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革除弊陋

南方临时政.府继续发布法令和政令,革除旧时代的弊端和陋习。对于这些举措,为了条理清晰,我们还是接续上一章的编号。

(五)保障人权。天赋人权是现代社会平等学说的核心。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立即通令改变所谓“贱民”的身份。他说:“若闽粤之蛋户、浙之惰民、豫之丐户,及所谓发功臣及披甲家为奴,即俗所称义民者,又若薙发者并优倡隶卒等均有特别限制,使不得与平民齿。一人蒙垢辱及子孙,蹂躏人权莫此为甚。当兹共和告成,人道彰明之际,岂容此等苛令久存,为民国玷?为此特申令示:凡以上所述各种人民,对于国家社会之一切权利,公权若选举、参政等,私权若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之自由等,均许一体享有,毋稍歧异,以重人权而彰公理。”

(六)禁止买卖人口。从保障人权出发,孙中山还专门发布过禁止买卖人口的命令,令中说:“前清入主,政治不纲,民生憔悴,逃死无所,妻女鬻为妾媵,子姓沦为皂隶,不肖奸人,从而市利,流毒播孽,由来久矣。”他要求:“嗣后不得再有买卖人口情事,违者罚如令,其从前所结买卖契约,悉与解除,视为雇主雇人之关系,并不得再有主奴名分。”

(七)禁绝贩卖“猪仔”、保护华侨。

孙.中.山长年侨居海外,深知侨胞之疾苦,因此临时政.府成立后,专门向外交部下达了禁绝买卖“猪仔”、保护华侨令,令中说:“查海疆各省,奸人拐贩猪仔,陷人涂炭,曩在清朝,熟视无睹,致使被难同胞,穷而无告。

“今民国既成,亟应拯救,以尊重人权,保全国体。又侨民散居各岛,工商自给者,亦实繁有徒,屡被外人凌虐,然含辛茹苦,挚爱宗邦。今民国人民,同享自由幸福,何忍侨民向隅,不为援手?除令广东都督严行禁止猪仔出口外,合亟令行该部,妥筹杜绝贩卖及保护侨民办法,务使博爱平等之义,实力推行。”

(八)严禁鸦片。民主共和派是坚决的禁烟派。

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发出的严禁鸦片令中说:“鸦片流毒中国,垂及百年,沉溺通于贵贱,流衍偏于全国,失业废时,耗财殒身,浸淫不止,种姓沦亡,其祸盖非敌国外患所可同语。”

他“为此申告天下,须知保国存家,匹夫有责,束修自好,百姓与能,其有饮鸩自安,沉缅忘返者,不可为共和之民,当咨行参议院于立法时,剥夺其选举被选一切公权,示不与齐民齿,并由内务部转行各省都督,通饬所属官署,重申种吸各禁”。

他还提出要求说:“尤望各团体讲演诸会,随分劝导,不惮勤劳,务使利害大明,趋就知向,屏绝恶习,共作新民,永雪亚东病夫之耻,长保中夏清明之风。”

鸦片贸易,英国为罪魁祸首,南京条约更把这种罪恶行径合法化。

因此,孙.中.山在严禁鸦片时,非常注意和英国的关系。

即使他在临时大总统解职后,仍为禁烟问题致伦敦各报说:“鸦片为中国之巨害,其杀吾国民,甚于干戈疠疫饥馑之患。吾人今既建筑共和政体,切望扫除此毒,告成全功。予自引退临时总统之任后,对于此事,潜心推考,知今日最要紧之举,即在禁绝中国栽种罂粟。然非同时禁绝售卖,势难停种,故必须将买***悬为禁令,则禁种始能收效。兹因与贵国订有条约,碍难照行,予今敢请贵国于吾新国定基之初,更施无上之仁惠,停此不仁之贸易。予切愿以人道与真正之名义,恳贵国准许吾人在本国境内禁止售卖洋药、土药、害人毒品,并许悬为厉禁,则栽种自能即停,谨为全国同胞乞助于英国国民。”

(九)改变称呼。

称呼也涉及到人权和人身的平等,封建社会是个等级社会,森严的等级从称呼上便表露无遗。因此,人和人的称呼也关乎“共和”和“专制”

民国官民之间、上下级间、人民之间,如何称谓,孙.中.山非常重视。

他在以大总统名义颁布的命令中说:“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以官职相称,比较起“大人老爷”来,肯定是很大的进步。

(十)废止跪拜。跪拜之礼,是一种提倡愚忠愚孝的封建礼节,反映了人格上的极不平等。而这种礼节和平等和人权说是不相容的。因此,在南京的各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即提出废止跪拜礼,规定普通相见为一鞠躬,最敬礼为三鞠躬。这一提议得到全体代表的赞成通过,此后,鞠躬礼便逐步流行开来。

(十一)禁止赌博。临时政.府内务部曾分咨各部及各省都督,要求“无论何项赌博,一体禁除”。其办法是:“凡人民宴会游饮集合各场所,一概不准重蹈赌博旧习。其店铺中有售卖各种赌具者,即着自行销毁,嗣后永远不准出售。责任各该地方巡警严密稽查,倘有违犯,各按现行律科罪,以绝赌风而肃民纪。”

(十二)廉洁奉公。

孙.中.山为民主共和到处奔走,生活极为俭朴。他的旅费多半是别人资助的,自己身上经常一文不名。就是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身穿的大衣也是一件极粗陋的呢子制成的。

由于临时政.府财政困难、百废待举,所以上至大总统,下至一般职员,都未规定支付薪金。他们除食宿由政.府供给外,每人只是给了由临时政.府财政部发行的军用券三十元。这实际上是一种供给制的生活。蔡元培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后,有人前往祝贺,正遇上这位总长自己在洗衣服,由此可见临时政.府职员生活之一斑。

(十三)任人唯贤。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在用人方面,基本上做到了“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这从他对待自己的胞兄孙眉的态度,便很可以说明。

现在,我们还是回过头来说袁世凯的逼宫吧。

其实,对袁世凯说来,逼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的,很难的。虽然袁世凯这一类的政客,有时是很无耻的,但在很多的时候,也还是要些脸面。毕竟是公众人物,还是要顾及一下社会形象。

因为,袁世凯一直宣称自己是“世受国恩,忠君报国”。在议和之前,他一直把反对共和的口号喊得震天响,经常对大家表白:“余深荷国恩,虽时势至此,岂忍负孤儿寡妇乎!”不止一次地宣扬:“我自出山,即抱定君主立宪,此时亦无可改变。”

就在不久前的一天,在散朝外出的路上,弟袁世续指着他自己脑后的辩子问袁世凯:“哥,您对这个打算怎么办?”

袁世凯还斩钉截铁地回答:“您大可放心,我还是很爱惜它的,总要千方百计保全的。”

在南北议和开始后,袁世凯还恭恭敬敬的对皇族亲贵说:“世凯受国厚恩,一定主持君主立宪。”

不仅如此,袁世凯还不停的对外国公使等宣称自己的这些主张。

比如一九一一年的十一月十八日,在召见日本驻华公使伊集院彦吉时还承诺:“作为根本解决时局的办法,我个人主张非君主立宪政体不可。”

同月二十三日接见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仍坚称“大清万世一系为益。”

直到第二年的一月初,他在外交场合还大讲:他本人“始终忠于朝廷,终身不会和主张共和的乱党同流合污。”

时时处处表现出,他和清廷是休戚与共,利益是不可分割的。他要做的,只能是肝脑涂地,来报答清廷对他的恩重如山。

是的,袁世凯是很难的。他一直难下决心,除了不敢轻信这些革命党外,这方面也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如果国民会议做出实行共和国体的决定,就好说了,他袁世凯只是不得不接受国民会议的决定,不得已而为之。

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18章 好景难长第404章 钟灵毓秀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597章 北大三宝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3章 科举之路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17章 驻节朝鲜第49章 君主立宪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92章 三晋大地的风云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247章 外逃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100章 两边都难第426章 迎袁专使第547章 关于东西方文明第522章 杜威来华讲学意义深远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4章 当官真好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67章 迫不及待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346章 驱张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48章 开滦矿权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106章 小德张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72章 六字箴言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526章 无稽之谈第35章 多事之秋第18章 好景难长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390章 内幕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57章 管见十条第219章 成了中国海军的一员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300章 成都之战第38章 高密事件第398章 张疯子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44章 肃贪治吏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270章 风云突变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464章 渐行渐远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547章 关于东西方文明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179章 司马昭之心第429章 辞职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64章 燎原烈火第551章 第三条路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461章 国内的政治形势转折之时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456章 收获颇丰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68章 武昌起义第18章 好景难长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253章 广东的局势
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18章 好景难长第404章 钟灵毓秀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597章 北大三宝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3章 科举之路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17章 驻节朝鲜第49章 君主立宪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92章 三晋大地的风云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247章 外逃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100章 两边都难第426章 迎袁专使第547章 关于东西方文明第522章 杜威来华讲学意义深远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4章 当官真好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67章 迫不及待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346章 驱张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48章 开滦矿权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106章 小德张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72章 六字箴言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526章 无稽之谈第35章 多事之秋第18章 好景难长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390章 内幕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57章 管见十条第219章 成了中国海军的一员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300章 成都之战第38章 高密事件第398章 张疯子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44章 肃贪治吏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270章 风云突变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464章 渐行渐远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547章 关于东西方文明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179章 司马昭之心第429章 辞职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64章 燎原烈火第551章 第三条路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461章 国内的政治形势转折之时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456章 收获颇丰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68章 武昌起义第18章 好景难长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253章 广东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