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成立军务院

吕公望就任浙江都督后发表通电:

“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各都督、总司令、参谋长暨上海各报馆鉴:袁氏世凯背誓食言,殃民祸国,诸公仗义,简甲兴师,攘除奸凶,肃清群慝,义声所播,天日为昭。浙省虽僻在偏隅,誓同护国。独立既倡,万众一心。屈前都督危局支持,心力交瘁,元功弗宰,让德弗居,军民同声,攀援无术。乃责公望承兹钜艰,自愧菲材,艰胜重任。只以四方多垒,元悉未除,敢惜一身,以误大局。

“兹于五月六日正式就任。区区之志,誓在搜讨义旅,为国驰驱,期与诸公东西策应,虽历危险,在所弗辞。事属同仇,义无反顾。翻云覆雨,窃所痛心,停战迁延,尤非所望。诸公首义,必宏远谟,幸锡南针,共图北首。枕戈待命,临电神驰。浙江都督吕公望。鱼。印。”

屈映光连军政.府的都督的名头都不敢要,他领导的浙江独立应该也是假独立。只是被袁世凯这一掺和,浙江的假独立反倒成了真独立,实可谓是弄巧成拙。

岑春煊早在四月初旬就已由上海到了香.港,他和袁世凯是一对老冤家,我们知道,在“丁午政潮”的那次恶斗中,岑春煊是袁世凯的手下败将。他是反袁的,一直是反袁的,民国后他也还是反袁的,而且加入了国民党。

二次革命时,曾有传说,国民党要拥他为总统以对付袁,他是真动了心,也满怀期待。只可惜二次革命失败得太快,这一次他总算赶上了直接参加倒袁的活动。

两广和西南都是他最有人脉的地区,正可以有所作为,他于是四月十九日由香.港启程前往肇庆。

岑春煊抵达肇庆后,即由两广军方联名通电推戴他为护国军都司令。五月一日两广护国都司令部成立。岑春煊为都司令,梁启超为都参谋,李根源为副都参谋。

李根源(1879—1965),字雪生,又字养溪、印泉。

清光绪五年(1879年)六月六日,李根源生于云南腾越。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昆明高等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一月,入日本振武学堂与士官学校。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任云南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旋升总办。民国六年(1917年)二月,任陕西省长。民国十一年(1922年)十一月,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

民国十二年(1923年),因反对曹锟贿选总统,辞去其国会代表职,隐居吴中。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春,返回昆明就任云贵监察使职。一九六五年七月五日,李根源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六岁。

李根源是辛亥元老,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曾参与领导云南起义,参加“二次革命”、反袁世凯称帝活动和“护法”斗争等革命运动,在修建英雄冢,倡导建设“腾冲国殇墓园”,在昆明“重九起义”、云南军都督府建立等作出过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九五零年六月,李根源应中.央.人.民.政.府的邀请,列席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全体会议。后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一九五九年,李根源将在抗战期间从苏州寓所疏散到小王山所收藏的全部古籍、书画、文物以及故意沉在小王山关庙前小池塘中的唐墓志九十三方,无保留地捐给苏州市文物管理会。

两广都司令部成立后,岑春煊、陆荣廷、梁启超等就打算把护国讨袁的重心由滇、黔移到两广,计划筹组一个中.央机构。

五月八日,梁启超一手筹划的护国军中.央机构军务.院宣告成立,以代行北.京.国.务.院的职权,军.务.院的组织规则如下:

第一条:军.务.院直隶大总统,统筹全国军机,施行战时及善后一切政务。

第二条:大总统不能亲临军.务院所在地时,一切军政、民政、对内、对外事宜,以军.务院名义行之。

第三条:军务院置抚军,无定员。以抚军议决或同意行其职权。抚军以各省都督或护理都督、全省以上联合军都司令、都参谋及各独立地方成军有二师以上之军总司令任之。凡新取得前项资格者,同时取得抚军资格。

第四条:军.务院由抚军互选抚军长、副长各一人。抚军长执行抚军议决及同意之事项。抚军得赞襄抚军长协理一切。抚军长有事故时,副长摄行职权。抚军长、副长俱有事故时,得公推抚军代摄行职权。

第五条:军务院置政务委员会,由抚军互选一人领委员长。设各种委员,无定员,分掌外交、财政、军政、法制各项政务。

第六条:军务院置各省代表会,由各省都督各派二员列席,以备咨询。

第七条:军务院置秘书,无定员,承抚军长、副长、政务委员之命,掌管机要事宜。

第八条:军务院遇有关于对内、对外特别重要事宜时,由抚军之合议或同意得特任专使处理之。

第九条:军务院所属各种委员会、各省代表会组织细则,以院代定之。

第十条:军务院自国.务.院依法成立时撤废之。

原来拟议中的抚军长是岑春煊,其后决定推唐继尧。因为云南唐继尧是护国首义之人,又是实力派,由唐继尧为抚军长更合适些。这样,岑春煊便出任副抚军长。

军务院设于肇庆,唐继尧远在昆明,便由岑春煊以副抚军长代理抚军长。并推刘显世、陆荣廷、龙济光、梁启超、蔡锷、李烈钧、陈炳焜为抚军。

抚军资格规定为独立各省都督及军长以上的实力派,梁启超则是特殊的例外,是实力派以外的人。因为是倒袁的首创者,又是护国精神领袖蔡锷的老师,所以他很自然地成为军务院中的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军务.院直隶大总统,这里所谓的大总统当然不是袁世凯。大总统不能施行职务时,由军务院代行,军务院置各省代表会,由各省都督派代表二人列席。以唐绍仪为外交代表,王宠惠和温宗尧为副代表。

唐继尧遥任抚军长后,通电中外,略谓:“迫于时艰,勉膺重任,谨掬血诚,誓以公心效忠国事,一俟大难削平,即当退避贤路。”

蔡锷是反对设立军务院的,当五月初旬两广筹组军.务院时征求滇、黔意见,蔡即复电认为目前只须迫袁退位,而由段祺瑞出面主持。“不宜组.织政.府,致招争权夺利之嫌,而启南北分裂之渐”。

蔡锷的想法和当年朱元璋“缓称王”的思想是相通的。是想明白的告诉世人,他们大家挺身而出反对袁氏称帝,是为了捍卫共和,为了护国,而不是为争权夺利。

军务.院成立后,发表第一号宣言:

“中华民国大总统领海陆军大元帅一职,依法应由副总统黎公继任,已由本军政.府宣言在案。但黎公今方陷贼围,未克躬亲职务。查《大总统选举法》第五条第二项云:大总统因故不能执行职务时,以副总统代理之。副总统同时缺位,由国,务.院摄行其职。今大总统身体蒙难,副总统职尚虚悬,国.务.院又非俟大总统任命,经国会同意后,不能组织。

“而军事正亟,既当求统一之方,至国运方新,尤宜作通筹之计。今由继尧等往复电商,特暂设一军.务院,直隶大总统,指挥全国军事,筹办善后。军务院置抚军若干人,用合议制裁决庶政。其对外交涉,对内命令,皆由本院名义行之。俟国.务.院成立时,本院即当裁撤。除将军务.院组织条例别行公布外,特此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军.务.院各首领就任宣言:

“北京黎大总统,云南、贵州、南宁、广州、杭州都督府,泸州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部、南宁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部及护国军各地前敌总司令,各省将军、巡按使、巡阅使、镇守使,各师旅长,各道尹县知事,暨两广各团体、各报馆公鉴:

“护国军军政.府宣言如下:本军政.府设置军务.院,权理军国重事,业经宣言,并将组织条例公布在案。今于五月八日组织军务.院成立,遵照条例,以继尧、显世、荣廷、济光、春煊、启超、锷、烈钧、炳焜等任军务院抚军,并往复通电,互选继尧为抚军长,春煊为抚军副长,启超领政务委员长,暂定广东为军务院所在地。

“继尧因云南地方职守未能远离,依条例第四条第二项由春煊摄行抚军长职权。继尧等菲德庸才,迫于时艰,勉肩生任,谨掬血诚,誓以公心效忠国事。一俟大难削平,即当退避贤路,皇天后土,实鉴斯言。为此布告中外,咸使闻知。再,浙江都督吕公望,遵依条例应任抚军,因交通阻梗,电商未复,除专电敦请加入外,合并声明。云南都督唐继尧、贵州都督刘显世、广西都督陆荣廷、广东都督龙济光,两广护国军都司令岑春煊、两广护国军都参谋梁启超、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广西护国都督陈炳焜。青。印。”

护国军军务院的成立,表示护国倒袁有了统一的领导和协调机构。

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346章 驱张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572章 武汉见蒋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64章 燎原烈火第310章 战与和第480章 改名字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429章 辞职第54章 所谓的据实复奏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341章 冯国璋来到京城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611章 1952年的台湾之行第480章 改名字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564章 梁漱溟的质疑第165章 模范团第243章 无奈离开老窝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479章 新人物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407章 童子试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233章 承认民军为交战团体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16章 柳暗花明第470章 老骥伏枥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35章 多事之秋第88章 大通起义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196章 陆荣廷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14章 平定政变第37章 涉外事件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512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304章 平江阻击战第358章 谈钱伤感情第5章 去买官第162章 国耻第82章 一明一暗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23章 离开第67章 迫不及待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609章 考据癖第335章 徐世昌还是真心想和的第174章 列强的干涉第219章 成了中国海军的一员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487章 民主政体的尝试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615章 胡适晚年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35章 多事之秋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340章 靳云鹏组阁第461章 国内的政治形势转折之时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414章 大刀阔斧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175章 日本的图谋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392章 广东的军事政变第588章 过河卒子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308章 讨龙之战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182章 开张第224章 赴日考察
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346章 驱张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572章 武汉见蒋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64章 燎原烈火第310章 战与和第480章 改名字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429章 辞职第54章 所谓的据实复奏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341章 冯国璋来到京城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611章 1952年的台湾之行第480章 改名字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490章 康奈尔大学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564章 梁漱溟的质疑第165章 模范团第243章 无奈离开老窝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479章 新人物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407章 童子试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233章 承认民军为交战团体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16章 柳暗花明第470章 老骥伏枥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35章 多事之秋第88章 大通起义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196章 陆荣廷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14章 平定政变第37章 涉外事件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512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304章 平江阻击战第358章 谈钱伤感情第5章 去买官第162章 国耻第82章 一明一暗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23章 离开第67章 迫不及待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191章 护国军扩军筹饷第609章 考据癖第335章 徐世昌还是真心想和的第174章 列强的干涉第219章 成了中国海军的一员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487章 民主政体的尝试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615章 胡适晚年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35章 多事之秋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340章 靳云鹏组阁第461章 国内的政治形势转折之时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414章 大刀阔斧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326章 十四点和平原则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175章 日本的图谋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392章 广东的军事政变第588章 过河卒子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308章 讨龙之战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182章 开张第224章 赴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