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1920年初,胡适陪杜威到天津。1月2日,杜威在天津作《真的与假的个人主义》的演讲,他在讲演中阐明:为我主义是假的个人主义,个性主义是真的个人主义,真的个人主义具有独立的思想、个人对于自己的思想信仰要负完全责任。胡适担任翻译。

3日,胡适在天津学生会联合会的学术演讲会上演讲《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后于1月26日写定该文。

这一次,胡适简直是用诗一样的语言进行讲说,即便是现在读起来,也不能不让人激情飞扬。还是那句话,解读他的文章,不如读原文,我们不妨节录如下:

近代的人生哲学渐渐变了,渐渐打破了这种迷梦,渐渐觉悟:改造社会的下手方法在于改良那些造成社会的种种势力——制度、习惯、思想、教育,等等。那些势力改良了,人也改良了。所以我觉得“改造社会要从改造个人做起”还是脱不了旧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根本观念是:

个人是社会上无数势力造成的。

改造社会须从改造这些造成社会,造成个人的种种势力做起。

改造社会即是改造个人。

新村(日本的)的运动如果真是建筑在“改造社会要从改造个人做起”一个观念上,我觉得那是根本错误了。改造个人也是要一点一滴的改造那些造成个人的种种社会势力。不站在这个社会里来做这种一点一滴的社会改造,却跳出这个社会去“完全发展自己个性”,这便是放弃现社会,认为不能改造;这便是独善的个人主义。

以上说的是本篇的第一层意思。现在我且简单说明我所主张的“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是什么。这种生活是一种“社会的新生活”;是站在这个现社会里奋斗的生活;是霸占住这个社会来改造这个社会的新生活。他的根本观念有三条:

一、社会是种种势力造成的,改造社会须要改造社会的种种势力。这种改造一定是零碎的改造,——一点一滴的改造,一尺一步的改造。无论你的志愿如何宏大,理想如何彻底,计划如何伟大,你总不能笼统的改造,你总不能不做这种“得寸进寸,得尺进尺”的工夫。所以我说:社会的改造是这种制度那种制度的改造,是这种思想那种思想的改造,是这个家庭那个家庭的改造,是这个学堂那个学堂的改造。有人说:“社会的种种势力是互相牵掣的,互相影响的。这种零碎的改造,是不中用的。因为你才动手改这一种制度,其余和种种势力便围拢来牵掣你了。如此看来,改造还是该做笼统的改造。”我说不然。正因为社会的势力是互相影响牵掣的,故一部分的改造自然会影响到别种势力上去。这种影响是最切实的,最有力的。近年来的文字改革,自然是局部的改革,但是他所影响的别种势力,竟有意想不到的多。这不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吗?

二、因为要做一点一滴的改造,故有志做改造事业的人必须要时时刻刻存研究的态度,做切实的调查,下精细的考虑,提出大胆的假设,寻出实验的证明。这种新生活是研究的生活,是随时随地解决具体问题的生活。具体的问题多解决了一个,便是社会的改造进了那么多一步。做这种生活的人要睁开眼睛,公开心胸;要手足灵敏,耳目聪明,心思活泼;要欢迎事实,要不怕事实;要爱问题,要不怕问题的逼人!

三、这种生活是要奋斗的。那避世的独善主义是与人无忤,与世无争的,故不必奋斗。这种“淑世”的新生活,到处翻出不中听的事实,到处提出不中听的问题,自然是很讨人厌的,是一定要招起反对的。反对就是兴趣的表示,就是注意的表示。我们对于反对的旧势力,应该作正当的奋斗,不可退缩。我们的方针是:奋斗的结果,要使社会的旧势力不能不让我们;切不可先就偃旗息鼓退出现社会去,把这个社会双手让给旧势力。换句话说,应该使旧社会变成新社会,使旧村变为新村,使旧生活变为新生活。

我且举一个实际的例。英美近二三十年来,有一种运动,叫做“贫民区域居留地”的运动。这种运动的大意是:一班青年的男女,——大都是大学的毕业生,——在本城拣定一块极龌龊、极不堪的贫民区域,买一块地,造一所房屋。这班人便终日在这里面做事。这屋里,凡是物质文明所赐的生活需要品,——电灯、电话、热气、浴室、游水池、钢琴、话匣,等等,无一不有。他们把附近的小孩子,——垢面的孩子,顽皮的孩子,——都招拢来,教他们游水,教他们读书,教他们打球,教他们演说辩论,组成音乐队,组成演剧团,教他们演戏奏艺。还有女医生和看护妇,天天出去访问贫家,替他们医病,帮他们接生和看护产妇。病重的,由“居留地”的人送入公家医院。因为天下贫民都是最安本分的,他们眼见那高楼大屋的大医院心里以为这定是为有钱人家造的,决不是替贫民诊病的;所以必须有人打破他们这种见解,教他们知道医院不是专为富贵人家的。

还有许多贫家的妇女每日早晨出门做工,家里小孩子无人看管,所以“居留地”的人教他们把小孩子每天寄在“居留地”里,有人替他洗浴,换洗衣服,喂他们饮食,领他们游戏。到了晚上,他们的母亲回来了,各人把小孩领回去。这种小孩子从小就在洁净慈爱的环境里长大,渐渐养成了良好习惯,回到家中,自然会把从前的种种污秽的环境改了。家中大人也因时时同这种新生活接触,渐渐的改良了。我在纽约时,曾常常去看亨利街上的一所居留地,是华德女士(Lilian Wald)办的。有一晚我去看那条街上的贫家子弟演戏,演的是贝里(Barry)的名剧。我至今回想起来,他们演戏的程度比我们大学的新戏高得多咧。

这种生活是我所说的“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是我所说的“变旧社会为新社会,变旧村为新村”的生活!这也不是用“暴力”去得来的!我希望中国的青年要做这一类的新生活,不要去模仿那跳出现社会的独善生活,我们的新村就在我们自己的旧村里!我们所要的新村是要我们自己的旧村变成的新村!

可爱的男女少年!我们的旧村里我们可做的事业多得很咧!村上的鸦片烟灯还有多少?村上的吗啡针害死了多少人?村上缠脚的女子还有多少?村上的学堂成个什么样子?村上的绅士今年卖选票得了多少钱?村上的神庙香火还是怎么兴旺?村上的医生断送了几百条人命?村上的煤矿工人每日只拿到五个铜子,你知道吗?村上多少女工被贫穷逼去卖淫,你知道吗?村上的工厂没有避火的铁梯,昨天火起,烧死了一百多人,你知道吗?村上的童养媳妇被婆婆打断了一条腿,村上的绅士逼他的女儿饿死做烈女,你知道吗?

有志求新生活的男女少年!我们有什么权利,丢开这许多的事业去做那避世的新村生活!我们放着这个恶浊的旧村,有什么面孔,有什么良心,去寻那“和平幸福”的新村生活!

可以设想,胡适在做这个讲演时,听讲演的青年学生们会怎样的心潮澎湃。

1920年3月21日,胡适在林长民家,初次见到上海求学时给自己很多思想启迪的梁启超。

胡适在1918年11月20日曾致信梁启超,希望到天津拜会他,“以慰平生渴思之怀”,并顺便向他请教墨学问题。可惜因梁启超临时有要事,未能如愿。

二人见面之后,在墨学方面常有交流辩论。1921年2月,胡适为梁启超的《墨经校释》作序,“颇有所辨正”。是年4月,梁启超送还胡适请他指教的《墨辩新诂》,写了两封信与他辩论。

有意思的是,1922年《墨经校释》出版时,粱启超把自对胡适序言的答辩放在书前,把胡适的序言放在后面。胡适在日记中认为此举“未免太可笑了”。

3月23日,胡适写成《工读主义试行的观察》一文。对于1919年底自己曾参与发起的北京工读互助团,胡适承认有些草率和不切实际,他认为北京工读互助团的根本错误在于只做了“工”的计划,没有做“读”的计划。胡适希望有了组织可以使工读容易实行,不希望用这种组织来“另外产生一种新生活新组织”。胡适认为“工”的方面应该注重分工,注重个性的不同;“读”的方面应该采用互助的组合,应该注重自修能力的培养。

胡适不仅重视大学对于推动高等学问研究的作用,也很重视中学对于普及知识,培养基本素质的作用。

3月24日,胡适写成《中学国文的教授》一文。在这篇文字中,胡适拟定了一个中学国文的理想标准:(1)人人能用国语自由发表思想;(2)人人能看平易的古文书籍;(3)人人能作文法通顺的古文;(4)人人有懂得一点古文文学的机会。胡适除了提出自己关于中学国语文(白话)、古文教材与教授法的设想外,还提出“演说与辩论”作为国语与国语文的实用教法,他从自己的亲身感受出发,指出“演说辩论最能帮助学生养成有条理系统的思想能力”。此外,胡适非常注重文法,认为不懂文法的人,绝不配成为国文教员,应该把文法与作文归一个人教授。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命令,自本年秋季起,国民学校的一二年级教科书全部改用国语。这一年4月,教育部在北京举办国语讲习所,胡适去演讲了十几次,为国语的普及积极努力。

5月,胡适参加国语统一筹备会在北京的会议,并担任主.席。

第329章 “五四”运动第204章 劝退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182章 开张第50章 过街老鼠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过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53章 杨翠喜事件第601章 关于青年人的苦闷第34章 自保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179章 司马昭之心第447章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345章 张毒菌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41章 东南互保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249章 就职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466章 保护进步人士第53章 杨翠喜事件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157章 禁赌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456章 收获颇丰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564章 梁漱溟的质疑第495章 胡适与辛亥革命第162章 国耻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352章 雷声大而雨点小第555章 无为而治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185章 蔡锷和小凤仙第526章 无稽之谈第131章 善后大借款第294章 曹锟第384章 治国策电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308章 讨龙之战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运动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81章 战汉阳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第151章 天坛“祀天”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235章 立法第213章 陕西、湖南护国独立第548章 再出国门第359章 唐联帅出走第461章 国内的政治形势转折之时第65章 保路运动第237章 主导权之争第566章 胡适的《四十自述》第389章 罗文干案第85章 殿前作答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94章 僵局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124章 八大政纲第383章 风口浪尖的黎元洪第258章 浙江局势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东厂胡同第344章 北归第198章 广东也宣布护国独立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61章 开缺回籍养病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373章 梁士诒组阁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12章 平叛第196章 陆荣廷第2章 小人精第71章 您不走吗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196章 陆荣廷第84章 海军起义第609章 考据癖
第329章 “五四”运动第204章 劝退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182章 开张第50章 过街老鼠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过第265章 参战问题第53章 杨翠喜事件第601章 关于青年人的苦闷第34章 自保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179章 司马昭之心第447章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345章 张毒菌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41章 东南互保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249章 就职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466章 保护进步人士第53章 杨翠喜事件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157章 禁赌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456章 收获颇丰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564章 梁漱溟的质疑第495章 胡适与辛亥革命第162章 国耻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352章 雷声大而雨点小第555章 无为而治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185章 蔡锷和小凤仙第526章 无稽之谈第131章 善后大借款第294章 曹锟第384章 治国策电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308章 讨龙之战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运动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81章 战汉阳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第151章 天坛“祀天”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235章 立法第213章 陕西、湖南护国独立第548章 再出国门第359章 唐联帅出走第461章 国内的政治形势转折之时第65章 保路运动第237章 主导权之争第566章 胡适的《四十自述》第389章 罗文干案第85章 殿前作答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94章 僵局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423章 学术成果1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124章 八大政纲第383章 风口浪尖的黎元洪第258章 浙江局势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东厂胡同第344章 北归第198章 广东也宣布护国独立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61章 开缺回籍养病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373章 梁士诒组阁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12章 平叛第196章 陆荣廷第2章 小人精第71章 您不走吗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196章 陆荣廷第84章 海军起义第609章 考据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