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承认民军为交战团体

黎元洪和蔡济民、张廷辅等人反复商量后,决定派胡鄂公为北方革命联络工作负责人。我们知道了,尽管遭到汪精卫的干扰和袁世凯的残酷镇压,但在胡鄂公的领导下,北方革命党的工作,还是开展得有声有色。

虽然湖北的财政也十分困难,但黎元洪还是挤出一万元支持北方革命。黎元洪深知,没有各地的响应,单独的湖北是不可能坚持下去的。

当天晚上,黎元洪在军政.府设便宴招待北方的革命同志冷公钊诸人,杨时杰等作陪。

开席不久,有人来报,湖北妇女界代表,来军政.府拜访,要求黎大都督接见。还放出话来,黎元洪大都督不会重男轻女吧!

黎元洪实在是脱不开身,但又不想慢待了女界的代表。看到在自己身旁忙活的姨太太黎本危有了主意。他附在黎本危耳旁耳语了几句,如夫人黎本危点头答应。

如夫人到黎元洪办公室,找到了黎元洪说给她的纸花。这纸花还是黎元洪当协统时,一位荷兰友人送给他的,这在当时还是稀罕物。

按着黎元洪的吩咐,黎本危手捧纸花和女界的代表见面。

她先介绍了自己,然后热情地说:“黎都督正在接待贵客,实在抽不出身来见面,委托我来问候大家。要我把这束花送给你们,权作歉意。此花作为信物,明日你们带花过来,他肯定见大家。”

没见到黎都督见到了如夫人也算不虚此行,何况还有明天的承诺。女界代表拿着花,很高兴的离开了。

黎元洪这一次是不是在中国,开了夫人外交的先河呢?

黎本危原名叫危文绣,父母早亡后,为了生存,危文绣投身到湖北汉口的烟花柳巷,到了书寓里当起了卖唱女。一九零五年的一月,黎元洪因公事陪人到了书寓,与危文绣相识。

危文绣姿容秀丽、歌喉婉转,引起了黎元洪的注意。眼见得这样柔弱的一个女子为生计委身这里,黎元洪起了同情心,之后,他便为危文绣赎身,把她带回家纳为了小妾,并改名为黎本危。

黎本危虽然是个没身份的小妾,但是极为要强,不肯向命运低头。坚持跟着老师学习英语、法语、以及西方礼仪,这就使她能轻松应付各种社交场合。

为此,黎元洪也就时常带她出去,很快,她就成为了黎元洪身边的“外交夫人”,名声远大于黎元洪的原配夫人吴敬君。

也因为时常混迹于政治社交场合,黎本危也成为了一名政治名媛,交际颇广。后来,她还与孙中山的两女孙瑗、孙琬合办了女子师范学校。

第二天,法国领事专程来访,说是收到了军政.府的照会,过来当面致谢。

黎元洪没想到法国领事行动这样快,觉得在这里接待外国领事,怕有损于国家形象。就想以“地方湫隘”为由婉言谢绝。

法国领事听到缘由后,说没有关系。言法国大革命刚胜利时,物资奇缺,连庆祝的旗帜都没有,革命者只好把女人的花裙子拿来代替,后来在法国成为美谈。

把武昌首义同法国大革命相比,还是令人鼓舞的。黎元洪无奈,只好清汤化龙陪同他接见法国领事。

美国领事也同时赶到,索性一起接待。会见时,两国领事首先问及军政.府对外债持何态度?

汤化龙代黎元洪回答:“本年八月十九日,即公历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前,清廷所欠外债,本政.府一律承认。但此后任何债务,概不承认。”

这显然是政权更迭国际通行之作法,两国领事很满意。

美领事又问:“贵国此次革命,关系种族问题,自不待言,惟不知将来采取何种政体?”

黎元洪斩钉截铁地回答:“共和体制,封建专制是必须推翻的。”

两国领事也很关心湖北一些地方的救灾问题,汤化龙插话:“本军政.府自有妥善之策。”

由于黎元洪和军政.府很得体的处理涉外关系,十月十七日,驻武汉英、法、德、俄、日五国领事,公推英国领事葛福为代表,递交了一份公函。

葛福盛赞革命军勇武文明,感谢对外侨和外驻机构及教堂的保护。明确表示承认民军为交战团体,五国对民军与清廷的战事,严守中立。

黎元洪表示感谢,说保护外侨、教会、外驻机构,是一个正常的政.府必须作的事情,军政.府这样做是题中应有之意。他提起几年前的庚子事件,指出,虽然从根本上说,是强国对弱国的欺辱,但清廷的无知和不论是非的排外政策,也是酿成此祸的重要原因。这种愚蠢的举动,不但给相关各国带来伤害,也给自己国家带来灾难。所以,本军政.府才起来革这个腐朽的王朝的命。

言道:“这些年来,清廷对人民更加猜疑,湖北自瑞澂到任后,采取高压政策,搞得天怒人怨,湖北的革命是不得已而为之,请贵领事多对各国做解释工作,尽快让大家了解我们,理解我们,进而支持我们。”

接着,黎元洪布置人,备下答谢函五份,交由葛福带回,葛福满意而归。

把民军作为交战团体,就是军政.府和清廷处于同样的地位,这无疑是对军政.府有利的。为了实现这一点,黎元洪功不可灭。

刚刚送走了英国领事葛福,原八省膏捐大臣柯逢时求见。

柯逢时(1845~1912年),也作凤逊,字逊庵,懋修,号巽庵,别号息园,是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袁铺村老鸦泉湾人。光绪九年(1883年)取进士,点翰林,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江西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广西巡抚、兵部侍郎、“督办八省膏捐”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湖北铁路协会名誉总理等职。辛亥革命前,授浙江巡抚,未赴任,居于武昌。

柯因是湖北人,对武昌的革命特别地关注。开始,因对武昌首义不了解,采取观望态度。军政.府成立后,特别是黎元洪被推举为大都督后,看了军政.府和黎元洪发的一系列的布告,改变了态度。他家境富裕,曾捐款三十万支持武昌革命。

这些事黎元洪自然是很清楚的,所以对柯逢时格外地尊敬。

坐定后,黎元洪很客气的问对方的来意?柯逢时说:他感觉到了,目下,最主要是安定民心,虽然革命军的纪律很严,从不扰民,但社会秩序还是叫人放不下心,市面上抢劫之事,还时有发生。革命军方面,如果能把社会秩序进一步管好,搞好保境安民,他愿意追加捐款。

黎元洪明确表态,现在,整顿秩序的布告已发出,具体要求已明确,下一步的关键是抓落实。

“先生已经大力支持了我们,追不追加捐款,这社会秩序也是要花大气力抓的,大家起来革命,归根结底是让老百姓有个安定的生活,是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说完,黎元洪起身,给柯逢时深深鞠了一躬,说是代表军政.府,代表全体革命军,对于柯逢时表达感谢。

像柯逢时这样的有些守旧思想的人,他们对军政.府的态度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努力争取这部分人的支持和理解,关系重大。

黎元洪随后将其聘任为军政.府总文案。

武昌首义后,全国的革命形势一派大好,很快湖南和江西相继光复,极大的声援了武汉的革命,特别是湖南起义的成功。两湖的革命党人,本就一直保持着沟通,现在,湖南可以成为湖北的可靠后方。

南洋侨商,用韵文发来贺电,更是鼓舞人心。

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后,头上还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当时的革命党人,大多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血气方刚。这条清军入关后,让老百姓拖了二百六十几年的辩子,敢不敢剪掉,在当时是被视做是不是决心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黎元洪头上的这条辫子,对大家的革命热情,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是,虽然很多人对黎元洪的辩子有看法,有意见,但也只是在背后议论,慑于黎元洪是大都督,不敢当面提出。

不听邪的人总是有的。

这一天,新军中一个叫陈磊的年轻人,大胆的对黎元洪说:“您是我们的大都督,头上拖着个辩子像什么样,您知道吗?很多人不敢剪掉辩子,就是在看着您,您应该为大家做个榜样。”(这个叫陈磊的年轻人,也非寻常之人,是参加中共一大的陈潭秋的哥哥)

蔡济民等见有人带头说了,也围过来劝说。

黎元洪摸着头上的辩子笑了,说:“你们做事情,不要如此激烈,更不要走极端,不就是一条辩子吗?多了不起的事?我早就在军中说过,剪不剪编子,全凭个人自愿。大家既然看我的这条辩子不顺眼,明天找个剃头匠来,剪掉就是了。”

听了黎元洪的话,几个年轻人哪还能等到明天,生怕黎元洪出尔反尔,马上就有人跑出去找来了剃头工具。

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344章 北归第166章 实情第543章 坚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428章 大学令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310章 战与和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381章 河南的战火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502章 约翰·杜威和实用主义第31章 戊戌变法第549章 神会大师第496章 胡适的忧虑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210章 断绝关系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99章 六路北伐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153章 白朗起义第603章 终生的夙愿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132章 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35章 多事之秋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175章 日本的图谋第212章 袁世凯发表《宣布帝制案始末》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277章 树倒猢狲散第166章 实情第341章 冯国璋来到京城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123章 孙袁会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223章 热心社会事务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162章 国耻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153章 白朗起义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300章 成都之战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38章 高密事件第123章 孙袁会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545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爱第90章 汪袁配合第165章 模范团第392章 广东的军事政变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358章 谈钱伤感情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511章 完婚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64章 燎原烈火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246章 人是有底线的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19章 一心离开第202章 撤销帝制第289章 内斗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
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344章 北归第166章 实情第543章 坚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428章 大学令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310章 战与和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381章 河南的战火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502章 约翰·杜威和实用主义第31章 戊戌变法第549章 神会大师第496章 胡适的忧虑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210章 断绝关系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99章 六路北伐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153章 白朗起义第603章 终生的夙愿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132章 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435章 就职演说第35章 多事之秋第74章 湖南和陕西的起义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175章 日本的图谋第212章 袁世凯发表《宣布帝制案始末》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277章 树倒猢狲散第166章 实情第341章 冯国璋来到京城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123章 孙袁会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223章 热心社会事务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162章 国耻第421章 留学德国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153章 白朗起义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300章 成都之战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38章 高密事件第123章 孙袁会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529章 评判的态度第545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爱第90章 汪袁配合第165章 模范团第392章 广东的军事政变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339章 上海问题第358章 谈钱伤感情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511章 完婚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64章 燎原烈火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246章 人是有底线的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19章 一心离开第202章 撤销帝制第289章 内斗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