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兵分两路

十一月三十日,王士珍接受组阁大命时,直隶督军曹锟,山东督军张怀芝都在北京。第二天他们去了天津。这时,山西、奉天、黑龙江、福建、安徽、浙江、陕西七省和察哈尔、热河、绥远三个特别区的督军的代表,以及上海卢永祥、徐州张敬尧也都有代表前来天津。

在天津的西起元纬路,东至宙纬路,南至五马路,北至新开河堤。曾经有一处很出名的地方,是一处特殊的私家园林。它和中国近代史中的许多名人,比如孙中山、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冯国璋、曹锟等人有过渊源。

此处最早叫孙家花园,其主人是清末直隶总督李鸿章手下的一个军火买办,名为孙仲英。

一九二三年,曹锟贿选大总统之际借此园做寿,孙仲英为结交权贵,便重金把花园卖给了曹锟(另有一说是曹锟做寿时,一眼相中了该园,托人许以重金,想买下花园。此时正值曹锟得势争夺总统宝座之时,孙家不敢得罪,便半推半就卖给了他)。

甭管怎么着吧,反正这大园子姓曹了,之后曹锟在该园大兴土木,陆续增建廊庑岛榭、池亭山石,随即改称为曹家花园。

十二月二日以曹锟和张怀芝为首,督军们和督军的代表齐集这里(这时还叫孙家花园)开会。这次会议的规模和声势,不下于徐州会议,除了西南各省和长江三督及吉林的孟大哥外没有代表参加外,其余的差不多都到了。

徐州会议是段的智囊徐树铮幕后煽动,以对付黎元洪。这次的天津会议也是徐树铮策划的,用以对付冯国璋。不过地点和领头的人物改变了,地点从徐州搬到天津,和北京只是近在咫尺,领头的人物由张勋换了曹锟。

天津会议的主题是对西南作战,和对付北洋派中的主和派。

这个会议中,皖系机关报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据说西南方面在梧州会议中曾有下列各点决议:

(一)迎黎元洪复任总统。

(二)促冯国璋下野。(这两点是打击冯国璋的攻心之计)。

(三)惩办战争祸首段祺瑞、梁启超。

(四)恢复旧国会。

(五)复任谭延闿为湖南督军。

梧州会议是在十一月十日举行的,根本没有这些决定。

这自然是小徐的杰作,利用天津督军团会议时公布这些莫须有的条款,是有意激起督军们的同仇敌忾。

天津会议的与会人士见到这些条款,果然大为愤激,认为西南方面欺人太甚,更认为冯国璋对西南主和是不知死活。

曹锟慷慨激昂地说:“我愿意率兵平南,战至最后一人亦所不顾。”

会议决定三项:

(一)各省分别出兵,自筹军费。

(二)推直鲁两省督军为主帅。

(三)排斥长江三督。

用兵路线决定分两路进攻湖南:

第一路由曹锟为主帅,率领军队由京汉铁路南下通过湖北进攻湘南;

第二路由张怀芝为主帅,率军由津浦路南下,通过江西进攻湘东。

各省出兵的分配:由直隶、山东、安徽各出一万,奉天出两万,山西、陕西各出兵五千。

参加这次天津会议的奉天代表,是张作霖的智囊奉天军署参谋长杨宇霆。代表上海卢永祥的,是卢的儿子著名的上海公子卢小嘉。代表倪嗣冲的,是倪道烺。

天津会议推举段芝贵进京向冯国璋摊牌。提出,谈和的起码条件是南军退出湖南和解散非常国会,否则武力解决。如果总统不采纳,督军团将以对付黎前总统的手段对付今大总统——各省宣布脱离中央而自主。

由此,北洋派内部直、皖两系争斗已势同水火。因湖南的局势本就紧张,如此一来,更是谣言满天飞,甚至有谣言说,宣统要第三次坐龙廷。

天津会议后的督军团,推出公认的老实人曹锟做大哥,以另一个老实人张怀芝做二哥。不过真正幕后主使人是段祺瑞,实际操作者则是段祺瑞的死党小徐。

主战派以江苏督军李纯为目标,因为他们不便明显地攻击冯国璋。

天津会议中决定以到会的全体名义,质问李纯为什么要阻止冯玉祥旅“援闽”?这所谓的“援”字,就是进兵的意思。

原来十六混成旅旅长冯玉祥奉命援闽,开到浦口时,传说李纯授意他停止进兵。

同时,主战派还进一步逼问李纯能否与各省采取一致行动?

李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十二月三日,在主战派强大压力下,发电表明心迹。否认阻止冯旅援闽,并且承诺催促冯即日由浦口开往上海,再由海道开往福建。同时,表示服从北洋派的公意。

为了证实自己不是北洋派的叛徒,李发电质问陆荣廷,梧州会议为什么要作出那些决议。

陆荣廷接电后开始被搞得很糊涂,待弄明内情后,立刻发电予以澄清。指出哪些梧州会议决议,完全是无中生有、无稽之谈。

李纯得知真相后也硬气起来,随即把陆复电转北方各省。但正处于亢奋中的主站派,没有人对真相感兴趣。

曹锟表现得很积极,不待冯国璋对于讨南问题有决定,即通电誓师南下,命其弟曹锐代理直隶督军。

十二月六日,曹锟、张怀芝、张作霖、倪嗣冲、阎锡由、陈树藩、赵倜、杨善德、卢永祥、张敬尧等十人联名通电,请北京政.府颁发讨伐西南的命令。

主战派这一次不光是空喊,真付诸于行动。决定南征后,北方军阀们纷纷截留税款、扩充兵力。

这时的全国报纸也被主战的通电填满,一片杀伐之声不绝于耳。

北洋派直系也不甘示弱,联名发电予以反击。

本就无作为的总理王士珍,面对着南北复杂局势不知所措。他看得出,不但对南无良策,对北也难疏解,只能向总统求退。

冯说:“我也干不了,要走我们一起走。”

主战派自作主张,曹锟派吴佩孚率领第三师由京汉路南下,会合张敬尧的第七师,通过湖北进攻湘北;张怀芝派山东暂编第一师师长施从滨率部由津浦路南下,会合倪嗣冲所抽派的安武军二十营,通过江西进攻湘东。

但是,这两路人马都必须经过长江三省,长江三督既然主和,主战派兵马借道自然受到阻挠。

江苏督军李纯、江西督军陈光远都发动地方团体通电呼吁和平,拒绝客军借道。

湖北督军王占元处境比较困难。湖北既靠近湖南,又毗连四川,是主战派进攻西南的主要路线。而湖北境内既有北军,又有南军。所以王占元不能露骨采取拒绝客军的态度,因此王授意湖北团体在呼吁和平的电报中,附带表示,如果战争不可避免,应将武汉三镇划在战区之外。

主战派认为李纯是长江三督之首,是直系的第二把交椅,便集中攻击李纯。骂李是破坏北洋派的败类。

骂李纯骂得最起劲的,是李纯一手提拔起来的张敬尧,他竟造谣说:“非常国会将移南京开会”。

气得李新年不见客。并在一月十一日正式向北京政.府辞职,且举督署参谋长齐燮元代理。

李纯这时手中添了一张王牌,是冯玉祥。冯玉祥一旅是在段内阁倒台后由廊房调往福建用以进攻广东的,可是到了浦口后就停留不进了。

冯玉祥的舅父陆建章是直系倒段祺瑞的幕后人物,这时也到了南京。

江苏督军李纯电请冯国璋准许留冯旅在浦口,拔归李自己节制调遣,这是准备在必要时以武力阻止第二路军南下的主要步骤。

“南征军”第二路军施从滨师由津浦路开到滁州,果然遭到驻防浦口的冯玉祥部阻止。还没与南方接兵,北方先兵戎相见,局势骤然变得更为紧张,全国各方面注意力又都集中在浦口。

因为如果施从滨真的继续前进,战争就会爆发,这个战争却是北洋派内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战争。

施从滨未敢轻举妄动。

施从滨(1867—1926),安徽桐城孔城镇人,祖籍在今安凤乡夏咀村施家嘴。施从云烈士之兄。

兄弟四人其排行第一,幼入私塾,十五岁投清军吴长庆部,后入袁世凯的北洋新军。

先后任什长、新建陆军第三营前队右哨哨长、左营后哨副教习、山东巡抚袁世凯行营差官、先锋队后路左营后哨副哨官、北洋新军帮带兼督操官等。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任常备军右镇步队第十六营管带、六标第一营管带。光绪三十一年,任步兵队十九标统带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入讲武堂学习。宣统元年(1909年)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 。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三年(1914年),任镇江镇守使、第一混成旅旅长,驻守镇江。民国五年(1916年)成为山东督办张宗昌的部下,张宗昌对施从滨很器重,后来出任陆军第一师师长。

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562章 改组“中基会”的风波第530章 白话诗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49章 君主立宪第609章 考据癖第153章 白朗起义第203章 逼得哑人说话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58章 离开老巢第273章 坚守共和第187章 唐继尧第17章 驻节朝鲜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405章 八股文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263章 事态扩大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329章 “五四”运动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30章 朋友第305章 湘东反击战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514章 改革丧礼第466章 保护进步人士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555章 无为而治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407章 童子试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3章 科举之路第72章 六字箴言第327章 这不是和平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166章 实情第37章 涉外事件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524章 所谓“问题”与“主义”的论争第249章 就职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过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50章 过街老鼠第94章 僵局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25章 找事做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137章 名流内阁第66章 机会第188章 熔岩涌动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23章 离开第194章 叙、泸之战第35章 多事之秋第137章 名流内阁第168章 筹安会的表演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40章 系矫旨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325章 仅用了二十二天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115章 唐绍仪其人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612章 维持“法统”第492章 关于选专业第503章 杜威的哲学思想第261章 张作霖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543章 坚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辞职第464章 渐行渐远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2章 小人精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345章 张毒菌
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562章 改组“中基会”的风波第530章 白话诗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49章 君主立宪第609章 考据癖第153章 白朗起义第203章 逼得哑人说话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58章 离开老巢第273章 坚守共和第187章 唐继尧第17章 驻节朝鲜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405章 八股文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263章 事态扩大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264章 对德态度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329章 “五四”运动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30章 朋友第305章 湘东反击战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514章 改革丧礼第466章 保护进步人士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555章 无为而治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407章 童子试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3章 科举之路第72章 六字箴言第327章 这不是和平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166章 实情第37章 涉外事件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524章 所谓“问题”与“主义”的论争第249章 就职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过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50章 过街老鼠第94章 僵局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25章 找事做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137章 名流内阁第66章 机会第188章 熔岩涌动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23章 离开第194章 叙、泸之战第35章 多事之秋第137章 名流内阁第168章 筹安会的表演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40章 系矫旨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325章 仅用了二十二天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115章 唐绍仪其人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612章 维持“法统”第492章 关于选专业第503章 杜威的哲学思想第261章 张作霖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543章 坚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辞职第464章 渐行渐远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2章 小人精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345章 张毒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