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

“按着朝廷的规矩,不管怎么说,有人上奏,总是要派人来查的。袁大人,您知道派谁来吗?”

徐世昌在私底下多数时候和袁世凯兄弟相称,有人时,还是要讲究礼数的。

“是兵部尚书荣禄荣大人。”袁世凯回答。

“那就太好了,要是来个文官,是要麻烦很多的。”

袁世凯看了看徐世昌,心里想真不亏是自己的生死弟兄,英雄所见略同。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得认真准备。”徐世昌扫了一下屋子里的众人。

这样,这些人就在一起商量起来。人多力量大,人多主意多,很快一个完整的应对方案出笼了。

当荣禄带着人来军营的时候,这边早就知道了。

正是操练的时候,各兵种都在操练,只是比每天要整齐雄壮得多。

荣禄带着人到袁世凯的营帐,袁世凯不在。

卫兵说这是操练时间,我们袁大人这个时候是不会在营帐的。没有特殊情况,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练兵场。

卫兵口齿伶俐,特别精明,“大人们,我现在去通知我们袁大人。不过,要请大人们多等一会,操练场那么大,我们袁大人每天都到处转,不知他现在转到哪里了。”

卫兵刚要走,被荣禄喊住:“不用了,尔直接带我们到操场。”

袁世凯在这里练新军半年了,自己这个兵部尚书还没来过,荣禄想先看看操练。

去操练场,还要走一段路,荣禄随口问卫兵:“尔等这里欠饷吗?”

“大人,说实话,我们这里有时候也欠饷。”

“为什么欠饷?”荣禄脸色不好看了。

“大人呀!为什么欠饷我一个当兵的怎么知道?这您得问我们袁大人。我不知道别的,只知道每到这个时候,我们袁大人最急,急得满嘴起大泡。整天到处跑,到处磕头求人。有好几次钱没凑够,我们袁大人还把自己的薪奉拿出来先垫上。”

荣禄把声音放低:“小伙子,尔知道自己每个月多少军饷吗?”

“大人,那咋会不知?我们这里谁都知道,没有不知道的。”兵士回答。

“小伙子,发得够数吗?”

荣禄左右看了看,声音压得更低了。

“大人,不会少一个子儿的。在这个地方,谁敢呀?我们袁大人死盯着呢!谁敢克扣呀?不要命了?”

荣禄一阵轻松。接了这个差事后,他一直很纠结,很忐忑。朝廷里谁不知道?自己是极力主张袁世凯练新军的,吹捧话没少说。

朝廷下了那么大的血本,建起这支七千人的新军,袁世凯要是出点什么事?自己这脸往哪处搁还是小事,伴君如伴虎,搞得不好,还不得受牵连呀!

克扣军饷是很普遍,真被抓住也是大事。

这里看来是没有,这个卫兵没必要编瞎话。纸里包不住火,多问几个士兵不就知道了?御史胡景桂参劾袁世凯奏章仔细看了,除了克扣军饷,其它的事情都有很大余地,所谓可大可小。

说心里话,他真不希望袁世凯出事,再说了,两个人关系也不错。

没等到操练场,几个人就惊呆了。

这是在中国吗?中国有这样的军队吗?满打满算袁世凯小站练兵也就是半年,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吗?别说荣禄这位内行,这位兵部尚书,和荣禄一起来的几个文官眼睛也不够用了。

这些人光顾了看热闹了,都忘了自己来这里干什么了。

卫兵眼睛快,对荣禄说:“大人,我们袁大人在炮队呢?您看,就在哪儿。”

卫兵不知道荣禄是个什么官?但他能看出这里边荣禄的官最大,这里边他说了算。

袁世凯也看到这边的人了,正往这边跑过来。

“荣大人,……各位大人,……不知道您们……光临呀!……怎么也得到……大门口接。”

袁世凯跑得急了些,上气不接下气。说着又转向那卫兵:“袁三,你……你……怎么搞得,怎么不快点来找我。”

“不是,袁大人,不是的。”袁三看向了荣禄。

“袁大人,不怪他,是我不让他喊你的。”荣禄赶忙出来打圆场。

“这次看在荣大人替你说话的份上,就不追究你了。”

袁世凯余怒未消地训斥着袁三,袁三则一个劲的认错,两个人都可以当演员,演技都不错。

等袁世凯的气喘得均匀些了,荣禄把袁世凯叫到了一边,和他说了自己带这几个人的来意。

袁世凯连忙摆手:“荣大人,这可使不得,下官是要回避的,您们几位大人要找谁,我马上派人去找。”

荣禄满不在乎地说:“袁大人,什么话?我还就想先听听你怎么说?”

袁世凯很感动,“荣大人能给下官辩解的机会,下官真是感激不尽。”

“袁大人,我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呀?别太客套了。”

荣禄拍了拍袁世凯的肩头,声音很小。

“荣大人,那我带着大家回营帐?”袁世凯还是诚惶诚恐。

“不急,我们大家是不是先看看练兵?让袁大人给我们解说解说,各位大人好不好?”荣禄转向和他一起来的几个人,提高了声音。

几个人当然都赞成,这其实是袁世凯早就预料到的。

没有袁世凯解说,几个人看得是热闹。听着袁世凯解说,那可就是看门道了。

几个人这下子可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一直等回到袁世凯的营帐,大家好像才想起来自己是干什么来了。

荣禄一行人在小站待了三天,袁世凯每天好吃好喝伺候着。

调查的结果是:胡景桂参劾袁世凯奏折基本上是扑风作影,有些事情不是没有,但情节并非如参劾所说。

几个人往回去的时候,荣禄交待随行的幕僚陈變龙,说袁世凯“此人必须保全,以策后效”。

在陈變龙写奏章时,因为袁世凯确实在营门外擅杀过卖菜的百姓,胡景桂所奏不都是不实之词,提出应将此案下部议处。

荣禄坚决反对:“一经部议,至轻亦应撤差。此军甫经成立,难易生手,不如乞恩姑从寛议,仍严饬认真操练,以励将来。”

最后的结果是以“查无实据”复奏,请求朝廷“毋庸置议”而收场。

不仅如此,荣禄一有机会就把袁世凯和小站练兵的成就大讲特讲。

最后把袁世凯的小站,搞成了一处景区,差不多成了朝廷的仪仗队。哪位大员想起来了,就去参观一番。

光绪皇帝去了几次,每次回来都大加赞扬。

这个也说,那个也夸,把老佛爷心也说活了,她让荣禄陪她去小站看看。

一再嘱咐荣禄,不能事先打招呼,她一定要搞个突然袭击,看到真实情况。

荣禄不管嘴里如何保证,但袁世凯还是提前做了准备。

结果龙颜大悦。袁世凯再一次因祸得福。一八九七年,袁世凯因练兵有功,晋升为直隶按察使,仍管小站练兵,但官却大了很多。

这里边所有的事,包括荣禄和他随从关于袁世凯参劾的对话,不知怎么回事,都原原本本的传到了袁世凯的耳中。袁世凯也就越发地对荣禄感恩戴德,更加依附于荣禄。两个人的关系,也是更上一层楼。

给袁世凯和李莲英搭上线的阮忠枢,对,就是袁世凯在旅途偶遇的那个朋友,现在也在袁世凯的麾下。是军务处的文案,就是大家常说的秘书,是文职官员。

因为工作的需要,又因为和袁世凯有特殊的关系,经常的出入袁世凯的营帐。和袁世凯说话办事也很随便,双方好像也很习惯这样。

这阮忠枢虽是一介书生,但生性风流,在天津的一个妓院,看中了一个叫小玉的妓女。两个人处出了感情,阮忠枢想把小玉买出来纳为妾。

这一天他来找袁世凯说这事,一方面有好事得告诉朋友一声。另一方面手头钱还差点,得找袁世凯借些。

阮忠枢进入袁世凯营帐时,袁世凯正和几个人在谈事。知道他们谈得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自己的事也不是见不得人,阮忠枢就打断他们,说了自己的事。

谁知阮忠枢刚把小玉的事说完,和袁世凯借钱的事还没说出口,袁世凯已经勃然大怒,当着那几个人把阮忠枢狠狠训斥了一顿。

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381章 河南的战火第150章 复古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289章 内斗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贵州民九事件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12章 平叛第373章 梁士诒组阁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99章 六路北伐第150章 复古第416章 书院式的教学法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93章 南北议和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62章 垂钓洹上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344章 北归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59章 主持立宪和署理外务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187章 唐继尧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3章 科举之路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66章 机会第38章 高密事件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612章 维持“法统”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第62章 垂钓洹上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322章 徐树铮展示作为的机会第332章 拒签“和约”第14章 平定政变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601章 关于青年人的苦闷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223章 热心社会事务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263章 事态扩大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第482章 离开第170章 汪凤瀛和梁启超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572章 武汉见蒋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486章 学写诗第543章 坚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过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583章 祸不单行第204章 劝退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165章 模范团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71章 您不走吗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583章 祸不单行第233章 承认民军为交战团体第88章 大通起义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54章 所谓的据实复奏
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578章 提倡“大众语”第381章 河南的战火第150章 复古第142章 宪法起草第289章 内斗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贵州民九事件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12章 平叛第373章 梁士诒组阁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586章 参加第六次太平洋国际学会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250章 《约法》之争第99章 六路北伐第150章 复古第416章 书院式的教学法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93章 南北议和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62章 垂钓洹上第500章 经历了两次美国大选第344章 北归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391章 曹锟出重拳第59章 主持立宪和署理外务第127章 应桂馨与洪述祖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187章 唐继尧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3章 科举之路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52章 段芝贵贿买高位第66章 机会第38章 高密事件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612章 维持“法统”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第62章 垂钓洹上第331章 历史是在前进的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322章 徐树铮展示作为的机会第332章 拒签“和约”第14章 平定政变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570章 独立评论第601章 关于青年人的苦闷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223章 热心社会事务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51章 仓惶跑回天津第263章 事态扩大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第482章 离开第170章 汪凤瀛和梁启超第181章 黎元洪捍卫共和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572章 武汉见蒋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241章 民国第一伟人第403章 历史不会忘记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486章 学写诗第543章 坚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过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360章 唐继尧的选择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583章 祸不单行第204章 劝退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165章 模范团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71章 您不走吗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583章 祸不单行第233章 承认民军为交战团体第88章 大通起义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54章 所谓的据实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