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无稽之谈

至于说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是为了专门抵制和反对马克思主义,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首先,20世纪的中国就是一个各种主义横行的时代,包含无政府主义、过激主义、民生主义、社会主义等等;而社会主义就有8种,有基尔特的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王揖唐的社会主义、皇室中心的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等等。

而胡适所讲的,是一切主义,一切学理,都该研究。但“只可认作一些假设的见解,不可认作天经地义的信条;只可认作参考印证的材料,不可奉为金科玉律的宗教;只可用作启发心思的工具,切不可用作蒙蔽聪明、停止思想的绝对真理”。如此“方才可以渐渐养成人类的创造的思想力,方才可以渐渐使人类有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方才可以渐渐解放人类对于抽象名词的迷信”。根本不存在针对那个主义一说。

其次,不妨看一下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历史背景。

1919年6月27日、28日,臭名昭著的安福俱乐部控制的北京《公言报》,发表《论危险思潮敬告为政者与将帅》的长篇社论。认为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都是“危险思潮”,“浩浩乎,滔滔乎,莫之能御”,凡是俄国“过激派”所倡导、所实行的都属此类。于是,政客们很替北洋政府担忧,筹谋应对之法。社论提出的第一条措施就是:“为政者与将帅宜究心社会主义也”,既不要回避,也不要畏而远之,而“宜人究其书,乃可言取舍,乃可言因应也”。

7月8日,王揖唐在安福俱乐部举行的全体议员大会上发表演说,称:“自世界潮流播及后,民生主义为不可再缓之图”,而安福部的政纲中,第四项就是“注重保育民生”。他认为,中国古已有“均田均耕”等与“近世之共产主义相近”的学说,但自古也有人如孟子认为这种学说“与中国不适”,但“此等学说,何尝不从人民生计上著想?”于是,王揖唐提议在安福部内特别组织一个“研究会”,称为“民生主义研究会”。安福部公议结果,全体均赞成。次日,《公言报》以《昨日安福部之议员会———社会主义研究之组织》为题,对这次会议作了报道,并摘要刊登了王揖唐的演说。

在当时京城熙熙攘攘的新思潮激荡中,纷纷扰扰的社会主义学说看来还是很引人关注的。王揖唐和安福部谈论社会主义的言行,在当时也算是“赶时髦”,也可称为“蹭热度”。这一事件顿时引起京城舆论界的热议。

于是,胡适有感而发,于7月20日,在《每周评论》第31号发表了此文。文章开篇就揶揄王揖唐和安福俱乐部,嘲笑王揖唐们“假充时髦”的行为。不但如此,胡适还认为,这给了“新舆论家”一个教训。

胡适指出:“主义”都是应时势而产生的“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主义”都是“抽象的名词”,任何人都可以“同用一个名词”谈“主义”,比如王揖唐之流都跟我们一样谈论社会主义,都称“社会主义家”,“都可用一个抽象名词来骗人”,这就成了“‘主义’的大缺点和大危险”。所以,他极力反对“空谈主义”,因为:第一,“空谈好听的‘主义’”,这是极容易的,“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第二,空谈外来“主义”,没什么用处;第三,偏向“纸上的‘主义’”,很容易被无聊政客利用来做种种害人的事。

由此可见,胡适发表该文的最初诱因是安福部王揖唐也来谈论“主义”了。这在他看来,无疑是空谈抽象的主义带来的大弊端,所以不得不予以纠正。而在接下来的文字中,胡适也很少涉及马克思主义,甚至说过“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和王揖唐的社会主义不同”。

在《三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胡适又解释说:“现在世界各国,有一班‘把耳朵当眼睛’的妄人,耳朵里听见一个‘布尔扎维主义’的名词,或只是记得一个‘过激主义’的名词,全不懂得这一个抽象名词所代表的是什么具体的主张,便大起恐慌,便出告示捉拿‘过激党’,便硬把‘过激党’三个字套在某人某人的头上。这种妄人,脑筋里的主义,便是我所攻击的‘抽象名词’的主义。我所说的‘主义的危险’,便是指这种危险。”而“ 蓝、李两君所辩护的主义, 其实乃是些抽象名词所代表的种种具体的主张。如此所说的主义, 我并不曾轻视。” 这也说明,马克思主义并非其主要地针对。

毫无疑问,胡适说的“主义”,应当也涵盖马克思主义。但读原文,胡适并不一般地反对谁信奉马克思主义,更不是谁信奉马克思主义,就和谁过不去。他只是提出,任何主义都“不可认作天经地义的信条;只可认作参考印证的材料,不可奉为金科玉律的宗教;只可用作启发心思的工具,切不可用作蒙蔽聪明、停止思想的绝对真理”。这难道不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吗?

如果像信奉宗教一样信奉马克思主义,这样的人不管把自己标榜成多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其人肯定比胡适离真理更远。

卡尔•波普尔说过,多见一只白天鹅不能证明所有天鹅是白的,因为只要有一只其他颜色的天鹅出现,“天鹅皆白色”这个命题就会被推翻。既然谁也无法保证此“真理的白天鹅”可以永远不被证伪,那么“非真理”、“非主流”的价值就有自我尝试的权利。换言之,人类没有一劳永逸的真理,只有基于经验与创造而生的源源不断的知识,人类只能“通过知识寻求解放”。

胡适后来说,对于“新文化运动”,自己比较喜欢用“中国的文艺复兴”一词,因为它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很多相同之处:一是对新语言、新文字、自我表达新工具的需要;二是对人类解放的要求,把个人从传统的旧风俗、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后来曾说:“那时我有一个主张,认为我们要替将来中国奠定非政治的文化基础,自己应有一种禁约:不谈政治,不参加政治,不与现实政治发生关系,专从文学和思想两方面着手,做一个纯粹的思想文化运动。”他在《口述自传》中遗憾地认为:“在1919年所发生的五四运动,实是这整个文化运动中的一项历史性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

可以说,胡适的这篇文章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希望对这种政治转向有所校正。胡适在文中指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的;偏向纸上的“主义”,是很危险的。详细分析讨论之后,胡适最后说:“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了。”

9月,胡适将自己八年来翻译的十篇短篇小说结集为《短篇小说第一集》。

他的《短篇小说(第一集)》,(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民国八年十月初版,民国十七年十月便已十一版。

或许,他的《短篇小说(第一集)》,可以作为其尝试汉语改革的一个标本。

该书共收十一篇小说和一篇论文。其中,用文言翻译的小说有三篇,其余是白话。论文的语言也是白话。这个比例,说明胡适当时已明显偏向于白话写作。

他在该书“译者自序”中说,这些小说“不是一时译的,所以有几篇是用文言译的,现在也来不及改译了”。如果来得及,看来胡适是希望把他译的短篇小说全部用白话文字提供给读者。

胡适说过,他极想提倡短篇小说。当时国内短篇小说大概尚未脱离初学阶段,很多文人不大懂短篇小说是什么样子,该怎么写。似乎不够长篇的小说就是短篇小说。而且有个基本模式,诸如“某生,某处人,幼负异才, 一日,游某园,遇一女郎,睨之,天人也 ”,被胡适斥为“滥调小说”。

胡适遗憾自己不能创作,无力做出示范,于是介绍外国名家的名著,如都德的《最后一课》、莫泊桑的《梅吕哀》、契诃夫的《一件美术品》、高尔基的《他的情人》等等,另外加上论文来做解说。

这番用心,来自胡适所感知的社会文化变迁带来的文学体裁变化。他已经看出,“最近世界文学的趋势,都是由长趋短,由繁多趋简要。 世界的生活竞争一天忙似一天,时间越宝贵了,文学也不能不讲究 经济 ;若不经济,只配给那些吃了饭没事做的老爷太太们看,不配给那些在社会上做事的人看了。”

从文学自身看,世界进入现代阶段,老的语言工具已经不能充分表达现代人的思想和观念,需要寻找新的语言工具。短篇小说应是一种。

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180章 两揖一让第90章 汪袁配合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459章 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落幕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第44章 肃贪治吏第219章 成了中国海军的一员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491章 求博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15章 挫折第168章 筹安会的表演第612章 维持“法统”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12章 平叛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108章 叫嚣战争的人一般是从不上战场的第203章 逼得哑人说话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325章 仅用了二十二天第394章 “合法”内阁第508章 胡适《文学改良诌议》第572章 武汉见蒋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456章 收获颇丰第94章 僵局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50章 过街老鼠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20章 心机第345章 张毒菌第73章 在家上任第63章 请愿大潮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59章 主持立宪和署理外务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139章 庆典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390章 内幕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81章 战汉阳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182章 开张第286章 成立军政.府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88章 大通起义第175章 日本的图谋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439章 进德会第62章 垂钓洹上第62章 垂钓洹上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38章 高密事件第60章 山雨欲来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344章 北归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172章 派系争斗第32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577章 丢掉和平幻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172章 派系争斗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310章 战与和第398章 张疯子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124章 八大政纲第445章 与林纾的争论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
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180章 两揖一让第90章 汪袁配合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459章 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落幕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第44章 肃贪治吏第219章 成了中国海军的一员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491章 求博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15章 挫折第168章 筹安会的表演第612章 维持“法统”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12章 平叛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108章 叫嚣战争的人一般是从不上战场的第203章 逼得哑人说话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325章 仅用了二十二天第394章 “合法”内阁第508章 胡适《文学改良诌议》第572章 武汉见蒋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456章 收获颇丰第94章 僵局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50章 过街老鼠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20章 心机第345章 张毒菌第73章 在家上任第63章 请愿大潮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59章 主持立宪和署理外务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139章 庆典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390章 内幕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81章 战汉阳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182章 开张第286章 成立军政.府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88章 大通起义第175章 日本的图谋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439章 进德会第62章 垂钓洹上第62章 垂钓洹上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38章 高密事件第60章 山雨欲来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344章 北归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172章 派系争斗第32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577章 丢掉和平幻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172章 派系争斗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310章 战与和第398章 张疯子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124章 八大政纲第445章 与林纾的争论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