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徐世昌还是真心想和的

南北和谈注定是艰难的。因为就在这个时候,湖南善后协会派出代表文鹿鸣、傅纯根到上海来向和会请愿,要求迅速撤换恶名昭彰、杀人放火的湖南督军张敬尧。他们在南北代表面前泣诉张敬尧的第七师在湖南的暴行,人同此心,无论南北的代表都为之动容。于是,属于南方的湘籍代表又增加了撤换张敬尧的要求。

汤芗铭主政湖南时名声就很不好,而这张敬尧比汤芗铭不知要坏上多少倍。张统治湖南之后,称霸一方,横征暴敛,无恶不作。甚至向列强出卖湖南地矿权,残杀进步人士,可谓罪恶累累,被湖南民众恨称为“张毒”。

张敬尧除了有一妻之外,还纳了十二个小妾,供其淫乐。

一位湖南人写了一首顺口溜:“堂堂呼张,尧舜禹汤(张敬尧还有三个无恶不作弟弟分别为张敬舜、张敬禹、张敬汤)。一二三四,虎豹豺狼。张毒不除,湖南无望”。

著名的革命党人彭寿松,就死在张敬尧之手

彭寿松(1866—1918),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一九零三年任福建保甲局总办,因愤国事日非,参加哥老会,投身反清革命。

一九一一年三月加入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后,彭寿松积极响应,率部光复福州,成立福建军政.府,任参事会会长。参事会改为政务院后,任院长。

一九一二年七月一日任福建都督府总参议长兼福建警察总监,统辖防卫军,控制全省军政大权,后被袁世凯撤职。

彭寿松离闽后,避居汉口租界。一九一七年前往长沙从事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活动,孙中山任命彭寿松为湘鄂民军联络部部长。一九一八年六月十四日惨遭张敬尧杀害。

在和谈期间,北京政.府正在发行“民国八年短期公债五千六百万元”,南方代表怀疑北京政.府利用和谈为缓兵计,以筹措战费继续用兵,因此大为反对。

二十八日,北京政.府提出了四个文件给上海和会,这些文件都是由于南方代表要求废止中日军事协定,所以北京把这资料提供和会参考和审查,四个文件是:

(一)中日军事协定文书。

(二)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协定。

(三)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协定。

(四)解释欧战终止日期的补充文件。这一个文件是参战处参谋长徐树铮和日本代表乙东彦签订的。根据这个文件,中日两国的军事协定,要到中日两国批准对德和约时,战争状态才算终止。段祺瑞和小徐想用战争终止日期的拖后来拒绝南方提出废止中日协定。

二月二十八日,南方总代表唐绍仪在和谈的谈话会上向北方提出了三点质问:

(一)为什么陕西战争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北军还大举向靖国军进攻?

(二)为什么参战军不取消,反而大加扩充?

(三)中日军事协定尚有附件没有看到,北京政.府不但无意废止这个协定,竟反而延长了这个协定的有效期?

唐绍仪要求这三个问题请北方代表在四十八小时以内答复,不得拖延。同日,南方代表将此情况通报外交使团。

三月二日北方代表团因为北京没有回电,无法向南方代表团答复,只好向北京政.府提出总辞职,因此上海和会遂正式宣告停会。

上海和会从二月二十日到三月二日进行了十一天,其中正式会议只开过五天,可谓一无所获。

南方代表在停会后通电全国:“陕西停战与参战军停募两事,证明北京政.府一面言和,一面主战,此非谋和无诚意,即其威信不行,有一于此,和必无幸。”又说:“北京政.府正发行八年公债五千六百万,向银行抵借,以二千万为各省军费,一千万归参战军。此案未经国会通过,不能承认。”

北京政.府接到北方代表总辞职电,复电慰留。

三月三日徐世昌再下陕西停战命令:“陕西兵燹频年,疮痍满目,眷言民瘼,轸念殊深。亟应促进和平,早谋安集。前由国务院依照协定办法,通饬停战划防。已派张瑞玑驰往,监视区分,务在一律实行,克期竣事。各该将领,自应共体斯意,恪遵办理,倘或奉行不力,职责所在,不得辞其咎也。此令。”

陈树藩并不遵令,南方总代表唐绍仪得于右任亲笔书函谓:“陈树藩密奉参陆处电文,促令进攻,故北京运陕军械,或由参陆处或由汉阳兵工厂,次第出发,络绎不绝。”

全国对和会停止都很关心,抢救和会之声四起,有些团体提出要派代表监督和会进行。

可是南北双方都指责对方应负和会停开的责任。

南方指责北方无和平诚意。

北方则指责南方别有用心,并举出在和会召开前南军将领林葆怿、熊克武、于右任等分别就任闽、川、陕三省督军的事实作为南方无意谋和的证据。

钱能训在通电中指责南方代表不应以对待敌国的最后通牒手段来对待本国政.府,并说陕西战争已停,南方代表不应该偏听于右任的一面之词。

三月十二日,陕西停战监督专员张瑞玑由北京启程,前赴西安。

十四日北京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时公布了中日军事协定全文。北京政.府认为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已经有了交代。希望南方代表恢复和会。

当日,南方代表回应,认为陕西战争并未停止,参战借款仍在支取,参战军仍在迅速扩充,中日军事协定时效延长,和会重开无从谈起。

上海和会期间,各国驻华公使都密切予以注意,保持审慎的关怀。当和会中断时,西方国家极为不满。

三月四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赴公府谒徐世昌,劝告恢复和谈。

徐很诚挚地答复朱尔典说:“我们都是廿年的老朋友,彼此都是六十岁以上的人,贵公使一定相信本人盼和的心理最切。”

五日法国驻华公使柏蒲谒徐时表示两点愿望,他希望第一中国政.府勿因陕西局部问题而阻碍全局,第二希望中国国内和平和世界和平同时实现。尤盼能先在欧洲和约签订前实现。

西方外交因本打算联合五国提出第二次强硬劝告,可是日本驻华公使小幡借口未奉到本国政.府训令,不肯参加。

三月六日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法国驻华公使柏蒲、意国驻华公使华雷联袂赴中国外交部谒见外交次长代理部务的陈箓。

申述西方各国中.国.和.平的迫切愿望,劝告中国政.府早日恢复上海和会,不要提出参战借款,不要将参战军投入内战。

同时抗议北京政.府,不应以盐税余款抵押八年公债。

和谈的最大障碍应该是段祺瑞,他始终不想放弃武统的打算,陕西的战事不停也和他有直接关系。只是,这时候的内外环境都对段祺瑞很不利,他曾向总统请辞参战督办,徐不敢贸然答应。

三月六日时局的关键人物吴佩孚致电南方总代表唐绍仪,他指出和会破裂是由于某派(指安福系)作梗,东海(徐世昌)受困,威信不行,切望共谋良策,破除障碍,以维和局。

对于促成南北和谈出力最多的江苏督军李纯,为早日恢复和谈。拟定了五项具体办法,并将此通电全国。

电云:“万急。北京国务院、各部院、广州军府各总裁、保定曹经略使、各省巡阅使、督军、省长、都统、护军使、海陆军各司令、南京朱总代表暨代表诸公、上海唐总代表暨代表诸公、永州谭组庵两先生、衡州吴将军均鉴:近月以来,和平空气,布满全国,因善后之解决,有会议之盛举。既经中央复准,各方赞同,双方各推总代表,亦均先后分莅宁沪。惟以中央颁布停战罢兵令,广东军府亦通令停战罢兵,各省虽皆奉行,而陕、闽、鄂西等处,尚有纠葛。经多次之协商,定简捷之办法:

“(一)陕、闽、鄂西双方,一律严令实行停战。(二)援闽援陕军队,即停止前进,担任后方剿匪任务,嗣后不再增援。(三)闽省、鄂西、陕南,由双方将领,直接商定停战区域办法,签字后各呈报备案。(四)陕西省内部由双方总代表公推德望夙著人员,前往监视区分。(五)划定区域,各担任剿匪卫民,毋相侵越,反是者国人共弃之。以上五条,均陈奉中央允准,电得广州军政.府同意,即日双方通令,按照实行。所有陕闽等问题,指日解决,会议即可进行,知关尘念,特此布闻!”

北方总代表朱启钤也以私函给在陕闽的陈树藩和于右任,劝两边停战,以促成和谈重开。

徐世昌和冯国璋一样,是真心想和的,只是力不能及。是既没办法控制北方,也没办法说服南方。

外交团频频向徐催促续开和会,徐痛苦地说:“我一个人想和,和得了吗?”

第398章 张疯子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71章 您不走吗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482章 离开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队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503章 杜威的哲学思想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队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60章 山雨欲来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贵州民九事件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144章 天坛宪法草案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64章 燎原烈火第478章 走出家门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16章 柳暗花明第3章 科举之路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17章 驻节朝鲜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179章 司马昭之心第373章 梁士诒组阁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东厂胡同第281章 黯然离开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141章 “泥菩萨”离开老巢第87章 吴禄贞第2章 小人精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97章 中山先生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364章 非常选举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577章 丢掉和平幻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第274章 号召讨逆第577章 丢掉和平幻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213章 陕西、湖南护国独立第57章 管见十条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66章 机会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106章 小德张第462章 蔡元培与“清党”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66章 机会第564章 梁漱溟的质疑第59章 主持立宪和署理外务第414章 大刀阔斧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第480章 改名字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486章 学写诗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5章 去买官第339章 上海问题
第398章 张疯子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71章 您不走吗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482章 离开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队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503章 杜威的哲学思想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队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60章 山雨欲来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贵州民九事件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144章 天坛宪法草案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64章 燎原烈火第478章 走出家门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16章 柳暗花明第3章 科举之路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17章 驻节朝鲜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179章 司马昭之心第373章 梁士诒组阁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东厂胡同第281章 黯然离开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141章 “泥菩萨”离开老巢第87章 吴禄贞第2章 小人精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97章 中山先生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364章 非常选举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577章 丢掉和平幻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第274章 号召讨逆第577章 丢掉和平幻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213章 陕西、湖南护国独立第57章 管见十条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66章 机会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106章 小德张第462章 蔡元培与“清党”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66章 机会第564章 梁漱溟的质疑第59章 主持立宪和署理外务第414章 大刀阔斧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第480章 改名字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486章 学写诗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5章 去买官第339章 上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