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

张作霖获悉曹锟兄弟态度转变后,知道直奉之战已不可避免,但对曹电不能不答复:

“顷接曹巡阅使通电,谅已达览。惟对于此次奉军入关经过情形,确与事实不符,当再详晰陈之。查从前奉军原驻关内者,不过一师两旅,直皖战争以后,因京畿地面空虚,酌增两旅。并经曹使面告以南方不靖,请以西师兵力援助。年余以来,奸人挑拨,猜疑叠起。作霖鉴于各方情势,为息事宁人计,即于今年一月决计撤回。乃甫经动议,大总统饬派鲍总长,曹使遣其令弟曹省长,先后东来,谆谆挽留,曹使来电,且有‘弟如决计撤兵,兄即辞职’之语,电牍具在,可复按也。

“作霖当时以大总统既再三传谕,曹使又情意殷殷,公义私情,无可诿卸,即允遵谕留驻。惟各军久驻关内,训练检阅,劳逸不均,当拟先行输入一部分换防,并与曹省长高洽,酌添少数军队,以资联防。曹省长并谓:‘奉直两军驻在一处,且看有无冲突’一语,时有大总统所派之鲍总长在座,共见共闻。论为‘既无中央明令,又不知会地方长官。’然则鲍总长非大总统特派之总长,曹省长非直隶之长官乎?且此次所称奉军所驻地点皆从前奉军原驻之地,并未扰及人民一草一木。乃前队甫经过津,而曹省长即弃津不顾,马厂驻军亦弃炮退走,涿州琉璃河方面则挖壕备战,郑州方面则积极调兵,对于奉军决战之阴谋,乃完全披露。

“而吴佩孚平日所谓‘不扫灭奉天,不能横行’之声言,与曹使从前之巧使吴佩孚詈段合肥,而个人则以‘并不知情’四字为隐身符,其策划乃复施于作霖矣。此即奉军进兵之事实,与曹使所谓‘竭力容忍,多方退让’之经过情形也。至于统一问题,作霖通电措词,系‘以武力为统一之后盾’,曹使颠倒其词,竟称谓‘武力统一’,则此电文具在,乃欲以一手掩尽天下耳目耶?总之奉军如无益于直,则撤退可也,留之何为?留之而又诬其启衅,诬其扰民,其心安在?种种事实,谁为启衅?是非功罪,自有公论,决非口舌笔墨所能强辩,霖与曹锟亦决不作此无谓之争。第恐真相不明,听闻淆乱,用再通电陈明,敬希鉴谅是幸。”

这时,赵尔巽等调解人还在作最后努力。

张作霖于一九二二年四月二十三日电复诸调人:“如仲帅(曹锟字仲珊)到津,自当即日就道,共商解决。”

诸调人于是联名致电吴佩孚:“时局风云日趋险恶,弟等上感元首敦迫之谊,下聆国民呼吁之殷,业于个日联电仲帅雨帅,请其约日莅津晤商,以资解决,并请双方先将前线军队约退,以安人心。当时本拟同电奉邀,恐因洛阳地方重要,台旌未便遽离。故拟俟仲雨两帅面晤后,再由仲帅面约。台端热诚谋国,统一南北之举,研究经年。现雨帅皓电既以促成统一为言,是与执事所抱意见已相符合,将来会议以后,公开讨论,必能持平解决,以民意为从违。万垦台端于此最近期间,力持坚忍态度,以待调人之进行,是所切盼。”

吴佩孚对调解人的电报根本不予理睬。

四月二十五日,张作霖终于翻脸了,他发表通电痛骂他的亲家曹三爷,骂曹一生行事模仿他的“祖先”曹操,是个口是心非的奸雄。

电云:“我哥通电,均经奉复。对于奉军入关一事,大意尚须奉质者,请再详言。来电所称‘不奉中央明令,不告本地长官’两语,已将奉军经过事实,明白通电。其是否不奉中央明令,不告地方长官,明眼人皆能明晰。弟姑援一成例言之,为我兄弟相共研究之资料。前年直皖战争,我兄首统雄师,直趋畿甸,岂亦奉有中央明令耶?涿洲、良乡、琉璃河附近,皆京兆尹地面,非直隶辖境,亦通知该管长官耶?至于武力为统一之后盾,决非‘武力统一’四字所能解释。

“就使断章取义,为谋统一而兴兵,较之为地盘而兴兵,为公为私,岂可同日而语耶?试问上年湘鄂之战,为公乎?为私乎?如其为公,何以不予督军,则称菊人先生,顿兵衡阳,以为要挟。任为巡阅使,则称我大总统。决水灌堤,以祸人民也。昔贤云:‘苟不欲人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我哥不此自责,而乃强诬奉军以不奉命令,武力统一,何不稍加反省,乃竟冲口而出也?吴佩孚之骂段合肥也,吾哥曾嗾使之,此吾哥与弟亲言,不敢相诬也。今则以施之合肥者,将施之于弟矣。

“犹对众通电云:‘事事退让。’只许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虽魏武一生得意之语,后世即以此为奸雄二字之歌诀。在汉魏专制时代则可耳。若大同之世,天下为公,一举一动,皆当适合人民公意。项城晚年一用手段,则群起而指摘之,卒致败亡,近事可为殷鉴。吾兄老矣!文字之间,或未暇详究,一味以罪恶加人为快,而自忘其躬自蹈之也。与其使天下后世阅吾哥之通电,摘其阴私而诟谇之,不如俯采微言,自为更正,不失为改过不吝之英雄也。诗云:‘慎尔出言’,愿吾哥三复之,无听市井无赖之狺狺狂吠,犹掀髯大笑,以为得计,则非弟所敢知矣。”

时局演变到此,已不可收拾。

在张作霖“击鼓骂曹”的通电当日,以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人齐燮元、陈光远、萧耀南、田中玉、赵倜、冯玉祥、刘镇华等联名通电宣布张作霖的十大罪状。

电云:“国民苦胡逆张作霖久矣。曩以国家多故,犯而不校,启大盗自新之路,存上天好生之德,涵育包荒,以有今日。斯因父老昆仲夙昔所怨责,而佩孚等所内疚神明者也。狼子野心,非我族类,德不能化,语不能感,矫命乱纪,犯阙称兵,罪恶贯盈,末日已至。长此容忍姑息,既无以拯国民水火之苦,更无以答友邦希望之诚。用敢厉兵秣马,整饬戎行,直揭罪魁,昭告中外。张作霖包藏祸心,窥窃神器,盗取图谋统一之名,阴行破坏统一之实。曩岁国民大会,原期排难解纷,而张则力阻其成。比年西南北犯,无非增长内乱,而张则甘为作伥。近复勾结叛逆,四出构兵,障碍统一。其罪一。

“梁士诒洪宪祸首,张作霖则举为总揆,张勋复辟罪魁,张作霖则邀求巡阅,倒行逆施,危害国体。其罪二。害莫大于祸国,奸莫甚于通外,张作霖兼而有之。嗾使耿玉田运械俄人,诱致蒙匪。袒护梁士诒直接交涉,断送青胶。勾通外人,贻祸祖国,稍有人心,何忍出此!其罪三。华会告终,友邦劝裁无用之兵,而张作霖则招匪以为兵。青岛收回,吾国视为新硎之试,而张作霖则运匪以扰鲁,丧心病狂,负罪友邦。其罪四。国之与立,惟在法纪,破法乱纪,张实作俑,以法令为刍狗,视元首若弁髦,法纪荡然,政纲解纽,擅调军队,挟制中央,垄断政权,屡召会议于京津,威迫河间,突然进兵于浦口,兹复陈师入关,危及元首,破坏法纪。其罪五。

“京师首善之区,中外属目,秩序森严,自张派奉军盘据,白昼劫掠,跋扈恣睢,闾阎则一夜数惊,商贾则谈虎色变,政以盗成,贼为民害,豺狼当道,狐鼠横行,纵匪殃民。其罪六。设官守土,各有其责,疆域攸分,界限斯判。特别三区,原属直省管辖,京兆、津沽,原为直军驻守。乃以德报怨,任其宰割,既占察哈尔,复据热河。京畿首都,乃成盗匪之外府;津沽要地,尽为盗匪之防区。既让小站、马厂,又让静海、天津、彼竟得陇望蜀,占据永清、霸州,进窥保阳。让之不已;无所逃避,守土保民,义无反顾。彼先开衅,黩武逞兵。其罪七。昔截秦皇岛军械,今劫三家店军火,攫取饷糈,则竭泽而渔,剽窃金钱,则囊括以去。致使陆海各军饷糈无着。曩昔叶恭绰长交,则受贿三百万。近今梁士诒入阁,又报效四百万。张弧发行公债,则更所入无算。劫掠饷械,行同盗匪。其罪八。

“帝制安福之党,则盘据要津。梁、叶、张弧之辈,则援为护符,所有作奸犯科,亡命盗匪,无不收纳。关外为胡匪发源地,辽沈为罪人逋逃渊薮,招亡纳叛。其罪九。次山、金波、有恒义父也,而背叛之。阁忱、曙村、香岩兰友也,而驱逐之。孙烈臣、汤玉麟贫贱交也,而猜疑之。秘使耿玉田诱致蒙匪,乃毙之于狱以灭口。狼若吕布,凶逾朱温,残杀同类。其罪十。综其罪孽,擢发难数,穷凶极恶,豺狼不食。作霖不死,大盗不止,盗阀不去,统一难期。若其肆虐,永为民害,则人道可以不存,国法可以不立,白山黑水之马贼,得以纵横一世,驰骋中原,国家之体面何在?国民之人格何存?佩孚等既负治盗剿匪之责,应尽锄奸除恶之义。爰整义师,歼厥巨魁,以泄公愤,以快人心,罪止一人,胁从罔治。凡为前途倒戈,咸为名哲之士。若其徘徊歧路,必贻附逆之羞。敌忾同仇,独夫气沮。人心厌乱,天意亡胡。从此残暴既除,和平可睹,障碍既去,民国以安。仅此露布,中外共鉴!”

在电报发出的这一天,吴佩孚已亲临前线。

直军的部署,悉由吴佩孚发号施令,这时直军动员的已有十二万人。在洛阳的是陆军第三师,在琉璃河的是第九师,在陇海东的是十一师,在洛郑间的有第二十和二十四两师,二十三师在涿州、良乡一带,二十五师在武胜关,二十六师在德州、保定一带,第五混成旅在郑州、山东一带,十二、十三、十四三混成旅在保定、涿州等处,一、二、三、四、四个补充团在涿州、良乡等处,共计有八个师五个混成旅三个团的兵力。

吴佩孚决定以洛阳为根据地,大队集中郑州,分作三路进兵:

第一路沿京汉路向保定前进,迎击长辛店一路的奉军,以京津为目的地。

第二路侧重陇海路,联络江苏的兵力,以防制安徽马联甲的旧部和浙江卢永祥的袭击。另又分出一支沿津浦路北上,和东路张国溶联络,攻击奉军的根据地。

第三路是冯玉祥的部队和陕军,集中郑洛一带,坚守根据地,并为各方接应。

四月二十六日,冯玉祥率领第十一师(冯自兼师长),陕军第一师(师长胡景翼)及北洋军第四混成旅(旅长张锡元)各部到达洛阳。

吴佩孚本拟与冯见一面,因前方军情紧急,只得先一天出发,留下手令派冯为援直陕军总司令,并代行直鲁豫巡阅副使职权,后方各军均归节制。

冯军的迅速开到,使赵倜的宏威军不敢轻于发动。

四月二十六日,徐世昌下令双方军队接近地点一律撤退。

令云:“近日直隶、奉天等处军队移调,遂致近畿一带,人情惶惑,闾阎骚动,粮食腾踊,商民呼吁,情急词哀。迭据曹锟、张作霖等电呈,声明移调军队情形,览之殊为惄然!国家养兵,所以卫民,非以扰民也。此岁以政局未能统一之故,庶政多有阙失,民生久伤憔悴,力谋拯救之不遑,何忍斲伤之不已!本大总统德薄能鲜,不能为国为民,共谋福利,而区区蕲向和平之愿,则历久不渝。该巡阅使等相从宣力有年,为国家柱石之寄,应知有所举动,民具尔瞻,大之为国家元气所关,小之亦地方治安所系。念生民之涂炭,矢报国之忠诚,自有正道可由,岂待兵戎相见。特颁明令,着即各将近日移调军队,凡两方接近地点,一律撤退。对于国家要政,尽可切实敷陈,以求至中至当之归;其各协恭匡济,奠定邦基,有厚望焉。”

北京的外交团鉴于战争将波及外人安全,先后向北京外交部递了三个警告书。

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243章 无奈离开老窝第496章 胡适的忧虑第354章 李纯突然暴死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68章 武昌起义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39章 全力追剿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第549章 神会大师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106章 小德张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96章 风云突变第108章 叫嚣战争的人一般是从不上战场的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249章 就职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63章 请愿大潮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470章 老骥伏枥第519章 五四运动中的胡适第249章 就职第132章 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78章 汉口之战第57章 管见十条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562章 改组“中基会”的风波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45章 积重难返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397章 改称大元帅第5章 去买官第174章 列强的干涉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124章 八大政纲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运动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566章 胡适的《四十自述》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479章 新人物第134章 较量第465章 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第129章 谁是幕后指使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345章 张毒菌第4章 当官真好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150章 复古第141章 “泥菩萨”离开老巢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219章 成了中国海军的一员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286章 成立军政.府第145章 抢救国会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475章 读书和启蒙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220章 参加甲午海战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603章 终生的夙愿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609章 考据癖
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243章 无奈离开老窝第496章 胡适的忧虑第354章 李纯突然暴死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68章 武昌起义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39章 全力追剿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第549章 神会大师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106章 小德张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96章 风云突变第108章 叫嚣战争的人一般是从不上战场的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249章 就职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63章 请愿大潮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470章 老骥伏枥第519章 五四运动中的胡适第249章 就职第132章 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78章 汉口之战第57章 管见十条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562章 改组“中基会”的风波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45章 积重难返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397章 改称大元帅第5章 去买官第174章 列强的干涉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124章 八大政纲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运动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566章 胡适的《四十自述》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479章 新人物第134章 较量第465章 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第129章 谁是幕后指使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345章 张毒菌第4章 当官真好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150章 复古第141章 “泥菩萨”离开老巢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219章 成了中国海军的一员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286章 成立军政.府第145章 抢救国会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475章 读书和启蒙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220章 参加甲午海战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376章 奉直大战如箭在弦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603章 终生的夙愿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609章 考据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