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宪法起草

当宪法的最初草稿出台后拿给他看,还没看完就看不下去了。他所深恶痛绝的东西,一点不少都在。

袁世凯想,看来这宪法起草也是很麻烦的事,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这也就是说《临时约法》还不能马上寿终正寝,这如何是好呢?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怎么说呢?简直是有《临时约法》没他,有他没《临时约法》。也就是说,袁世凯是一天也不想这《临时约法》在他眼前晃了。

不知是他的哪个心腹,给他出了个主意。先易后难,先简后繁。《临时约法》不是看着不顺眼吗?修改不就是了吗?

袁世凯一听,觉得这实在是个好主意,于是,给众议院提出一个增修《约法》草案。

给出的理由是:“国事日削,政务日隳,而我四万万同胞之憔悴于水深火热之中者且日甚凡此种种,无一非缘《约法》之束缚驰骤而来。……

“第四章关于大总统职权各规定 ,适用于临时大总统已觉有种种之困难。若再适用于正式大总统,则其困难将益甚。苟此种种之困难,其痛苦若仅及于本大总统之一人一身,又何难以补苜弥缝之术,相与确周旋;

“无如我国民喁喁望治之殷,且各挾其命财产之重,以求保障藐躬。本大总统一人一身之受束缚于《约法》,直不啻胥吾四万万同胞之身命财产之重,同受束缚于《约法》!

“本大总统无状,尸位以至今日,万万不敢再博维持《约法》之虚名,致我国民之哀哀无告者且身受施行《约法》之实祸。”

与此同时,他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立法的公布权。于是,他又向议会明确提出,宪法的公布权属于总统。议会对于宪法,只有起草权与议定权,没有公布权。

他的根据是《临时约法》,看来这《临时约法》也不是一无是处,还有对他有用的时候。

刚刚使用过的《大总统选举法》,不是宪法会议公布的吗?不是也生效了吗?这又作何解释呢?

如果说,《大总统选举法》不是总统公布,是无效的。那根据这个《大总统选举法》选举出的大总统是不是也无效呢?这不是要惹出一系列的麻烦吗?

袁世凯给出的理由是:宪法会议自行公布《大总统选举法》,“显与《临时约法》暨《国会组织法》规定不符。然以目前大局情形而论,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友帮承认问题,又率以正式总统之选举能否举行为断。是以接准来咨,未便过以《临时约法》和《国会组织法》相绳。”

意思是说,虽然宪法会议自行公布《大总统选举法》是和《临时约法》和《国会组织法》相违背,但当时情况特殊,事情紧急,也就不能太过求全责备了。

已经公布了,没有必要再追究。袁世凯心里的话可能没说出口,反正是把他选上了,怎么都好说,要是选出来的是别人,那这个法律就可能无效了。说不定,袁世凯本来在这里边还藏着玄机,还留有一手。

接下来,袁世凯严肃指出;“若长此缄默不言,不惟使民国议会蒙破坏《约法》之嫌,抑恐令全国国民启弁髦《约法》之渐。……宪法会议以此项宣布权,乃竟贸然行使,其藐视本大总统之职权,关系犹小,其故违民国根本之《约法》,影响实巨。”

什么意思,错一次姑且可以原谅,但不能一错再错。藐视总统权力,或许不是大事,但违反《约法》,可是动摇国本,是决对不可以的。

在这里,能够看到,当《约法》的条歀,对他自己有利时,袁世凯维护《约法》是怎样的一丝不苟、不遗余力!

如果有人问他,你还知道有《约法》呀?你还知道《约法》是国之根本呀?杀张振武你怎么没想起约法?搞善后大借款时,你想到过约法吗?你派那么多便衣军警,进入国会选举会场捣乱,想到过《约法》吗?当罗列《约法》的那么多罪状时,怎么没想到动摇国本呢?

如果真的有人这样的问袁世凯,真不知道他会怎样回答。

对于袁世凯提出的修改《约法》的提案,国会认为,宪法正在修订,实没有必要对一个临时约法再做修改。

袁世凯提出的增修意见,国会也未做理会。

对他提出的发布权一事,国会则表示,宪法还在起草之中,还不到谈发布权的时候。

袁世凯得知后,恼羞成怒。告知国会,已派遣施愚、顾鳌、饶孟任、黎渊、方枢、程树德、孔照淼、余綮昌八人为委员,代其陈诉对宪法的意见。

并送致宪法会议的咨文如下:

“为咨行事:查《国会组织法》载:民国宪法案由民国议会起草及议定。迭经民国议会组织民国宪法起草委员会暨特开宪法会议。本大总统深维我中华民国开创之苦,建设之难,对于关系国家根本之宪法案,甚望可以早日告成,以期共和政治之发达。

“惟查《临时约法》载明大总统有增修约法之权。诚以宪法成立,执行之责在大总统,宪法未制定以前,约法效力,原与宪法相等,其所以予大总统此项特权者,盖非是则国权运用易涉偏倚;且国家之治乱兴亡,每与根本大法为消长。

“大总统既为代表政.府总揽政务之国.家.元.首,于关系国家治乱兴亡之大法,若不能有一定之意思表示,使议法者得所折衷,则由国家根本大法所发生之危险,势必酝酿于无形,甚或补救之无术,是岂国家制定根本大法之本意哉?

“本大总统前膺临时大总统之任,一年有余,行政甘苦,知之较悉,国民疾苦,察之较真。现在既居大总统之职,将来即负执行民国议会所拟宪法之责,苟见有执行困难,及影响于国家治乱兴亡之处,势未敢自已于言。况共和成立,本大总统幸得周旋于其间,今既承国民推举,负此重任,而对于民国根本组织之宪法大典,设有所知而不言,或言之而不尽,殊背忠于民国之素志。

“兹本大总统谨以至诚对于民国宪法有所陈述,特饬国务院派遣委员施愚、顾鳌、饶孟任、黎渊、方枢、程树德、孔昭焱、余棨昌前往,代表本大总统之意见;嗣后贵会开议时,或开宪法起草委员会,或开宪法审 议会,均希先期知照国务院,以便该委员等随时出席陈述。相应咨明贵会,请烦查照可也。”

宪法起草委员会中的有识之士,眼见袁世凯如此粗暴的干涉和漠视立法。针锋相对的由国民党和进步党诸人联合起来,由原国民党人张耀曾、谷钟秀、汤漪、钟才宏、杨永泰及原进步党人丁世峄、蓝公武、刘崇佑、李国珍、汪彭年等人,发起和组织成立民宪党。

该党宗旨是“保障共和,拥护宪政”。主张“励行立宪政治,反对立党图私”,声明:“对于国家负忠诚之义务,对撼摇吾民主国体者,必竭全力以维持之,保护之”。

表示独立制宪的决心,共同对抗拥袁的进步党、公民党。由于它由国民、进步两党部分议员共同发起,体现了这是个轻党见、重政见的政党。

次日,还没等宪法会议答复,袁世凯派出的八个人已经来到了宪法会议的会场。

宪法会议认为,该会议性质与二会不同,大总统对于会议,没有提案权,也就没有理由派出人员出席和做出说明。宪法起草委员会同时认为,政.府人员出席宪法起草会议,无法律根据。且宪法起草规则规定,出二会议员外,其它机关人员,既不能出席会议,也不能旁听,更谈不上发表意见了。对于袁世凯的作法,给予了严词拒绝。对于袁世凯的咨文,也未做理会。

不甘心失败的袁世凯,拿出了他惯用的招数,发动下边的各路诸侯,对宪法会议群起进行攻击。

他在给下属的文武官员通电中宣称:“制定宪法,关系民国存亡,应如何审议精详,力求完全;乃国民党人破坏者多,始则记名政党,为虎作伥,危害国家,颠覆政.府,事实俱在,无可讳言。此次宪法起草委员会,该党议员居其多数,闻所拟宪法草案,妨害国家者甚多。……

“本大总统忝受付托之重,坚持保国救民之宗旨,确见及此等违背共和政体之宪法,影响于国家治乱兴亡者极大,何敢默而不言?《临时约法》,大总统有提议修改约法之权;

“又美国议定宪法时,华盛顿充独立殖民地代表第二联合会议议长,虽寡所提议,而国民卅万人出众议院一人之规定,实华盛顿所主张;法国制定宪法时,麦克马洪被选为正式大总统,命外务大臣布罗列向国民会议提出宪法草案,即为法国现行之原案。此法、美二国第一任大总统与闻宪法之事,具有先例可援用,特派员前赴国会陈述意见,以尽我保国救民之微忱。草案内谬点甚多,一面已约集中外法家,公共讨论,仍当随时续告。

“各该文武长官,同为国民一分子,且各负保卫治安之责,对于国家根本大法,利害与共,亦未便知而不言,务望逐条研究讨论,于电到五日内迅速条陈电复,以凭采择。”

第196章 陆荣廷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151章 天坛“祀天”第204章 劝退第151章 天坛“祀天”第124章 八大政纲第305章 湘东反击战第308章 讨龙之战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462章 蔡元培与“清党”第410章 会考第38章 高密事件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第301章 冯国璋心灰意冷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459章 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落幕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396章 江防事变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562章 改组“中基会”的风波第305章 湘东反击战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259章 北洋军入浙第433章 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329章 “五四”运动第476章 成为无神论者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261章 张作霖第263章 事态扩大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47章 兴新式教育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56章 祸从口出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313章 如此选举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335章 徐世昌还是真心想和的第426章 迎袁专使第131章 善后大借款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508章 胡适《文学改良诌议》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87章 吴禄贞第158章 欧战第479章 新人物第322章 徐树铮展示作为的机会第210章 断绝关系第300章 成都之战第411章 点翰林第28章 下重药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390章 内幕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85章 殿前作答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507章 胡适与《新青年》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47章 兴新式教育第451章 百花齐放第144章 天坛宪法草案第49章 君主立宪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123章 孙袁会第56章 祸从口出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364章 非常选举第538章 光荣同样属于胡适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第271章 解散国会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482章 离开
第196章 陆荣廷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151章 天坛“祀天”第204章 劝退第151章 天坛“祀天”第124章 八大政纲第305章 湘东反击战第308章 讨龙之战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462章 蔡元培与“清党”第410章 会考第38章 高密事件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第301章 冯国璋心灰意冷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459章 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落幕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396章 江防事变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562章 改组“中基会”的风波第305章 湘东反击战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259章 北洋军入浙第433章 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329章 “五四”运动第476章 成为无神论者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261章 张作霖第263章 事态扩大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47章 兴新式教育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56章 祸从口出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313章 如此选举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335章 徐世昌还是真心想和的第426章 迎袁专使第131章 善后大借款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508章 胡适《文学改良诌议》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87章 吴禄贞第158章 欧战第479章 新人物第322章 徐树铮展示作为的机会第210章 断绝关系第300章 成都之战第411章 点翰林第28章 下重药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390章 内幕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85章 殿前作答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507章 胡适与《新青年》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47章 兴新式教育第451章 百花齐放第144章 天坛宪法草案第49章 君主立宪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123章 孙袁会第56章 祸从口出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364章 非常选举第538章 光荣同样属于胡适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第271章 解散国会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482章 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