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谈钱伤感情

二十六日的会议中讨论财政问题,列席会议的直隶省长曹锐(曹锟的四弟)埋怨内阁在分配军费上不够公平。直军欠饷已逾半年,而奉军欠饷不过两个月,却借口“援库”领到了二百万元和开拔费一百万元,直军在这一期间只领到五十万元。

曹锐的话还没说完,靳云鹏就插嘴说:“四哥,你真不懂得当家人的苦处,现在各省的国税都被扣留,还伸出手来向中央索饷,你来当当这个家试试,真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呵!”

曹锐打心眼里就没瞧得起靳云鹏这位国务总.理,听了靳的话大为光火,叫嚷道:“你当不了家就不当。”

靳的火气也不小,冷冷地说:“我根本不要干,但是你没有资格说这句话。”

曹锐抓了会议桌上的茶杯往靳身上一扔,恶声说:“你滚蛋好了。”

靳也跳着脚大声嚷着说:“不干了!不干了!我若再干这倒霉总理,就是王.八.蛋!”

张作霖见这个乱嘈嘈的局面,连连摇头说:“这算什么事?赶快给我预备专车,让我回去。”

王占元急得团团转,这边作个揖,那边打个拱,苦苦劝大家冷静,不要伤了和气。

靳云鹏是个好脸的人,话说出去了就得做数,不然不是真成了王.八.蛋。挂长途电话到北京,叫内阁替他预备辞呈,同时把内务总长张志潭、农商总长王乃斌叫到天津来,准备办理移交,还让把家眷接到天津来以示决心。

天津巨头会议本就引起各方关注,靳云鹏与曹锐会议上闹翻脸的事不胫而走,全国为之哗然。外间以讹传讹,竟说靳、曹两人大打出手,曹且拔出手枪来威胁靳。

谣言总是传得飞快,且越传越离谱。当家人的曹锟、张作霖二人联名打电报到北京,请求查禁谣言,指责谣言在挑拨离间。徐世昌复电照办。

二十九日张作霖、王占元摆下“和事酒”,请靳和曹家兄弟。靳云鹏、曹锟应邀到了,曹锐仍负气不参加。当天曹锟、张作霖、王占元三个联名发出了一个拥护内阁的电报,一场暴风雨才算过去。而靳云鹏的颜面也算争了回来,便不再提辞职了。

巨头会议改变方式,从会议桌上下来,改为叉麻将、叫堂差、听京戏、饮酒作乐,征歌选色,这样才恢复了一片“祥和”之气。

他们的麻将打得很大,输赢动辄上万,大输家总是靳云鹏。他打的是“政治麻将”,逢迎两位“婆婆”,好在这笔钱不用他自己掏腰包,是在总理交际费项下开支。财政部还拨出三十万元为这些大帅和随员“吃.喝.嫖.赌”。 北京政.府是穷,这些人吃喝玩乐的钱可不缺,这一着满生效,大帅们不好意思再谈索饷了。

巨头们从轻松气氛中谈问题,比第一二天好谈多了,终于达成了一些共识。

(一)关于国会问题,曹、张、王三人联名通电北方各省提前办理国会议员选举,并且疏通卢永祥,请他们不要反对。

(二)关于“援库”问题,奉系担任前方,直军担任策应。

(三)关于“裁兵”问题,暂时搁下不提。

(四)关于“欠饷”问题,也暂时搁置。

(五)关于和平统一问题,由王占元负主要责任,曹锟从旁协助。

天津会议还有一个重大成果,就是改组成立了新内阁,这是靳云鹏召集天津会议的主要目的。内阁名单如下:

内阁总理靳云鹏(蝉联)

外交总长颜惠庆(蝉联)

内务总长齐耀珊(新任)

财政总长李士伟(新任)

陆军总长蔡成勋(新任)

海军总长李鼎新(新任)

农商总长王乃斌(蝉联)

司法总长董康(蝉联)

教育总长范源濂(蝉联)

wWW★t tkan★c o 交通总长张志潭(原任内务总长)

财长李士伟未到职,由次长潘馥代理。教育总长范源濂也因教育经费无着而未到任,由次长马邻翼代理。

李士伟被选为靳云鹏第三任内阁财政总长是与借款问题有关连。

原来,日本在寺内内阁所经手的对华借款,抵押品都很不可靠,由于国际局势的演变,日本已经不能单独控制中国,日本政.府因此派遣兴业银行副总裁小野莫次郎,到北京来整理中国债务。

小野到了中国之后,以债主身份,研究如何保全债权,他认为北京政.府在目前是没有能力来偿付到期的外债。这肯定是事实,当时北京政.府还想再举外债,哪有还债能力。小野便提出一个“用新债还旧债”的办法。

所谓用新债还旧债,就是把本年度到期的日本借款,连本带利算下来一共合多少,做为新的借款。借期一年,利息按月一分,签订新约,并以盐税、烟酒税、关税为抵押品。

北京政.府当然不肯,小野于是哄骗说:如果这个问题取得协议,日本对北京政.府就还可以继续提供借款。还说日本停止付出的参战借款,早已提存于中华汇业银行,日方可以将这笔款项提出,并凑足二三千万元作为对华新借款。

听说可以有新借款,北京政.府马上来了精神头。

这时候,奔走这件事的,还是新交通系的曹汝霖和陆宗舆,不过他们不敢出面,就找到和奉系有关的另一位新交通系人物张弧为替身,捧他出来担任财政总长,以便进行这笔借款。不料事机不密,消息走漏,中外为之愤然,旧交通系所控制的中国银行团也强烈反对,使得张弧不能不知难而退。

李士伟是张弧推荐的,他和奉系及新交通系有渊源,担任中日实业公司的理事长。中日实业公司名头很大,是日本财阀涩泽、三井、大仑合伙开设的。由于李士伟有日本财阀集团为背景,在中日关系特别紧张的条件下,他出任财长,马上遭受各方的反对。李士伟同样不敢就职,财政部的事务便一直由次长潘馥代理。

潘馥(1883—1936) 字馨航。山东微山县人。

幼年熟读经书,因年少考取了清末的举人,在济宁一带就小有名气。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议定修筑津镇铁路(天津至镇江)时,计划过济宁,因德英两国反对,于三十二年十二月议定改为津浦路,舍弃济宁。济宁官绅学界大哗,当即推袁景熙、潘馥等人赴京请命,惊动朝廷。后来,又几次呈文,几经周折,据理力争,始得以修兖(州)济(宁)支线。

因入仕无门,纳资捐知府衔,就是花钱买官,发江苏候用。江苏布政使陆钟琦,与其父为同科进士,得陆厚爱,遂命馥为其幕僚。

宣统三年(1911年)六月,陆升山西巡抚,馥随陆赴晋。辛亥革命爆发,陆全家被杀,他逃回故里。

一九一二年赴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谋一司员,后又在江苏都督程德全府下供职。

程因军饷多次上书未批,后交潘馥专理此事。潘馥在书上改动十八个字,呈报上去,饷钱当即拨下。此事轰动一时,潘馥被誉为“江北才子”,不久,他又被调回山东任劝业道道尹。

由于他与当时的山东都督周自齐关系密切,一九一三年一月二十五日便被委任为山东实业司司长。在任职期间,他热衷于工业救国,买机器、办工厂。所买英国机械,途中因故沉没于海中,众闻异常惊愕。

他却说:“不必担忧,叫英方赔偿就是。”

潘馥对英索赔谈判时,陈词慷慨,据理确凿,结果英方全部赔偿了所有损失。

潘馥不仅倡导办工业,还鼓励发展加工业和农业、水产业等,并提出创优等产品,与国内外竞争的建议。他于一九一四年六月十五日至七月五日,在济南主持举办山东省第一次物品展览会。会上评选出二百三十七种、六百八十二件优质产品。十月,送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不少产品获得金奖。

一九一五年,周自齐任财政部总长,潘馥为参事。其间,他又与同乡靳云鹏筹资开办济南鲁丰纱厂。一九一六年,潘馥调任全国水利局副总裁,同时又与济宁刘韵樵、靳云鹏等八家合股投资三十万元(银币)建济宁济丰面粉厂,日产近五十吨,畅销京津。一九一八年三月,他又与马丹铭、靳云鹏等十四家合资二千多万元,创办济宁电灯公司。

一九一九年九月二十四日,靳云鹏受总统徐世昌之命组织内阁,举荐潘馥为财政部次长。

直皖大战的时候,南方也不消停,北军闹饷,南军也同样。

云南省是护国讨袁的发源地,护国军的主力几乎全是滇军。当时护国军分为三路:一军由蔡锷率领出四川;一军由李烈钧率领经贵州向湖南和两广发展;一军由唐继尧领导,在云南坐镇。

打仗是要花钱的,云南本就是个需要中央财政补贴军饷的省份。护国期间大敌当前,军事第一,尽管全省万众一心,出兵出饷,但终究是入不敷出。讨袁战争结束后,军饷问题并没有解决,也养活不了这这么多的军队,于是省外的滇军变成了孤军。蔡锷留在四川的军队起先由罗佩金统率,后来便由顾品珍统率。四川的将领都反对滇军在四川驻防,因此护国之后五年间,川军一直对留川的滇军采取敌对态度和不断的攻击。滇军在川日久,也有回乡之心,于是,民国十年顾品珍坚持率军由四川回云南。

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572章 武汉见蒋第235章 立法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258章 浙江局势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359章 唐联帅出走第346章 驱张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3章 科举之路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90章 汪袁配合第65章 保路运动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81章 战汉阳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204章 劝退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23章 离开第426章 迎袁专使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13章 志得意满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275章 洪流滚滚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180章 两揖一让第286章 成立军政.府第390章 内幕第8章 约定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140章 袁世凯的心病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577章 丢掉和平幻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第259章 北洋军入浙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220章 参加甲午海战第447章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494章 与基督教擦肩而过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67章 迫不及待第67章 迫不及待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611章 1952年的台湾之行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405章 八股文第223章 热心社会事务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200章 成立军务院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402章 决心南下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170章 汪凤瀛和梁启超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275章 洪流滚滚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第310章 战与和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597章 北大三宝
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572章 武汉见蒋第235章 立法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258章 浙江局势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359章 唐联帅出走第346章 驱张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3章 科举之路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90章 汪袁配合第65章 保路运动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81章 战汉阳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204章 劝退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23章 离开第426章 迎袁专使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13章 志得意满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275章 洪流滚滚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180章 两揖一让第286章 成立军政.府第390章 内幕第8章 约定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140章 袁世凯的心病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577章 丢掉和平幻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第259章 北洋军入浙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220章 参加甲午海战第447章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494章 与基督教擦肩而过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67章 迫不及待第67章 迫不及待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611章 1952年的台湾之行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405章 八股文第223章 热心社会事务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200章 成立军务院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402章 决心南下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170章 汪凤瀛和梁启超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275章 洪流滚滚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第310章 战与和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597章 北大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