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

原南方政.府大总统收到奉张来电后,复电云:“蒸电复辟谣诼,并嘱宣布,转饬各报更正,具见矢忠民国,曷胜钦佩。国建共和,十余稔矣。中经复辟之变,不旋踵而灭。国体既定,诚有非顽民所能颠覆者,执事之明,岂或屑此。不图乃有以为中伤者,人心之险,良可浩叹。执事通电明志,国人皆将喜闻此祥和之言。文亦将视力之所及,勉为执事剖白之。更冀本爱护共和之初衷,进而为解决大局之盛举。文虽不敏,至愿与时贤共之也。”

蒋中正被任为大本营参谋长时在上海,曾电许崇智,主张“先破沈鸿英以防其引北军入粤”。

蒋的担心还真不是无的放矢,沈鸿英果然以移防西江为名,将所部集中新街、韶关等处,召开秘密军事会议,欲追随直系,圆其督粤的美梦。

北京任命其为督理广东军务后,沈鸿英终于彻底露出真容,于四月十五日在新街高调就任督理,通电请前南方政.府大总统离粤。

军事准备就绪后,四月十六日拂晓四时,沈军便开始进攻,分三路进攻广州市:一路由白云山向农林试验场猛攻滇军杨希闵总司令部;一路直扑造币厂,一路进攻流花桥。

滇军已获沈军兵变的消息,立即抵御。和能征善战的滇军相比,沈鸿英的乌合之众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沈军当场被击退。进攻造币厂之敌,遭到直辖第三军军长卢师谛部迎头痛击。进攻流花桥的一路,为刘震寰部所阻。

大元帅亲登观音山督战。李福林闻警,即调所部福军八营,渡河助战,广州很快转危为安。

沈鸿英自任中路,沿奥汉铁路南下,沈荣光出英德、四会,直攻三水;西江一带之沈军亦响应沈鸿英。

原南方政.府大总统以大元帅名义褫夺沈鸿英桂军总司令,电云:“沈逆鸿英,反复无常,奸诈成性,阴谋内乱,逆迹久彰。本大元帅念其微劳,怒其既往,展示优容,冀与感化。不意狼子野心,始终不悛,一面呈报移防,一面阴行鬼蜮。竟于昨夜擅自称兵,进袭省城,幸我军将士用命,戒备有素,当经击退。似此恣行叛逆,甘为戎首,扰乱军纪,贻害地方,实属罪不容逭,法所必诛。

“沈鸿英应即褫夺桂军总司令本职,着滇军总司令兼卫戍总司令杨希闵、东路讨贼军总司令许崇智、西路讨贼军总司令刘震寰、大本营驻江办事处全权主任古应芬、东路讨贼军第三军军长李福林、中央直辖第七军军长刘玉山、中央直辖第三军军长卢师谛、海军舰队司令温树德、驻汕海军各将领、广东江防司令杨廷培、广东海防司令陈策等,各督饬所部,分途兜剿,迅速扑灭,以正法纪,而遏乱源。”

原南方政.府大总统同时电驻沪代表,向王宠惠提出严厉质问:“北方阳为言和,阴实迷信武力,且借以懈我之备,言之殊堪痛恨。”

十七日,原南方政.府大总统函汕头许崇智,告以陈天太部已出四会,现战情已变,江门军当全数出三水、芦包,向高塘、新街方面进攻,以速扫灭袭击省城之敌为先,然后再为第二步进取。

十八日,滇军收复瘦狗岭,福军追击至龙眼洞,刘震寰收复小坪。

十九日,滇、粤、桂、福联军予沈鸿英以决定性之一击,白云山一带完全克复。沈部狼狈向北路江村、新街败退。

蒋光亮之第四师及第二混成旅胡思舜部担任三水、芦包、炭步等地右翼作战,以抵御西江一带沈军。

沈鸿英的此次行动,是吴佩孚策动的。沈看到广东的局势不稳定,各方面矛盾多多,相互掣肘,以为广州不堪一击。没等北军有行动就自行起事,想抢头功,没想到遭惨败。

沈鸿英失败后,北京政.府于四月二十一日任命洪兆麟为汕头防务督办,叶举为惠威将军,尹骥、李云复、赖世璜、苏世安、杨坤如、翁武亮为广东陆军第五至第十师师长。这些人事命令是试图把陈炯明的旧部争取过来,使其和沈鸿英联合夹攻广州。

原南方政.府大总统认为北方已没有商谈的诚意,最大阻碍是吴佩孚,因此令驻沪代表通知北方,如果北方诚意言和,就应先罢免吴佩孚,否则和谈可以终止。

王宠惠本想做原南方政.府大总统和吴佩孚之间的桥梁,鉴于双方关系已完全破裂,便放弃了北方代表身份,到广州谒见孙,随后出国到海牙任国际法庭的审判官。

五月七日,原南方政.府大总统调廖仲恺为广东省长,以叶恭绰继任财政部长,郑洪年为次长。

叶和郑都是旧交通系,交通系的领袖梁士诒曾受奉张支持组阁,在阁揆任内被吴佩孚用一连串的电报轰了下台,梁下台后和他的主要助手叶恭绰都避居香港。迨孙、段、张三角联盟后共约抗曹、吴,梁士诒遂举旧交通系之力支持原南方政.府大总统。

原南方政.府大总统这时在广东最困难的,也是财政问题。梁士诒、叶恭绰都是财神爷,原南方政.府大总统的大本营的财政由旧交通系支撑,自然如虎添翼。

一九二三年六月六日,北京举行国务会议。

内政总长高凌霨首先发言:“总统近来对于政务,有的不经国务会议直接处理,有的则以命令方式,直接交院办理。例如制宪经费、崇文门监督任免案、任命张拱宸为军警督察长案,都是总统独断独行,这实在是违反责任内阁精神,侵越内阁职权,我个人认为,总统既然对于我辈阁员不信任,我辈只好退避贤路。”

高的话讲完,交通总长吴毓麟、司法总长程克、财政总长张英华都异口同声地赞成内阁提出总辞。

总理张绍曾还没有来得及开口,高凌霨又说:“如果总理不愿意辞职,我们阁员也可以联名辞职。”

见众意难违,张绍曾只好很勉强地说:“要辞职还是大家一块辞职好了。”

wωω.Tтkā n.¢O 拥黎的政学系阁员农商总长李根源、教育总长彭允彝都没有发言。

高凌霨乃把津、保派事先拟好的辞呈电搞拿了出来,请大家签名。

电云:“呈为辅弼失职,责任不明,请予罢斥事。窃于二十四日财政部收到税务处公文一件,内开借拨海关重建房屋一案,奉大总统批:出使经费月拨十三万元,国会制宪经费月拨十七万元。其修建江海关经费,即照数匀拨,财政部查照知行等因,佥以制宪为国家根本大业,本应宽筹经费,以促观成,出使经费,亦关重要,惟依法定手续,须先经由国务会议通过,方生效力,历次陈明,未蒙谅许。乃于六月二日又接府秘书厅函交由府派哈汉章往京师军警督察处复呈一件,奉手谕交院照办各等因。是日又经议决调薛笃弼为崇文门税务监督,拟具命令,副署送府,时经三日,复未蒙盖印发下。

“伏查民国《约法》采取责任内阁制度,故于第四十五条明定,凡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经国务员副署。又查政府组织令,国务由国务会议行之。又查《国务会议规则》第一条所列国务会议事项,第三项预算外之支出,第七项简任官之进退各等语。是借拨关款,及简任税务监督各案之必须经由国务会议议决办理,具有明文。今大总统事先出以独断,事后不纳劻勷,凡劳鼎座之分忧,实出阁员之失职。绍曾等既不蒙信任,惟有仰恳钧座立予罢斥,以明责任而重法制,不胜屏营待命之至。”

张绍曾内阁辞职通电发出后,吴敏麟和程克都劝张离开北京,以免遭遇困扰。其实,张绍曾常反反复复,拥曹派怕张变卦。没待张应允,吴早已备妥了专车,请张立即出京。张绍曾也就于辞职当晚,偕国务院秘书长张廷谔专车赴天津。

一九二三年六月七日,黎元洪就内阁总辞呈中指摘之点,通电辩解:“元洪不德,负我元僚,致有总辞职之举。制宪经费,列为主因。当时国会议决,议长请求,适财长阙员,元洪曾遍约阁员,下及财次,公同筹议,始转商税司,缓筑海关,批明用途,乃获约定。不虞今日,复有后言。元洪赞助制宪,心在救国,纵责过失,犹胜阻挠,此可请邦人共鉴者也!使馆断炊,下旗归国,此何等事,而忍漠然!尔时座中讨论,变无异词;军警督察,直接元首,项城设官,躬预其议。卫戍既立,何妨裁省,阁员反对,业予新除。崇文税差,阁员力主易人,比经许诺,第以陶立并无大过,可授别官,执意不从,亦允盖印,乃电促再三,迄不送府,今犹在院,可复按也。

“凡斯薄物细故,既非要政,决无成心,宁承劻勷,不垂嘉纳!元洪与内长同寅推毂屡矣,张揆诸人,半托旧契,缟纻之交,砚席之好,欢若平生。特府院之间,情同骨肉,维持调护,终始不移,垂拱观成,未尝掣肘。纵复责为失检,亦仅此数端,偶摅意见,初非拘束,旋复听从,曾谓久要,而难原谅。一统未成,百废未举,阁员肯明责任,固所祷祝以求者。节关密迩,枢府偕行,中流失舵,不知所届。元洪纵不足惜,如国家何?阁员明达,宁忍恝然,已派刘次长治洲、金次长永炎赴津谢过,分劝就职,期于得请,知念特闻!”

黎同时发表通电,宣示借拨经费实情,有云:“国会再断,《约法》荡然,混沌纠纷,久沦为无法之国。元洪痛父老身家,靡所保障,隐忍复职,冀见宪法之成。窃虑议之非难,行之维艰。督军不废,虽成犹阻,干喉焦唇,庶几悔祸,诚信未格,事与愿违,恐一旦去职,成立尚不可睹,瞻言前路,心胆俱碎,苟可促进,惟力是视。元洪忧患余生,急于求去,宪法期成不过两月,制宪以外,绝无所求,耿耿此心,可质天日。宪法果成,国之福也,众之功也,元洪何与!如其不成,宁复有国,涕泣盼望,实式图之。”

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40章 系矫旨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434章 知难而上第346章 驱张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64章 燎原烈火第15章 挫折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495章 胡适与辛亥革命第308章 讨龙之战第3章 科举之路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503章 杜威的哲学思想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270章 风云突变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491章 求博第492章 关于选专业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144章 天坛宪法草案第259章 北洋军入浙第217章 寻求改变第397章 改称大元帅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140章 袁世凯的心病第428章 大学令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538章 光荣同样属于胡适第502章 约翰·杜威和实用主义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383章 风口浪尖的黎元洪第112章 兵变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322章 徐树铮展示作为的机会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131章 善后大借款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445章 与林纾的争论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472章 永远活着第514章 改革丧礼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268章 张勋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196章 陆荣廷第195章 师直为壮第414章 大刀阔斧第258章 浙江局势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247章 外逃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514章 改革丧礼第71章 您不走吗第67章 迫不及待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196章 陆荣廷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597章 北大三宝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166章 实情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345章 张毒菌第85章 殿前作答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598章 校友签名致敬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583章 祸不单行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153章 白朗起义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526章 无稽之谈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第268章 张勋
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40章 系矫旨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434章 知难而上第346章 驱张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64章 燎原烈火第15章 挫折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495章 胡适与辛亥革命第308章 讨龙之战第3章 科举之路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503章 杜威的哲学思想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270章 风云突变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491章 求博第492章 关于选专业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144章 天坛宪法草案第259章 北洋军入浙第217章 寻求改变第397章 改称大元帅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140章 袁世凯的心病第428章 大学令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538章 光荣同样属于胡适第502章 约翰·杜威和实用主义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383章 风口浪尖的黎元洪第112章 兵变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322章 徐树铮展示作为的机会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131章 善后大借款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445章 与林纾的争论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472章 永远活着第514章 改革丧礼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268章 张勋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196章 陆荣廷第195章 师直为壮第414章 大刀阔斧第258章 浙江局势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247章 外逃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514章 改革丧礼第71章 您不走吗第67章 迫不及待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196章 陆荣廷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597章 北大三宝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166章 实情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345章 张毒菌第85章 殿前作答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598章 校友签名致敬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583章 祸不单行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153章 白朗起义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526章 无稽之谈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第268章 张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