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国内的政治形势转折之时

关于婚礼的情形,蔡元培在《杂记》中这样写道:“午后三时,往周峻所寓之惠中饭店亲迎,即往留园,四时行婚礼。客座设礼堂,音乐队间歇奏乐。有客来要求演讲,因到礼堂说此次订婚之经过……”

于是,在婚宴上,蔡元培落落大方地向宾客讲述了他们的恋爱经过。

他从征婚条件开始讲起:“第一、我年已五十五,且系三娶,所欲娶者为寡妇,或离婚之妇,或持独身主义而非极端者,惟年龄须在三十岁以上;第二、我熟悉德文,略通法文,而英文则未尝学好,故愿娶一位长于英文的女子;第三、我不信宗教,故不欲以宗教中人为妻;第四、我嗜好美术,尤愿与研究美术者为偶;第五、我既辞去北京大学校长,即将去比利时或瑞士继续求学,有志愿留学欧洲的女子,有所欢迎。

“再是,希望是原有相应认识者。恰巧,周峻女士年三十三,原上海爱国女校毕业,曾改名为周怒清,有反清革命思想,学英文多年,非宗教中之人,亦嗜美术,油画作品有相当水平,有志游学。介绍人徐新六先生认为周峻是一位‘才、学、识三者具备之闺秀也’。”

随后,蔡元培讲述了和周峻的恋爱经过并吟诗一首:“忘年新结闺中契,劝学将为海外游。鲽泳鹣飞常互且,相期各自有千秋。”

无论周峻是否有志于留学欧洲,总之听闻蔡元培要出国留学,她是愿意相随的。婚后十天,蔡元培兑现了“海外游”的承诺。

7月20日,他携周峻及次子无忌、长女威廉、三子柏龄、内侄黄纪霆及黄纪兴乘波楚斯号船离沪赴欧洲考察。也就是说,蔡元培与周峻是在赴欧游船上度过他们的新婚蜜月的。

此番情景正如蔡元培后来为周峻46岁生日所作贺诗中写到的:“遂于蜜月里,海上听涛声。”

蜜月旅行结束后,蔡元培一家定居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他把夫人和女儿都送进了国立美术学院。周峻本就是才女,在相夫教子之余得以重返校园自然高兴,不久就习得了一手好画艺。

因为蔡元培名义上毕竟还还担任着北大的校长,在此后的两年半的时间里, 除了北大方面的一些事务外,他还以社会名流身份,从事社会、政治和学术文化等多项活动。

这一年的秋天和冬天的大部分时间。他是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度过的。

这时候的他又重操旧业,着手编译《简明哲学纲要》一书。同先前一样,这是继续按着和商务印书馆约定, 用商务印书馆预付的稿酬,用于维持举家旅欧的费用。此书于1924年8月在上海出版。

在比利时期间,他曾应邀前往沙洛王劳工大学,作《中国之文艺中兴》的演说。纵谈了中国和欧洲文明的发展历史,主旨仍是东西文化融合,该演说词在《东方杂志》刊载。

1924年初,为了便于妻女学习美术,蔡元培移居法国巴黎。

3月底,他应留英学人的邀请,赶赴伦敦。游说英国政府和各界人士,力促其退还庚子赔款,用于发展中国文教事业。并且向当地散发了《处理退还庚款的备忘录》。

随后他前往哥尼斯堡,代表北京大学参加德国学术界,为康德诞辰二百周年举行的纪念大会。表达了中国的学术界对这位哲学大师的尊重和重视。

返归法国后,又协助留法学生举办了留法中国美术展览,并为展览目录撰写了序文,向欧洲公众介绍中国文化。同时他还参与了里昂中法大学的部分事务。

8月间,蔡元培到维也纳出席第六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其后。又在荷兰海牙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了国际民族学会召开的学术会议。其中心议题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的民族问题。

此时,他对民族学产生浓厚兴趣儿。与会期间,他遇到了莱比锡大学的同学但采尔。这位现在已经是德国的民族学的专家,竭力劝说蔡元培到汉堡去,说那里博物馆的民族学的历史资料特别丰富。

十一月底,蔡元培即到汉堡大学报名入学,进行有关民族学的学习和研究。时年他已经是58岁,从他初到德国留学至今,已经流逝了20个春秋。期间历经风雨,却未曾改变,童心搬的求知欲。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病逝的消息,传到了欧洲。

无限悲痛的蔡元培马上撰写挽联和祭文,以表哀思之情。

他在挽联中写道: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对孙中山先生是十分敬重的,其挽联可谓溢于言表,既挽逝者,又鞭策后人。联语不但对仗工整、构思精巧,而且言简意赅,含义深远,实为挽联中之佳作

4月12日,旅英各界华人在驻英中国使馆举行追悼大会,蔡元培亲致悼词。

他沉痛地说:“现在,孙先生的体魄,我们就是有法保存,也无法侯他活动了。然而,他的精神,还是活现在我们的精神上。我们大家若是都能本着他卓越的政见,而师法他的毅力,为不断的奋斗;师法他的度量,为无涯的容纳;将来终有一日,把孙先生所提出的三民主义完全实现。那就我们现在的追悼会,也未尝不可算是孙先生复活节了。我们还当于极沉痛的聚会中,提出极严重的责任心,才能不辜负孙先生呵……”

像民初的很多政治家一样,蔡元培也是一个优秀的演讲家。这一番话,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随后,抗议日本资本家和英国巡捕枪杀中国工人的“五卅”运动爆发。蔡元培致电北大及全国各社会团体声援,并敦促政府“宣告列强,指明此次冲突,实为外国行政机关及其他不平等制度在华不能相安之铁证,应即废止,应特派全权专使另订平等新约,并对此役牺牲者有相当赔偿”。

五卅惨案也称为五卅血案,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

当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

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当场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大、中城市纷纷罢工罢课,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从而形成了更大规模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接踵而来的大革命的序幕。

时间走到了广东的国民革命军大举誓师北伐的前夜,国内的政治形势转折之时,往往就是蔡元培投身其中之时。

这个时候,北大及教育部还在一再电促蔡元培,请他回到北大校长的任上。

从欧洲回上海第二天,蔡元培就公开向报界发表谈话。他说,国内军阀混战“殊非国家、人民之福……军阀均是一丘之貉,盛衰起伏,罔民则同。故余深冀今后之政客学者,能幡然悔悟,即不能积极造成真正为国为民之军队,以扫荡恶势力,亦当消极的不予军阀助力。矫除利用军阀之心理,其无形成造福于民不少也”。

6月28日,蔡元培向北京北洋军阀的国务院和教育部再辞北大校长职,以示再不与军阀合作之意。在蔡元培看来,北洋的当权者已远远脱离了孙中山的路线,越来越成为全中国的共敌。他要支持的,是国民党.领.导下广东的国民革命军统一中国的事业。他要做一个身先士卒的坚定的国民党人。

蔡元培绝不仅是让人如沐春风式的师长,也不止是一个书斋里的学问家,那只是他多面人生中的一个侧面。蔡元培还是清末民初一位在政界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家,走进蔡元培的世界,不得不再次重提他的这个侧面。

看一看学界之外蔡元培此前此后的履历,光复会会长、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国民政府的中央委员、第一任监察院院长、代理司法部长,便可略见端倪。当然,这绝不是说,蔡元培是一个热衷于政治的人。

名列革命家、政治家、教育家的蔡元培,到底哪一个才是他的真身?归根结底还是在教育上。而蔡元培的多重身份,给他施展教育领域的抱负、深远影响中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那样一个岁月里,如果没有蔡元培这样既有学养,又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的革命家,更有其对知识和思想的深深体知,他在学界所发挥的作用,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

第235章 立法第554章 出任中国公学校长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603章 终生的夙愿第94章 僵局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53章 杨翠喜事件第165章 模范团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78章 汉口之战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10章 选择和机遇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597章 北大三宝第123章 孙袁会第165章 模范团第275章 洪流滚滚第434章 知难而上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429章 辞职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402章 决心南下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336章 张瑞玑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队第332章 拒签“和约”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327章 这不是和平第486章 学写诗第459章 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落幕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158章 欧战第198章 广东也宣布护国独立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480章 改名字第257章 徐孙之争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103章 速定大计折第12章 平叛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12章 平叛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583章 祸不单行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459章 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落幕第566章 胡适的《四十自述》第313章 如此选举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476章 成为无神论者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87章 吴禄贞第27章 如愿以偿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81章 战汉阳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第352章 雷声大而雨点小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16章 柳暗花明第82章 一明一暗第31章 戊戌变法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12章 平叛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409章 怪八股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531章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第235章 立法第554章 出任中国公学校长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603章 终生的夙愿第94章 僵局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53章 杨翠喜事件第165章 模范团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78章 汉口之战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10章 选择和机遇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597章 北大三宝第123章 孙袁会第165章 模范团第275章 洪流滚滚第434章 知难而上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429章 辞职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266章 督军会呈文第402章 决心南下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336章 张瑞玑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队第332章 拒签“和约”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327章 这不是和平第486章 学写诗第459章 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落幕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158章 欧战第198章 广东也宣布护国独立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480章 改名字第257章 徐孙之争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103章 速定大计折第12章 平叛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12章 平叛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583章 祸不单行第362章 桂系的溃败不可避免第459章 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落幕第566章 胡适的《四十自述》第313章 如此选举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476章 成为无神论者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87章 吴禄贞第27章 如愿以偿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81章 战汉阳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第352章 雷声大而雨点小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16章 柳暗花明第82章 一明一暗第31章 戊戌变法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12章 平叛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409章 怪八股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531章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