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

大为扫兴张作霖的,开始尝到当年他的上司张锡銮和段芝贵的苦果。他知道冯德麟这位曾经的义父可不好得罪,先派吴俊升、马龙潭两位镇守使去与冯疏通,劝冯先接任帮办职务,什么事都好商量。

吴俊升(1863年10月11日—1928年6.月.4.日),字秀峰,后字兴权,又字子琴,绰号吴大舌头,奉天昌图人,十七岁进入辽源捕盗营。

一九一二年,蒙古王公勾结日本人,策动“满蒙.独立”,吴俊升率部给其以沉重打击。一九二一年任黑龙江省督军兼省长。一九二四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吴俊升任第五军军长。一九二五年郭松龄反奉,吴俊升任讨逆军总司令,兼左路军团司令,击败郭松龄部队。一九二八年北伐战争张作霖失败后,决定息争罢战,退兵关外。吴俊升前往山海关迎张作霖返奉,于当年六.月.四.日,在沈阳皇姑屯与张作霖同时被日本人炸死。

马龙潭(1857年—1940年2月)字腾溪,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人。少年时风流倜傥、文武通达、才华过人,爱好书法,堪称一代儒将。

父亲马奇峰在一八六七年被封为振威将军,哥哥马龙文于一八六八年四月十日镇压农民起义军捻军时战死,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恤荫马家子孙世袭云骑尉,一八七六年马龙潭承袭云骑尉世职(相当于武教官)。

马龙潭虽戎马在外,却两次对故乡捐款,编修《庆云县志》,乡人尊称其为“马大人”。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马龙潭暂居四平。日本加剧侵略东北,想用其名望收买人心,特成立中满自治会,擅自发出文告,委任马龙潭担任会长。马龙潭得知后,在日本人面前拍案拒绝,甚至一头撞到床头,满头流血。

马龙潭精力过人,六十岁仍骑马出巡,日驰千里,后病逝于四平。

冯知道吴和马两人是替张作霖做说客,竟闭门谢客。张不得已,只好亲自登门访冯,低声下气地向冯说了许多患难弟兄有福同享的好言语。

冯德麟碍于情面提出了就职的条件。就是要另设军务帮办公署,其组织和军务督办公署一样,设参谋长及四课,编制和经费也要完全相同,说到底就是要和张“平分天下”。

张作霖没虽然愿意让步,却不愿让到这个地步,便请示中.央,让上方出来说话。

袁世凯答复张说:“成立帮办公署于体制不合,不能照准,但军务帮办办公费准月支十五万元。”

张觉得袁的解决办法实在高明,便拿了这封电报和十五万元第一月办公费去见冯,满以为冯会同意。不料冯竟拒不接受,同时拍电给袁请求辞职,且不待袁的答复即率兵径返原防广宁。

老奸巨滑的袁世凯,对张、冯互争,私心窃喜。部下互相牵制,避免养成一个独霸一方的地方人物,是他最乐见的。

然而帝制失败,他不愿奉天再闹出纠纷,所以他便请他的老把兄张锡銮,要他以老上司资格到奉天担任调合人。

怎知“快马张”竟一口拒绝:“我老了,他们这些新贵是不会听我话的。”

冯德麟态度益发强硬,大有要向张作霖摊牌之势,张仍委曲求全,不愿和冯翻脸。

为讨冯德麟欢心,张作霖派心腹廿五旅的旅长孙烈臣携带礼品和现款三十万元,到冯的防地广宁犒军,委婉而恭敬地劝冯回省。

孙烈臣(1872—1924),字占鳌,后改赞尧。生于奉天黑山(今辽宁锦州黑山),是张作霖最信赖的心腹干将之一。曾任吉林督军兼行省长,黑龙江督军兼行省长,东北军陆军整理处总监兼陆军总部参谋长,陆军上将。

他一直全力协助张作霖在东北剿匪以及驱逐东北的俄国武装,与段祺瑞、曹锟争夺天下,发展军工业,建设东北。

民国五年五月二十日,冯德麟率马、步、炮军共五营,浩浩荡荡地开进省城,径赴廿八师驻省办事处休息。

张作霖知道冯已来省,即亲自赴冯的办事处造访,极力表示亲热。可是冯态度仍然那么傲慢,带理不睬的。张回将军府,冯也不去回访。

当晚张在将军署备酒为冯接风,冯推说不舒服,拒不赴席。张只好移樽就教,把酒席抬到冯的办事处,并召歌妓前来侑酒。冯踞坐首席,像个木头人,一动也不动。

冯这次来省,不再提辞职,而是拍电到中央,说廿八师需扩充,请准招募七营兵,并指定北镇县为军务帮办公署所在地。公署开办经常费和增兵所需饷械,均请大总统令饬盛京将军如数照拨。

冯竟直接下令奉天财政厅指拔五十万元为编练飞行队(即空军)的经费。他这趟只在沈阳住了一天,第二天即赴北镇县视察防务,北镇县是冯的家乡。

张仍对冯用软工,他雇了大批工匠修缮廿八师驻省办公处。内部装修一新,特别是冯的办公室和自己的完全一样,然后派自己的参谋长杨宇霆赴北镇恭迎冯帮办来省就职。

六月六日冯又带了大批人马来省,向张提出了三个“起码”条件:(一)帮办的权限和盛京将军完全相等。(二)全省用人行政彼此互相咨询。(三)财政厅指拨二十万元为第廿八师添购飞机之用(原索50万元)。

张要求冯让一点步,冯坚决不肯,张又低声下气去见冯,冯竟挡驾。

张实在忍无可忍,乃电袁辞职,并请袁派张锡銮克日来奉维持地方秩序。

张的电报到京,正赶上袁“皇帝”归天。一片混乱中,北京方面大事都忙不过来,谁有心思来管这等闲事。

北京那边乱成一团,冯德麟借机向张提出最后通牒,限当天答复。

张没办法,只好请吴俊升出面说和。

吴见冯时刚提到“将军”二字,冯就破口大骂说:“他是什么东西?”

吴向冯说了许多好话,赔了许多不是,冯乃提出三个最后也是最低的条件:(一)用人行政需征同意;(二)奉天军政各费,不许超出预算,万不得已时须协同办理;(三)张作霖亲率廿七师全体营长以上的军官齐赴廿八师办公处正式道歉。

张了解冯的个性,他的讨价不能还价,越还价讨价越高,只好马上答应冯的苛刻条件。六月十一日,能屈能伸的张作霖堆着苦笑,率领他的高级军官到廿八师办事处向冯道歉,并且答应了冯全部条件。

这一趟倒让冯平了气,他也笑脸相迎,还邀请吴兴权、马龙潭两位镇守使陪着张叉了几圈麻将,看场面大家是恢复了一团合气。

张作霖内心可气得受不了,他也是个好脸之人,深感这一次丢人丢得太大。

没过了几天,上海的报纸把他向冯道歉这一幕和盘刊出,害得他几天都出不得门。

张是真的需要和冯合作,冯则是和张假合作。

在这次表面和解后不久,他就在他的防区内把张所委派的各县警察局长,一概拘禁起来。要他们供出曾花了多少红包买缺,宣称要向张算账。这是张作霖采用过地对付段芝贵而迫段下台的手段,冯现在是如法炮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接着,他又发出通电,率领全军将士辞职,电云:“张督为人极英明,能实心整顿军事。麟所部将士均属下乘,宜即退避贤路。”

武人通电辞职,向例是以退为进的一种手法,冯这次率领全军辞职,则是武人辞职中的一大创造。张实在受不了,乃郑重问冯究竟目的何在?冯开出条件是要兼任省长。还是要平分天下,好容易当上东北王,底线怎能突破,张坚决地拒绝了冯。

段祺瑞当了国务总理后,看到关外两虎相争不下,电邀冯入京面商要政。他是站在张的一边的,这是调虎离山之计,冯当然不会中计,根本不加理睬。

看到两个军内两大佬火.药味十足,一旦动起手来遭殃的是老百姓。奉天公法团吁请双方和衷共济,以大局为重,万勿走向极端。张作霖虽明确表示不会诉诸武力,但这些人的话谁能相信,一时间奉天全省空气异常紧张,天一黑路无行人,商民惶惶不可终日。

民国六年二月二十八日,段内阁请出了最高的调停人,就是以前招安张、冯两军的奉天最高军政首长赵尔巽。

赵抵奉天后,张作霖立即专程拜访,第二天赵去探访冯。

由于他的声望,吉林督军孟恩远,黑龙江督军毕桂芳都派参谋长来谒赵。

赵随后召集调解会议,嘴上都说老长官的面子得给,说得好听就是不办事。三月六日冯又回到广宁根据地,调解只能告终止。

张作霖和冯德麟的纠纷正愈演愈烈的时候,张的亲信部下五十三旅旅长汤玉麟又和张闹翻。这对张作霖来说,可谓流年不利,屋漏又遭连夜雨。

汤玉麟(1871年7月—1949年2月),字阁臣,绰号二虎(一说“大虎”,在张学良和王化一的相关回忆史料中均称其绰号为“汤大虎”),奉天(今辽宁)义县人。

汤玉麟曾为中国国民党热河省党务指导委员会主委、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热河省主席。

生于一个贫苦人家,少年时汤玉麟给人扛小活,因赶车拉脚遭抢劫,遂铤而走险,落草为寇,称霸辽西。汤玉麟称霸辽西时,曾救张作霖一命,张、汤由此结为生死之交,后来张作霖邀请汤玉麟入伙合办保安队。关于汤玉麟其人,世人褒贬不一。

第65章 保路运动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519章 五四运动中的胡适第36章 署理山东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533章 提携后进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249章 就职第35章 多事之秋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429章 辞职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158章 欧战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195章 师直为壮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97章 中山先生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106章 小德张第390章 内幕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165章 模范团第19章 一心离开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526章 无稽之谈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502章 约翰·杜威和实用主义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187章 唐继尧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404章 钟灵毓秀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33章 告密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495章 胡适与辛亥革命第462章 蔡元培与“清党”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392章 广东的军事政变第398章 张疯子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220章 参加甲午海战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4章 当官真好第172章 派系争斗第445章 与林纾的争论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602章 关于世界文化三个共同的理想目标第15章 挫折第68章 武昌起义第418章 开始革命生涯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428章 大学令第216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405章 八股文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第601章 关于青年人的苦闷
第65章 保路运动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519章 五四运动中的胡适第36章 署理山东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533章 提携后进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249章 就职第35章 多事之秋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429章 辞职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158章 欧战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195章 师直为壮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97章 中山先生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106章 小德张第390章 内幕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165章 模范团第19章 一心离开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526章 无稽之谈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502章 约翰·杜威和实用主义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187章 唐继尧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404章 钟灵毓秀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33章 告密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495章 胡适与辛亥革命第462章 蔡元培与“清党”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392章 广东的军事政变第398章 张疯子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220章 参加甲午海战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4章 当官真好第172章 派系争斗第445章 与林纾的争论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602章 关于世界文化三个共同的理想目标第15章 挫折第68章 武昌起义第418章 开始革命生涯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428章 大学令第216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405章 八股文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第601章 关于青年人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