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开始革命生涯

明治维新给日本带来的变化,对中国的革新人士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中国的立宪运动和戊戌变法在很多的方面都是效法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在很长时间里,也是国人新思想、新观念的重要策源地。

这次游学,蔡元培原本打算,用一个月的时间到日本各地考查与学习,但因故而提前回国。

“那时候,我国留日学生,竞唱各省分途革新的方案,各省留学生分出杂志,如《浙江潮》《新湖南》等等。《浙江潮》的主笔,是海宁蒋君百里与诸暨蒋君伯器(蒋观云之子),同学陆军,成绩优异,有‘浙江二蒋’之称。”

从蔡元培的这段回忆中可以看出,他所看重的还是当时的“新媒体”(即杂志)、“新人物”(蒋百里、蒋伯器)、“新思潮”(革新思想)。蔡元培本来就是抱着救国的思想到海外游学,这些爱国、救国、变革、斗争的热潮自然深深地感染着他。

蔡元培游学日本期间,吴稚晖带领一批中国学生到达日本,请求中国驻日使馆为他们联系日本军事学校,屡遭公使蔡钧托词拒绝,双方矛盾加剧。

最后,吴稚晖带领学生们留在使馆,声称公使不答应他们的请求就不离开。双方僵持的时候,使馆干脆叫来日本警察,拘留了吴稚晖,遣散了其他学生。

紧接着,营救吴稚晖便成为中国留日学生的重要活动。当探知日本警方将递解吴稚晖出境后,大家想到的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能有熟悉中国北方情形的人自愿与吴同行,以便随时援救。

蔡元培虽然希望在日本好好游历一番,但在大家需要帮忙的时候,他马上放弃了接下来的行程,主动提出愿与吴稚晖同行。

结果,日本警察将吴稚晖押解到前往中国的轮船上以后,便不再过问。蔡元培与吴稚晖顺利回到了上海。

这便是蔡元培的第一次海外游学。

从日本归来不久, 就发生了南洋公学退学的风潮。

这所学校在课程的设置在当时虽特别先进,但校政管理仍笼罩在封建专制的固执和傲慢之下。尤其是有些教员思想很守旧,还是用过去私塾里那一套对待学生。而学生方面日益受新思潮的熏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萌发了自由自主的意识。这种观念的反差,终于在一次偶然事件中发展成为公开的抗争。

11月中旬,第五班学生误将一瓶墨水放置在讲桌上。国文教习郭某发现后严厉追查,并处罚了无辜学生,激起全班学生的愤怒,一致要求校方辞退郭氏。校方反以“聚众滋事”的罪名,无理开除了全班的学生。此行激起了包括特班在内的全校二百多名学生的强烈不满,大家相约全体退学。

蔡元培同情学生,曾向学校当局交涉,希望能改变无理的决定。但有人说学生此举就是因为他平素提倡民权思想所致,在此情况下,蔡元培只能愤然辞职。

随后他将一部分退学的学生组织起来,征得中国教育会同人的赞同和支持后, 募集款项,聘用义务教员,创办起了爱国学社。

他被推举为学社的总理,也就是校长,该学于1903年初正式开学。

爱国学校的成立,是蔡元培为新教育奔波多年之后,相对独立创办起来的一个教学实体。在这里,他总算可以自主的贯彻自己的教育救国主张了。

而随着一批反清志士的加入和客观形势的推动,蔡元培这位儒者也就开始了革命的生涯。

20世纪初的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发展最快的通都大邑,常能独得风气之先。十里洋场本就鱼龙混杂,信息灵便。 戊戌变法失败后,国内很多仁人志士聚集于此各展宏图。海外反清力量于庚子事变之后气势也越来越强盛,凭借沪上的租界,联络同志,开展活动。

这一时期,忧国的中国精英分子们纷纷走上了暴力推翻满清政权的道路,革命成为风尚。

这些志士们都以为,非颠覆满清政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其时,在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无政府主义的暗杀活动正风靡全球,这同样也被当时中国的热血青年奉为最时髦、最便捷、最有希望推翻一个破落王朝的不二之法。

当时中国的革命党人,在日本的留学生如徐锡麟、秋瑾、汪精卫、任鸿隽、鲁迅等都曾纷纷投身到这股激流飞溅的大潮之中。

这时的蔡元培,英雄豪情丝毫不输于这些革命家们。但是,他比这些年轻人多了一份成熟和周详。

蔡元培主持的爱国学社,其活动主要集中于1903年的上半年。

爱国学社有意仿效日本西乡隆盛等人当年的办学宗旨:“重在精神教育”。以灌输民主主义思想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蔡元培主讲伦理学,在讲课中大力提倡民权、女权,"公言革命无所忌"。

他把返乡闭门著书的章太炎请来教国文。

章太炎在作文课上命学生们各作本人的《本纪》一篇。"本纪"是中国正史中专门记载帝王生平和国家大事的一种体裁,章太炎让学生们自书《本纪》,以示对封建君主专制的蔑视。有的学生在《本纪》中述及自己由保皇到革命的思想转变过程,章太炎便用自己摆脱束缚的体验来鼓励他们。

吴稚晖授课时则用严复译的《天演论》作为课本。

学社最富特色之处是学生自治制度。学生在校内享有很大的权利和自由。住宿生实行自治制,设有评议会,监督学校行政和学生操行。

有的高年级学生还充当寻常班的教师,更促成了一种平等地氛围。学生们经常同教师一起外出参加政治活动,学社在教育上的创举和活跃的政治风气,吸引了许多青年前来就学。

爱国学社的师生还经常在社会上公开进行政治宣传。

地处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之南,同孚路(石门一路)之西,旧址在今泰兴路南端,有一个曾叫做张园的所在。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前,这块地方还不是弄堂,而是繁华上海的缩影。是那个时候公认的上海私家园林之最。是游乐场,也是体育场,能办私家茶话会,也能办公开演说。这里,人们甚至可以乘坐过山车。

张园安垲第大洋房是张园的地标性建筑,爱国学社的师生每月都要到张园安垲第演说一次。与会演说者都极力主张革命,以吴稚晖的演说最具风采。章太炎有时并不演说,只是大叫"革命,革命,只有革命",同样博得听众们热烈欢迎。

爱国学社还附设蒙学堂,创立童子会,出刊《童子世界》。东京留日学生组成拒俄义勇队后,爱国学社社员也准备组织。恰好南京陆师学堂发生学.潮,退学学生章行严(士钊)、林砺来沪联系加入。

不久,陆师学生四十余人都编入爱国学社学籍,在校成立军国民教育会,开始进行军事操练。36岁的蔡元培脱去长衫,与学生共同操练,躬身实践其“尚武求强”的主张。

学社与其是学校,不如说是鼓动革命的机关,事实上也确为为辛亥革命培养了众多的革命战士。

蔡元培曾经回忆说:“自组织爱国学社,我已离开公学为学社教员。那时候同任教员吴稚晖、章太炎诸君,都喜言革命,并在张园开演说会,凡是来会演说的人,都是讲排满革命的。我在南洋公学时,所评改之日记及月课,本已倾向于民权女权的提倡,及到学社,受热烈环境的影响,遂以公言革命无所忌。”

又回忆说:“自36岁(1902年)以后,我已决意参加革命工作。觉得革命自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在爱国学社中竭力助成军事训练,算是下暴动的种子。又以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于爱国女学,预备下暗杀的种子。”

1904年底,蔡元培联络江浙一带的同志,一起成立了近代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蔡元培被推举为会长。

光复会又名复古会。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冬,由王嘉伟、蒋尊簋、陶成章、魏兰、龚宝铨等人在东京酝酿。次年初又经陶成章、魏兰回上海与蔡元培商议,至同年11月,以龚宝铨组织的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为基础,在上海正式成立。

该会的主张除文字宣传外,更以暗杀和暴动为主要革命手段。光复会积极联络会党、策动新军,主要活动范围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

光复会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三大革命组织之一(其他两个是同盟会、华兴会)。总部设在上海新闸路仁和里,后迁三马路保安里。

光复会的入会誓词是:“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

蔡元培的学生俞子夷回忆说:“将近寒假前,蔡师与我谈起组织问题,他提示几点纲要,嘱我起草一种章程,会名定‘光复’,以示光复我们汉族祖国之意……章程以外,有一套通信用的暗语,多以商业中词汇语句作代,例如:‘销路畅’代‘工作顺利’,‘生意不好’代‘情势不利’之类。成员亦各有一类似店号的代用姓名,例如我的代号是‘怡康’。

“更有一套相见时探询用的暗语,例如:你认识黄先生吗(是否成员)?何时认识(参加年月)?何地认识(入会地点)?问答时,必须做些手势,例如问答那一题时,右手伸中指,无名指,小指并置右膝上,问答另一题则须头向左看看。据说此种方式均是模仿会党的做法。从此等情况看,那时发起组织的光复会,是个秘密的暗杀团体。”

可见光复会在蔡元培等人的领导之下,不但有明确的纲领,而且出于革命斗争的需要建立了颇为严密的组织纪律。

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451章 百花齐放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32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37章 涉外事件第78章 汉口之战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336章 张瑞玑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45章 积重难返第28章 下重药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414章 大刀阔斧第220章 参加甲午海战第414章 大刀阔斧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166章 实情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38章 高密事件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166章 实情第383章 风口浪尖的黎元洪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491章 求博第294章 曹锟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198章 广东也宣布护国独立第187章 唐继尧第194章 叙、泸之战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203章 逼得哑人说话第59章 主持立宪和署理外务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124章 八大政纲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496章 胡适的忧虑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486章 学写诗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405章 八股文第583章 祸不单行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70章 呼声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359章 唐联帅出走第249章 就职第153章 白朗起义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172章 派系争斗第381章 河南的战火第31章 戊戌变法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232章 街头一景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16章 柳暗花明第530章 白话诗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第194章 叙、泸之战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524章 所谓“问题”与“主义”的论争第170章 汪凤瀛和梁启超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137章 名流内阁第344章 北归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39章 全力追剿
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451章 百花齐放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32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37章 涉外事件第78章 汉口之战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336章 张瑞玑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45章 积重难返第28章 下重药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414章 大刀阔斧第220章 参加甲午海战第414章 大刀阔斧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166章 实情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38章 高密事件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166章 实情第383章 风口浪尖的黎元洪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491章 求博第294章 曹锟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198章 广东也宣布护国独立第187章 唐继尧第194章 叙、泸之战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203章 逼得哑人说话第59章 主持立宪和署理外务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124章 八大政纲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496章 胡适的忧虑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486章 学写诗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405章 八股文第583章 祸不单行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70章 呼声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359章 唐联帅出走第249章 就职第153章 白朗起义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172章 派系争斗第381章 河南的战火第31章 戊戌变法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232章 街头一景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16章 柳暗花明第530章 白话诗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第194章 叙、泸之战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524章 所谓“问题”与“主义”的论争第170章 汪凤瀛和梁启超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137章 名流内阁第344章 北归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39章 全力追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