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

大功告成后,志得意满的小徐要返北京复命。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二十日,行前特别演剧招待蒙古官民。

他也有电报告北京政.府:“北京西北边署。○密,抄呈大总统、国务院、段督办、各部钧鉴:树铮现定明早启程还京,蒙官府多员到署送行,颇向树铮作亲切恳挚之谈。晚间邀请蒙官及各使,又各军队连长以上官佐欢宴,仍以演剧娱宾,并阁街通告,撤去卫兵,无论汉蒙商民,贵贱贫富,概许迳入。见观剧者至形拥挤,树铮当众宣言,本晚之聚,所以庆祝蒙疆撤治。久闻活佛官府及各路蒙旗,抱定此意,今竟不待商酌,决然行之,具见爱国之殷,爱蒙之切。而以送呈之责,责之鄙人,鄙人之于此事,关系极切,故庆祝尤虔。为国家及蒙疆庆,为惠临诸君庆,且为己身庆也。

“复致谢到此二十余日,诸荷爱勉。鄙人现在所欲考察,佐将来施设之事,均获指以南针,俾后日得循率而行,尽我棉力,是诸君之赐,不仅鄙人一身,而鄙人乃适当其冲也,是以敬谢之。诚以鄙人到此未久,而各方士夫,相遇极欢,俨同旧友,匆匆南旋,尚有走别未晤者。虽不久辄将复来,而快愉究难自示,想惠临诸君,亦有同此感者,别后当函电相讯,不能寂寞也。树铮言此,重在第一意,当蒙人之赞其自请,蒙既安心,而无论何人开放入览,计必有各国谍者混入其中,可为我国代播也。谨此陈报,统祈钧察。制树铮,哿(二十)二”

小徐是十月二十九日抵达库伦的,十一月二十一日动身回北京,二十四日荣耀凯旋抵达北京。在他一生中,这是最为辉煌的一页:短短二十二天,不费一兵一卒。一枪一弹,完成了外蒙重归版图的事业。

小徐返京后,除了向北京政.府报告,同时有电报告在上海的孙中山先生(11月24日)。中山先生欢欣鼓舞,于二十六日回电祝贺他的成就。

电云:“比得来电,谂知外蒙回,四内响应。吾国久无陈汤、班超、傅介子其人,执事于旬日间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自前清季世,四裔携贰,几于日蹙国百里。外蒙纠纷,亦既七年,一旦复归,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忻鼓舞之不已。”

小徐一直被国民党方面所不耻,先生的这个贺电,还引起了党人凌钺的抗议。

孙中山回复:“徐收回蒙古,功实过于傅介子、陈汤,公论自不可没。”

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有何恩恩怨怨,只要是做了对国家和民族有好处的事,就应当给予肯定,这便是伟人的博大胸怀。

梁士诒也有贺函给小徐,内云:“冒雪北征,保国安边,苦心远识,令人倾倒”云云。

十一月三十日,国务院会议裁撤库伦都护使署,外蒙事务交由筹边使署全权处理。

十二月一日北京政.府明令派徐树铮督办外蒙事宜。

二日,特派徐树铮为外蒙活佛册封专使,副使为恩华、李垣。

十五日段祺瑞率领高级军官百余人,在保和殿为徐树铮举行欢送大会。

十六日徐世昌在怀仁堂召见徐树铮,命他携带七狮金印,授给哲布尊丹巴。

册封活佛的全文是:“外蒙古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汗,赞助取消自治,为外蒙谋永久治安,仁心哲术,殊堪嘉尚,着加封为外蒙古翊善辅化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汗,以昭殊勋。此令!”

十二月二十七日,西北筹边使兼册封专使徐树铮抵达库伦,受到外蒙官民的热烈欢迎。外蒙官府喇嘛以及军商绅庶都郊迎十里,库伦百姓夹道相迎,街肆一律悬旗致庆。

一九二零年元旦举行册封典礼,北京政.府明令授徐树铮勋二位。

接下来,便是徐树铮大展宏图,悉心治理外蒙古。

已经洞察了一切,为了获得蒙人的信任,他一开始就下了一道严令,命在外蒙经商的山西人要和蒙人诚实交易。

原来那时外蒙的贸易,多是掌握在山西人手中,一些山西人常利用赊账方式来引诱蒙人。就是不要现款交易而把他们喜欢的东西先买去,规定一个时间归还。

蒙人因为可以不用现款即可取到其喜欢的东西,于是需要的也买,不需要的也买,山西商人因此生意兴隆。

蒙人交易都是用羊代替货币,如果价格议定了是一百头羊,到了年底偿还期届,山西商人就到蒙人那里去牵走一百四十头羊。

蒙人问为什么要多牵走四十头羊呢?

山西商人说:“羊是要生小羊呀!当时的一百头羊,现在多四十头不是很公道吗?”

蒙人老实而单纯,一想也有道理,就给他们牵去。

其实这极不合理,羊是需要喂养的,不到一年就要增加四十头羊的利息,实在是欺人太甚。

徐树铮一面勒令山西商人不许如此盘剥,又令蒙人不得赊欠,免负重利。即使赊欠,也不许到付账时支付或索取额外的羊只。

因为不能赊欠了,蒙人一开始不很理解,待得知徐树铮的良苦用心后,是感动和感激。于是,小徐更加获得蒙人的拥戴。

同时小徐还设立边蒙银行,总经理是李祖法,发行的钞票是以骆驼队为图案。这自然为商品交易提供方便,也就极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李祖法(1897年-1994年),著名企业家,民国实业家李云书之子,浙江镇海(今宁波市北仑区)人。

一九一七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出国专攻Maimi Univ. 经济 B. A. Yale 经济。一九一九年回国,曾任上海海关部门服务及曾任职经六合公司,后经营保险事业,为永享保险公司董事长。

一九四七年离沪去港,除继续本业外,并致力发展教育事业,尤其为高等教育方面的发达,不遗余力。历任新亚书院董事会主席,清华大学毕业同学会首届主席,中国雅体协会主席,新亚教育文化会董事长等。

与此同时,小徐在可以种菜的地方大力推行种植天津大白菜。在此以前,外蒙根本没有蔬菜吃。这对于改善蒙人的生活和实现营养的全面,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为了开发外蒙地下资源,他从德国聘请化学教授巴尔台从事勘测考查,还拟就了开发计划。

倘若徐树铮全身心治理外蒙,以他的才华和魄力,不消几年一定大有成就,可惜他志不在此。

现在,我们要回过头来看看世界了。

一九一八年一月八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美国威尔逊总统在对国会所发表的著名演说中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他认为这是促进世界和平的“唯一”可行的计划。

这十四点和平原则,后来又另作多次补充。经与英、法、意等国多次协调,协约国各国最终同意,以十四点和平原则作为议和的指导纲领,并在十一月五日正式通知德国政.府。

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一)各国外交公开,禁止秘密国际协定。

(二)平时与战时均尊重海洋自由。

(三)撤除各国经济壁垒。

(四)裁减各国军备。

(五)公平解决殖民地之分配。

(六)归还俄国被占之领土。

(七)归还比利时被占之领土。

(八)撤退法国境内盟军,解决阿尔萨斯(Alsace)及罗伦(Lorraine)问题,并归返法国。

(九)依民族自决原则,重划意大利边界。

(十)依民族自决原则,重划奥匈领域。

(十一)依民族自决原则,重划巴尔干各国边界,恢复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及门的内哥等国的领土。

(十二)土耳其自治,开放达旦尼尔海峡。

(十三)恢复波兰之独立。

(十四)议定宪章,组织国际联盟,保障各国政治独立领土完整,不论国家之大小,一律享受同等权利。

大战结束后,各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被各国公认是重建战后世界和平的原则。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英语: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年12月28日-1924年2月3日),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在佐治亚和南卡长大。博士、文学家、政治家、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

威尔逊少年时代就醉心于政治,四度出任英国首相的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是他心目中崇拜的英雄。

威尔逊十六岁进入戴维森学院,一八八三年,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院,并在三年后获得历史与政治科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议会制政.府:对美国政治的研究》(Congressional Government: A Study in American Politics)。毕业后,先后在Bryn Mawr学院(1885-1888)和卫斯理大学(1888-1890)任学术职。

三十岁开始在大学任教。一九零二年发表的《美国人民史》,被认为是其学术上的最高成就。同年威尔逊出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

一九零九年当选为新泽西州长。

在一九一二年总统大选中,由于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廉•塔夫脱的竞争分散了共和党选票,威尔逊以民主党人身份当选总统。

威尔逊是唯一一名拥有哲学博士头衔的美国总统。一九一九年,威尔逊被授予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一九六二年历史学家对三十一位总统的投票排名,威尔逊高居前四位。

第93章 南北议和第217章 寻求改变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30章 朋友第204章 劝退第269章 复辟大戏开锣了第511章 完婚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547章 关于东西方文明第371章 紧锣密鼓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524章 所谓“问题”与“主义”的论争第487章 民主政体的尝试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612章 维持“法统”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613章 虚位以待第418章 开始革命生涯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148章 袁记约法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286章 成立军政.府第2章 小人精第34章 自保第34章 自保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175章 日本的图谋第258章 浙江局势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411章 点翰林第344章 北归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8章 约定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162章 国耻第38章 高密事件第418章 开始革命生涯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92章 三晋大地的风云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364章 非常选举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137章 名流内阁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554章 出任中国公学校长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246章 人是有底线的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384章 治国策电第137章 名流内阁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93章 南北议和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440章 学科改革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611章 1952年的台湾之行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426章 迎袁专使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603章 终生的夙愿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137章 名流内阁第56章 祸从口出第487章 民主政体的尝试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136章 民心所向
第93章 南北议和第217章 寻求改变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30章 朋友第204章 劝退第269章 复辟大戏开锣了第511章 完婚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547章 关于东西方文明第371章 紧锣密鼓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524章 所谓“问题”与“主义”的论争第487章 民主政体的尝试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612章 维持“法统”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613章 虚位以待第418章 开始革命生涯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148章 袁记约法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286章 成立军政.府第2章 小人精第34章 自保第34章 自保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175章 日本的图谋第258章 浙江局势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411章 点翰林第344章 北归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8章 约定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162章 国耻第38章 高密事件第418章 开始革命生涯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92章 三晋大地的风云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364章 非常选举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137章 名流内阁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554章 出任中国公学校长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246章 人是有底线的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384章 治国策电第137章 名流内阁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93章 南北议和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440章 学科改革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611章 1952年的台湾之行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426章 迎袁专使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603章 终生的夙愿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137章 名流内阁第56章 祸从口出第487章 民主政体的尝试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136章 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