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心机

袁世凯的理由主要是,他已在朝鲜待三年,朝鲜的一些难题已被他解决,各种关系通过他的努力已经理顺。朝鲜的形势目前也很稳定,派谁来接替他都是个好办的差事。

而他的问题主要是在朝待得时间过长,大家对于他过于依赖,不利于发挥方方面面的主观能动性。

而最主要的是母亲身体不好,已经时日不多,为人子他要床前尽孝。

另外他自己腿疾犯得很厉害,想回国养养病。

李鸿章是怎么想得呢?一方面,他总要更信任袁世凯的。认为朝鲜有相对稳定的局势,日本和俄国都有所收敛,闵妃集团也不敢过于猖狂,就是袁世凯在那里成为定海神针。

他坚持认为,朝鲜离了袁世凯是不行的。而李熙要调换袁世凯,正好证明他的推断。李熙为什么换袁世凯?就是因为袁世凯在那里限制着他,使他不敢也不能另外找靠山。

派袁世凯去朝鲜干什么去了,就是去限制李熙去了,你李熙觉得不舒服,觉得受限制就对了。说明袁世凯干得好,说明袁世凯称职。

你李熙想换袁世凯就换呀?不,你越想换袁世凯,就越不能换。

李鸿章看出来了,袁世凯想离开朝鲜不是故作姿态,是真心实意的。

要实现自己的想法,得做袁世凯的工作,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朝廷有一伙人,对自己心怀不满,也很有意见。一直再寻机会找自己的麻烦,专门和自己唱反调,正拉着架势拿袁世凯的任职说事。

他们不在意袁世凯留任与否。他们所以反对袁世凯留任,是因为这是李鸿章的主张,是对李鸿章来的,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袁世凯的任职不过是借口和抓手。

当时,因为李鸿章办的几件事,老佛爷都不太满意。他的对手们趁机落井下石,到老佛爷面前说他的坏话。

一个二个的,老佛爷没怎么往心里去。但所谓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 ,老佛爷就不能不当回事了。

李鸿章知道,如果他在朝堂之上,直接保奏袁世凯留任,肯定会马上遭到这些人的反对。袁世凯在朝鲜的许多过份的作法,已经成为这些反对者手里的把柄,自己也有口难辨。

都知道袁世凯是自己一手提拔的,别人都把袁世凯看做是自己的人。有人正在老佛爷面前诬告自己拉山头,拉帮结派,培植自己的势力。有人往这方面一归咎,袁世凯留任的事非泡汤不可。

其实,反正袁世凯也不想干了,按理说他留不留任不是无所谓吗?但李鸿章想的是:这一块归直隶管,派个什么也不是的人,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操心的还不是自己吗?责任不还是在自己身上吗?倒霉的不还是自己吗?

怎么办?李鸿章为这件事可是没少动脑筋,终于想出了办法。

至于这个办法行不行?也只有停天由命了。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人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事。

于是在朝堂之上,在讨论袁世凯是否留任的事时,李鸿章先没表态。而是先将这三年来,袁世凯在任上经历的艰难困苦,面临的恶劣环境,渲染了一番。接下来话锋一转,讲述了袁世凯如何用常人没有的勇气和智慧 ,克服的一个个的困难,冲破的一个个的难关。

接着,他讲了朝鲜当前的形势。对朝鲜的形势,他说得可不是袁世凯讲的那样,形势一派大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不是的,而是非常糟,比袁世凯在那三年还要糟得多。

日本,俄国虎视眈眈,派出的人员什么坏事都干,都视中国的使者为死敌,多次组织刺杀活动。还有朝鲜朝野的亲日亲俄势力,也时时处处找中国使节的麻烦。

这驻朝商务日子,不是一般的难,而是十分的难。

李鸿章在讲这些的时候,反对他的人似乎是听得很认真,表面上还赞同地点着头。

但心里都在冷笑:你李中堂说得天花乱坠,不就是想说朝鲜的事情特别难办,非袁世凯不可吗?

他们知道,接下来李鸿章要保举袁世凯了。他们都已经准备好了炮弹,只等李鸿章说出举荐袁世凯,大家就万跑齐轰。

但是,他们想错了,接下来李鸿章的话和他们的预料正好相反。李鸿章先说了袁世凯的想法和要求,一方面是身心俱损,很难在朝鲜再干下去了。另一方面,袁母病重,袁世凯是个大孝子,就他这一个儿子,得床前照顾。注意,袁世凯和李鸿章说他母亲有病,到李鸿章这里变成了他母亲病重。

还有就是,袁世凯说他腿上有疾,也就是关节炎或老寒腿之类的,现在在李鸿章这里变成了遭暗杀留下的枪伤。

最后,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所谓倒霉事不能可着一个人干,他的初步想法是派人把袁世凯换下来。

老佛爷问换谁?李鸿章说他是找不到合适人选,请群臣推荐。

准备反对的人一听,原来袁世凯想急于跳出火坑?原来李鸿章是想找个倒霉蛋把他的人替换下来?想得美,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有这样的好事也不能落在李鸿章和袁世凯头上。结果,准备反对的人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转。一个接一个的上奏,袁世凯人才难得,朝鲜非他莫属。

李鸿章这时候还耍起了叉,说这事他还真不好替袁世凯答应,不过他可以好好做做袁世凯的工作。

老佛爷说:做什么工作?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就说我说的,一切以国事为重。

不过,老佛爷还是关心的问了袁世凯腿上的“枪伤”,李鸿章说到是没大碍了。这样,袁世凯留任的事就定下来了。

李鸿章下朝的时候,做出一付忧心仲仲的样子,还不住的长吁短叹,那样子真的是很可怜。那些恨他的人,别提多痛快了。

对于李鸿章来说,接下来的事是做袁世凯的工作了。

如何做袁世凯的工作呢?如果把老佛爷的话直接说给袁世凯,事情就简单了,给袁世凯一百个胆子他敢抗旨不遵吗?别说是怨言,屁也不敢放一个?但是,这样一来,自己为他付出的这些苦心,不就打水漂了吗?怎么也得让袁世凯领自己的情呀?怎么也得把袁世凯牢牢栓在自己这辆马车上呀!

袁世凯回天津述职的时候,李鸿章和袁世凯做了一次长谈。

他首先跟袁世凯介绍了朝廷的形势,介绍了自己所代表的洋务派和守旧派的斗争。

告诉袁世凯,他这次能不能留任朝鲜,不是他个人的问题,是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

如果,让对方得逞了,洋务派将全线溃败。他李鸿章,位高权重,战功累累,谁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但是,像袁世凯这样的,被视作他的人,肯定是没有好结果的。

其次,李鸿章列举了袁世凯在朝鲜的不当行为。说守旧派如何抓住这些事大做文章,自己又是如何为袁世凯说话,辩护的。

让袁世凯知道,他留任朝鲜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必须要格外珍惜的。

接着,李鸿章暗示袁世凯,他这次回朝鲜是不会白回去的。他心里早就有了打算,只是朝廷内阻力太大,他要找准机会。不过,他让袁世凯放心,这件事他是一定要办成的。

最后,李鸿章重复了老佛爷的话,意思说他如果抗旨,是要治罪的。因为这件事已经通天,没有可商量的余地。

所谓恩威并施。这样一来,袁世凯除了感激涕零,还能说什么呢?

这个时候他想的只是中堂大人的知遇之恩,真的是比天高,比海深。二辈子做牛做马也无法报答。

李鸿章是个言出必行的人,答应袁世凯的事是一定要办的,只是他在寻找机会,只是在他看来要办就得把事情办成。

事过不久,机会来了。

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439章 进德会第466章 保护进步人士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507章 胡适与《新青年》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502章 约翰·杜威和实用主义第34章 自保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179章 司马昭之心第99章 六路北伐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491章 求博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115章 唐绍仪其人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32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148章 袁记约法第235章 立法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165章 模范团第56章 祸从口出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36章 署理山东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106章 小德张第14章 平定政变第46章 办实业第243章 无奈离开老窝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103章 速定大计折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313章 如此选举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220章 参加甲午海战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593章 苦撑待变第345章 张毒菌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134章 较量第476章 成为无神论者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运动第70章 呼声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406章 读书启蒙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235章 立法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57章 管见十条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270章 风云突变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352章 雷声大而雨点小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598章 校友签名致敬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268章 张勋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223章 热心社会事务第496章 胡适的忧虑第31章 戊戌变法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
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439章 进德会第466章 保护进步人士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507章 胡适与《新青年》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209章 陈宦其人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502章 约翰·杜威和实用主义第34章 自保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138章 总统选举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179章 司马昭之心第99章 六路北伐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552章 所谓冒充博士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491章 求博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115章 唐绍仪其人第283章 “川、黔”之战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32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148章 袁记约法第235章 立法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165章 模范团第56章 祸从口出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36章 署理山东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314章 吴秀才其人第106章 小德张第14章 平定政变第46章 办实业第243章 无奈离开老窝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103章 速定大计折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313章 如此选举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220章 参加甲午海战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593章 苦撑待变第345章 张毒菌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第134章 较量第476章 成为无神论者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运动第70章 呼声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309章 南雄之战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406章 读书启蒙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235章 立法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57章 管见十条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270章 风云突变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352章 雷声大而雨点小第6章 此生不再进赌场第598章 校友签名致敬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328章 青岛问题第453章 从未被人忘记第268章 张勋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223章 热心社会事务第496章 胡适的忧虑第31章 戊戌变法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