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广东也宣布护国独立

四面楚歌、风雨飘摇中的龙济光,一方面向袁世凯请示应对之策?一方面要求派大军增援。

袁世凯密令龙济光“独立拥护中央”,另电驻上海的第十师速行援粤,第十师防务则由驻南苑的十二师接防。

运兵行动尚未开始,四月四日寄驻广州的宝璧、江大两兵舰竟参加义军,投入魏邦平部。魏邦平随即统率舰队驶抵海珠,预备攻城。

走投无路的龙济光、张.鸣岐,在万般无奈之下,四月六日宣布广东独立。

布告如下:“为布告事:现据广东绅学各界全体公呈,粤省连年灾患,地方已极凋零。近来各省多已反对袁氏,宣布独立,粤省危机四伏,糜烂堪虞。各界全体为保持全省人民生命财产起见,群众公议,联请龙上将军为广东都督,以原有职权保卫地方,维持秩序。此系拥护共和,天经地义,请即刚断执行等情。

“查阅来呈,持议甚韪。本都督身任地方,自以维持治安为前提,刻经通电各省、各机关、各团体及本省各属地方文武官,即日宣布独立。所有各地方商民人等,及各国旅粤官商,统由本都督率领所属文武官担任保护,务须照常安居营业,毋庸惊疑。如有不逞之徒,假托民军,借端扰害治安,即为人民公敌,本都督自当严拿重办,以尽除莠安良之责。其各同心协力,保卫安宁,有厚望为。特此布告。”

广东的独立是假独立,是奉袁世凯密令独立,独立而拥护北京,等于不独立。但真假独立外界不知,所产生的影响却是真的。也就是说无论如何广东的独立,进一步壮大了护国反袁势力的声威。

龙济光、张.鸣岐的假独立,很快露出真容,因为紧接着就发生了“海珠事变”。

这个历史上称为“海珠惨案”的事件发生在四月十二日,前中国银行行长汤觉顿代表陆荣廷带人先由梧州来粤,与龙济光接洽。算是为准备来粤的陆荣廷、梁启超先行打前站的。

这一天中午,汤觉顿与龙济光的部下及民党领袖徐勤等,参加龙济光在广州海珠岛水上警署召开各界代表参加的,解决广东独立善后问题的会议。会议刚开不久,龙济光的警卫军统领颜启汉等人突然开枪,将汤觉顿、谭学夔、王广龄击毙。

梁启超得知这个消息后愤怒异常,他本来准备去广州的,现在只能留在梧州看形势的发展。

龙济光担心事情闹大,赶忙派张.鸣歧前往梧州,向梁启超、陆荣廷说明情况。

海珠事变后,曾经担任过南京民国临时政.府海军总长,此时在广东治河事宜处督办任上的谭学衡急电陆荣廷、梁启超。

电云:“梧州探投陆都督梁任公台鉴:今日海珠会议,汤君觉顿、舍弟学夔当场受枪殒命,王君协吉、吕君清受重伤,随后亦毙。当经力请龙、张两公,终始维持,毋使广东糜烂,均盼召从星夜来粤,妥商善后办法,全粤幸甚。”

龙济光、张.鸣岐把海珠事变的责任完全推到蔡乃煌和颜启汉身上。

蔡乃煌是奉袁克定之命,到广东来搞鸦片烟筹措帝制经费的。他当然容不得广东独立,利用一切机会破坏广东独立,显然是说得通的。但颜启汉是龙济光的警卫军统领,他怎么会不听龙济光的而听蔡乃煌的,龙济光很难自圆其说。

海珠事变发生后,各派势力都有“屠龙”之论,但梁启超与陆荣廷从大局着眼,还是希望能把龙济光拉到反袁势力一方。

这时候由于广东各地民军蜂起,龙济光的号令不出广州,当然害怕广西大军压境,所以极力向广西方面做出姿态。

陆荣廷遂提出几个条件:一、交出祸首蔡乃煌、颜启汉,二、分调警卫军出省,三、龙军一半须随护国军出征江西,四、陆荣廷等到广州,寓所自择,龙须让出东园给陆军驻扎。

两方经过协商,议定四款:(一)查办海珠祸首;(二)请陆荣廷、梁启超到粤维持粤局;(三)陆、梁电饬广东省内各路护国军暂停进攻,静待解决;(四)严办土匪,保卫地方。

龙济光想用商谈来拖,以待大局变化,什么事都是一拖再拖。不久,海珠事件的祸首颜启汉又逃走,潜匿到上海。

陆荣廷、梁启超见龙济光毫无诚意,于是由梧州顺流而下向广东进军,进至肇庆,肇庆镇守李耀汉欢迎桂军。

陆荣廷、梁启超联袂发表告龙济光及广东军界全体将士通电,全文如下:

“龙都督并分送军界全体将校士卒公鉴:荣廷、启超承龙都督之招,来粤共商大计,本拟轻装减从,星夜驰来,嗣叠接龙都督四电,力言北伐救国之急务,作两粤会师进取之远猷,敦迫率重兵来会,荣廷等义无可诿,随带桂军万人,次第东下,此事纯出于龙都督之意,专为国家前途起见,与两粤内部交涉,毫无关系。仍恐军界诸君及粤中父老,或有误会,谨先将荣廷等之心迹及计划,披沥陈之。荣廷生性恬淡率直,毫无争权贪位之心。

“粤中军界,多有曾与荣廷共事者,当能深知其为人。今迫于公义,挥泪兴师,自行督兵,出境北伐,并广西都督一席,亦不愿久居。今兹来粤,只欲以旬日之间,议定大计,即行北上,断不能久淹滞粤境。外间或有虑荣廷到粤,粤中军界将有变动。荣廷敢矢信,誓保其必无。望我军界诸君,推诚信之。

“至于启超本一介书生,于军事素无所知,其不愿干预军政,自无待论。其对于各党派之贤俊,惟有敬受,绝无偏袒。两年以来,专意于社会教育事业,与党派久脱离关系。此次迫于义愤,勉从诸君子之后,竭其 棉薄。首义之始,即自誓无论何种地位,断不肯居,若有相强,惟有引身而退。今次来粤,惟本恭敬桑梓之心,稍尽维持调护之责。粤事粗定,便须游历他方,更思自效,此来于粤中军界,绝无影响,更何待言?

“须知今之国贼,实为袁氏。袁氏一日不退,国患一日不息。今袁势日趋穷蹙,然淫威积之既久,摧陷尚费全力,我军全力报国,正在此时。若两粤境内秩序安谧,无内顾之忧,自能出其劲旅,迅定中原。若内部自生葛藤,则为敌所乘,势将自溃,更何所挟持以救国,而身家权位,更何所托。龙督与荣廷、启超有鉴于此,故一月以来,苦心调护,务成两粤一家,同心御侮之局。耿耿血诚,可表天日。想我军人必能深会此意也。特此先行驰告。其北伐进取方略,俟与龙督会晤后,当决定迅速进行。凡我军人志切从戎者,请各安待,必有以偿诸君之壮志也。六荣廷、梁启超。咸。印。”

接着陆荣廷命莫荣新率军五千进抵三水。

由于三水离广州不远,所以龙济光不能不力求妥协,于是偕张.鸣.岐亲赴肇庆与陆、梁会商,达成立五项协议;(一)广东独立后仍由龙济光为都督;(二)肇庆设立两广都司令部,举岑春煊为都司令;(三)惩处祸首蔡乃煌死刑;(西)从速北伐;(五)各地民军自岑春煊入粤后设法抚绥,并自三水划清防界,以马口为界,西南以上归魏邦平、李耀汉、六兰清防守,西南以下归龙军防守。

四月二十日龙济光由肇庆返广州,着手组织广东护国军三个军,做出整装待发姿态。

二十四日龙济光把蔡乃煌交出,解往长堤枪毙。

蔡乃煌是为袁氏称帝出死力之人,其人品也很坏,跟着袁克定干了很多坏事,应是死有余辜之人。但做为海珠事件的祸首,肯定是冤枉他了。

有文记载他被抓和处死情况:龙济光从肇庆返广州,“一入省城,即与谭学衡密谈数语,学衡会意,便调了军士数百名,直至蔡乃煌寓所闯将进去。乃煌莫明其妙,尚与那新纳的簉室,对饮谈心,备极旖旎,猛见了谭学衡,知是不佳,急忙起身欲遁,哪经得谭学衡的武力,一把抓住,仿佛与老鹰攫(又鸟)相似。

“可怜这个蔡老头儿,生平未尝吃过这个王法,吓得浑身乱颤,带抖带哭道:‘这……这是为着何事?’

“谭学衡也不与细说,一径拖出门外,交与军士,自己随押出城,行至长堤,喝一声道:“快将杀人造意犯,捆绑起来,送他到地狱中去。”

“蔡乃煌才知死在目前,当向谭学衡道:‘我不犯什么大罪,就是罪应处死,也要令我一见子诚,如何你得杀我?,

“‘问你何故设计杀人?’谭学衡道:‘你还说没有大罪么?往事不必论,就是现在海珠会议,你与颜启汉等通谋,害死多人,我弟学夔,也死在你手,问你该死不该死呢?’

“乃煌不禁大哭道:‘龙济光卖友保身,谭学衡替弟复仇,总算我蔡乃煌晦气,一古脑儿为人受罪,我不想活了六七十岁,反在此地处死呢’

“‘谁叫你做到这般?’语尚未毕,已被军士缚在柱上,一声怪响,枪弹洞胸,蔡乃煌动了几动,便一道魂灵,驰归故乡去了。

“堤上观看的行人,统说是这个贪贼,应该枪毙,并没有一个爱惜。蓦地里来了一位美人儿,行至乃煌身旁,总算哭了几声老头儿,老杀坯,后经军士说明,才晓得这个俏女郎,就是与乃煌对饮的美妾,还不过与乃煌做了半月夫妻。

“小子有诗咏乃煌道:享尽荣华逞尽刁,长堤被缚泪潇潇。贪夫一死人称快,只有多情泣阿娇。”

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396章 江防事变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第164章 芥蒂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129章 谁是幕后指使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56章 祸从口出第379章 直奉之战第372章 徐、靳之间关系恶化第281章 黯然离开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87章 吴禄贞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61章 开缺回籍养病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贵州民九事件第70章 呼声第511章 完婚第166章 实情第96章 风云突变第246章 人是有底线的第81章 战汉阳第533章 提携后进第562章 改组“中基会”的风波第475章 读书和启蒙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357章 四巨头会议第144章 天坛宪法草案第187章 唐继尧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398章 张疯子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361章 “自治”运动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164章 芥蒂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514章 改革丧礼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150章 复古第49章 君主立宪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520章 胡适谈五四运动第96章 风云突变第196章 陆荣廷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547章 关于东西方文明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277章 树倒猢狲散第273章 坚守共和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196章 陆荣廷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70章 呼声第25章 找事做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259章 北洋军入浙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407章 童子试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341章 冯国璋来到京城第132章 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38章 高密事件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441章 美育
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468章 中华民国大学院第396章 江防事变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第164章 芥蒂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129章 谁是幕后指使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56章 祸从口出第379章 直奉之战第372章 徐、靳之间关系恶化第281章 黯然离开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87章 吴禄贞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471章 避难香.港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61章 开缺回籍养病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贵州民九事件第70章 呼声第511章 完婚第166章 实情第96章 风云突变第246章 人是有底线的第81章 战汉阳第533章 提携后进第562章 改组“中基会”的风波第475章 读书和启蒙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357章 四巨头会议第144章 天坛宪法草案第187章 唐继尧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398章 张疯子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361章 “自治”运动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164章 芥蒂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514章 改革丧礼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150章 复古第49章 君主立宪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520章 胡适谈五四运动第96章 风云突变第196章 陆荣廷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547章 关于东西方文明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277章 树倒猢狲散第273章 坚守共和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196章 陆荣廷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70章 呼声第25章 找事做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259章 北洋军入浙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407章 童子试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341章 冯国璋来到京城第132章 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38章 高密事件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441章 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