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只能亲自上阵

赵秉钧行动很快,时间不长,小德张来了。

他和袁世凯常见面,只是没办过什么事。每次小德张见袁世凯都显得很恭敬,袁世凯对他也很客气。

和李莲英相比,小德张要英俊得多,但给人的感觉没有李莲英大气。

袁世凯把别人都支走,剩他和小德张两个人的时候,先把整个国家面临的大形势,和小德张讲了一遍。

小德张应该对这些不是一无所知,但从主持大局之人这里听来肯定是不同的,他听得很认真,看起来也很感兴趣。

“张公公,我真得很后悔,怎么也没想到这大.清朝被搞成这个样子,我要是不出来,过悠哉悠哉的日子多好,这过得是什么日子,门都不敢出,出门就挨炸.弹。”袁世凯两手一摊。

“袁大人,我们主子知道您不容易,在背后没少说您的好。”小德张很会说话。

“要是都有太后这样的胸襟就好了,可是别人可不这样想。我袁某世受国恩,只要能保住咱大.清江山,我吃多少苦受多大累,就是把这条老命豁出去,又有何不可?谁不知道,我袁某与革命党势不两立,如果还能有一拼,我能不拼吗?

“现在,人家四十多万兵力,还有战力超强的海军舰队。要钱有钱,孙大炮带回来的钱说是数目吓人。我们呢?北洋军就区区十万人,要钱没钱,要饷没饷。我袁某拿什么和人家拼,打是肯定打不过。

“人只能去做能够做到的事,我就想着通过谈判,朝廷自动退位,能为太后和圣上,以及所有的皇族亲贵,还有宫里的大家,争取像样地优待,让大家继续过锦衣玉食的生活。现在的问题是,清廷不肯退位,乱党那边,催得又急,真没办法。”

“袁大人,您能和奴才说说您想为清廷争取到的优待条件吗?”小德张问。

看来,这段时间小德张也没少朝这方面动脑筋。

袁世凯于是把两方基本已经达成的优待清廷的条件说了一遍。

“奴才不懂军国大事,历史还是知道一些的。一个亡国之君,能享受到这样的优待,已经很难为袁大人了。我只是不知道,袁大人喊奴才来,和奴才说这些是何意?”

袁世凯没说话,拿出一张银票,放到小德张面前。

小德张看了一下数目,两眼放光,“袁大人这是何意?”

“太后那里,请您……”

袁世凯话还没说完,小德张马上把银票推回到袁世凯面前。

只听他激动地言道:“主子对奴才恩重如山,要害我家主子,奴才是决不会干的。奴才很穷,这辈子没见过钱,但要想让我害主子,我是决不会干的,给再多也不会干,要奴才的命也不干。袁大人告辞。”

小德张说着站了起来。

袁世凯连忙陪笑脸,“公公,哪儿的话,我怎能害太后,就是您想害,从我这也过不去呀!”

“那您是让奴才干什么?”

“没事,什么也不需要干,看现在这个情势,公公在宫里是没有多少时间可待了,万一出来,有这些银子,您和家人,不是能过上差不多的生活吗?”

“袁大人,哪可不行,无功不受禄,您这儿也到处都用钱,我怎么好花袁大人钱?”

袁世凯摇了摇头,“无功不受禄谈不上,袁某这里还真有事需要公公费心的。”

说着把银票又推到小德张面前,示意他坐下。

“不知袁大人吩咐奴才办什么事?”小德张有些疑惑,但还是坐了下了。

“很简单,就是把我刚才和公公讲得当前的这些情势,方便的时候,说给太后听听。我们大家都知道,太后特别信任公公,别人说的话,她未必相信。”

“奴才虽身在宫中,外边的事也是知道一些的。袁大人既然是一心为太后和朝廷好,就是袁大人不吩咐,空闲的时候,奴才也是要经常和太后叨念的。只怕是军国大事,奴才的话,不见得能有什么用场。”

“能不能有用,能有多大用场,不妨事,公公只要把该说的话说出去就行了。

“做这样的事,实是我们这些当奴才的本份,这银子?……”小德张看着眼前的银票。

“一点心意,以后请公公帮忙的事还多。”袁世凯摆了摆手。

“那我就恭敬不入从命了。”小德张小心地将银票收起。

又说了些闲话,小德张起身告辞,袁世凯起身相送。

快到门口时,袁世凯说:“还有一事拜托公公,如果宫里发生了公公认为袁某应该知道的事,还请公公及时相告。”

小德张连忙点头,一口答应:“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袁世凯在小德张身上下的功夫果然没有白费,小德张一有机会就在隆裕太后声言外边的形势有多严峻:各省纷纷投向乱党,乱党的势力一天比一天大,朝廷的兵士都不愿意打仗,根本抵抗不住乱党的进攻。若不答应乱党的要求,乱党一旦杀进京来,性命不保。如果自动退位,则能获得优待云云。

奕劻也在朝堂之上,大造革命党方面是如何如何的不可战胜的神话。有一次隆裕太后召对,他进宫时对众人说了革命党军的数目,一转身功夫等隆裕太后召见时,数目又大了不少。只是没人问他:这么短的功夫,增加的这么多革命党军是哪儿来的,他又是如何知道的。

隆裕太后每天都处于胆战心惊之中,越来越失去信心。

袁世凯这边迟迟没有消息,革命党方面也失去耐心。

一月二十二日,中山先生提出议和的最后解决办法五条,等于是发出最后通牒。

一、清廷退位,由袁世凯知照驻京各国公使,电告各国政.府,或让驻沪领事传达也可。

二、袁世凯须宣布政见,绝对赞成共和主义。

三、接到清廷退位的通知后,孙.中.山即行辞职。

四、由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总统。

五、袁世凯被选为临时总统后,誓守参议院所定之宪法,方能接受事权。并严重指出,袁世凯如不能赞同共和,无和平解决之诚意,如此,则优待皇室和满蒙条件亦不能实行。此后战争再起,陷天下于流血,其罪当有所归。

中.山先生令伍廷芳将此转告袁世凯,并公开发表在各大报纸上。

接此电报后,虽然让袁世凯这当到总统的渴求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但也立时使他的处境陷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原来就有传闻,袁世凯早就和南方的革命党人有种种私下交易,现在把两方私下密商的东西大白于天下。这给清廷反袁世凯的势力提供了炮.弹。

宗社党活动更加猖獗,他们痛骂袁世凯为乱臣賊子,以皇族亲贵組成的北洋第一镇杨言,要发兵讨伐袁世凯。有宗社党人则恐吓,对袁世凯及追随者实行暗杀行动。有人还公然宣称,已在袁世凯家安置好了炸.弹,空气立时变得分外紧张。

无论如何,这信用不好之人,人们还是很反感的。

有些袁世凯的支持者也对他的用心发出疑问,更有外国使者由此对他出言讥讽。

狼狈不堪的袁世凯,赶紧欲盖弥彰。此地无银地让外务部发表文告,说他从来无意当什么民国的大总统,并让人散布,他正在准备辞职,回彰德颐养天年。

把双方密谈的事情,公诸于天下,对革命党人内部,也有很不好的影响。特别是低下层的革命党人。自己在浴血奋战,上层在搞交易,有被出卖的感觉。

很多的革命党人,一直是把袁世凯当成大敌。特别是北方的革命党人,正在遭受着袁世凯的残酷镇压。搞了半天的革命,是为了袁世凯这个敌人当总统,如何能接受?

中.山先生的本意应该是逼袁世凯,使他没有退路,尽快让清廷退位,完成共和大业。但实际效果并不好,甚至使他本人在革命党人中的威信受损。

袁世凯很清楚,为今之计只能是尽快迫使清廷退位,但他想了很多办法,调动了方方面面的力量,就是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胡惟德等人下朝回来,带回来最新消息。隆裕太后意见,还是设法和南方协商,仍按原议,召开国民会议,无论结果如何,都全心全意接受,这样,她也可以对皇族做出交待。

袁世凯一看,自己只能亲自上阵了。

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112章 兵变第106章 小德张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406章 读书启蒙第151章 天坛“祀天”第566章 胡适的《四十自述》第20章 心机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48章 开滦矿权第329章 “五四”运动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390章 内幕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第364章 非常选举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5章 去买官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345章 张毒菌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141章 “泥菩萨”离开老巢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614章 转折点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94章 僵局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205章 冯国璋的如意盘算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371章 紧锣密鼓第23章 离开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68章 武昌起义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42章 接任直隶总督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427章 领衔新的教育部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325章 仅用了二十二天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22章 大事不妙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531章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第134章 较量第456章 收获颇丰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69章 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第275章 洪流滚滚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196章 陆荣廷第42章 接任直隶总督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65章 保路运动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第5章 去买官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3章 科举之路第204章 劝退第441章 美育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164章 芥蒂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263章 事态扩大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361章 “自治”运动第282章 四川内战
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112章 兵变第106章 小德张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406章 读书启蒙第151章 天坛“祀天”第566章 胡适的《四十自述》第20章 心机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48章 开滦矿权第329章 “五四”运动第291章 各方的较量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483章 报考中国公学第425章 当上了教育总长第390章 内幕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541章 为教学管理奔波第364章 非常选举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5章 去买官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382章 恢复法统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345章 张毒菌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141章 “泥菩萨”离开老巢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568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614章 转折点第228章 瑞澂的下马威第312章 安福国会第94章 僵局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505章 异曲同工第205章 冯国璋的如意盘算第262章 张作霖和冯德麟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后努力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371章 紧锣密鼓第23章 离开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内阁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542章 胡适演讲《学生与社会》全文第68章 武昌起义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42章 接任直隶总督第152章 古今中外独家创始的选举法第427章 领衔新的教育部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325章 仅用了二十二天第501章 伟人的风采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143章 熊希龄中招第22章 大事不妙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531章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第134章 较量第456章 收获颇丰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229章 首义之夜第214章 梦断紫禁城第69章 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第275章 洪流滚滚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196章 陆荣廷第42章 接任直隶总督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65章 保路运动第366章 湘军“援鄂”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第5章 去买官第29章 再一次因祸得福第3章 科举之路第204章 劝退第441章 美育第355章 说来话长第164章 芥蒂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263章 事态扩大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361章 “自治”运动第282章 四川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