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

想来想去,袁世凯想明白了一件事。清廷为什么这样的看重自己?是指望自己带着北洋军剿灭革命党。

щшш★ тTk Λn★ C ○

不是有句话吗?叫作养敌自重。先不说这革命党能不能剿灭?就算这革命党很容易剿灭,也不能轻易剿灭,要留着他们对付清廷。

而革命党的首脑黄兴,为什么愿意用拿破仑和华胜顿的地位换取自己和他们一路走呢?不也是因为有自己在,清王朝推翻难吗?这不同样存在着“养敌自重”吗?

推翻了清王朝,在革命党的那一边,自己不也就失去可利用的价值了吗?显然,这个清王朝也是不能随意推翻的。

虽然,这个时候,袁世凯还不知道,自己应当怎样做?可以怎样做?但有一点,他是清楚的。在革命党和清王朝之间的他,清王朝和革命党都想利用,又都有可利用的价值。

而他要做的,则是想办法对这两股力量善加利用,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样一来,他反而没有必要招抚这些乱党了。需要怎么做,同样要视形势的发展而定。而当下,急需要做的,是他这位名正言顺的内阁总.理大臣,回京上任,重组内阁。

临行之前,少不了对即将委以重任的的冯国璋面授机宜。

虽然,冯国璋是他的亲信,是绝对可以放手信任的人,但袁世凯对他也还是要有所保留的。还是要把他的一些做法和想法,穿上好看的外衣,装扮起来。

因为,他的真实想法是不能告人的。

既然要“养敌自重”, 既然是清王朝不能随意推翻,革命党也不能轻易剿灭,临行之前,袁世凯还是想暂时休战,为自己的进一步图谋争取些时间。

十一日,他派出正式代表刘承恩和蔡廷干,带着他的亲笔信渡江与武昌方面议和。

袁世凯在信中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如能承认君主立宪,两军即可以息战,否则,仍以武力解决。”

黎元洪和军政.府主要负责人接见了刘承恩和蔡廷干。

刘承恩和蔡廷干按照袁世凯地交待,见面时强调了,清政.府已经宣誓实行立宪,革命的目标已经达成。倘在延长战争,只能是生灵徒遭涂炭。现在,列强正虎视眈眈,无休止的战乱,只能让列强有机可趁,恐酿中国遭瓜分之祸。希望暂息兵端,公举代表入京,组织新内阁,共图治国安邦大业。

黎元洪首先驳斥了袁世凯的革命遭致国被瓜分说。

指出: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和无能,国家已经和正在遭受到瓜分。现进行的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正是为使国家免遭瓜分。清廷现在的立宪不过是麻痹人民,维持自己统治的手段。从戊戌变法开始,立宪喊多少年了,什么时候真心实行过。

没有各地革命的风起云涌,清廷不可能有所谓的立宪,一旦大家放下武器,旧的势力一定会卷土重来。革命志士的血流得够多了,不能再无休止的流下去了。

革命的目标是共和,当前的革命形势一派大好,清王朝的统治已经很快就要土崩瓦解了。所谓民心不可逆,为什么还要走回头路搞什么君主立宪?

黎元洪最后奉劝袁世凯认清形势,不要顽固的与人民为敌,不要逆历史潮流而动。正确的选择是,率领北洋军转向共和,把手下的弟兄们带上光明的大道。

听黎元洪这一番话,能感觉出这时候的他已经被革命党同化了。

军政.府的其它负责人也纷纷发言,奉劝袁世凯不要顽固不化,继续与人民为敌。别以为自己手里有一支北洋军,就可以佣兵自重。袁世凯的面前只有二条路,一条是起义投向人民,一条是被民军消灭。

这些人义正词严,倒让刘承恩和蔡廷干无言以对。

送刘承恩走的时候,黎元洪小声对他说,让袁世凯好好思考一下黄总司令的信,不要错过良机。言外之意是袁世凯如转向共和,他也拥戴袁世凯成为中国的拿破仑、华胜顿。

刘承恩表示,他一定把黎都督的话带到。

袁世凯这时其实对君主立宪制没有很大的兴趣,只是身份所致。他是内阁总.理大臣,只能站在内阁总.理大臣的立场上说话。

对议和也没抱很大的希望,主要还是想摸摸这些革命党人的底,看看他们对自己究竟是什么态度。

黎元洪个别和刘承恩说的那几句话他很爱听,也印象深刻。

但是,对方的狂傲还是激怒了他。而另一方面,长时间的按兵不动,也对清廷那边无法交待。

此前,他对冯国璋的要求是保持和对方的对峙,暂不进攻。现在,他改变了主意,临行前布置冯国璋,做好必要的准备,一举攻克汉阳。

是想再给这些革命党一记重拳,让他们进一步清醒清醒。

冯国璋正立功心切,高兴地接令。

清廷又发急电催袁世凯这位内阁总.理大臣归位了,袁世凯不能再推辞了。他把前线的军事完全交待给冯国璋,带领大队的卫队,浩浩荡荡北上;十三日抵达京城。

第二天,隆裕太后和载沣召见了袁世凯,对他进行了勉励;也殷切希望和要求他不要辜负朝廷的重托。

袁世凯诚惶诚恐:“世凯拜此大命,膺此大任,日夜苦思,不知如何能上安圣虑,下除民苦。”坚决表示:“杀身成仁,以古圣贤之心为心,……誓为清廷保全社稷。”

隆裕皇后是个心地善良之人,看到袁世凯诚恳的样子,很为感动,关心的问起了袁世凯的足疾?

袁世凯感动地回答:已经没什么大碍了。

载沣详细地问起前线的战况。袁世凯说:叛军的总司令部设在汉阳,他动身前已经布置好了收复汉阳的作战,不出特别的情况,很快当有好消息传来。

载沣和隆裕太后听了后,很高兴,也很受鼓舞。

从他们的表情看,应该是在为自己所托称职之人而庆幸。

如果他们知道袁世凯心中所想,不知会作何感想。

十六日,袁世凯的内阁成员出笼,名单如下: 外务部大臣梁敦彦(未到任前由胡惟德暂署),副大臣胡惟德(由曹汝霖暂署)。 民政大臣赵秉钧,副大臣乌珍。 度支大臣严修(未到任前由绍英暂署),副大臣陈锦.涛。 学务大臣唐景崇,副大臣杨度。 陆军大臣王士珍,(未到任前由寿勋暂署),副大臣田文烈。 海军大臣萨镇冰(未到任前前由谭学衡暂署),副大臣谭学衡。 司法大臣沈家木,副大臣梁启超。 农工商大臣张謇(熙彦暂署),副大臣熙彦(祝瀛元暂署)。 邮传大臣杨士琦,副大臣杨如浩(梁士诒暂署)。 理藩大臣达寿,副大臣荣勋。 这些人大多是袁世凯的人,特别是他眼中的重要位置。只有张謇和梁启超几个少数人,算是袁世凯的外人,和袁世凯没什么特殊关系。

张謇是个忠于自己追求的人,现在已从立宪派转向了共和,他坚决不接受袁世凯给的官位。

梁启超是不是对戊戌变法的事还耿耿于怀?反正也是坚辞。

袁世凯考虑他们有名人效应,一再挽留。过去,他与梁启超矛盾很深。曾不止一次地骂梁启超是“密谋乱政”的罪魁祸首,现在则是大力吹捧。

他亲拟电文致电梁启超:“公抱天下才,负天下望,简命既下,中外欢腾。务祈念神州之陆沉,悯生灵之涂炭,……恳请即日脂车北上,商定大计,同扶宗邦。”

在梁启超断然拒绝后,袁世凯还不屈不挠地给梁启超写信:“十余年来,执事(对梁启超的尊称)含忠吐谟,奔走海外,抱爱国之伟想,具觉世之苦心,没读所著文字,未尝不拊掌神住也。……执事热心匡室,万流仰镜,现值国事羹沸之际,民生涂炭之秋,必不忍独善其身,高蹈远行,不思同舟之危难,坐视大厦就倾。”

阮忠枢在一旁,见梁启超一次次地拒绝,袁世凯还煞费苦心一次次地请。

忍不住多了一句嘴:“人各有志,不能强求,我们何必呢?”

袁世凯刚想说什么,见旁边还有别人,便言道:“当年为请诸葛孔明出山,刘备三兄弟不辞辛苦,三顾茅庐。我们这连大门都不用出,打几个电报写几封信,算什么呀?”

“难道梁先生对于大人,真如诸葛孔明对刘备那么重要吗?”

阮忠枢很不解,因为他常听袁世凯私下议论梁启超,常说的话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袁世凯听了后诡秘一笑。

这时候旁边的人已离开,袁世凯低声对阮忠枢说:“忠枢弟,你跟了我这么长时间,怎么还猜不透我的心思。像梁启超和张謇这样事多之人,内阁里有一个两个,还能承受,要是多了,什么事都商量不成。这样的人,越是不来越是要请,要让别人看到,咱们是非才不用。”

第103章 速定大计折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第482章 离开第140章 袁世凯的心病第31章 戊戌变法第357章 四巨头会议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25章 找事做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179章 司马昭之心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69章 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第19章 一心离开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398章 张疯子第308章 讨龙之战第335章 徐世昌还是真心想和的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65章 保路运动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10章 选择和机遇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13章 志得意满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346章 驱张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第48章 开滦矿权第514章 改革丧礼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597章 北大三宝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99章 六路北伐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429章 辞职第492章 关于选专业第554章 出任中国公学校长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贵州民九事件第2章 小人精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427章 领衔新的教育部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398章 张疯子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530章 白话诗第151章 天坛“祀天”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90章 汪袁配合第338章 吉林问题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213章 陕西、湖南护国独立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392章 广东的军事政变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341章 冯国璋来到京城第27章 如愿以偿第335章 徐世昌还是真心想和的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249章 就职
第103章 速定大计折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420章 加入暗杀团第120章 关系终于理顺了第482章 离开第140章 袁世凯的心病第31章 戊戌变法第357章 四巨头会议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伦理学理论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第25章 找事做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333章 扬眉吐气的陆徵祥第179章 司马昭之心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21章 被蒙在鼓里第69章 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第19章 一心离开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398章 张疯子第308章 讨龙之战第335章 徐世昌还是真心想和的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65章 保路运动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215章 和观音同日出生第10章 选择和机遇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303章 岳州攻防战第13章 志得意满第128章 “宋案”审理之争第346章 驱张第349章 发了疯的段祺瑞第173章 梁士诒的自救第117章 搞垮首届内阁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第48章 开滦矿权第514章 改革丧礼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597章 北大三宝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99章 六路北伐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429章 辞职第492章 关于选专业第554章 出任中国公学校长第567章 麻烦未了第311章 阎王票子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贵州民九事件第2章 小人精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427章 领衔新的教育部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193章 鏖战綦江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398章 张疯子第550章 漫游的感想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557章 知难,行亦不易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399章 沈鸿英露出真容第530章 白话诗第151章 天坛“祀天”第121章 黎元洪和张振武第90章 汪袁配合第338章 吉林问题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213章 陕西、湖南护国独立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579章 文凭造假和南游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392章 广东的军事政变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323章 外蒙善后条例第135章 一现的昙花第341章 冯国璋来到京城第27章 如愿以偿第335章 徐世昌还是真心想和的第408章 事母极孝 割肉救亲第249章 就职