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讨龙之战

一九一八年四月五日,孙中山再次致电陈炯明,严厉指出:“援闽之举,准备已久”,“惟攻击之令,至今寂然无闻,敌备日增,且狃于岳长之役,虏气益骄,我军顿兵不进,足以示弱。况段贼复出,积极图南,我军从事准备,增力几何?而彼则恃有外援,愈久则力愈充,及今图之,惟在速战”。

陈炯明部在粤闽边境滞留三个月,确已错过了大好战机。在此期间,其它战场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湘省,北军陷岳陽,占长沙,正向湘南推进。

在江西,陈光远已调遣兵力,袭占广东南雄。

在闽省,不仅防御准备日臻完善,而且浙江援军已经入闽,军事力量已得到较大加强。

总之,整个形势对攻闽粤军越来越不利。

到五月初,攻闽粤军已扩充至三十营,约一万二千人。在孙中山和粤军将领的逼促下,陈炯明才下达进攻命令。

其第一阶段作战计划是:许崇智第二支队四个营为左路,从蕉岭向武平、上杭进攻,得手后,进规长廷连城;

陈炯明亲自指挥第一、三、四支队和预备队为中路,分两路进攻,以第一支队和预备队共五营,从大埔进攻永定,得手后,进规龙岩,第三、四两个支队共六营,从饶平(今三饶)进攻柏嵩关以规平和;

右路则由参谋长邓铿指挥,包括第五支队三营和游击二营,集中于澄海、黄冈(今饶平)以监视诏安、云霄之敌。

粤军指挥部设在三河坝。

五月十日,粤军发动全面进攻。由于许崇智在民国元年曾任闽军师长,较有声望,战前已运动驻武平的一个营和驻上杭的一个大队倒戈附粤,故该路进展顺利,当日即占领武平,三日后占领上杭。

因中路李炳荣第一支队进攻永定受阻,许崇智当即派出二营增援,始克永定。中路第三、四支队也顺利攻占柏嵩关。

这样,闽军第一道防线完全被突破,粤军向闽省推进达五十公里,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作战任务。

粤军稍事休整后,即准备实行第二阶段作战计划:

左路许崇智部分为二支,一从上杭进攻连城、永安,规取沙县;一取长廷清流、归化(今明溪)、将乐、顺昌,然后进占延平;

中路李炳荣第一支队和熊略预备队分别进攻龙岩、南靖;罗绍雄、邓本殷第三、四支队进攻平和,攻取漳州;

右路洪兆麟第五支队进攻云霄、漳浦。

各路若进展顺利,则继续向纵深发展,夹击福州。

不料部队尚未行动,从浙江援闽的童葆暄第一师已抵前线,闽、浙军队联合发起反攻,战局急剧逆转。

一九一八年五月二十日,北京政.府任命张怀芝为援粤总司令,吴佩孚为援粤副司令,调集北方各省军队组成援粤军,拟分三路攻粤。

段祺瑞雄心勃勃,企图一口拿下广东。

但是,吴佩孚对任其为援粤副司令一事不予理睬。张怀芝则在湘东作战时吓破了胆,已无攻粤的勇气。各路援粤军也相互观望,迟迟不动。

只有东线李厚基,处在粤军进攻正面,为保住地盘,不得不拚力作战。

五月底,童葆暄率浙军第一师赶到前线后,北京政.府任命李厚基为闽浙援粤军总司令,童葆暄为副司令。

六月四日,闽浙联军分兵三路,向粤军发动全线反攻:

以臧致平旅为左路,拟突破诏安、黄冈粤军阵地,进窥潮汕;童葆暄师为中路,从平和进攻柏嵩关,然后进取斑陂,控扼韩江,威胁粤军总指挥部所在地三河坝;

唐国谟旅为右路,收拢被许崇智部击散之溃兵,拟先取龙岩、上杭、永定,然后改取守势,牵制粤军左翼兵力。

闽浙联军投入反攻之总兵力约一万五千人,基本企图是左攻右守,首先进占潮汕,同时袭取大埔、三河坝,将粤军南北割裂,进而各个击破。

此时,陈炯明与方声涛之间已出现隔阂,滇军隔岸观火,消极怠战。粤军右路兵少力弱,饷弹不继,在闽军臧致平旅的反击下,放弃黄冈,退守汕头。

陈炯明急调许崇智之左路军一部增援,企图趁臧旅立足未稳之际,收复黄冈。不料闽军右路又乘虚而入,攻占永定,许崇智部退守岩前;粤军中路防线也被浙军突破。

激战日余,粤军在初期攻取的闽西南要地又全部丧失。接着,闽军左翼前锋深入到汕头一带,其中路已突破峰市,进逼大埔。粤军被动挨打,形势岌岌可危。

此时,陈炯明此时对北洋政.府已有“内附之意”。一面消极防御,节节退守,一面暗向北军传递函电,以示妥协。

但是,这时北军在军事上迭获胜利,气焰正盛,对陈炯明“内附”之表示置之不理,拟乘其斗志动摇之机,“一击破之”。于是闽浙军队继续穷追猛打,并以主力从左翼楔入粤境,于七月十八日攻占大埔,威胁粤军总指挥部驻地三河坝。

在此危急时刻,孙中山再次写信给陈炯明,向其分析敌我形势后指出:“兄身当敌冲,后援难恃,强敌在前,所部又饷械俱乏,处此局势,万难操全胜之算,若审慎求全,则我之兵力有限,敌之增援无穷。为兄今日计,惟有奋力前进,冒险求胜,规取闽中”。

孙中山一面反复劝导陈炯明,一面派广东军政.府参谋部长吕公望(原浙江督军),赴前线策动浙军倒戈起义,分化瓦解北军。

陈炯明见“内附”之意不被北军理睬,当面敌军又步步进逼,不得不重新组织兵力,从军事上寻找出路。

七月二十三日,他将右路之洪兆麟支队调至中路,增强三河坝一线防御力量。八月初,陈炯明集中中路粤军反攻大埔,以一部兵力从正面仰攻,分兵一部由漳溪下游攻敌侧背。经两昼夜激战,闽军不支,弃城溃逃。这时,驻守饶平的浙军第一团团长陈肇英,在吕公望等人的策动下率部起义,成立“援闽浙军”总司令部。

浙军师长童葆暄仓皇率部撤离前线,退往厦门。粤军乘势全线反攻,右翼邓铿部连克诏安、云霄、漳浦等城,直逼漳州。左翼许崇智部乘势向闽西进攻,连占武平、上杭、龙岩等地,与主力部队会攻漳州。

八月三十一日,粤军攻克漳州,继而向厦门推进。李厚基惊慌失措,逃回福州。

九月十二日,李致电段政.府,报告闽军处境危急,请辞闽浙援粤军总司令职。

段政.府一面电令李厚基坚守待援,一面急调北军从三路援闽:赣省抽调军队开赴上杭,浙省增派军队驰往厦门,海军派舰队进入厦门海面。

十月三日,军政.府任命陈炯明为福建省宣抚使兼攻闽军总司令。

十一月,粤军与闽浙联军在福建前线划界停战。

龙济光同张勋一样,是反动愚顽的“怪物”之一。在护国战争后期,面对滇桂军的强大军事压力,龙济光走投无路.后由黎元洪出面调解,才得以两广矿务督办名义率残部移驻琼州。龙在琼州招兵买马,企图卷土重来,重作广东的土皇帝。

护法战争爆发后,段祺瑞调动北军进攻湖南,龙济光认为时机已到,表示愿充攻粤前驱。

他调门很高:“惟冀钧座排除群论,速定方针,……济光秣马厉兵,敢惮征缮。各将领枕甲请缨,勿灰其气,望钧座有以策厉之。”

北京政.府也很赏识龙济光这只鹰犬,于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八日,任命龙为两广巡阅使,令其出兵攻粤。

龙济光受命后,立即以所部二万余人分三路进攻:

李嘉品为第一路司令,拟从陽江登陆,经合山、恩平进图广州,并控扼西江中段,断绝桂粤联系;

段尔源为第二路司令,马存发为第三路司令,拟从海安登陆,先占雷州半岛,尔后向桂粤边界发展,伺机攻取南宁。

十二月十四日,李嘉品率部在陽江秘密登陆成功,即以一部兵力驻守陽江,主力向恩平和陽春推进。

龙济光则亲率第二、三路军从海安登陆,向石城(今廉江)、化州方向发展。

广东督军莫荣新得知龙军大举进犯,急令沿海粤军抗击登陆之敌,以待后援。继令驻粤海军分别开赴闸坡、崖门等地,堵截龙军后继船队。

十二月十六日召开军事会议,商订讨龙作战计划。

十二月三十日,莫荣新任命钦廉镇守使沈鸿英为讨龙军第一军司令,令其率所属十二营在石城至化州一线阻击龙军。

以原高雷镇守使林虎为讨龙军第二军司令,令其率警卫军十二营开往恩平方向迎敌。

以上两支军队兼程开赴前线,在预定地点展开并完成防御部署,阻止和迟滞向前疾进的龙军。

嗣后,莫荣新又分别命督军署参谋长刘志陆和粤省警务处长魏邦平为讨龙军第三、四军司令,李根源为讨龙靖国军(由滇军三个团组成)司令。

以上讨龙军总数共五十营约二万余人。

东路陽江方向作战非常激烈。林虎所部讨龙军开赴前线后,猛冲猛打,曾一度收复陽江,迫敌前锋退守织篢。

一九一八年二月初,李嘉品之后续部队驰赴织篢,会合退守该地之先头部队并力反扑,于二十五日复占陽江,东路战局再度恶化。

三月七日,粤督莫荣新任命李烈钧为讨龙军总指挥,统一指挥陽江方向之作战。

三月十一日,李烈钧拟定了全线反攻作战的计划,基本企图是:

集中主力部队于开平至陽春一线,分兵四路围歼李嘉品所部龙军,收复陽江,再进击石城、化州之敌。

具体作战部署是:

第四军由那扶进逼陽江东部,负责牵制敌人;

第三军由恩平、那龙出合山,进逼陽江东北部;

第二军于恩平与陽春之间前进,攻击陽江西北部;

李根源靖国军由黄泥湾至陽春大道前出,配合第二军进击陽江西北部,并负责警戒高州、雷州方向之敌;沈鸿英之第一军进抵石城一带,袭击龙军之二、三路,阻敌增援陽江。

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84章 海军起义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89章 出师未捷第172章 派系争斗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336章 张瑞玑第16章 柳暗花明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494章 与基督教擦肩而过第3章 科举之路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66章 机会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87章 吴禄贞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373章 梁士诒组阁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47章 兴新式教育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81章 战汉阳第48章 开滦矿权第499章 胡适的留学生活第145章 抢救国会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158章 欧战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319章 倡导和平第514章 改革丧礼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322章 徐树铮展示作为的机会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496章 胡适的忧虑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371章 紧锣密鼓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268章 张勋第613章 虚位以待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390章 内幕第335章 徐世昌还是真心想和的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573章 当诤友、诤臣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60章 山雨欲来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3章 科举之路第522章 杜威来华讲学意义深远第547章 关于东西方文明第16章 柳暗花明第571章 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不睦第459章 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落幕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36章 署理山东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454章 最为迫切的问题第2章 小人精第73章 在家上任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东厂胡同第543章 坚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281章 黯然离开第41章 东南互保第610章 关于陈垣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58章 离开老巢第439章 进德会第588章 过河卒子第5章 去买官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
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84章 海军起义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89章 出师未捷第172章 派系争斗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336章 张瑞玑第16章 柳暗花明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494章 与基督教擦肩而过第3章 科举之路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66章 机会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87章 吴禄贞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373章 梁士诒组阁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47章 兴新式教育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81章 战汉阳第48章 开滦矿权第499章 胡适的留学生活第145章 抢救国会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158章 欧战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319章 倡导和平第514章 改革丧礼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322章 徐树铮展示作为的机会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496章 胡适的忧虑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371章 紧锣密鼓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268章 张勋第613章 虚位以待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390章 内幕第335章 徐世昌还是真心想和的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573章 当诤友、诤臣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60章 山雨欲来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3章 科举之路第522章 杜威来华讲学意义深远第547章 关于东西方文明第16章 柳暗花明第571章 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不睦第459章 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落幕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36章 署理山东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454章 最为迫切的问题第2章 小人精第73章 在家上任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东厂胡同第543章 坚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281章 黯然离开第41章 东南互保第610章 关于陈垣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58章 离开老巢第439章 进德会第588章 过河卒子第5章 去买官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