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您不走吗

不久前,内阁协理大臣那桐还说过,他这样的人,十个也抵不住袁世凯一个,这次喊得更凶。他对载沣说如果对袁世凯不放心,他可以用身家性命为袁世凯作保。

载沣对袁世凯怨恨极深,听那桐如此地为袁世凯说话,立刻大发脾气。

那桐寸步不让,马上提出告老还乡。

叶赫那拉•那桐,字琴轩,另字凤楼,叶赫那拉氏,满洲内务府镶黄旗人,举人出身。前边提到过了,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的小那,就是那桐。

那桐于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年)考中举人,由户部主事力保为四品京堂,授鸿胪寺卿,后来又迁为内阁学士。从一九零零年开始兼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理藩院侍郎。

义和团运动期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往西安,那桐被任命为留京办事大臣,随奕劻、李鸿章参与签订《辛丑条约》地谈判。

一九零一年因日本使馆书记官杉杉彬被杀,以户部右侍郎的身份,赏加头品顶戴,出使日本“道歉”。翌年再奉派为赴日观博览会大臣,其间,率随员考察了日本的警政、路政;后来那桐主管京师工巡局,在开辟新式马路、兴建东安市场方面,多借鉴日本的经验。

一九零三年擢为户部尚书,不久调外务部充会办大臣,兼领步军统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九门提督”),管工巡局事。一九零五年晋升体仁阁大学士,一九零九年谕为军机大臣。

曾为清华大学题名“清华园”。

和恽毓鼎一样,那桐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财富也是他的日记。

从光绪十六年(一八九零年)到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三十六年坚持写日记,系统完整地记录了晚清及民国初年的政治、外交、军事及官僚日常行为生活。在现存的日记中,前二十三年的日记为那桐逐日亲笔书写,一九一二年七月十一日,那桐中风以后,日记改为那桐口述,他人代书,之后那桐还会查阅、小改。有时,那桐自觉身体不错,可以提笔,还会亲自再写。

由于身处要职并处在一个特殊的变革时期,《那桐日记》的内容十分丰富。它系统完整,时间跨度大,历经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入京、辛亥革命、溥仪退位等重要阶段,对于研究晚清民初的政治、外交、军事以及官僚机构的运转都具有重要价值,并为研究满族的岁时风俗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当然,这些是后话。

和那桐一唱一和,奕劻也闹起情绪,在家称病不出。

而前线军情紧急,很多事情必须马上处理。载沣没办法,说小话把几个人请来商量。

奕劻两手一摊,把话说到了家:“此种非常局面,本人年老,绝对无力承担。袁世凯有气魄,有能力,有办法。北洋军是他一手打造,若令其赴鄂剿办,必操胜算。

“否则,再行拖延,后果不可设想。且东交民巷的外国使团也都如此主张,他们比我们还急,他们的意见可以无视吗?”

奕劻显然不是只代表他一个人在这样地讲话。他说完话后别人都没发言,而是把目光都射向了载沣。

载沣不笨,他当然知道在场大家的心思。

但是,他不甘心,看了看大家,“除了起用袁世凯,真就没有别的办法吗?”看几个人还是谁也不说话,“你能担保他没有别的问题吗?”载沣看向了奕劻。

“这个是不消说的。”奕劻打了保票。

载沣停了好一会儿,很明显两种意见还在他心里做着激烈地碰撞和交锋。

“你们既都这样的主张,姑且照你们大家的意见做,我可是把话说到前头,出了事你们可都要承担责任。”说着话载沣难过地流泪了,那样子即可怜又无助。

于是,起用袁世凯的决定就这样做出了。

对于起用袁世凯的事,在朝廷意见并不是一面倒,反对的也大有人在。

消息刚一传出,有人就问那桐:“你们这么做,不是加速我朝的灭亡吗?”

那桐回答:“大势今以如此,不用袁指日可亡,如用袁,覆亡尚希稍迟,或可不亡。”

恭亲王溥伟,立即找到载沣,责备载沣不该放虎归山,引狼入室。

载沣也正后悔,但做出的决定不能说改就改,就自我安慰说:“袁四是将才,且名望也好,干事多有建树,故命他去。”

溥伟说:“这样才更可怕,没有人能掌控他,请神容易送神难,千万别做让自己后悔的事。”

载沣沉吟了良久,始言奕劻和那桐再三力保,或者可用。

溥伟说:“纵难收回成命,可否用忠贞智勇之臣,以分之势?”

载沣问:“用谁?”

溥伟说:“叔监国三年,群臣臧否,自在洞鉴。”

载沣丧气地说:“都是他们的人,我何曾有一个爪牙心腹。”

溥伟知道无可挽回,长叹了口气,悻悻而去。

谕令还没发出,载沣所以不收回成命,一方面是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北洋军除袁世凯没人指挥得动。要镇压革命党非用北洋军不可,他也是为大局着想。

另一方面,他也是有打算的。

有记载,他和几个王公们计议过了,这次只是利用袁世凯。如果袁世凯不成事,正可以借此将袁世凯除掉。

Wωω● тт kan● ¢o

如果袁世凯成了事,也同样是卸磨杀驴,找个借口还不容易?

可见,这个年轻的摄政王也不白给。

只是很多事情的进程,常常不为谋划之人所能掌控。所谓,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十月十四日,载沣写好了一道上谕,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所有该省军队及各路援军,均归其节制调遣;荫昌、萨镇冰所带之水陆各军,亦得会同调遣。要求奕劻,派一个与袁世凯熟悉的朝臣,带上谕前往彰德。

叮嘱:“促其速来,善为我辞焉,勿介意于旧事也。”

奕劻遂派袁世凯的亲信,内阁参议阮忠枢前往。

当天,阮忠枢赶到了洹上,把朝廷谕令和奕劻的亲笔信交给了袁世凯。也转达了载沣的话,“速来”,“勿介意旧事”。

同来的还有内阁统计局长杨度。杨度与袁世凯有特殊情谊,当初载沣要杀袁世凯时,让他写谕旨,他曾冒死抗命。

在袁世凯凄凉从天津乘火车南下回乡时,曾有二人从北京专程赶到天津,不避嫌疑和不畏受牵连为袁世凯送行,其中就有杨度,令袁世凯特别感动。

杨度这次来彰德是来阻止袁世凯的,他是真心实意地为袁世凯着想。在他看来,清朝已经无药可救。就算袁世凯出山,能顺利的剿灭武昌的革命党,也挽救不了清朝灭亡的命运,没有必要为这个腐朽的朝廷殉葬。

当时,本地一名流叫王锡彤,他是专程来给袁世凯祝寿,还住在袁府,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也在家。

王锡彤和袁克定也不同意袁世凯复出,他们主要是担心袁世凯的安全。

袁世凯一直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这一天地到来。正高兴的不得了,听了几个人的话,很扫兴。见几个人都是为自己好,不好发作。

只是坚定地说:“我袁家世受皇恩,在国家生命存亡之际,当责无旁贷以报国,个人安危只能置之度外了。”慷慨陈词,又言:“我和我袁家子孙,与革命党誓不两立。”

几个人见袁世凯决心已定,只能摇头叹息。

说那些激昂话未免做作,但袁世凯是真得不想放弃这次机会。他能想象,为了他的出山,奕劻、徐世昌、那桐等人,付出了怎样的努力,能让他们的努力付之东流吗?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这两年来,在别人看来,悠哉悠哉,蓑衣垂钓、吟诗作对、寄情山水。但他自己知道自己有多难受,有多度日如年。

他是待着的人吗?一天不发号施令,是何等的空虚和怅惘。

一个活蹦乱跳的老虎,被关在了笼子里。每天只有在梦里,回到往日的时光,才能找到感觉;醒来则更加伤心难过。他真的很恨载沣,很恨隆裕太后,很恨很恨。

只剩两个人的时候,阮忠枢偷着交给袁世凯一封有封的密信,说是徐世昌写给他的。只能给袁世凯一个人看,看完毁掉。

当天,阮忠枢和杨度就住在袁府。

王锡彤也没有走,他欲为袁世凯送行。

袁世凯豪气干云的对王锡彤说:“你在家的时日也不会多了,得出去帮帮我了。”

不久,王锡彤倒是真做了袁世凯的幕僚,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写了不少有关袁世凯的文章。当然,这也是后话。

第二天吃过早饭,阮忠枢问袁世凯何时动身?

袁世凯神秘一笑,拿出一封信,交给阮忠枢,“忠枢弟,请将为兄的此信,交给我们那位摄政王大人。”

“您不走吗?”阮忠枢问。

“我要走还会让忠枢弟代劳吗?”袁世凯微笑着。

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92章 三晋大地的风云第14章 平定政变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273章 坚守共和第100章 两边都难第113章 首届内阁第64章 燎原烈火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90章 汪袁配合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411章 点翰林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10章 选择和机遇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428章 大学令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71章 您不走吗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350章 大战在即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115章 唐绍仪其人第162章 国耻第277章 树倒猢狲散第64章 燎原烈火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547章 关于东西方文明第478章 走出家门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13章 志得意满第340章 靳云鹏组阁第598章 校友签名致敬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573章 当诤友、诤臣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19章 一心离开第416章 书院式的教学法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唤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445章 与林纾的争论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475章 读书和启蒙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61章 开缺回籍养病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289章 内斗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过第67章 迫不及待第174章 列强的干涉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188章 熔岩涌动第486章 学写诗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307章 攻闽之战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433章 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612章 维持“法统”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36章 署理山东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277章 树倒猢狲散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4章 肃贪治吏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548章 再出国门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40章 袁世凯的心病第308章 讨龙之战第62章 垂钓洹上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71章 您不走吗第22章 大事不妙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195章 师直为壮
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92章 三晋大地的风云第14章 平定政变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273章 坚守共和第100章 两边都难第113章 首届内阁第64章 燎原烈火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90章 汪袁配合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411章 点翰林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10章 选择和机遇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428章 大学令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71章 您不走吗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350章 大战在即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115章 唐绍仪其人第162章 国耻第277章 树倒猢狲散第64章 燎原烈火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547章 关于东西方文明第478章 走出家门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13章 志得意满第340章 靳云鹏组阁第598章 校友签名致敬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573章 当诤友、诤臣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19章 一心离开第416章 书院式的教学法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唤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445章 与林纾的争论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475章 读书和启蒙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61章 开缺回籍养病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289章 内斗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过第67章 迫不及待第174章 列强的干涉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188章 熔岩涌动第486章 学写诗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307章 攻闽之战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433章 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612章 维持“法统”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36章 署理山东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277章 树倒猢狲散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4章 肃贪治吏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548章 再出国门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40章 袁世凯的心病第308章 讨龙之战第62章 垂钓洹上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71章 您不走吗第22章 大事不妙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195章 师直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