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川、黔”之战

对于罗佩金的指责,北京国.务.院发电,竭力否认。

唐继尧也有电指摘北京政.府处理四川问题不公。他说他和罗佩金、刘存厚都是士官老同学,又曾共事多年,但是“公谊所在,不能偏徇私见”。他认为北京政.府如此处置,“国家法纪何在?政.府威信何在?长作战之风,开凌上之渐”。并声言他准备出兵昭通,作为在川滇军的后援。

不论罗佩金在四川功罪如何,也不论罗、戴、刘之间的是非,但罗有一点是很可贵的,就是竭力阻止滇军糜烂四川。

当时滇军上下都认为刘存厚和川军迫人太甚,滇军受侮太重,因此战意旺盛,罗佩金极力压制。滇军中主战最激烈的团长李植生,竟因奉命不许出战而举枪自杀。

滇军退出成都后,仍驻扎四川最富足的几个县份,如资中、简阳、荣威、富顺、自流井、泸州、宜宾等地。

民国六年五月一日,戴戡宣布就任代理四川督军,同时以会办军务署参谋长张承礼任副官长,蒋方震为参谋长,杜步云为军需课长。戴一身兼四川督军、会办军务、省长三重任。

他深知四川局面的严重性,以黔军和川军、滇军相比,实力最弱,自己因缘时会,有如履薄冰之感。

他不是四川本地人,面临的难题同样是如何让本地人接纳。这是很难的,需要大海一样的胸怀,需要大智慧。而即使有这样的素质,也不是短时间内能达成的。

戴戡在护国战争中,和唐继尧等滇军将领关系尚可,和滇军方面的关系没有大问题,也不是主要矛盾,眼前最紧要的应该是处好和刘存厚的关系。

据说,还在“川、滇”战争之际,戴戡曾与刘存厚暗中约定,待罗佩金下台后即把军务会办一职让与刘存厚。但罗佩金出走后,戴戡手握督军、省长、军务会办三颗印信,无意让出会办。

刘存厚要求戴戡履约,戴却以罗尚在查办期间,俟中央查明以后当再履约为词,故意推卸。刘甚为不满。

如果戴戡能按事先约定把军务会办的位置让与刘存厚,尽管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应该至少不会很快丢掉性命。但是,戴戡没有。

罗佩金去,戴戡代理川督,对于四川人来说,他们期望的川人治川的目的仍没有达到。于是用对付罗的手段来对付戴,仇滇军的情绪化为仇黔军。

四月三十日,四川省议会通电指摘戴戡“假中立之名,阴谋取利”。提出以岑春煊继任四川督军。

五月九日滇军退驻简阳,川军完全撤出城外,戴戡正式就任代理督军。城内警察恢复站岗,黔军清除成都城内的军事设施,市民情绪趋于安定。

不过,罗佩金和刘存厚都未遵照命令卸职北上,川、滇两军也仍旧在省城外好多地区时打时停。

刘存厚不久又回到成都,在城外设置军司令部,把以前对付罗佩金那一套来对付戴戡。这样一来,川、黔两军又爆发了战火,成都人民又一次陷入严重的战争灾难之中。

川、黔军开火是七月五日夜半三时开始的,这时正值张勋在北京搞复辟政变,张勋的伪谕中任命刘存厚为“四川巡抚”。

黎元洪已经躲到日本使馆避难,段祺瑞在组织讨逆军,当然没有人管四川的事。

此前的七月三日,戴戡在成都皇城的督军署召开军事会议,邀刘存厚出席表明对北京政变的态度,一面派兵把守电报局,检查一切邮电。

刘存厚派代表吴绍良出席了会议,要求督军署先撤去电报局的检查员。戴予以拒绝,并提出驻省川军应该移川北,吴绍良代表刘存厚不予接受。

七月四日刘存厚所部川军从邻近成都一带的防区,源源开到省城北门外,第二天晚上川、黔军遂告开火。

“川、黔”之战几乎是“川、滇”之战的翻版,双方互相指责对方应负发动战争的责任。

戴戡说刘存厚首先下令炮攻督署,刘存厚则说黔军首先开炮攻击城外川军。

戴说刘接受巡抚伪职,刘则宣称绝无其事。

双方省议会和两省国会议员,也都以畛域之见,发出内容完全相反的呼吁和控诉。

退守川南的罗佩金所率滇军,按兵不动,静观势态,举棋不定。

贵州督军刘显世拟派三个梯团进入四川,援助戴戡。刘显世属于研究系,得到梁启超的支持。

川军师长周道刚、熊克武在川、滇军战事爆发时,采取了中立态度。

对于“川、黔”之战,他们于七月七日发电调停:“本月六日渝电局报称:麻日午前三时,成都川、黔两军发生冲突,江门一带火势甚烈,枪炮声不绝。次日接贵阳刘督军鱼日电开:顷得成都戴督军电开,刘存厚甘受伪职,已带兵围成都,戡誓死不降逆、不叛国,祈飞电各省等语。昨晚(六日)十一时,炮声忽起,北门火光烛天,炮弹均向督、省二署乱射。炮声隆隆,至今未息。街断行人。……

“据戴督电传,则指刘存厚附逆,然据积之(刘存厚号)电称,又系拥护共和。兹拟由刚等及顾、赵(滇军)、钟(川军)三师长酌带卫队,兼程赴蓉(成都),公评是非,共谋解决;先在资州会齐,再为前进。若积之果系附逆,自应一致讨除,否则言归于好,速筹北伐。川中秩序,仍由戴兼督军主持一切。所有滇、黔军队,务恳唐、刘两督军立饬停止前进,免滋误会。……先后得顾、赵、钟三师长复电表示赞同,道刚等决于蒸日(十日)起程西上。”

周道刚(1875—1953),字菶池,又名凤墀,四川成都双流人。

少时求学省城书院及中西学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赴日本留学,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回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任四川武备学堂监学兼军事教习。次年,武备学堂改为陆军小学堂,任监学、教习,继任总办,并任六十五标标统。宣统元年(1909年),代理第三十三混成协协统。

一九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授陆军少将衔。

一九一六年七月,蔡锷任四川督军,任命周道刚为川军第一师师长。

熊克武(1885年-1970年),字锦帆,四川省井研县人 。

一九零四年东渡日本,一九零五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在著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后,他被公推为蜀军北伐总司令,在讨伐袁世凯的护国运动与蔡锷等并肩作战。

他虽是同盟会员,但却是黄兴一派,他的小组织九人团和孙中山支持的实业团矛盾重重。

在一九一八至一九二四年成为四川省之实际统治者。

其人极为灵活,联合南方的唐继尧又反对唐继尧,联合亲北的刘存厚又反对刘存厚,后又和陈炯明一起号召联省自治,最终在南北军阀混战中败北。

当年红军总司令朱德在接受史沫特莱采访的时候,就把他挑出来作为例子,说明一个热血青年是怎么变成一个军阀的。

在抗日战争国难当头时,熊克武抵制蒋介石攘外必须安内的政策。

一九四九年又与刘文辉等策动了川西起义 。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

完成了讨逆的段祺瑞,想借机派兵入川平乱,借以达到北洋派控制四川的目的。

进步党(研究系)则则主张以维持戴戡为前提,解决成都的兵乱。

川、黔军的战争从七月五日到十七日,前后共打了十二天。

七月六日起黔军被围在皇城内。退守皇城的黔军,坚持了几日后,却始终没有见到援军,伤亡颇重,粮弹匮乏,无法继续再坚持了。在省议会和英、法领事的调停下,戴戡交出督军、省长、会办三颗印信给省议会,表示愿意退出成都。

十三日,川军开放南门让黔军退走。黔军疑有伏兵,在掠夺南门粮食后,仍然退回皇城,固守待援。

期间,川军师长周道刚、熊克武联合川、滇将领发起武装调停。

滇军罗佩金同意参加周道刚和熊克武所吁请在资中召开的调停会议。

周道刚则于七月十五日由重庆赴资中主持调停会议。

唐继尧于七月十六日发电痛斥刘存厚犯上作乱,并称如刘不移师北伐,本人即将“亲率三军,吊民伐罪”。

接着即组织靖国军,自为总司令,以顾品珍、赵又新、庾恩旸、黄毓成、张开儒、方声涛为第一至第六军司令,以罗佩金为第一第二两军总司令,自兼第三至第四军总司令,以叶荃为第五第六两军总司令。

靖国军于七月二十日通电全国,宣称要先平川乱,然后北伐。

贵州督军刘显世的态度与唐继尧相同,他派王文华率领一支黔军入川援助戴戡。

但是十七日,戴戡在待援无望的后,从南门突围。向华阳、仁寿方向分路突围而出,下落不明。

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253章 广东的局势第168章 筹安会的表演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598章 校友签名致敬第335章 徐世昌还是真心想和的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180章 两揖一让第106章 小德张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140章 袁世凯的心病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545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爱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132章 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第294章 曹锟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319章 倡导和平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547章 关于东西方文明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50章 过街老鼠第602章 关于世界文化三个共同的理想目标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90章 汪袁配合第48章 开滦矿权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392章 广东的军事政变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549章 神会大师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492章 关于选专业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577章 丢掉和平幻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第44章 肃贪治吏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运动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第263章 事态扩大第561章 关于“中基会”第520章 胡适谈五四运动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486章 学写诗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58章 离开老巢第338章 吉林问题第545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爱第90章 汪袁配合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476章 成为无神论者第454章 最为迫切的问题第17章 驻节朝鲜第422章 游学而非留学第329章 “五四”运动第158章 欧战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33章 告密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54章 所谓的据实复奏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第554章 出任中国公学校长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44章 肃贪治吏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50章 过街老鼠第200章 成立军务院第440章 学科改革第157章 禁赌
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253章 广东的局势第168章 筹安会的表演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598章 校友签名致敬第335章 徐世昌还是真心想和的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180章 两揖一让第106章 小德张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140章 袁世凯的心病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545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爱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132章 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第294章 曹锟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319章 倡导和平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547章 关于东西方文明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50章 过街老鼠第602章 关于世界文化三个共同的理想目标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90章 汪袁配合第48章 开滦矿权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392章 广东的军事政变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549章 神会大师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299章 冯国璋南巡第492章 关于选专业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577章 丢掉和平幻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第44章 肃贪治吏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运动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第263章 事态扩大第561章 关于“中基会”第520章 胡适谈五四运动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486章 学写诗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58章 离开老巢第338章 吉林问题第545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爱第90章 汪袁配合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476章 成为无神论者第454章 最为迫切的问题第17章 驻节朝鲜第422章 游学而非留学第329章 “五四”运动第158章 欧战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33章 告密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54章 所谓的据实复奏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第554章 出任中国公学校长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44章 肃贪治吏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50章 过街老鼠第200章 成立军务院第440章 学科改革第157章 禁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