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竞业旬报

1906年夏,湖南同盟会员禹之谟等将陈天华、姚宏业二人的灵柩运往长沙。1906年5月23日,二烈士遗骸运抵长沙,民众不顾当局阻挠,于29日(阴历闰四月初七日)公葬二烈士于岳麓山“以彰义烈”。是日,长沙全城学生出动,送葬队伍几万人,长达10余里。“送葬学生皆着白色制服,自长沙城中观之,全山为之缟素”。“清朝官绅咸为属目,以为民气伸张至此,其祸至足以沦宗社”。

陈天华、姚宏业墓位于岳麓山麓山寺左后方,分冢共茔。1906年6月公葬于此,1912年重修。墓地面积66平方米。墓坐西北朝东南,墓身为花岗石凿成的长方形石棺,置石砌墓围正中,棺长2.5米,宽1.02米,高0.76米。立汉白玉石碑四通,中间两通分别刻“陈烈士天华之墓”,“姚烈士宏业之墓”,左右附碑分别刻“中华民国元年”,“六月湖南公刻”。有拜台、香炉、石凳、栏杆等设施,两旁各立石鼓一对,四周环以花岗岩石围。墓地有登山石径导入。

后来胡适还在中国公学的《竞业旬报》上,发表了一篇《姚烈士传略》的长文,从第16期连载至26期。从书中能看出少年胡适非常敬佩姚宏业。他在《姚烈士传略》中说:“姚烈士把这‘救国’二字看作他自己的责任,他又把‘中国公学’四个字看做可以救国的方法与手段,表明他极可爱极可敬极有血性极有责任心。”并盛赞‘陈天华’是一位极有热血的人,把姚宏业与陈天华相提并论。

入学考试的国文题目是“言志”,答题时,监试的总教习马君武几次踱步到胡洪骍身边,侧头看他答题。

胡适交卷后,马君武将胡适的卷子看了几遍,爱不释手。他笑嘻嘻地拿去给谭心休、彭施涤先生传看,说:“公学得了一个好学生。”

谭心休说:“可惜,胡洪骍的土话太重了。”

马君武(1881年7月17日-1940年8月1日),原名道凝,又名同,后改名和,字厚山,号君武。祖籍湖北蒲圻,出生于广西桂林恭城县。是中国近代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创建人和首任校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留日期间结识孙中山,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参与组建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人之一,《民报》的主要撰稿人。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旋即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后又担任孙中山革命政府秘书长、广西省省长,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是中国国民党元老级人物。

民国十三年(1924年),马君武开始淡出政坛,精力逐步投入教育事业,先后担任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国立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公学、国立广西大学等学校校长。与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谭心休,字介人,号毅君,宝庆府城(今邵阳市)人。生于清咸丰十年,早期革命党人,辛亥革命时参与湖南光复。

1906年9月,胡适住进了中国公学,便成了马君武最得意的弟子。而胡适也极敬重马君武这位老师,后来二人一直保持着联系。

胡适在美留学期间,马君武有诗《赠胡适》:

已与斯人约,今生为弟兄。思君隔苍海,学技在红尘。主义即宗教,艰难证性情。相期作琨逖,学剑趁鸡鸣。

马君武应该是将谭心休说“可惜,胡洪骍的土话太重了”的话告诉过胡适。语言是用之交流的,自己说话别人听不懂怎么可以?胡适的寓室里四川同学最多,四川话清楚干净,接近普通话,胡适很快学会了四川普通话。

“我的同学中四川人最多;四川话清楚干净,我最爱学他,所以我说的普通话最近于四川话。二三年后,我到四川客栈(元记、厚记等)去看朋友,四川人只问,‘贵府是川东,是川南?’他们都把我看作四川人了。”

胡适进中国公学后,看一起的同学,有的剪了辫子,穿着和服,拖一双木屐,一身日本装束;有的戴着眼镜,捧着个水烟袋,完全是内地绅士气派。他们的年纪都比胡适大,有许多人是革命党,在学校里组织革命团体,进行革命活动。有些激进的同学,往往还强迫那些有辫子的同学剪辫子。他们把胡适看作小弟弟,也就没有强迫他剪辫,让他脑后那根小辫子一直翘翘的拖着。

与胡适同寝室住的,有一个钟文恢,号古愚,江西人,约莫二三十岁年纪,留着一撮小胡子,所以人们都叫他钟胡子。他们组织了一个竞业学会,会址就在离学校不远的北四川路厚福里。钟胡子是会长,他介绍胡适入了会。

竞业学会的第一件事业就是创办一个白话的旬报,就叫做《竞业旬报》。

该报于1906年10月28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一日)在上海创刊。傅熊湘(君剑)、张丹斧、胡適先后主编,谢诮庄、丁洪海、刘复基、蒋翊武等编撰。以“振兴教育,提倡民气,改良社会,主张自治”为主旨,其实这都是门面话,骨子里是要鼓吹革命。他们的意思是要“传布于小学校之青年国民”,所以决定用白话文。

钟胡子见胡适常看小说,又能作古文,就向他约稿,劝他为旬报写白话文章。于是,出版的第一期旬报上,便登出了胡适生平的第一篇白话文章——《地理学》。讲的是“地球是圆的”一类通俗的地理学知识。从此,他成了《竞业旬报》的作者。

既然是作者,按文人惯例,就得有一个以至几个讲究的笔名和别号。胡适当时正读《老子》,读到第33章头几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

觉得这“自胜者”四个字好极了,就取别号叫“希”;又称“期自胜生”,即以此为他第一篇白话文章的署名。稍后,又从他父亲字铁花,为自己取笔名“铁儿”、“铁”,音转为“蝶儿”、“蝶”等。在《竞业旬报》上,也开始使用“适”“适之”的名字,及“适”的别号,还用过“冬心”、“溟游”等一些笔名,多到十几个,很有一点作家派头了。

发表《地理学》以后,胡适的胆子大起来,忽然动心思做小说,而且一开始就做长篇,用章回体。小说的题目定为“真如岛”,拟定了40回的回目,遂动手创作。从旬报第3期开始连载。

当时,胡适还只是十几岁的少年。《真如岛》的故事情节颇为连贯,但每一回基本上都有一个主题,分别着力批判了早婚、近亲结婚、阴阳八字、果报轮回和诵经拜佛等。其中提及的一些桑梓风俗,直到晚年,仍然时常勾起他的回忆。

《真如岛》的第六回,说徽州府绩溪县下泉村人胡瑙,因村中做善会,热闹得了不得,“原来这善会要整整的做十天”,到第四天时,“合村人家都戒绝荤腥,一概吃素斋”。胡瑙带着亲戚孙绍武、程翼璜、程翼华三人去看会场,“那会场是借胡家的祠堂来做的,很是广阔,大门首立了二个纸扎的菩萨,一个红面长须,一个青面獠牙,都有一丈多高”,胡瑙见了连忙拜揖顶礼……

程翼华便问道:“姑夫,这是什么菩萨?好怕人呀!”

胡瑙低声答道:“这一位是大王菩萨,便是唐朝的雷万春将军。”又用手指道:“那一位是小王菩萨,便是唐朝的南霁云将军,都是生则为英死则为灵的大英雄呀!”……

边说边走,眼看着就进了大门,上面塑着一位菩萨,“粉红脸儿,年纪像是甚轻”。胡瑙道:“这位太子菩萨,便是唐朝的张巡,两旁这些菩萨,都是那睢阳城内战死的三十六人。当日亏得他保障了江淮数郡,我们这里的人才得不遭兵难。”

胡瑙提及的“张巡”,在唐朝历史上是实有其人。此公为开元末年进士,安禄山起兵后,诏拜御史中丞,守护睢阳。据正史记载:“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他与太守许远以微弱兵力,抗击数十万叛军,苦撑数月,终因粮尽援绝,城陷被杀。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的相关史料,张巡麾下诸部将中,以雷万春、南霁云最为著名。

胡适是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村人,《真如岛》中的“下泉村”,从命名方式来看与此颇相契合(“上庄”亦称“上川”,“上”与“下”相对,“川”与“泉”同类)。大王、小王和太子会等,留给胡适的印象大概极深,直到晚年,他在各种场合都还时常提及。譬如,一九六○年四月六日,寓居台北的胡适从“中研院”出来,“在出来的车上,看见南港一带家家户户的拜拜情形,很热闹”,这陡然勾起了他的回忆:

《真如岛》陆陆续续在旬报上连载,续至第11回便停止了,没有做完。这是胡适生平所作的惟一长篇小说,也是他的第一个未完成的“半部书”。

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257章 徐孙之争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78章 汉口之战第390章 内幕第451章 百花齐放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237章 主导权之争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507章 胡适与《新青年》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185章 蔡锷和小凤仙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63章 请愿大潮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182章 开张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507章 胡适与《新青年》第480章 改名字第202章 撤销帝制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379章 直奉之战第27章 如愿以偿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244章 瀛台“楚囚”第277章 树倒猢狲散第58章 离开老巢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472章 永远活着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404章 钟灵毓秀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150章 复古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99章 六路北伐第398章 张疯子第301章 冯国璋心灰意冷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140章 袁世凯的心病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244章 瀛台“楚囚”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174章 列强的干涉第50章 过街老鼠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545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爱第571章 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不睦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531章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第329章 “五四”运动第158章 欧战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24章 幸运第162章 国耻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398章 张疯子第462章 蔡元培与“清党”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第439章 进德会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405章 八股文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549章 神会大师第538章 光荣同样属于胡适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53章 杨翠喜事件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95章 胡适与辛亥革命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507章 胡适与《新青年》第519章 五四运动中的胡适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533章 提携后进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475章 读书和启蒙第67章 迫不及待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
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257章 徐孙之争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78章 汉口之战第390章 内幕第451章 百花齐放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237章 主导权之争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507章 胡适与《新青年》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185章 蔡锷和小凤仙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第63章 请愿大潮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182章 开张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507章 胡适与《新青年》第480章 改名字第202章 撤销帝制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379章 直奉之战第27章 如愿以偿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244章 瀛台“楚囚”第277章 树倒猢狲散第58章 离开老巢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472章 永远活着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404章 钟灵毓秀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150章 复古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99章 六路北伐第398章 张疯子第301章 冯国璋心灰意冷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140章 袁世凯的心病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244章 瀛台“楚囚”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174章 列强的干涉第50章 过街老鼠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545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爱第571章 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不睦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197章 广西护国独立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531章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第329章 “五四”运动第158章 欧战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591章 胡适和陈光甫第24章 幸运第162章 国耻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398章 张疯子第462章 蔡元培与“清党”第290章 关外的乱子第439章 进德会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405章 八股文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549章 神会大师第538章 光荣同样属于胡适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53章 杨翠喜事件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95章 胡适与辛亥革命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507章 胡适与《新青年》第519章 五四运动中的胡适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533章 提携后进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475章 读书和启蒙第67章 迫不及待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