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爱

胡适4月23日到上海,4月底至5月初曾到杭州游玩,回到上海后在朋友索克思家中养病,看看小说,写写文字,因病而难得清闲。

6月8日,胡适再到杭州,与高梦旦、蔡元培等人游玩,胡适喜欢上了烟霞洞的风景,于是在6月24日搬上烟霞洞。

杭州烟霞洞即烟霞三洞,就是石屋洞,水乐洞,烟霞洞,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处著名风景,位于南高峰下的烟霞岭上。烟霞洞的盛名是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当时一位从福建来的僧人名学信,不仅文才出众,还有一手烹调手艺。烟霞洞在他的主持下,一时文人如陈豪、俞曲园等都乐于与他相交。而更多的游人是慕名这里的素菜、素面。每逢客至就餐,不论面菜,学信都亲自下厨。他圆寂后,徒弟金复三,人称“金和尚”,也善蔬肴,直至三十年代末,烟霞洞的素蔬,在西湖享有盛名。

让胡适想不到的是,在这里,他遭遇或者续写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

有人说,胡适结婚后,蜜月未满,胡适就留下冬秀照顾老母,独个儿返回了北京,他所以这么快离家,还有一个当时人们不知道的原因,他在婚礼那天见到了自己真正爱的人——那就是江冬秀的女傧相曹诚英。当两个人四目相对时,胡适明显感觉到了对方眼神的热烈,胡适虽然很快躲开,但这眼神却在他的心里造成了强烈震撼。但是,胡适马上想起了以个场景,一个经常出现在他梦里的场景。

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小的时候,两个人见过面。第一次见面时,曹诚英就让胡适眼睛一亮,他在心里惊叹,世上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女孩?

曹诚英是由她二嫂带着的,到胡适这里是礼节性拜访,打了招呼后曹诚英就被姐姐带走,但临出屋门时却回过头意味深长的对胡适嫣然一笑。胡适想起了这个场景,就是这嫣然一笑。

到此,胡适似乎弄明白了,这一笑多年来为什么一直留在他的记忆里,原来这便是一见钟情。

现在在他结婚之日,却突然又见到她。此时曹诚英年方十七,天资聪颖,又是村里有名的美人。只可惜,不但胡适此时已成江冬秀的丈夫,曹诚英也已从小由父母包办许配给胡冠英了。除了赶快离开,胡适还有别的选择吗?

曹诚英(1902~1973.1.18)别字佩声,乳名行娟,安徽绩溪旺川人。

1902年出生于绩溪一个大户人家。诚英是她的排行名。曹家祖辈几代都在武汉三镇经营茶叶、字画、文房四宝生意,是当时有名的徽商大家。“贾而好儒”的徽商本色使他们非常注重家族子弟的教育,其父曹其瑞曾聘秀才设“专馆”教育子女成才。曹诚英自五岁起即上私塾,读《孝经》《弟子规》《四书》《幼学琼林》等。她从小偏爱文学,尤爱诗词,尤其是在古典诗词方面颇有造诣。到杭州读书后,又深得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叶圣陶的指点,文章写得朴实清新,其诗词继承了婉约派的传统,堪称字字珠玑。这一时期的曹诚英是杭州“湖畔诗社”的主要成员之一。

她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农科,193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并留校任教。1934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主修遗传育种,1937年获得遗传育种学的硕士学位归国,同年回国后,在安徽大学农学院任教授,是我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1943年到复旦大学农学院,成为专职教授。1952年,因院系调整,随复旦大学农学院的一部分来到新组建的沈阳农学院任教授。1956年她被选为沈阳市政.协.委.员。1969年回故乡绩溪,1973年因肺癌逝世于上海。

胡适夫妇到北京后,曹诚英常写信给胡适,她喜欢花草,请胡适寄花籽给她,也不时作些小诗请胡适评阅。胡适嘴上虽从来不说什么,只是对曹诚英交办的事特别的看重。

胡适在杭州养病期间,曹诚英正好在杭州读书,当两个在这里见面后,胡适才知道,那最初见面的“嫣然一笑”并非无缘无故.。而在婚礼上那火热的目光,给他写的一封封的信也同样是有缘由的。

多少年了,曹诚英一直深深恋着胡适,只是女人的恋情更深沉,更持久。

两人游玩杭州山水,一起月下静坐,一起下棋,共读《续侠隐记》,旧情一被重新点燃就成燎原烈火。

这时候曹诚英也已经完婚,心里一直有个人,婚后如何能幸福?她出来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离开家。

两个人都是过来人,不需要那么矜持,很快进入实质性阶段。他们也确实如胶似漆,没法分开了。

和曹诚英在一起,胡适好像才知道这世间什么是热恋和燃烧的爱。这一切对于归国后直处于忙碌紧张状态的胡适来说,实在是“神仙生活”了。这期间胡适作诗也很有兴致,较前几年为多,取名为《山月集》。

曹诚英结婚后一直没有怀孕,对此,亟待传宗接代的夫家很不满意,很快给男方找了小妾,这无疑更加剧了这婚姻的恶化。

但是现在,曹诚英有身孕了,是她和胡适爱的结晶。

然而,即使在缠绵的温柔乡中,两个人也知道,这样的日子不会久长。他们不敢往远想,只能是珍惜当下。

是的,他们现在是一对神仙眷属,但他们不在仙间而在人间。在人间就得生活,就得做事,就得做自己必须去做的事。

休假总有到假的日子,曹诚英要回学校了。

10月3日即将将离开的时候,胡适在日记中记道:“睡醒时,残月在天,正照着我头上,时已三点了。这是在烟霞洞看月的末一次了。下弦的残月,光色本凄惨;何况我这三个月在月光之下过了我一生最快活的日子!今当离别,月又来照我。自此一别,不知何日再能继续这三个月的烟霞山月的‘神仙生活’了!枕上看月徐徐移过屋角去,不禁黯然神伤。”

好在,离别的时候,他们都做出了承诺,回去分别办理离婚。

曹诚英的态度是坚定的,听口气胡适的态度也不差,只是前路如何,胡适自己心里应该有数。

胡适与江冬秀,全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是地地道道的旧式婚姻。作为五四时代名噪一时的新人物,胡适不背弃旧婚约,其实内心也决非平静。近年来发现他婚后不久写给好友胡近仁的信中,便吐露了一点真情:“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起见,故从不曾挑剔为难。(若不为此,吾决不就此婚,此意但可为足下道,不足为外人言也。)今既婚矣,吾力求迁就,以博吾母欢心。吾之所以极力表示闺房之爱者,亦正欲令吾母欢喜耳。”

正因为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使胡适婚前十多年间,虽有挣扎,却终于不毁旧约;婚后又“力求迁就”,极力表现闺房之爱,

然而,不论出于对母亲的孝心也罢,对冬秀的同情也罢,胡适毕竟没有背弃文化不高而又是小脚的江冬秀。他们的婚事,在五四时期,曾经获得社会上各种人物的赞许,特别得到许多旧人物的恭维。

当时传说陈独秀个人行为不检,他以北大文科学长之尊,竟在北京寻花问柳,且因争风在妓院抓伤某妓下体。这种事情成为旧派攻击的口实。而胡适却与陈氏成了鲜明对照,不仅言论态度较陈独秀温和,尤其不背旧婚约一事,更占了许多意外的便宜。

因此,旧派人物,不论真道学假道学,都鄙薄陈独秀而恭维胡适之。即如蔡元培、高梦旦等一些正派文人,也多推崇胡适,而不满于陈独秀。

陈独秀也终因私行不检点遭人攻击而被迫离开北大,甚至被人造作谣言,用以反衬胡适的不背旧婚约。

胡适在日记里曾记有这样一件事:“最可怪的,人家竟传说独秀曾劝我离婚,甚至拍桌骂我,而我终不肯。此真厚诬陈独秀而过誉胡适之了。大概人情爱抑彼扬此,他们欲骂独秀,故不知不觉的造此大诳。”

由这一件事,也可以窥见五四时期新旧思想和新旧伦理道德冲突的某些特点。当时的胡适正青年得志,名噪一时,是全国景仰的新文化代表人物。离婚,胡适能做到吗?

如果胡适是一个只顾自己毫不顾忌别人的人,这事情倒是简单得很,不管有多大阻力,反正他掌握着家庭财经命脉。但是,胡适不是这样的人。

有人说,这个世界还是品德不怎么样的人活得痛快。不停的喜新厌旧,不停的结婚离婚,别人怎么看,他才不管,只要他自己痛快自己高兴就行。

如果胡适是这样的人,事情就简单了,但胡适不是这样的人。这个世界,有时候真是想当个好人也不容易。

胡适真的想离婚,他也真想和曹诚英走进婚姻的殿堂。再说,曹诚英怀孕,怀了他的孩子,他得对曹诚英负责。

10月5日,胡适回到上海,处理了一些急务。10月10日,胡适在《努力周刊》上刊登启事,说由于身体原因,决定第七十五期《努力周刊》出版后暂时停刊,将来改组月刊或半月刊。

10月15日,胡适著有《一年半的回顾》一文,对《努力周刊》一年半的言论作了总结,胡适说:“我们深信,有意识的努力是决不白白地费掉的。”

他没有回北京固然是有事,但也还有一个原因,他一直没想好回北京后,这个离婚怎么个办法,怎么对曹诚英兑现承诺。

12月4日,胡适启程回北京。他不能不回去了,有些事是回避不了的,总是要面对的。

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93章 南北议和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606章 努力支撑残局第67章 迫不及待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57章 管见十条第89章 出师未捷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530章 白话诗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第39章 全力追剿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22章 大事不妙第273章 坚守共和第310章 战与和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49章 君主立宪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73章 在家上任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566章 胡适的《四十自述》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345章 张毒菌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35章 多事之秋第405章 八股文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301章 冯国璋心灰意冷第244章 瀛台“楚囚”第494章 与基督教擦肩而过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389章 罗文干案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第170章 汪凤瀛和梁启超第182章 开张第12章 平叛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179章 司马昭之心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392章 广东的军事政变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373章 梁士诒组阁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112章 兵变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344章 北归第85章 殿前作答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361章 “自治”运动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410章 会考第597章 北大三宝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428章 大学令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411章 点翰林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200章 成立军务院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440章 学科改革第390章 内幕
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93章 南北议和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606章 努力支撑残局第67章 迫不及待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57章 管见十条第89章 出师未捷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530章 白话诗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第39章 全力追剿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22章 大事不妙第273章 坚守共和第310章 战与和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49章 君主立宪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73章 在家上任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566章 胡适的《四十自述》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345章 张毒菌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35章 多事之秋第405章 八股文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301章 冯国璋心灰意冷第244章 瀛台“楚囚”第494章 与基督教擦肩而过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389章 罗文干案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第170章 汪凤瀛和梁启超第182章 开张第12章 平叛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179章 司马昭之心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392章 广东的军事政变第347章 恶有恶报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373章 梁士诒组阁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112章 兵变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344章 北归第85章 殿前作答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361章 “自治”运动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410章 会考第597章 北大三宝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428章 大学令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411章 点翰林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200章 成立军务院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440章 学科改革第390章 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