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风云突变

正当黎元洪以为大局总算得以维持之时,没料到风云突变。

二十九日,蚌埠方面倪嗣冲首先宣布独立。随后河南、浙江、山东、山西、福建、陕西、奉天等省纷纷响应,也先后宣布独立。

这次北洋各省宣布独立,和以前南方各省宣布独立的性质完全不同。以前是南方各省反对北京政.府,这次是北洋军人反对北京政.府。以前的北京政.府是掌握在北洋军阀大头子的手里,而此时的北京政.府只有一个赤手空拳的总统,坐困公府,毫无抵抗力量。

北方各省一宣布独立,已经满口答应组阁的李经羲,躲在天津租界不敢出来了。

黎元洪迫切希望李到北京来就职,派公府秘书长夏寿康、军事顾问金永炎到天津专程迎接,又派直系军人江西督军李纯前往劝驾。

黎元洪竟然把李当作是解救时局危机的唯一救星,以为只要他肯到北京来就职,就可以取得张勋的实力援助,制止独立各省进兵北京。可是这个久已想做国务总理的李经羲,当国务总理已经到手的时候,却又没有做国务总理的勇气。一会儿说要往北戴河避暑,一会儿又说愿意让位于王士珍,就是坚决不肯来京。

黎元洪一直把段祺瑞当做自己的对头。其实,他或许不知道,段更是他的依靠和保护神;是连结主导当时政局的最大势力——北洋派的纽带和桥梁。所谓对立统一体,失去了对立也就失去了统一。

有段在,北洋派虽然已四分五裂,但在大面上,还是能够聚集在段的旗帜下的。搞掉了段祺瑞这个对头,黎元洪也就失去了段这个保护神,马上成为北洋派的众矢之的。

督军团大闹北京城时,在黎元洪看来,唯独张勋置身事外。他觉得,北洋诸将中唯有张勋能够抗衡段祺瑞,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张勋身上,指望张出面收拾残局。

当黎元洪陷入孤家寡人境地时,下野在天津的段祺瑞却门庭若市,研究系、交通系以及亲日派纷纷奔走其门。

梁启超为首领地研究系,完全倒向段的方面,大批研究系国会议员纷纷辞职离京。汤化龙也辞去了众议院议长,以拆国会的台。

段祺瑞也没闲着,此刻正在天津准备组织临时政.府。他的计划是:先推举徐世昌为陆海军大元帅,一旦独立各省会师北京把黎元洪赶下台,即召集临时国会推举徐为临时大总统。

关于组织临时政.府的之事,段已通电征求过北方各省的意见。临时政.府阁员名单也已备好,包括研究系、交通系和亲日派各方面人物。

徐世昌自己也写好了就任大元帅的电文,打算交段审阅,只因张国淦、钱能训等都主张静观一下,所以才没有交出去。

这期间徐树铮还在徐州参加第四次徐州会议,段尚不知道徐州会议的内容。肯定地说,如果没有徐州会议这群军阀的支持,段的临时政.府是无法存在的。

此时的张勋,手中有兵,有权,有地盘。各省督军推他为盟主,唯他马首是瞻。而黎也看重他,国会也没有和他决裂。

他有自己的路要走,在徐州会议上取得了参加会议各省赞成复辟的保证后,是决不会容许在天津再出现一个临时政.府的。

在他看来,段虽然名高位重,却和军队脱离日久。手中没有实际的兵权,又有黎元洪和国会与他作对,因此,他是决不会为段抬轿子的。

因此,当段来电征求他对组织临时政.府的意见时,随即于五月三十日致电给徐世昌、段祺瑞,公然用命令的口吻告诫他们说:“不得于通常名目之外另立名目。”

由于他的强有力反对,段祺瑞的临时政.府计划只能流产。

就在这个时候,徐树铮由徐州遄返天津,把徐州会议内容向段做了报告。

为了应对徐州会议后的新情势,段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暂时不反对复辟,甚至必要时伪装同意,以鼓励张勋放心而大胆地去行动。

段祺瑞终是棋高一招。这样一来,就可以借张勋来达到倒黎的目的。等到张宣布复辟,段便立即高举拥护共和制度的大旗,起兵打倒张勋。这样一来,既赶走了黎,又有再造共和之功,何乐而不为。

这个计划,段祺瑞是严格保密的。大傻帽张勋,此刻正做着清王朝复辟后,自己坐上了摄政王的美梦,怎能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呢!

督军们虽然都是宣布独立,但却各有千秋。

首先独立的倪嗣冲自命为北洋派中的李烈钧,他在宣布独立的电报中仍然称黎为“我大总统”,仍然说他是“拥护中央”的。但是他的侄儿倪毓棻同天发出来的电报,却扬言要“誓师北伐”。

张怀芝由徐州回到济南,山东省议会议长当面质问他何以列名干预宪法,要挟解散国会,并且出席于非法召集的徐州会议。正告他如果再有此行动,山东人民不能承认有这样一个督军。

在得知段祺瑞被免职后,急于自我表现的张作霖愤慨异常。

在倪嗣冲宣布独立的前一天便发出电报:“同志皆当世贤豪,何至不如蔡锷?”

只是他本人也没有做蔡锷的勇气,因为受着第二十八师师长冯德麟的牵制,而不敢宣布独立。

他电报中说:“项城逝世,海内属目段公而段公愿居今大总统之下,以相扶持。……奸人诪张为幻,广派密使,遂其阴谋。公府派少将周斌到奉游说,已予扣留,俾莠言无滥进之由,庶时局有澄清之望。……作霖当率辽奉子弟,直捣京师,惩彼奸人,卫吾社稷。”

不但骂黎对段忘恩负义,并且电中所指的奸人彷佛就是“今大总统”。

一直到张勋致电冯德麟进行疏解之后,张作霖才敢宣布独立,并且派兵进驻山海关。

五月三十日冯国璋在南京召集军事会议,表示态度说:“我的地位是副总统,应当辅佐大总统,并且服从大总统的一切措施。各省反对中央,我已去电加以劝阻,劝阻无效,只有听候中央解决。”

他不是不知道手无寸铁的中央(黎)对称兵抗命的各省军阀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谓听候中央解决就是采取旁观态度,甚至还想利用政争,取得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的机会。

章太炎先生曾通电痛斥冯在总统与叛督之间当中立派,一针见血地揭破冯国璋的假面具说:“冯不讨贼,反唱调停,觊觎继任,诳词虚饰,应认为内乱犯,实为罪魁,倪、张犹在其次。”

为了逃避全国舆论的攻击,冯就倒填日期发出电报,向国会请辞副总统一职。

直系的王占元在政潮中宣布中立,并且劝黎解散国会以息政潮。另一属于直系的李纯,一直到六月五日还留在北京,黎元洪想请他当调合人,他也有这个打算。只是见张勋就要带兵到北京来,时局已无调停之望,才于八日由京汉路南下回任。

曹锟是唯一宣布独立的直系军人。他的地盘介于北京与独立各省之间,如果不宣布独立,将与出兵“北伐”的独立各省发生冲突。

他在电报声称:“为保卫地方起见,与中央脱离关系。”

他的电文对黎并无恶意,宣布独立后,他还经常地跑到北京来,与其说是独立毋宁说是中立。

独立各省纷纷把省长赶走,首先是陕西省长李根源被陈树藩软禁起来,逼迫他称病辞职。

山西省长孙发绪原是黎元洪一手提拔的,看见黎的地位不保,不惜对黎反戈一击,肉麻地地当起了督军团的应声虫。

竟发出电报要求废止《临时约法》,提出由各省代表组织制宪会议,在过渡时期推举徐世昌组织临时政.府。

只是即使这样,也没保住他的官位,这个电报发出不久,他就被阎锡山赶走了。

六月四日,李厚基派福州警察厅长、闽海道尹去见省长胡瑞霖,宣布他的手谕说:“现值军事时期,省长一职无设立之必要,请即克日离开”。

五日,胡到督军署辞行,李拒而不见,派人致送路费二千元,并以保护为名派兵押解上船。

此外,独立各省普遍有任意扩充军队和扣留国税的现象。张作霖乘机成立了第二十九师,以吴俊升为师长。赵倜把京汉路局的全部收入截留。

在此时期,西南六省纷纷通电反对军人干政,反对解散国会。

五月三十日,湖南督军谭延闿通电主张调停,淮军老将姜桂题表示附和,并建议邀请冯国璋、张勋、谭延闿等到北京,与王士珍共同组织“调人会议”。

孙中山则反对调停,电促西南六省兴师讨逆。

国民党系的海军总长程璧光,电劝独立各省取消独立,并表明海军始终维护共和的态度。

李烈钧由上海到广州,拟率领在粤滇军张开儒、方声涛两师北伐。

广东督军陈炳焜、广西督军谭浩明与李烈钧联名发出通电,发起滇、黔、川、湘、粤、桂六省联盟。并建议公推陆荣廷为盟主,请陆到广东“主持大计”、“遵守《约法》、拥护共和为始终不渝之宗旨”,又请冯国璋“坚持护法之心”。

唐继尧通电西南各省,建议在广州组织临时政.府,仍推戴黎元洪为大总统。

但是,西南六省内部也有问题,四川方面有川、滇军的冲突,广东方面有滇、桂军的暗斗。由于六省人民具有反对北洋军阀,反对内战的共同意志,并在孙中山的影响下,他们才不能不表示反对督军团的态度,其实并无出兵北伐的意图。

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551章 第三条路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476章 成为无神论者第406章 读书启蒙第346章 驱张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486章 学写诗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88章 大通起义第53章 杨翠喜事件第499章 胡适的留学生活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42章 接任直隶总督第63章 请愿大潮第48章 开滦矿权第14章 平定政变第145章 抢救国会第158章 欧战第17章 驻节朝鲜第139章 庆典第180章 两揖一让第134章 较量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352章 雷声大而雨点小第447章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第259章 北洋军入浙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482章 离开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390章 内幕第530章 白话诗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运动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194章 叙、泸之战第144章 天坛宪法草案第305章 湘东反击战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338章 吉林问题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220章 参加甲午海战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40章 系矫旨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48章 开滦矿权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68章 武昌起义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571章 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不睦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第561章 关于“中基会”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49章 君主立宪第352章 雷声大而雨点小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200章 成立军务院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58章 离开老巢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贵州民九事件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232章 街头一景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566章 胡适的《四十自述》第606章 努力支撑残局第28章 下重药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17章 驻节朝鲜第144章 天坛宪法草案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341章 冯国璋来到京城第15章 挫折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179章 司马昭之心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
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551章 第三条路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476章 成为无神论者第406章 读书启蒙第346章 驱张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486章 学写诗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88章 大通起义第53章 杨翠喜事件第499章 胡适的留学生活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42章 接任直隶总督第63章 请愿大潮第48章 开滦矿权第14章 平定政变第145章 抢救国会第158章 欧战第17章 驻节朝鲜第139章 庆典第180章 两揖一让第134章 较量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352章 雷声大而雨点小第447章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第259章 北洋军入浙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482章 离开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390章 内幕第530章 白话诗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运动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194章 叙、泸之战第144章 天坛宪法草案第305章 湘东反击战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338章 吉林问题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220章 参加甲午海战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40章 系矫旨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48章 开滦矿权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68章 武昌起义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571章 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不睦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第561章 关于“中基会”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49章 君主立宪第352章 雷声大而雨点小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200章 成立军务院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58章 离开老巢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贵州民九事件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232章 街头一景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566章 胡适的《四十自述》第606章 努力支撑残局第28章 下重药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17章 驻节朝鲜第144章 天坛宪法草案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341章 冯国璋来到京城第15章 挫折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179章 司马昭之心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