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多事之秋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对于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是个多事之秋,是以屈辱和悲惨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发生了一连串的事,都是大事。

一个是闹义和团,也多被称做庚子事变,闹得最厉害的是山东、山西、直隶一带。

另一个是教案事件。

还有一个是八国联军打入北京,西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惶出逃。

这三件事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因果。

义和团也称义和拳、义和团事件、庚子事变、拳匪、拳乱、庚子拳乱等。这个组织是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参加人以农民为主体,可以说涵盖了各行各业。

义和团的前身大多是以反清复明为口号的秘密组织。

甲午战争失败后,面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侵略,义和团中的有心之人,利用外国传教士与教众,经常与当地村民发生矛盾与纠纷,引发老百姓的不满情绪,把反清复明的口号改成了扶清灭洋。

在很长的时间里,由于所受教育和能接触到的材料的限制,在很多人的心底深处,义和团个个都是令人敬佩的大英雄。

用大刀长矛,甚至赤手空拳以血肉之躯,英勇无畏地面对洋枪队的快枪和大炮。

后来,随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越来越多的,先前不被人知的事情浮出水面,越来越多的恶行被揭露,对义和团的种种不同说法多起来了。

看某些义和团的团规,好像还可以。

比如:“毋贪财、毋好色、毋违父母之命、毋犯朝廷法,杀洋人、灭脏官,行于市必俯首,不可左右顾,遇同道则合十。”

有记载:“看其连日由各处所来团民不下数万,多似乡愚务农之人,既无为首之人调谴,又无锋利器械;且是自备资斧,所食不过小米饭玉米面而已。既不图名,又不为利,奋不顾身,置性命于战场。不约而同,万众一心;况只仇杀洋人与奉教之人,并不伤害良民;以此而论,似是仗义。”(摘自《庚子记事》)

我们知道,义和团没有统一的组织,是相互独立,各行其是的形形**的独立团体。肯定是有好有坏,良莠不齐的。

上边记载的应该是其中表现好的了。

但是,就是这好的,也是要画很大的问号的。

“只杀洋人和奉教之人”,所有的洋人都该杀吗?所有的奉教人员都该杀吗?

要知道,那些信众绝大多数是良善之人呀!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有这样的悬赏,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杀一女洋人赏四十两,杀一洋小孩赏三十两。

不管你敢不敢相信,但这是真的。

是西太后领导下的清政.府向英、美、法、意、日、俄、西(西班牙)、比(比利时)、荷、奥十一国宣战的时候,同时以国家名义发出的悬赏。

这是何等的野蛮,何等的卑劣,何等的惨无人道。

要知道,在这些被悬赏杀害的洋人中,有多少人是来中国宣传先进思想的,诸如破除迷信反对妇女缠足;有多少人是医生,来中国治病救人的;又有多少人是真的来中国传播宗教信仰的。

而义和团是见洋人就杀,无论女人和孩子。

不但如此,只要沾上一点洋都是要杀的。

那时国人称洋人为毛子。外国人为大毛子,中国人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的是二毛子,通洋学、会说外国话的中国人,乃至用洋货的为三毛子,依次类推竟至十毛子。

有记载:“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辙置极刑。”

曾有学生六人仓皇避乱,因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义和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于非命。”

怎么可以出这样的事?但这是真的。

有一本书这样写着:“六月二十七日(一九零零年),山西太原,城东南天主教堂,附属有诊所、孤儿院、女子教会学校。从早晨开始,教堂门前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群。

傍晚时分,人群开始骚动,有人开始向教堂里投掷砖头石块,有人带头喊起了口号。烧掉它!杀了他们!的口号此起彼伏。

在呐喊声和飞掷的砖头中,教堂门前的教会医院燃起大火。

“天渐渐黒了,义和团开始进攻。教堂里,有主教有修女有牧师有杂役,有医生有教师有学生。男人们武装抵抗,女人撤退到地下室。抵抗至午夜,已经无路而退,他们冲过火海,冲到街上,与义和团狭路相逢了。

“混乱中,有两个教会女子学校的学生,原来是缠足的,正在放脚,十分痛苦,无法走路,在逃跑时落在了后面。

“她们的老师库姆斯小姐,本来已经逃到安全地带,又返回院子中找到两个女学生,把她们一个个往外背。不幸她们被义和团发现了,可怜的库姆斯小姐被五大三粗的义和团员们,抓着手拎着脚,扔进了熊熊大火。

“库姆斯小姐挣扎着爬了出来,跪在地上双手合十。义和团员们又一次把她扔进火海,又猛砸了一通砖头。库姆斯小姐再也没有爬出来。”

文章继续写到:七月初,太原的官员以保护为名,把四十多个外国人集中到一个大院子。

毓贤(山西巡抚)的审判令天下法官膛目结舌。

毓贤是这样审讯的:“从哪里来?”

回答:“英国”

毓贤判决:“杀!”

又带进来一个。

问:“从哪里来的?”

答:“法国。”

宣判:“杀!”

这一日,毓贤的嘴里,说了四十四个“杀”字。

这一天,是一九零零年七月九日。

这一天,八国联军疯狂地向天津进攻,企图解救那些被毓贤们围攻和剿杀的外国人。

这一天,庚子国难中真正的英雄聂士成将军,提肠指挥,炮弹穿胸,战死沙场,为国尽忠了。

聂士成知道毓贤在干嘛吗?聂士成要是知道了,他还能“为国尽忠”吗?

我们的这个世界最需要的是事实和真相。把事情的真相告诉自己的人民,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个社会的自信和胸怀的博大。

这样的社会,肯定会受到她的人民真心实意的拥戴。

那些靠欺骗,靠愚弄人民而维持的统治,或许可以得计于一时,但终究是不会久长的。

一位伟人说过:“你可以在某些时候欺瞒所有的人,你也可以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某些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所有的人。”

关于教案。

十九世纪末,西方传教士被准许在中国传教和成立教会。

在治外法权之下,不单教会的西方神职人员不受清**管辖,一般中国信徒也常获教会庇护。

地方上,基督教会每每因为文化、风俗差异等等各种原因,与地方民众发生冲突。

部分不良教民欺压当地民众,而地方**却往往因为惧于教会的治外法权,不欲与洋人作对而不能公正处理。

凡是教会和信众和非信教民众发生纠纷的案子,被大家称做教案。

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210章 断绝关系第520章 胡适谈五四运动第519章 五四运动中的胡适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22章 大事不妙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429章 辞职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491章 求博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28章 下重药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35章 多事之秋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93章 南北议和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15章 挫折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232章 街头一景第106章 小德张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313章 如此选举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482章 离开第113章 首届内阁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495章 胡适与辛亥革命第112章 兵变第470章 老骥伏枥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479章 新人物第139章 庆典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63章 请愿大潮第33章 告密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396章 江防事变第606章 努力支撑残局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271章 解散国会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第63章 请愿大潮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39章 全力追剿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15章 挫折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416章 书院式的教学法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491章 求博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153章 白朗起义第235章 立法第519章 五四运动中的胡适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389章 罗文干案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131章 善后大借款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244章 瀛台“楚囚”第344章 北归第392章 广东的军事政变第462章 蔡元培与“清党”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
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210章 断绝关系第520章 胡适谈五四运动第519章 五四运动中的胡适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22章 大事不妙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429章 辞职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491章 求博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28章 下重药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35章 多事之秋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93章 南北议和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15章 挫折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232章 街头一景第106章 小德张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313章 如此选举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482章 离开第113章 首届内阁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495章 胡适与辛亥革命第112章 兵变第470章 老骥伏枥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479章 新人物第139章 庆典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63章 请愿大潮第33章 告密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396章 江防事变第606章 努力支撑残局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271章 解散国会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第63章 请愿大潮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39章 全力追剿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15章 挫折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416章 书院式的教学法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491章 求博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153章 白朗起义第235章 立法第519章 五四运动中的胡适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389章 罗文干案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131章 善后大借款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244章 瀛台“楚囚”第344章 北归第392章 广东的军事政变第462章 蔡元培与“清党”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