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六路北伐

袁世凯的不相信好像还得到了进一步印证,因为一月三日,南京那边又选出了黎元洪为副临时大总统。

南京参议院可能是考虑,武昌首义这个圣地是不能慢待的,所以而有此举。

袁世凯可不这样看,搞出了个总统还不算完,又搞出了个副总统,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便直接给伍廷芳发电质问:“国体问题由国会解决,业经贵代表承认,现在商议正当办法,自应以全国人民公决之政体为断。乃闻南京忽已组织政.府,并孙文受任总统之日宣示驱除满清政.府,是显与前议国会解决问题相背。……此次总统选举是何用意?设国会议决为君主立宪,该政.府及总统是否立即取消。”

伍廷芳自知己方理亏,但嘴上是不能承认的,回电驳斥道:“一、现在民军光复已十余省,不能无统一之机关。在国民会议未议决以前,民国组织临时政.府,选举临时大总统,此系民国内部组织之事,为政治上之通例。若以此相诘,请还问清政.府:国民会议未议决前,何以不即行消灭?何以尚派委大小官员?贵大臣亦当无词,请先责己而后责人,方为公允。

“二、前与唐使订定国民会议第一条,谓国民会议取决多数,议决之后两方均须依从。来电所诘者,请还以相诘:设国民会议决为共和体制,清帝是否立即退位?盖国民会议所以能平和解决者,在其议决能使两方依从,既经两方全权代表签字作准,自应彼此遵行,无须再发疑问。”

像伍廷芳这样的善辩之人,无理还能辩三分,何况还占了些理。一个本来有些失理的事,听他道来竟然满身是理,搞得袁世凯无言可对。

不过,伍廷芳这里肯定说了大话,如果国民会议真的议决君主立宪制,他伍廷芳这个代表签的字还能做数吗?当然,所谓吹牛不用上税,反正是没发生的事,当然是怎么对己方有利怎么说。

而其实,伍廷芳心里比谁都清楚,他说了不算。不但是他,就是他们自己組成政.府都很难。

比如,南方临时政.府的各部首长,人员如下:

陆军总长兼参谋长黄兴,次长黄作宾。

海军部总长黄钟瑛,次长汤芗铭。

司法总长伍廷芳,次长吕志伊。

财政部总长陈锦.涛,次长王鸿猷。

外交部总长王宠惠,次长魏宸組。

内务部长程德全,次长居正。

教育部总长蔡元培,次长,景耀月。

实业部总长张謇,次长马君武。

交通部总长汤寿潜,次长于右任。

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

这些人都是有名望民主革命家,无论是个人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可谓无可挑剔。由这些人組成的新政.府,很难挑出大毛病。

但是,作为从武昌首义成功而建立起的新政权,武昌首义的功臣却无一在其内。

是的,这是一个新型的社会制度,这是个开启新时代的政.府。但所有的人还是从旧时代走来的,传统的打江山坐江山的思想,论功行赏的观念,在大家的思想深处总会或多或少有一些的。无论怎么样,做事情都得面对现实。

武昌首义的主要领导人和发起人孙武,就因此而大为不满。

他此次来南京,本来是想谋个陆军次长位置的。

在湖北时就搞得很不愉快,黄兴对孙武这些人没好感,怎么能让他当自己的助手?

于是,武昌首义的主要领导人和发起人孙武,因此而一怒退出同盟会,而自行成立民社。

革命还在艰难中,明眼人当知这些职务都是临时的。但为了争这临时的位次,内部却发生分裂,不能不让人叹息。

袁世凯对合谈已经失去信心,觉得还得立足于打,靠实力说话,他开始扩军备战了。

南北和谈在表面上似乎破裂,但双方还保持着接触和往来。唐绍仪、伍廷芳和汪精卫也在私下协商不断。

一月八日,袁世凯和伍廷芳电商,各战场继续停战十五日。袁世凯是想给自己的备战争取时间。现在,他要对付的已经不是一个武昌 ,而是南方十四个省,他不能不考虑双方实力的对比。

谁都知道,打仗首先打的是钱粮。要想打仗,手里得有钱,但袁世凯差不多是两手空空。于是上奏朝廷:“库空如洗,军饷无着,请将盛京大内、热河行宫旧存瓷器发出,变价充饷。”同时又指使姜桂题电奏朝廷,“饬各亲贵大臣,将所存歀项分别提出,接济军用”。

南方成立政.府的事也在清廷引起振动和恐慌,隆裕太后全部照准。令宗人府传知各王公“毁家纾难”。但响应者寥寥,奕劻还不错,拿出了十万。其余诸人拿出三万、二万、几千不等。

袁世凯见此大失所望,在隆裕太后面前悲愤地说:“既促我战,又吝我饷,是置我于死地!”

见“军饷无着,哗变甚虞”。隆裕太后被逼无奈,将内帑黄金八万两拿出劳军。

革命党方面见袁世凯已无和谈诚意,北洋军如此嚣张,除了打之外也没有其它选择。一时颇为高涨的北伐浪潮,暂时压倒了大多数革命党人妥协和迁就的思想。

中山先生亲自挂帅,出师北伐。派黄兴为北伐陆军参谋长,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六路北伐计划:

以湘鄂为第一军,沿京汉路北进。

宁皖为第二军,向河南进攻。

淮杨为第三军,出华东而取淮海。

烟台为第四军进攻山东。

合关外之军为第五军,

山陕为第六路,向北京进攻。

一、二、三、四军到达指定地点后,即与五、六路军汇合,最后攻破北京。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所面临的客观形势和拥有的军事实力都具有一定优势。集中在江苏境内准备北伐的各省军队达17个镇,汇集在湖北的各省援鄂之师也接近10万人,加上留驻独立各省的军队,革命军队的官兵总数不下三、四十万人。

再加上清廷所有的海军大小战舰四十余艘已反正,皆可支援陆路北伐。虽然其中多是新募之卒,未受过军事训练,但多由革命党人统率,士气旺盛。

最出色的当属蓝天蔚率领的北伐军在山东和东北的战绩。

一九一二年一月十二日,孙中山从南京给正在上海准备出师北伐的蓝天蔚去电:“北伐之沪军即海容、海琛、南琛三舰概由贵督节制,以一事权。”

一月十六日蓝天蔚率领主要由参加上海起义的敢死队员以及青年学生组成的北伐民军数千人,并刘基炎统领的沪军、许崇智统领的闽军、李燮和统领的光复军一道,分乘海容、海琛和南琛三艘军舰以及泰顺、新昌、公平等运输船由沪北上。

他率领将士们斗志昂扬,齐声高唱从湖北传过来的军歌破浪前进!北伐军首先攻克烟台,与山东、关外民军会师。声势大振,直窥京津,把革命的烽火烧到了清王朝的大门前。

蓝天蔚在烟台设立了北伐军根据地,并立即命令部队星夜兼程,分兵袭取了山东境内的登州、黄县,打通北伐门户。

他在烟台庄.严宣布:北伐军不日将开赴东三省攻略各地,东北将“克日光复”。

为了给北伐军登陆作战创造有利的条件,蓝天蔚亲自乘船到大连,将当地分散的革命力量统一组织起来,并布置了各自分担的任务。在军事上,蓝天蔚派海容等舰只轮番在营口等处海面游弋,进行示威,牵制清军兵力。

他还向日本关东都督发出照会:“切望贵国确保南满铁路之中立,对民军及清军,均应一律同等对待”,以便减轻民军的军事压力。

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259章 北洋军入浙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103章 速定大计折第610章 关于陈垣第37章 涉外事件第195章 师直为壮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56章 祸从口出第85章 殿前作答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466章 保护进步人士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14章 平定政变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47章 兴新式教育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14章 平定政变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389章 罗文干案第532章 个性主义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37章 涉外事件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257章 徐孙之争第13章 志得意满第416章 书院式的教学法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480章 改名字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50章 过街老鼠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383章 风口浪尖的黎元洪第451章 百花齐放第397章 改称大元帅第55章 反击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89章 出师未捷第113章 首届内阁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34章 自保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507章 胡适与《新青年》第384章 治国策电第268章 张勋第162章 国耻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402章 决心南下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216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416章 书院式的教学法第334章 南北双方的第二次和谈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466章 保护进步人士第389章 罗文干案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13章 志得意满第140章 袁世凯的心病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第286章 成立军政.府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526章 无稽之谈第281章 黯然离开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427章 领衔新的教育部
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259章 北洋军入浙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103章 速定大计折第610章 关于陈垣第37章 涉外事件第195章 师直为壮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56章 祸从口出第85章 殿前作答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466章 保护进步人士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14章 平定政变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47章 兴新式教育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14章 平定政变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389章 罗文干案第532章 个性主义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37章 涉外事件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257章 徐孙之争第13章 志得意满第416章 书院式的教学法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480章 改名字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50章 过街老鼠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383章 风口浪尖的黎元洪第451章 百花齐放第397章 改称大元帅第55章 反击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89章 出师未捷第113章 首届内阁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34章 自保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507章 胡适与《新青年》第384章 治国策电第268章 张勋第162章 国耻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402章 决心南下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216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416章 书院式的教学法第334章 南北双方的第二次和谈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466章 保护进步人士第389章 罗文干案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13章 志得意满第140章 袁世凯的心病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第286章 成立军政.府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526章 无稽之谈第281章 黯然离开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427章 领衔新的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