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下重药

于是,著名的十八条斩罪,就在他的亲自主持制订:

临阵进退不候号令及战后不归伍者斩;

临阵回顾退缩及交头接耳私语者斩;

临阵探报不实诈功冒赏者斩;

遇差逃亡,临阵诈病者斩;

守卡不严,敌得偷过,及禀报迟误,先自惊走者斩;

临阵奉命怠慢,有误戌机者斩;

长官阵殁,首领属官援护不力,无一伤亡,及头目战死,本棚兵丁并无伤亡者,悉斩以殉;

临阵失火误事者斩;

行队遗失军械及临阵未经受伤抛弃军器者斩;

泄露密令,有新增减传谕及窃听密议者斩;

骚扰居民,抢劫财物,奸**女者斩;

结盟立会,造谣惑众者斩;

黒夜惊呼,疾走乱伍者斩;

持械斗殴及聚众哄闹者斩;

有意违抗军令及**本管官长者斩;

夤夜窃出,离营浪游者斩;

官弁有意纵兵扰民者并斩;

在军营吸食洋烟者斩。

最后还有两条:夜深聚语,私留闲人,酗酒赌博,不遵约束,及有寻常过犯者,均由该管官酌量情节轻重,分别插箭责罚;

凡兵丁犯法情节重大者,该管官及头目失察,均分别轻重参革、责罚、记过。

另外,在行军、住宿、操练均有及其详细的规范,严格执行的奖赏或提拔,违者则给予处罚。

光有严酷的斩刑当然不行,还需要有劝人向善的行为规劝。为此,袁世凯编了个顺口溜的《劝兵歌》。要求每个士兵都能背诵,记在心中。

这劝兵歌这样写着: “谕尔兵,仔细听,为子当尽孝,为国当尽忠。朝廷出利借国债,不惜重饷来养兵;

“一兵吃穿百十两,六品官俸一般同;如再不为国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自古将相多行伍,休把当兵自看轻。

一要用心学操练,学了本事好立功;军装是尔护身物,时常擦洗要干净。

二要打仗真勇敢,命该不死自然生;如果退缩干军令,一刀两段落劣名。

“三要好心待百姓,粮饷全靠他们耕;只要兵民成一家,百姓相助功自成。

四莫奸.淫人妇女,哪个不是父母生;尔家也有妻与女,受人羞辱怎能行?

五莫见财生歹念,强盗终究有报应,纵得多少金银宝,拿住杀了一场空;

“六要敬重朝廷官,越份违令罪不轻;要紧不要说谎话,老实做事必然成。

七戒赌博吃大烟,官长查出当重刑;安分守己把钱剩,养活家口多光荣。

你若常记此等语,必然就把头目升;如果全然不经意,轻打重杀不容情。”

这劝兵歌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能看出袁世凯的苦口婆心和用心之良苦。

管理好一个七千人的队伍,又要除旧立新,靠自己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伙人,一个团队的齐心合力。

要找志同道合的管事之人。其一,要可靠;其二,必须要能力强。

首先,他想到了自己的挚友徐世昌。

多方打听,得知徐世昌正因为丧母,在老家丁忧。费些周折,调到了身边。

徐世昌虽是文人,不懂军事,但足智多谋,官场经验老道,办事可靠。

在以后的时间里,一直是充当袁世凯的参谋长角色。

他又请他的朋友荫昌为他举荐人材。因为,他知道荫昌曾经担任过天津武备学堂总办。荫昌推荐了高材生梁华殿和王士珍二人。

接着,袁世凯又从武备学堂物色了冯国璋和段祺瑞。

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没让袁世凯失望,成为他小站练兵的重要帮手。

由袁世凯署名的《训练操法详唽图说》一书,就是出自这三人之手。

这三人后来被称为北洋三杰,也成为了袁世凯的得力干将。

袁世凯确实是在把全部心思,用在新军的训练和缔造上了。在腐.败的晚清的官员中,像他这样认真做事的人,还真不多见。

在别的军中,克扣军饷几乎是惯例,但在他这里,在新建陆军,是绝对不能发生的。

他几乎是亲手把军饷发到士兵手中。

朝廷下了这么大的本钱,建起的这支新军,按说军饷应该不成问题,但无奈清廷的国库太空虚,他们的军饷也常不能保障。

为了拿到军饷,他要到处磕头作揖,多方奔走。

他知道欠军饷对士兵和士气的影响。即便是费尽心思搞到的差事,他为了讨要军饷,实在无路可走,也不惜以辞职给上头施加压力。

有据可查,他曾经几次“一度力辞不干,未得允许”。

每个军队应该都有军纪,这些军纪单纯地看条文,写的也都不错。

最重要的是这些纪律能不能得到执行。

对于这一点,袁世凯恐比谁都清楚。

刚入伍的新兵还好些,已经养成了很多坏毛病的老兵,要他们改起来就难了。

矫往很难不过正,肯定地说,在执行军纪的过程中,袁世凯也确实有一些过头之处。

有些话传来传去就走了样,传到李鸿藻耳中就成了袁世凯嗜杀成性、滥杀无辜。

清流顾名思义,李鸿藻是很看重自己的名声的。袁世凯是他力主推荐的,保举这样一个残暴、跋扈的人多有损于自己的名声呀!

李鸿藻很恼火,长此下去还了得吗?于是授意御史胡景桂参劾袁世凯克扣军饷,诛戮无辜,用人“论情面之大小,馈遗之多寡”。

袁世凯得知消息后,当时就懵了。

是的,他是请辞过几次,但那不是不想干了,而是想把事情做好。

如果他真的不想干了,他干嘛去管欠不欠军饷?他所以敢理直气壮的去请辞,是因为自己明知道会被“未得允许”。

这次不一样了,一看来头,就知道事态有多严重。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很多事是说不清楚的。同样一件事,在特定的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谈是一回事,离开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条件再谈就是另一回事了。

很多的事,可大可小,看怎么说?看来自己不但要把这个位置丟了,弄得不好费尽千辛万苦得来的官位也保不住了。

袁世凯当时的状况有明文记载:“心神恍惚,志气昏惰,所有夙志,竟至一冷如冰。”

有御史参劾,就要派人去查,派人去核实。

袁世凯听说,朝廷是派荣禄牵头来查,心情稍稍安定了一点。

一方面,自己和荣禄关系不错。

另一方面,荣禄是武官,好沟通一些。

碰上个不管三七二十一,认死理的酸文人,那可就惨了。

袁世凯觉得自己总这样的消沉可不行,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这时候,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段芝贵等人走进了了他的营帐。

“袁大人,这还讲不讲理了?别的咱先不说,咱就说一件事,说咱们克扣军饷?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头脑简单的段芝贵,有话憋不住,一进帐就大嚷大叫。

看来,这几个人也都听说了,是来关心自己的。患难见真情,袁世凯很感动,赶紧招呼大家坐。

“其实,这到是件好事。”徐世昌看着段芝贵。

“世昌兄,您说什么是好事?”

都知道徐世昌是个懂事理的人,怎么说出这样的话?不但段芝贵,几个人都不解的看着徐世昌,包括袁世凯。

“我说克扣军饷呀!”徐世昌言到。

“无中生有怎么会是好事?”冯国璋问。

“是呀!世昌兄,您没病吧?”段芝贵睁大了眼睛。

“这说明,参劾咱袁大人的奏折是望风扑影,没有什么根据。”徐世昌说。

“世昌兄,我明白了。除了咱们这里,好像没有不克扣军饷的,所以写上这条,一抓一个准。”

段祺瑞总是比别人反应快些。其他几个人也回过味来,都不住地点头。

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268章 张勋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36章 署理山东第78章 汉口之战第530章 白话诗第97章 中山先生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辞职第2章 小人精第212章 袁世凯发表《宣布帝制案始末》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269章 复辟大戏开锣了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62章 垂钓洹上第162章 国耻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37章 涉外事件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202章 撤销帝制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244章 瀛台“楚囚”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216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479章 新人物第113章 首届内阁第286章 成立军政.府第392章 广东的军事政变第50章 过街老鼠第470章 老骥伏枥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547章 关于东西方文明第162章 国耻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81章 战汉阳第62章 垂钓洹上第593章 苦撑待变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304章 平江阻击战第319章 倡导和平第244章 瀛台“楚囚”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613章 虚位以待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108章 叫嚣战争的人一般是从不上战场的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150章 复古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609章 考据癖第273章 坚守共和第427章 领衔新的教育部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71章 您不走吗第304章 平江阻击战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488章 个人历史上的黑暗时代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573章 当诤友、诤臣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309章 南雄之战
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268章 张勋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36章 署理山东第78章 汉口之战第530章 白话诗第97章 中山先生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辞职第2章 小人精第212章 袁世凯发表《宣布帝制案始末》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269章 复辟大戏开锣了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62章 垂钓洹上第162章 国耻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37章 涉外事件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202章 撤销帝制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244章 瀛台“楚囚”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216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479章 新人物第113章 首届内阁第286章 成立军政.府第392章 广东的军事政变第50章 过街老鼠第470章 老骥伏枥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547章 关于东西方文明第162章 国耻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81章 战汉阳第62章 垂钓洹上第593章 苦撑待变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304章 平江阻击战第319章 倡导和平第244章 瀛台“楚囚”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613章 虚位以待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108章 叫嚣战争的人一般是从不上战场的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150章 复古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609章 考据癖第273章 坚守共和第427章 领衔新的教育部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71章 您不走吗第304章 平江阻击战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488章 个人历史上的黑暗时代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573章 当诤友、诤臣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309章 南雄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