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参加甲午海战

一八九一年五月,清廷进行例行的海军大校阅,黎元洪所在的“广甲”舰,也参加了这次以北洋海军为主体的海上演练活动。

校阅进行了十八天,行程三千余里。演练时各舰或炮击模型舰,进行实弹射击,或变换队形,相互掩护、迂回进攻、有序后撤。

一艘艘战舰在海上乘风破浪,很威风也特别有气势。主持演练的李鸿章看到这胸伟壮观的一幕,心潮彭湃。

事后他自豪地向朝廷奏报:“纵观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目前限于饷力,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

由于在演练中,“广甲”号和黎元洪表现突出,黎元洪演练结束不久,就被提升为“旨准以千总尽先补用”。

一八九二年,黎元洪的职务晋升为二等轮。

一八九三年,署理二广总督的李鸿章,因黎元洪“频年操巡,久历风涛,著有劳绩”,“奏保赏戴五品顶戴”,黎元洪由六品官升五品。

一八九四年四月,清廷进行又一次海军校阅。这一次比上一次规模还大,北洋海军全数参加,南洋海军六艘战舰,广东水师的“广甲”、“广乙”、“广丙”三舰参加。

黎元洪随舰前往,同样表现出色。特别是他负责保养的“广甲”舰,在校阅中机械性能的表现,引起了海军内行人的关注。

由于黎元洪忠于职守,技术水平高,判断故障和排除故障的能力强,而深得“广甲”号上各级官长的看重。又因为他为人厚道,真心待人,在同舰官兵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军官中的佼佼者。

北洋海军,自一八七五年由李鸿章创建以来,陆续从英国、德国购进军舰,这时已有大小战舰二十五艘。全军由提督统领,设有总兵二员、参将四员、游击九员、都司二十七员、千总六员、把总九十员、经制外委四十员。有一套机构齐全、系统完备的体制。在当时的世界海军中排名第六,总体实力已经超过日本。可以说,已经摘掉了海军落后的帽子。

前边提到过,一八九四年七月二十五日。日军在没宣战的情况下在朝鲜牙山对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同时在丰岛海面偷袭中国商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九月十二日,以北洋海军为主,包括黎元洪所在的“广甲”号共计十二艘战舰,在海军提督丁汝昌的率领下前往迎敌。

九月十七日上午十一时,日本联合舰队向中国舰队发起进攻,中国近代史上最悲状的海战在黄海海面打响。

丁汝昌所在的旗舰,“定远”一马当先,迎向敌舰队。首战告捷,中国舰的炮火击中了日本的“先锋”号。中国舰队的旗舰也遭到攻击。

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十二艘军舰,包括其全部精华,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八艘五千马力以上的主力舰和巡洋舰。

开战初期双方参战兵力比较,当时的北洋水师和日本舰队,按火炮 鱼.雷发射管 总排水量 总兵力 平均航速等进行比对。

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

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十二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

丁汝昌拒绝随从把他扶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

因旗舰信旗被毁,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日方的四舰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退出战斗。

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十三时三十分左右,“超勇”沉没。

当日本的四舰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本队也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相攻击。日舰“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被北洋舰队截击。

“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比睿”、“赤城”;“赤城”舰长坂元八郎太当场毙命。“西京丸”也受重伤。

十四时十五分左右,日本部分军舰绕至北洋舰队背后,形成夹击之势。北洋舰队腹背受敌,队形更加混乱。在混战中,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日“吉野”、“高千穗”等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日本的“吉野”号舰冲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着火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撞沉“吉野”。

“致远”舰向“吉野”号右舷高速撞去。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击中,全舰官兵二百五十二人壮烈战死。

“经远”继续迎战“吉野”,也中弹起火,管带林永升、大副陈策阵亡,随后舰也被敌鱼.雷击沉,全舰二百七十人除十六人获救外,全部殉难。

“致远”沉没后,“济远”管带方伯谦下令“济远”号撤出战斗。关于“济远” 号的撤出,有说是临阵脱逃,有说是因中弹过多,暂时退出战斗,是避至大鹿岛附近紧急修补损坏的机器。

但是,黎元洪所在的“广甲”号管带吴敬荣,竟指挥“广甲”跟随着“济远”号撤离了战场。

广甲号逃跑后,沿着海岸后撤,在大连湾三山岛附近搁浅。

二十三日,被日本舰发现,管带吴敬荣怕被俘,下令将“广甲”号舰毁掉,顾自乘小艇逃跑。

黎元洪十几个人也乘一艘小艇逃命,行驶不远遭遇到日舰,大家弃小艇跳海逃生。

黎元洪虽为海军,却没学会游泳,幸好身旁有一救生衣。

他真的是大难不死,一起逃命的十二人有八人被日军射杀或淹死。他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海上漂了三个多小时后,竟被海浪冲到了岸边。

精疲力尽黎元洪挣扎着上了岸,此时天色已晚,他决定找地方先住下来。一摸口袋,自己藏好了的保命钱,几块银元和一块金表还在,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这时,正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长者,见黎元洪是一名海军,样子狼狈,收留了他;老人还为他准备了晚饭和衣服。

第二天,吃过早饭,拜别了长者,黎元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走到了旅顺。路上,没有吃的,农人在收洋芋。

当地人大部分都是逃荒过来的,逃荒的路上都得到过帮助,对赶路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愫。这里有个不成为的规定,路人可以随便吃地里的洋芋,只是不能带走。

黎元洪一路上就是吃洋芋,渴了讨口水喝。有了那次从湖北到北塘的长途跋涉,走长路对黎元洪倒是等闲之事。

黎元洪还是想留在海军,去投奔当地的海军,没有空额。黎元洪又赶到了天津,正赶上朝廷在追究“济远”号和“广甲”号临阵逃脱之责。“济远”号管带方伯谦被处死,“广甲”号管带吴敬荣被撤职罢官。黎元洪也被算上是逃兵的一员,被监禁了几个月后,被无罪释放。

这次事件,黎元洪是很无辜的。但这一次经历,在以后的岁月中,被有的别有用心之人,当成攻击他的污点,恶意地叫他逃兵。

黎元洪从没为自己辩白,他只是常因此而勾起对那段经历的回忆,想到那些曾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好兄弟丧命大海,黎元洪总是很难过。

他常说的一句是,自己能活下来,就已经是很万幸了。言外之意,自己是不是逃兵,已经是无所谓的事了。自己最大的错应该是努力活下来,人活着是罪过吗?

被无罪释放后,黎元洪继续为为留在海军到处奔走。甲午战争,泱泱大国被一个弹丸小国打败,特别是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地签订,给华夏大地带来的震荡,是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的。

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共识——练兵强国。所以,就有了袁世凯的小站练兵。与此同时,署理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也奏请朝廷,“依照洋法操练新军”。

黎元洪这个时候,人正在上海,他还是想在海军找份事做,但同样没能如愿。这时,他偶然听到了张之洞在南京招聘人材的消息。看到留在海军已经希望渺茫,黎元洪觉得这也是一条出路。虽然,离开自己喜欢的海军有些可惜,但想到父亲为了生活,二次从军,从头来过,自己换个兵种也实在算不了什么。

这样,他就来到了南京。张之洞在南京组建的这支新军叫“自强军”,共十三个营,二千六百人。张之洞大胆创新,聘请德国教官三十五人担任正职,副职则由从天津、广东的武备学堂的优秀毕业生中招聘。全部装备,都是按当时欧洲先进国家的标准配置。

第307章 攻闽之战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过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195章 师直为壮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145章 抢救国会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583章 祸不单行第555章 无为而治第131章 善后大借款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157章 禁赌第261章 张作霖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478章 走出家门第545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爱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232章 街头一景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551章 第三条路第361章 “自治”运动第394章 “合法”内阁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170章 汪凤瀛和梁启超第496章 胡适的忧虑第19章 一心离开第182章 开张第37章 涉外事件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第511章 完婚第144章 天坛宪法草案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488章 个人历史上的黑暗时代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495章 胡适与辛亥革命第258章 浙江局势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332章 拒签“和约”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57章 管见十条第300章 成都之战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277章 树倒猢狲散第59章 主持立宪和署理外务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92章 三晋大地的风云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198章 广东也宣布护国独立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64章 燎原烈火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112章 兵变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487章 民主政体的尝试第614章 转折点第216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379章 直奉之战第97章 中山先生第3章 科举之路第350章 大战在即第304章 平江阻击战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164章 芥蒂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465章 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第35章 多事之秋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359章 唐联帅出走第506章 留学日记
第307章 攻闽之战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过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195章 师直为壮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145章 抢救国会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583章 祸不单行第555章 无为而治第131章 善后大借款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157章 禁赌第261章 张作霖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478章 走出家门第545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爱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232章 街头一景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551章 第三条路第361章 “自治”运动第394章 “合法”内阁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170章 汪凤瀛和梁启超第496章 胡适的忧虑第19章 一心离开第182章 开张第37章 涉外事件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第511章 完婚第144章 天坛宪法草案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488章 个人历史上的黑暗时代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495章 胡适与辛亥革命第258章 浙江局势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332章 拒签“和约”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57章 管见十条第300章 成都之战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277章 树倒猢狲散第59章 主持立宪和署理外务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92章 三晋大地的风云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198章 广东也宣布护国独立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64章 燎原烈火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112章 兵变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487章 民主政体的尝试第614章 转折点第216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379章 直奉之战第97章 中山先生第3章 科举之路第350章 大战在即第304章 平江阻击战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164章 芥蒂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465章 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第35章 多事之秋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359章 唐联帅出走第506章 留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