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学在“澄衷”

胡适常说,他在“澄衷”求学期间有三个较大的收获:

其一、英文与数学的进步很快。

其二、他小时体弱多病,到上海上学后,注意体育锻炼,他在“梅溪”与“澄衷”期间从来不曾缺脱一堂体育课。虽然他从没有参加过什么体育竞技的比赛,但他上体育课总是“很用气力做种种体操”。 他的身体也开始逐渐强健。

其三、大胆参加各种社会群体活动。他在家乡时处于妇女的保护圈中,显得羞怯、文弱、胆小,到上海后逐渐摆脱这种习性。到“澄衷”不久,他便成为学校各种活动的骨干分子、活跃分子。

胡适特别擅长讲演,是一位出色的讲演大师。他一生做过无数次的讲演,成大名后也回母校“澄衷”作过讲演。他的讲演能力虽成熟于留美期间,但濫觞于“澄衷”。 生平首次的演讲就是在“澄衷”作的。

正如他在日记中所言:“吾入澄衷学堂以后,始稍稍得朋友之乐。居澄衷之第二年,已敢结会演说,是为投身社会之始。”

在澄衷学堂就读期间,胡适写下了他存世最早的100篇日记(《丙午年学界用自治日记》)。该日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值得注意的是,这100篇澄衷日记中,涉及社团活动的约占总数的一半。在五个多月中,仅胡适发起或参与的学生自治性组织就有“自治会”、“阅书会”、“集益会”、“理化研究会”、“讲书会”、“算术研究会”、“球会”等近十种。

社团活动自然离不开演讲,胡适在日记中记述:“4月13日,集益会开第七次常会,诸位师生就会员出会之法、‘泰否’二字之义、南昌教案事、光学、算术九试法等话题发表演讲,……”

胡适则“闻诸君演说,辄生无数感情,乃登台演说,总论各人之演说”,深得会员好评。

“4月29日,‘自治会’会时,胡适演说三事:‘释治字之意’、‘论同学宜于学问上、德性上着力竞争’、‘论选举时被选者及选人者之权利义务’。”

之后选举职员,胡适以18票之多被选为会长,其演讲之魅力,可见一斑。

在《四十自述》中,胡适回顾了他曾在澄衷“自治会”发表题为“论性”的演说。他否定孟子的“性善说”与荀子的“性恶说”,赞同王阳明的性“无善无恶,可善可恶”之说。孟子曾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胡适直言孟子不懂得科学,不明白地心万有引力和水自会保持水平的原理。认为“水无有不下”,并非水性向下,只是地心吸力引它向下。吸力可以引它向下,高高的蓄水塔也可以使自来水管里的水向上。依据水无上无下保持水平,却又可上可下的特点,论证了王阳明的“性论”的正确性。胡适的这番演说通俗形象,深入浅出,颇受同学的欢迎。

正是因为澄衷学堂开放的氛围、众多的社团活动,使得胡适有了较多的演讲训练机会,为日后成为举世瞩目的演讲大师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在澄衷学堂,胡适所读的新书之中,对他生平思想影响最大的还有一个人,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是著名的维新党领袖人物。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新民丛报》,继续宣传君主立宪的改良主义,成了保皇党人。

作为清末民初重要历史人物,虽其在对抗革命党、支持北洋军阀政府袁世凯、段祺瑞等事件中,引发诸多争议甚至不满,但他一生致力于民族强盛和国家繁荣呐喊奔波,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是中国新史学的开山祖师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不可否定;在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立宪运动的推手作用不能忽略。

他坚持介绍西方的新学,抨击他所处时代中国社会的黑暗,解剖国民性的缺点和弱点,而且文章“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在中国思想界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发挥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胡适在梅溪学堂便开始读《新民丛报》,读梁启超一派人的文章。到澄衷以后,似乎和梁氏更结下了不解之缘。

澄衷学堂是依据学生的英文水平分班,故班里学生国文程度参差不齐。杨老师将学生分成三组:甲组读饮冰室文;乙组读读粹化新编,丙组读春风馆国文教科书。其中,乙组和丙组人数居多,只有胡适与另外三人分在“最高级别”的甲组。

胡适所在甲组读的饮冰室文,也就是梁启超的著作。

胡适最初接触梁氏文章,缘于二哥胡绍之推荐。转入澄衷学堂后,在杨老师的影响下,对梁氏著作有了更广泛、更深入的阅读。他从梁启超的文章中,知道世界上除了孔子孟子以外,还有培根、笛卡尔、霍布士、斯宾诺莎、孟德斯鸠、卢梭、康德、达尔文等许多大思想家和大学问家。他折服于梁氏文章的魔力,他的思想也不能不跟着梁启超走。

胡适说,他那时“受了梁先生无穷的恩惠”。主要是两部著作对他的思想事业影响极大,第一是《新民说》,第二是《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新民说》,是梁启超有代表性的政论著作。现在版的全书共二十节。分别为第一节叙论、第二节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第三节释新民之义、第四节就优胜劣败之理以证新民之结果而论及取法之所宜、第五节论公德、第六节论国家思想、第七节论进取冒险、第八节论权利思想、第九节论自由、第十节论自治第十一节论进步(一名中国群治不进之原因)、第十二节论自尊、第十三节论合群、第十四节论生利分利、第十五节论毅力、第十六节论义务思想、第十七节论尚武、第十八节论私德、第十九节论民气、第二十节论政治能力。

书的主旨,是要改造中国的国民性,试图把这个老大落后的民族,改造成一个先进强盛的新民族,使“吾四万万人之民德民智民力”,可以同西方的先进民族相匹敌,成为新民。梁启超说:“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因此,梁氏自号“新民子”,自称“中国之新民”,他办的杂志也叫做《新民丛报》。总归一句话,他把“新民”看作是“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胡适读到的《新民说》,是汇编了关于历举西方民族的许多优长、解剖中国国民的奴隶根性的十几篇文章的老版本,觉得给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使他相信中国之外,还有很先进的民族,很先进的文化。

由此,胡适认为:《新民说》的最大贡献在于指出中国民族缺乏西洋民族的许多美德。

言道:“他(梁启超)指出我们所最缺乏而最须采补的是公德,是国家思想,是进取冒险,是权利思想,是自由,是自治,是进步,是自尊,是合群,是生利的能力,是毅力,是义务思想,是尚武,是私德,是政治能力。他在这十几篇文字里,抱着满腔的血诚,怀着无限的信心,用他那枝‘笔锋常带情感’的健笔,指挥那无数的历史例证,组织成那些能使人鼓舞,使人掉泪,使人感激奋发的文章。其中如《论毅力》等篇,我在25年后重读,还感到他的魔力。何况在我十几岁最容易受感动的时期呢?”

另一篇《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是梁氏早年的学术著作。他将中国学术思想史分为七个时代:一、胚胎时代,春秋以前是也;二、全盛时代,春秋末及战国是也;三、儒学统一时代,两汉是也;四、老学时代,魏晋是也;五、佛学时代,南北朝、唐是也;六、儒佛混合时代,宋、元、明是也;七、衰落时代,近二百五十年是也;八、复兴时代,今日是也。

这种划分,今天看来自然是需要商榷的,但这是在一百多年前,正如胡适所说,这篇文章“是第一次用历史眼光来整理中国旧学术思想,第一次给我们一个‘学术史’的见解”。因此,胡适也最爱读,而且也给胡适“开辟了一个新世界”,使他知道“四书”“五经”之外,中国还有学术思想。

但梁启超的这篇文章没有写完,只是一个半成品。胡适觉得很失望,很不满足。

后来梁氏又在《新民丛报》上续作,也没有完成,中间仍缺三个时代最紧要的部分。胡适眼巴巴地望了几年,忽然灵机一动:“我在失望的时期,自己忽发野心,心想:我将来若能替梁任公先生补作这几章阙了的中国学术思想史,岂不是很光荣的事业?我越想越高兴,虽然不敢告诉人,却真打定主意做这件事了。这一点野心就是我后来做《中国哲学史》的种子。”

由此可见,梁启超对胡适一生的思想和事业,影响是何等重大。

胡适四十岁左右,在学术界如日中天,堪称泰斗的中青年时期,对已渐被大浪淘退的梁启超,依然敬重有加。

他常说:“我们把梁先生看作老辈”,又说梁任公:“和蔼可亲,全无城府,一团孩子气”。

梁氏逝世,他特别难过,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任公大殓,我在广慧寺。我同(任)叔永、陈寅恪、周寄梅去送他入殓,第一个见着蹇季常,他两眼噙着老泪,我说,我来迟了8分钟!也不觉坠泪了!……有许多任公旧友下泪的。”

20余年后,提及梁启超,胡适又说: “(协和医院)世界最新最完备的一个医院,竞无法延长一位平日体格很强,生龙活虎一般的大人物的寿命。”作为朋友抑或师长,这是胡适先生作为晚辈予以的敬爱和惋惜。

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12章 平叛第571章 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不睦第97章 中山先生第410章 会考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325章 仅用了二十二天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232章 街头一景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198章 广东也宣布护国独立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179章 司马昭之心第106章 小德张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416章 书院式的教学法第470章 老骥伏枥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61章 开缺回籍养病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63章 请愿大潮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409章 怪八股第601章 关于青年人的苦闷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42章 接任直隶总督第41章 东南互保第526章 无稽之谈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96章 风云突变第405章 八股文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113章 首届内阁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7章 奇遇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2章 小人精第329章 “五四”运动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327章 这不是和平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137章 名流内阁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40章 系矫旨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480章 改名字第112章 兵变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207章 南京会议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334章 南北双方的第二次和谈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66章 机会第22章 大事不妙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429章 辞职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68章 武昌起义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58章 离开老巢第237章 主导权之争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30章 朋友第90章 汪袁配合第538章 光荣同样属于胡适
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12章 平叛第571章 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不睦第97章 中山先生第410章 会考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325章 仅用了二十二天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232章 街头一景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198章 广东也宣布护国独立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179章 司马昭之心第106章 小德张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416章 书院式的教学法第470章 老骥伏枥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61章 开缺回籍养病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63章 请愿大潮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409章 怪八股第601章 关于青年人的苦闷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42章 接任直隶总督第41章 东南互保第526章 无稽之谈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96章 风云突变第405章 八股文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113章 首届内阁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7章 奇遇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2章 小人精第329章 “五四”运动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327章 这不是和平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137章 名流内阁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40章 系矫旨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480章 改名字第112章 兵变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207章 南京会议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334章 南北双方的第二次和谈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66章 机会第22章 大事不妙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429章 辞职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68章 武昌起义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58章 离开老巢第237章 主导权之争第282章 四川内战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30章 朋友第90章 汪袁配合第538章 光荣同样属于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