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人事安排

洪宪垮台,护国成功,梁启超和蔡锷这师生二人成为当时众望所归之人。

黎元洪极渴望能获得护国军方面更多的支持。有人向黎建议,礼聘梁启超为总统府秘书长,这正和黎元洪意。

七月一日黎元洪致电梁启超:“屡承来训,虑远思深,谋国之心,家居弥笃。泰山北斗,景仰为劳。亦每知读礼之时,不敢以阁员相浼,然万端待理,棼如乱丝,辱以庸才,丁兹危局,设使旧鼎覆餗,沦胥以灭,既负人民望治之心,亦违先生救时之愿,窃不自揣,欲以本府秘书长相屈,既无嫌乎夺情,且可资乎论道。先生模楷人伦,万流仰镜,倘肯垂念邦国,当不忍金玉尔音。敢布寸心,拥彗俟命。”

梁启超是何等聪明之人。又何尝不知道这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所以婉言谢辞。

黎元洪自是不肯放弃,随后多次致书遣人邀梁入京,“赞襄一切”,并命公府收支处自七月份起月赠津贴二千元。

其中有一致梁函写道:“自违尘教,裘葛载更。岭树江云,迢迢千里,虽鳞鸿多便,邮电常通,而仰企之怀,未足罄其万一也。徐君佛苏到京,询悉素履安和,旅祺清适,欣慰不可言喻。国家多故,祸变相寻,赖执事奔走提倡之功,与夫调护斡旋之力,幸得由剥而复,转危为安。元洪不才,亦获随诸君子后,共荷钜艰,凡百措施,均资指导,嘉猷伟略,薄海同钦,此固民国无疆之休,非仅私幸已也!

“现在国会将开,人心粗定,而茫茫前途,来日大难,一切建设问题,非得宏才卓识如执事者,从容坐论,随事谘商,长夜冥行,其何能淑?前曾奉上一电,敬迓高轩,适执事俨然在忧服之中,哀毁已甚,未便固请,然引伫足音,寸阴若岁,自夏徂秋,虚席以待者,亦既三阅月矣!屈指读礼之期,行满百日,为国夺情,万民所望,睹此危局,宁忍恝然。伏乞台从北来,克日命驾,慰我饥渴,示我周行,九顿以请,幸毋遐弃,鉴此微忱。”

足见黎元洪是心诚至极、求贤若渴;但梁启超还是不为所动。

民国五年双十节,黎元洪以共和重建为名,发表了一大批授勋令。

首授孙中山大勋位;蔡锷、唐继尧、陆荣廷、梁启超、黄兴、岑春煊六人以勋一位;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三人以一等大绶宝光嘉禾章。

勋章颁赠得很多,可谓阳光普照。既有西南护国起义的诸多将领,又有北洋派所有拥有兵权者,甚至逊清皇室之世续、载涛、绍英等也都榜上有名。有鱼龙混杂和勋章如雨之嫌,但是,中山先生和护国元勋获得高勋位,毕竟意义重大。

段祺瑞的国务院关于上层和地方的人事安排,也陆续出台:

六月十三日令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令王式通为国务院参议。

三十日政.府人事大改组,批准原外交总长、交通总长曹汝霖,内务总长王揖唐、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农商总长章宗祥、教育总长张国淦辞职。

同时任命唐绍仪为外交总长、许世英为内务总长、陈锦.涛为财政总长、程璧光为海军总长、张耀曾为司法总长、孙洪伊为教育总长、张国淦为农商总长、汪大燮为交通总长、段祺瑞自兼陆军总长。

唐绍仪未到任以前陈锦.涛暂兼外交总长,张耀曾未到任前,以张国淦兼司法总长。

七月十二日再局部改组,以孙洪伊为内务总长、范源濂为教育总长、许世英为交通总长。八月一日改派谷钟秀为农商总长,张国淦任总统府秘书长。

七月六日,决定对于各省军政首长的名称加以修改,在官制未定以前,各省督理军务长官改称督军,民政长官改称省长。

陆续任命张作霖为奉天督军,孟恩远吉林督军,张怀芝山东督军,赵倜河南督军,阎锡山山西督军,冯国璋江苏督军,张勋安徽督军,李纯江西督军,李厚基福建督军,吕公望浙江督军,王占元湖北督军,陈宦湖南督军,陈树藩陕西督军,蔡锷四川督军,陆荣廷广东督军,陈炳焜广西督军,唐继尧云南督军,刘显世贵州督军。

朱家宝为直隶省长,郭宗熙吉林省长,毕桂芳黑龙江省长,田文烈河南省长,沈铭昌山西省长,齐耀琳江苏省长,倪嗣冲安徽省长,戚扬江西省长,范守佑湖北省长,张广建甘肃省长,杨增新新疆省长,朱庆澜广东省长,罗佩金广西省长,任可澄云南省长,戴戡贵州省长,胡瑞霖署福建省长,孙发绪署山东省长,张作霖兼署奉天省长,吕公望兼署浙江省长,陈宦兼署湖南省长,陈树藩兼署陕西省长,蔡锷兼署四川省长。

朱家宝兼署直隶督军,毕桂芳兼署黑龙江督军,张广建兼署甘肃督军,杨增新兼署新疆督军。

湖南督军陈宦未到任前以陆荣廷暂署,广东督军陆荣廷未到任前以龙济光暂署。令汤芗铭为广东查办使,李烈钧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上层和各省军政首长名单,是煞费若心的。一方面要促进南北统一,兼顾方方面面,特别是北洋系和护国军方面。另一方面也面对实际。

这次人事安排,无论帝制与反袁派,在位和不在位的,都给予一定的位置,在安排上算是尽了最大努力。

这应该是总统府与国务院方面协商和妥协的结果。

从黎元洪方面要倾向护国军一些,而段祺瑞则要努力巩固北洋势力。但是,肯定地说,主导意见是来自段祺瑞。

新政.府本意想在各省实现军民分治,所以只有少数省份是以督军而兼署省长的,署是临时性质。

四川、湖南、广东、广西这四个省人事是老大难。新政.府不管动机如何,如此安排不但不能平衡各方面矛盾,简直是播下了战争种子,成了制造了纷乱的根源,尤其是对湖南。

为什么不维持汤芗铭的湖南督军而改派使他为广东查办呢?原来就在发表各省督军名单的前两天,湖南出了事。

湖南宣布护国独立时,北洋军第六师在湘西,安武军倪毓棻部在岳州。汤芗铭能指挥的,只有北洋军一个混成旅。由旅长车震率领,驻扎在长沙附近。

这时候,广西军已有一部分到达衡阳和宝庆。陆荣廷以护国军湘、粤、桂联军总司令身份,于六月初由广东开到湖南,进驻衡州。

在湖南内部,赵恒惕等已组成了湘军两师,湘西一部分民军也开到长沙附近成立了一个师。这是个剑拔弩张的局面,北洋军与护国军无法和平相处,随时可能发生冲突。

汤芗铭的处境和陈宦在成都差不多,既不能指挥驻扎在湘西、湘北的北洋军,又不能指挥湖南的民军和桂、粤的客军。

最糟的是湖南人恨透了这个杀人如麻的汤屠户,各路民军要围攻长沙,以及国民党人要用手枪和炸.弹对付汤的风声传遍了长沙城。七月四日深夜,汤芗铭在惶惶不可终日中离开了长沙。

汤芗铭走后,湘军已成立了三个师,师长是陈复初、赵恒惕、陈忠洵。曾继梧以湘军第一军长暂代湖南都督,龙璋暂代湖南民政长。随后程潜以湖南护国军总司令名义由云南到了湖南,他的部队改为湘军第四师。

汤芗铭的离去,并未减轻湖南的矛盾和冲突,而七月六日北京政.府又发表陈宦为湖南督军兼署省长,陈宦未到任前,派陆荣廷署理督军和省长,这个命令使湖南更加复杂了。

在段祺瑞看来,无论袁世凯有千错万错,陈宦都不应该做出与袁绝交的事,太不够意思了。天下人都可这样做,唯有你陈宦不行。或许段祺瑞对陈宦原来就没有好印象,现在则恶劣至极。那么段又为什么同意派陈为湖南督军兼署省长呢?这是由于黎元洪坚决主张必须给陈一个督军职务。

当汤芗铭逃离湖南后,段打算迅速派遣一支北洋军进驻湖南,又苦于无兵可调。恰好这时陈宦由四川撤出时,手上还有两旅兵力,派他就近入湘,既可敷衍黎,也算是给陈一个落脚之地。

这道命令立刻引起了湖南人民的激烈反对。湖南人好容易赶走了一个北洋军阀,怎能接受再来一个北洋军阀。为抵制北京政.府的任命,湖南各界推举年已七旬的刘人熙为湖南都督。为什么推刘呢?因为刘人熙以前做过广西藩台,与桂军陆荣廷颇有渊源,想通过刘的关系取得桂军协助抗拒北洋军。

陆荣廷支持湖南人民这个行动,因为桂军也不希望北洋军大举进驻湖南。北洋军入湘不但遭到湖南人民和滇军、桂军的抵制,其他党派人士如熊希龄、范源濂等也很反感,这些人很希望调蔡锷回到湖南,国民党人士则希望以由美返国的黄兴来担任湘督。可是蔡、黄两人均无意于此职。黄兴推荐谭延闿,谭在各方都有很好的人缘,只不过和北洋系的关系不够深。

这时候的陈宦可谓是四面楚歌。世界上的事有时是很不公平,窃国大盗袁世凯干了那么大的坏事,还能风风光光地的下葬,但陈宦这个上了袁世凯贼船的人,却不能被反袁派们所谅解。而袁系的人又因他的背叛而不待见他。

识时务的陈宦知道自己不合适干到湖南任职,主动表示辞去湘督。而段祺瑞也清楚,如果硬性派北洋军人入湘,必会引起战争。因此他于七月十六日改派刘人熙为湖南督军,并下令把第六师由湘西调回江西,第七师由四川调往洛阳,第三师也由四川调回岳州。

段祺瑞本来预定的计划是派第三师师长曹锟继陈宦以后的湖南督军,可是,段自己觉得他在北京的基础尚未稳定,必须有一个可靠的北洋大将在自己身边,以加强自己的地位,因此选中了曹锟。曹一直给人印象是“老实人”,所以段调曹为直系督军,同时把七月间开回岳州的第三师分批调回北方。

这并不等于段完全放弃湖南,因为他又安了一个棋子在湖南,即派他的内亲吴光新率领北军第三旅接防岳州。这当然是埋伏吴做为将来湘督的打算。正所谓天下事如要人莫知,除非已莫为。段内定吴为湘督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湖南,当然又引起湖南全省激烈的反对,甚至公开宣称为了抗阻北洋军,不惜一战。

段祺瑞总算领教了湖南的强硬,大概也知道了即便是他这样的大权在握,也不能为所欲为。于是在八月三日下令改派谭延闿为湖南省长兼署督军。

谭延闿是反袁的,他在湖南很得人望。癸丑二次革命失败后,他承当一切湖南的责任。袁世凯调他和赵恒惕赴京,赵被囚,他亦形同软禁,有这段经过,更使他在湖南受人爱戴。

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40章 系矫旨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62章 垂钓洹上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354章 李纯突然暴死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50章 过街老鼠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33章 告密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411章 点翰林第213章 陕西、湖南护国独立第38章 高密事件第166章 实情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522章 杜威来华讲学意义深远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472章 永远活着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249章 就职第174章 列强的干涉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97章 中山先生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519章 五四运动中的胡适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499章 胡适的留学生活第53章 杨翠喜事件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213章 陕西、湖南护国独立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428章 大学令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361章 “自治”运动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88章 大通起义第188章 熔岩涌动第42章 接任直隶总督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614章 转折点第434章 知难而上第92章 三晋大地的风云第182章 开张第409章 怪八股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16章 柳暗花明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队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7章 奇遇第612章 维持“法统”第480章 改名字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259章 北洋军入浙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40章 系矫旨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62章 垂钓洹上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354章 李纯突然暴死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50章 过街老鼠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33章 告密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411章 点翰林第213章 陕西、湖南护国独立第38章 高密事件第166章 实情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522章 杜威来华讲学意义深远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472章 永远活着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249章 就职第174章 列强的干涉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97章 中山先生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519章 五四运动中的胡适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499章 胡适的留学生活第53章 杨翠喜事件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213章 陕西、湖南护国独立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428章 大学令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361章 “自治”运动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88章 大通起义第188章 熔岩涌动第42章 接任直隶总督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614章 转折点第434章 知难而上第92章 三晋大地的风云第182章 开张第409章 怪八股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16章 柳暗花明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队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7章 奇遇第612章 维持“法统”第480章 改名字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259章 北洋军入浙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