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武昌起义

百泉景区位于新乡西北二十五公里处,是河南省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的美誉。百泉湖位于苏门山南麓,因湖底遍布泉眼,故名百泉。泉水自地穴迸出,累累如贯珠,又名珍珠泉。百泉由苏门山和百泉湖组成。

苏门山是太行山的一道支脉,是万仙山根部向东延伸到这里形成的一座山头。而太行山中的各道水系延着万仙山的石隙缝间向东挤压而来,到达苏门山时,从山南麓的石窦中向上仰天喷出,就形成了这碧波荡漾的百泉湖。这一山一水,交互相映。

百泉因百泉湖而得名。它远溯于三皇时期,盛名于殷商时代。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当中,就已唱出了赞美百泉的诗句。《荀子.儒效篇》云:“武王伐纣,暮宿于百泉。”证明了百泉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是风光怡人之地。以后历经整修、改造,使百泉成为中原地区著名的古典园林,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古建筑达九十多处,其建筑风格既有南方的小巧玲珑、清新秀丽,又有北方的雄伟壮观,富丽堂皇,集南北方建筑艺术为一身,和美丽的自然山水溶为一体。

百泉早在三千年前殷商即行开凿,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防泄水,绕岸砌石,成一长方形泉湖。湖水面积三万四千多平方米,经常流量四至五个,最深处达三米,水温常年二十度左右,冬暖夏凉,湖水四季碧绿,清冽纯净;湖内鱼来蟹往,荇藻交横;湖畔亭台楼阁星罗棋布,曲桥相接;湖周古柏参天,绿柳婆娑。

百泉湖畔,遍布历代修建的亭台楼阁寺祠院殿。始建于元的清军阁,四周翠柏环绕,雄伟壮观。"涌金"、"喷玉"、"灵源"、"放鱼"、"洗心"、"下马 "诸亭沿湖而立,设计古朴,造型玲珑剔透。其中:以"涌金亭"为最,亭中嵌有碑刻五十余块,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于元佑年间游览于此,挥毫疾书"苏门山涌金亭"六个大字。书体楷行柔中藏锋。

百泉湖水,清澈见底,毛发可鉴。阳光照射,颗颗金光闪耀,如金似玉,故又有“涌金泉”之称。元代词人王磬在《咏百泉灵源泉》中赞曰:“济南七十二泉,散在坡迤百里川,未似共城祠下水,千窠并出画栏前。”

若值“三伏”酷暑,湖畔石阶一坐,淋漓大汗顿然被丝丝凉意逼走;“三九”严寒,湖面升起腾腾薄雾,袅袅娜娜弥漫于亭台楼阁之间如入仙境。泛舟湖面,亭台楼阁点缀在平湖远山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袁世凯被罢官回乡后,见百泉多处建筑破损失修,联合长期寓居辉县的挚友徐世昌,倡议重修百泉名胜。

袁徐领先募捐筹集资金,得到张镇芳、端方、蔡绍基及北洋袍泽、河南士绅热情捐助,共募得捐银一万五千余两。

历时两年多,修葺增饰了亭台宇榭祠庙等胜迹,修治了巡山跸道,疏浚了泉流,百泉名胜焕然一新。

袁世凯亲拟碑文,徐世昌书丹的《重修百泉祠庙碑》立于百泉湖西岸。

袁世凯很为自己能为家乡做些事而自豪。

张謇走一段时间了,陆陆续续传来的都是好消息,但朝廷那边就是没有实际性进展。就在袁世凯的焦急地等待中,机会来了。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文学社,这个有着书香名字的革命团体,他的领导人是蒋翊武以及刘复基等。其实,文学社是从同盟会中脱离出来的,由于不满同盟会“轻军事,重政治”的理念。于是,蒋翊武以及刘复基就从同盟会中脱离出来,而文学社主要的人员都是新军成员,以及其他一些出生贫寒的人士。

共进会跟文学社一样也是从同盟会脱离出来的,他的领导人是孙武、刘公以及居正和焦达峰等。共进会的成员一般都是留学日本的学生,当时他们脱离同盟会是因为不满同盟会的工作方式。不过,当时为了壮大势力,共进会还是打着同盟会的旗号。

他们发展的成员也是多来自新军。

清廷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发展的起义人员大多在新军,革命党人也担心这些人被调走,决定在武昌尽快发动起义。

一九一一年九月二十四日,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十月六日发动起义。各标营党人代表均参加了会议,通过“人事草案”和“起义计划”,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

同日武昌新军驻扎在南湖的炮队,由于士兵与长官因个人矛盾打架,几个士兵把长官狠狠打了一顿。这件事情惊动了湖北总督瑞澄及统军的张彪,他们肯定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决定加强对新军的管理。炮队事件后,瑞澄和张彪下令收缴新军部队的子弹,同时增强市面军警力量,盘查甚严。为加强对部队的有效控制,决定军队提前过中秋节,八月十五节日不放假。

为了应对这一意外情况,加之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未能如约赶到武汉,起义指挥部决定,把起义时间推迟到十月十六日。

十月九日中午,孙武等人在指挥部里紧张地配制炸.药。此时革命党重要成员刘仲文的弟弟刘同也来了到这里,他点起一根烟,兴致勃勃地在一边看热闹。

据说他实际上是炸.药的出资人,所以谁也不好意思提醒他:为了安全,不要吸烟。

烟瘾过完,刘同看看周围,找不到烟灰缸,只有旁边一个脏兮兮的盆子像是装垃圾的。扔烟头的水平还真高,还在冒烟的烟头精准无比地丢了进去。

轰地一声炸.药爆炸,火焰窜起的烟雾升腾,盆里装的正是准备一周之后用的炸.药。离得近的孙武当场被炸得面目全非,赶紧将其送往医院。肇事者刘同反倒是安然无恙。

此时大火已经一发不可收拾,滚滚浓烟四起,左邻右舍大呼救火。其他人准备把起义的文件和人员花名册等带走,可是这些都锁在柜子里,没人知道钥匙在哪。 Wшw• ttκΛ n• co

还没来得及想出办法,俄国巡捕已经到场,控制住所有人之后仔细搜查。不仅发现了危险的炸.药,用大斧劈开柜子还找到了起义名单、旗帜、通告、弹药、印信。很快,这些东西包括刘同在内的六人,全被俄方移交给了清政.府湖北当局。

刘同很快就统统全招了。

湖北布政司陈树屏建议销毁名册以安众心;督府师爷张梅生强烈反对,主张正好按名册抓人。

如果湖广总督瑞澂听从了布政司陈树屏地建议,或许,武昌的起义就很难发生了。

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位特别睿智的君王,他在查抄一朝中大贪时,得到了一个木箱。从被查贪官处得知,箱里装的是朝中文武大臣和各级官员给他送礼的帐单。

只要把箱子打开,就知道有谁对这位大贪行贿了。

对于这位曾经权倾朝野,贪得无厌、雁过拔毛的贪婪之人,几乎没有人没给他送过礼。

按律行贿与受贿同罪,文武大臣和各级官员人心惶惶,如坐针毡。

但这个君王没有把木箱打开,而是当众把木箱烧掉,人心一下子安定了。

政司陈树屏应该是知道这个故事,他提出地建议,也应该是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发。

督府师爷张梅生可不是这么想的,好容易得到乱党的名册,正可以把这些人一网打尽,怎么能毁掉呢?

湖广总督瑞澂偏偏听从了他的这位师爷张梅生的,立即下令关闭四城,按名单四处搜捕革命党人。

眼看事已败露,总指挥蒋翊武决定于当晚十二时立即发动起义,以南湖炮队的炮声为号。他派遣邓玉麟去南湖炮队传达命令:炮一响,大家就行动!

因为全城戒备森严,邓玉麟紧赶慢赶,十二点过后才回到炮队。炮兵兄弟们早已全部关灯睡觉,约定的时间已过,炮手又都已睡下,邓玉麟正不知怎么办,军警已闯入文学社总部,开始抓人。

蒋翊武侥幸逃脱,而被捕的起义骨干彭楚藩、刘复基和杨宏胜,第二天清早人头就挂到了武昌城的门楼上。

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彭楚藩、刘复基和杨宏胜,鼎鼎大名的武昌首义三烈士、这三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彭楚藩原名家栋,字青云,湖北鄂城人。一九零六年入湖北新军。后考入宪兵学校,毕业后在宪兵营任班长,先后加入湖北革命团体日知会、文学社等,是起义总指挥部的军事筹备员。

刘复基字尧澄,湖南常德人,二十一岁时加入黄兴创立的华兴会,在流亡期间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先后在长沙、上海武汉从事革命活动。

入湖北新军后,加入文学社被推为评议部长。他有胆有识,足智多谋,被称为“小诸葛”。 一九一一年九月二十四日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大会,委任他为起义总指挥部的常驻军事筹备员。

杨宏胜字益三,湖北鄂城人,在湖北新军当兵期间,加入文学社。根据起义总指挥部的决定,退伍离营,在中和门正街开一小杂货店作掩护,传递情报、联络同志。筹备起义时为交通员,负责起义时的弹.药运输。

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456章 收获颇丰第502章 约翰·杜威和实用主义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491章 求博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263章 事态扩大第57章 管见十条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494章 与基督教擦肩而过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第87章 吴禄贞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第47章 兴新式教育第523章 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第336章 张瑞玑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411章 点翰林第108章 叫嚣战争的人一般是从不上战场的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55章 反击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258章 浙江局势第464章 渐行渐远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409章 怪八股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606章 努力支撑残局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68章 武昌起义第113章 首届内阁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532章 个性主义第66章 机会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188章 熔岩涌动第301章 冯国璋心灰意冷第271章 解散国会第564章 梁漱溟的质疑第372章 徐、靳之间关系恶化第207章 南京会议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158章 欧战第34章 自保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237章 主导权之争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217章 寻求改变第478章 走出家门第422章 游学而非留学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350章 大战在即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358章 谈钱伤感情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486章 学写诗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63章 请愿大潮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406章 读书启蒙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20章 心机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55章 反击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辞职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124章 八大政纲第281章 黯然离开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
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456章 收获颇丰第502章 约翰·杜威和实用主义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491章 求博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263章 事态扩大第57章 管见十条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494章 与基督教擦肩而过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第87章 吴禄贞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第47章 兴新式教育第523章 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第336章 张瑞玑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411章 点翰林第108章 叫嚣战争的人一般是从不上战场的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55章 反击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258章 浙江局势第464章 渐行渐远第558章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409章 怪八股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606章 努力支撑残局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68章 武昌起义第113章 首届内阁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532章 个性主义第66章 机会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188章 熔岩涌动第301章 冯国璋心灰意冷第271章 解散国会第564章 梁漱溟的质疑第372章 徐、靳之间关系恶化第207章 南京会议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158章 欧战第34章 自保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237章 主导权之争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217章 寻求改变第478章 走出家门第422章 游学而非留学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350章 大战在即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358章 谈钱伤感情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486章 学写诗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63章 请愿大潮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406章 读书启蒙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20章 心机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55章 反击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辞职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124章 八大政纲第281章 黯然离开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