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成都之战

此时,南军为何进攻岳州呢?

岳州即今湖南岳阳市。在历史上有过多个称谓,如巴陵、巴州等,民国以后,正式定名为岳阳。

岳州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东邻江西铜鼓、修水和湖北通城。南抵湖南长沙、浏阳市。西接湖南沅江、南县、安乡。北接湖北赤壁、洪湖、监利、石首。岳州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素称“湘北门户”,是防守北方来敌的屏障。

桂系既然和北方的直系暗通,自然不愿扩大战争。

但是,问题在于湖南军民的情绪。此时的湘军战意极浓,如果过分予以压制,桂系在湖南的领导地位将会失去。

再者,国民党对桂系在湖南按兵不动的情况日益不满。如果桂系再与湘军为敌,迫使国民党和湘军联结一气以对桂系,桂系在广东的领导地位也将动摇。

北军已进攻荆、襄自主军,荆州已经陷落,襄阳也保不住。直系主和派并不能够控制局势,皖系的主战派兵锋必然直入湖南。桂系无法不同意南军进攻岳州。

南军的军事行动没有受到抵抗。守岳州的北军是王金镜的第二师,李奎元的十一师,王汝贤的第八师,范国璋的二十师,都是直系部队或是接近直系的部队,他们在内心并不愿和南军作战。

南军刚开始进攻,北军放火焚烧岳州,然后撤出。南军进入岳州,扑灭了空城的漫天火焰。

岳州自从民国二年二次革命后一直控制在北军手中,历时四年余,这时才重入南军怀抱。

岳州易手后,西南各省人心大振。多数主张长驱直下武汉。由于北军主力集中在荆、襄方面,武汉军力异常空虚,南军如果乘胜挺进,武汉是可以攻下的。

如果攻下武汉,唐继尧以护国元勋身份出兵北伐,北方局势如何演变是很难预料的。

事实上,经过半年的奋战,各路护法(靖国)军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在湖南战场上,护法军在夺取了长沙之后又拿下了岳州。

在四川战场上,同样连续取得重大战果。

滇黔川联军攻占重庆后,即确定了以占领成都为主要目标的全线进攻作战计划。

进占重庆的部队分兵三路向成都进发:四川靖国军为右路,由重庆出壁山,经青木关、合川西攻成都;

贵州靖国军为中路,由重庆出壁山、大足,经安岳、乐至进逼成都;

滇军顾品珍部为左路,由重庆西攻永川、荣昌,进取内江、资中,尔后北攻成都。

与此同时,退驻川南的滇军赵又新、黄毓成等部由永宁北攻纳溪、泸州,然后一路循长江反攻叙州,一路经富顺进攻自流井。得手后,再进取威远、荣县,经仁寿进逼成都。

联军发起进攻后,进展颇为顺利。

一九一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午前,滇军赵又新部攻占纳溪,继向泸州进逼。

十八日,川军第一师下属第二旅在合川发出通电,宣布护法,驻守泸州之刘湘第一旅随之动遥。十九日,滇军一举攻占泸州,刘湘旅退往永川。

二十二日,顾品珍部攻占永川,川军第一师代师长徐孝刚暨刘湘旅退往隆昌。

刘存厚接任四川督军后,完全倒向北京政.府。一边电令各部固守,阻止滇军前进,一边调集兵力,调整部署,准备组织反击,夺回泸州、重庆。

然而,未等川军反攻,滇黔川联军先敌发动了更为强大的攻势。

其部署是:

滇军顾品珍部由永川沿大路攻取隆昌、内江;

赵又新部一由泸州攻富顺,一向叙州进攻,以为牵制;

黔军王文华师之一部出大足,经吴家铺助攻隆昌、内江;

川军石青陽部进攻安岳、乐至;

熊克武部一由安岳取遂宁,一攻顺庆;

叙南赵钟奇部牵制盘踞叙州之川军,策应主要战场行动。

据此部署,顾品珍所部于一月二日占荣昌,八日下隆昌,十五日占内江。

熊克武指挥之川省靖国军于一日克渠县,三日克遂宁,九日克顺庆(今南充)、保宁(今阆中)。

黔军王文华师占领了大足等地。

此后,赵又新所部于十四日占富顺,叙南赵钟奇进占屏山、筠连。靖国联军的强大攻势,不仅打破了刘存厚反攻泸州、重庆的计划,而且进一步削弱了他的实力。

刘存厚各部被压缩在叙州、自流井、简陽至成都的狭长地域内。面对险恶形势,一面迭电北京政.府,请速接济槍支弹药,并请转令陕、甘、鄂三省督军迅速抽调劲旅增援。同时再次调整兵力,准备对联军实行局部反攻,企图夺回部分失地,稳住阵脚,坚守待援。

一九一八年一月十六日,刘存厚军北路司令杨肇锡反攻遂宁获得成功。

二十日,南线之舒荣衢旅打退赵又新部的进攻,夺回富顺。中路钟体道师也击败进攻安岳之黔军,推进到永清。

刘存厚军的反击,给滇军造成较大损失,但其所属部队亦因数月激战,已成强弩之末。局部反攻虽获小胜,终因兵力不敷,无法摆脱被动态势。

一月二十三日,北京政.府任命刘存厚兼北洋陆军第二十一师师长,舒荣衢为该师第四十一旅旅长,陈洪范为第四十二旅旅长,刘成勋为陆军第二十二混成旅旅长,汪可权为第二十三混成旅旅长。试图用将刘存厚所统之川军纳入北洋军序列的作法,把刘存厚牢牢拴在“武力统一”的战车上。

北京政.府这一招果然见效,刘存厚在接到命令的当天,即致电北京政.府,声称要作战到底,“决不与滇黔议和”。

然而,这种坚定态度,并未给川军带来任何希望。

一月二十五日起,川南滇军分兵四路向叙州、富顺、内江和资中等地发起猛烈进攻。刘军因伤亡惨重,弹药匮乏,后援不继,战力锐减,整个防线呈瓦解之势。

三十日,刘存厚急电段祺瑞,谓“饷械全罄,各军退却,叙州、遂宁相继失陷,维持力竭,乞速援救”。

但此时北军在湖南新败,岳州失守,北军正急于改变湖南战场的被动态势,无力顾及四川方向。对刘存厚的告急电,未予回音。

一月三十一日,滇军攻占叙州,二月二日攻占内江、富顺,六日攻占自流井。

刘存厚军一、二、三师龟缩于乐山、简陽至成都间狭小的地域内。

为了保存实力,应付危局,刘存厚于一月三十一日通电宣称:将四川督军一职让给熊克武,“自己解甲归田,以明素志”,要求与联军停战议和。

这一缓兵之计当即被联军识破,认为“所云停战,实系缓兵”。

唐继尧、熊克武要求刘存厚率部撤出四川,退往陕西。刘存厚默而不答。于是,各路靖国军继续挥兵前进。

缓兵之计落空后,刘存厚决心以所余兵力固守成都外围要点,等待北京政.府救援。

他分析战场形势,认为滇军在南路,黔军及熊克武所部在北路,“两相比较,实南强而北弱”,因而决心对南路之滇军取守势,对北路之黔军取攻势。为此,决定抽调防守资中的部分兵力至简陽方向,准备伺机反击。

二月上旬,防守简陽的川军第三师未等资陽之援兵赶到,就仓促协同第二师之第三混成旅,对乐至之黔军发动进攻,攻占该镇后,又继续进攻安岳。

中途遭到黔川联军迎头痛击,旋即放弃乐至,回守简陽。联军乘势追击,在乐至以西之施家坝遭到由资中和乐山赴援之刘存厚军猛烈阻击。

正当简陽刘存厚军顽抗联军进攻之际,第二师所属之刘成勋、陈洪范两旅于二月十六日在乐山宣布参加护法。十八日,第一、三两师全体军官和第二师之汪可权、舒荣衢旅,也宣布与西南靖国军一致行动,并推熊克武主持四川军政事务。

刘存厚军纷纷参加护法,滇黔军得以长驱直入,于二月十八日占领简陽,进逼成都。熊克武所部也乘势攻占淮镇,向成都挺进。

刘存厚见所属部队分崩离析,无法再战,遂于二月十九日伙同城防司令田颂尧等撤离成都,退往川北。

三月八日,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历时八个月的四川护法战争,至此告一段落。

与此同时,其它各省的护法势力也有很大发展,“独立”、“自主”的通电接连不断。

在湖北,石星川、黎天才的靖国军虽遭挫损,但尚有革命党人蔡济民率领的民军在广济等地活动。

在陕西,陕军团长郭坚在凤翔宣告自主,革命党人于右任、胡景翼在三原宣布独立,陕西靖国军一度攻占了西安。

在浙江,驻宁波的旅长叶焕华宣告独立,温州、处州(今丽水)、绍兴等地的军队一度响应。

在河南,原京津总稽查长王天纵在临汝宣告独立;在山东,部分陆军起义,一度攻占了东平。

在福建、安徽,也出现“靖国军”、“讨倪军”,响应护法。

短短几个月内,护法烽火遍及十几个省,形势十分有利。这时,如果参加护法的各种势力能够团结一致,在护法军政.府统一领导下,协同作战,共同对敌,未尝不能发展大好形势。

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162章 国耻第548章 再出国门第310章 战与和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615章 胡适晚年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593章 苦撑待变第24章 幸运第410章 会考第72章 六字箴言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606章 努力支撑残局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东厂胡同第27章 如愿以偿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20章 心机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132章 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90章 汪袁配合第49章 君主立宪第78章 汉口之战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64章 燎原烈火第479章 新人物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334章 南北双方的第二次和谈第148章 袁记约法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164章 芥蒂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223章 热心社会事务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42章 接任直隶总督第202章 撤销帝制第613章 虚位以待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598章 校友签名致敬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49章 君主立宪第62章 垂钓洹上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100章 两边都难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204章 劝退第573章 当诤友、诤臣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96章 风云突变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204章 劝退第371章 紧锣密鼓第99章 六路北伐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407章 童子试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30章 朋友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459章 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落幕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464章 渐行渐远第72章 六字箴言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526章 无稽之谈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257章 徐孙之争第602章 关于世界文化三个共同的理想目标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246章 人是有底线的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18章 好景难长
第236章 大萝卜章第162章 国耻第548章 再出国门第310章 战与和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184章 来自各方的声讨和规劝第615章 胡适晚年第415章 惊世骇俗第517章 倡导"易卜生主义"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593章 苦撑待变第24章 幸运第410章 会考第72章 六字箴言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606章 努力支撑残局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东厂胡同第27章 如愿以偿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20章 心机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132章 袁世凯不肯善罢甘休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161章 哀的美敦书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90章 汪袁配合第49章 君主立宪第78章 汉口之战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64章 燎原烈火第479章 新人物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334章 南北双方的第二次和谈第148章 袁记约法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164章 芥蒂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223章 热心社会事务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42章 接任直隶总督第202章 撤销帝制第613章 虚位以待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598章 校友签名致敬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49章 君主立宪第62章 垂钓洹上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574章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第565章 胡适的回复第100章 两边都难第351章 直皖之战第204章 劝退第573章 当诤友、诤臣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374章 吴佩孚倒梁第96章 风云突变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204章 劝退第371章 紧锣密鼓第99章 六路北伐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569章 二进北大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407章 童子试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30章 朋友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459章 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落幕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464章 渐行渐远第72章 六字箴言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356章 “小媳妇”难当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526章 无稽之谈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199章 浙江继广东之后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257章 徐孙之争第602章 关于世界文化三个共同的理想目标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246章 人是有底线的第171章 关于国体第18章 好景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