜的准备。为了给自己的出兵找到借口,特别希望中国对朝出兵。

就在李熙提出请中国出兵的同一天,日本驻朝使馆的翻译来面见袁世凯。说起义对商务破坏极大,朝鲜无力镇压。提出中国做为宗主国,不能置身事外;极力怂恿中国对朝出兵。一再骗袁世凯,日本没有出兵的意愿。

袁世凯信以为真,立即给李鸿章发电报:“韩归华保护,其内乱不能自了,求华代戡,自为上国体面,未便固却。……如不允,他国人必有乐为之者,将置华于何地!自为必不可却之举。”

李鸿章已经从其它的渠道,听到了日本欲出兵朝鲜,询问袁世凯日本的动向。袁世凯不去调查了解,单凭主观臆断,就答复:“倭如多事,拟不过借保护使馆为名,调兵百余兵来汉。”

打消了李鸿章的顾虑,又一次误导了李鸿章。

六月二日,日本出兵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三日,日本驻朝代理公使杉村浚,专程会晤袁世凯,催促中国出兵。此行,也为刺探中国的军情。

袁世凯十分大意,把中国即将出兵的计划告之。泄漏了军情。使日本能够抢在中国之前,争取了主动。

此时的袁世凯对日本仍无任何警觉,日本驻朝代理公使杉村浚走后,他即电告李鸿章:“杉与凯旧好,察其语意,重在商民,似无他意。”

打消了李鸿章的最后顾虑。

第495章 胡适与辛亥革命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唤第232章 街头一景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334章 南北双方的第二次和谈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213章 陕西、湖南护国独立第112章 兵变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609章 考据癖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115章 唐绍仪其人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158章 欧战第479章 新人物第108章 叫嚣战争的人一般是从不上战场的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45章 积重难返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503章 杜威的哲学思想第35章 多事之秋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507章 胡适与《新青年》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174章 列强的干涉第177章 所谓的民意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73章 在家上任第85章 殿前作答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20章 心机第416章 书院式的教学法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第81章 战汉阳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304章 平江阻击战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346章 驱张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69章 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406章 读书启蒙第439章 进德会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263章 事态扩大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182章 开张第24章 幸运第274章 号召讨逆第198章 广东也宣布护国独立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182章 开张第606章 努力支撑残局第615章 胡适晚年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615章 胡适晚年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612章 维持“法统”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519章 五四运动中的胡适第232章 街头一景第56章 祸从口出第610章 关于陈垣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57章 管见十条第247章 外逃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90章 汪袁配合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
第495章 胡适与辛亥革命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唤第232章 街头一景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334章 南北双方的第二次和谈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213章 陕西、湖南护国独立第112章 兵变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609章 考据癖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115章 唐绍仪其人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158章 欧战第479章 新人物第108章 叫嚣战争的人一般是从不上战场的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45章 积重难返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503章 杜威的哲学思想第35章 多事之秋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507章 胡适与《新青年》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174章 列强的干涉第177章 所谓的民意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73章 在家上任第85章 殿前作答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20章 心机第416章 书院式的教学法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第81章 战汉阳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304章 平江阻击战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346章 驱张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69章 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406章 读书启蒙第439章 进德会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263章 事态扩大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182章 开张第24章 幸运第274章 号召讨逆第198章 广东也宣布护国独立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182章 开张第606章 努力支撑残局第615章 胡适晚年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615章 胡适晚年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612章 维持“法统”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519章 五四运动中的胡适第232章 街头一景第56章 祸从口出第610章 关于陈垣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57章 管见十条第247章 外逃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90章 汪袁配合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